⑴ 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答案(包括答案!)
推荐个阅读的吧。
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
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
呵呵,我这“借花献佛”……我没有教七年级,不过既然路过就给你找了这么一张卷子,希望能帮到你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时分钟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写一手好字是令人羡慕的,请你把下面的话抄写到空格里。(2分)
平心静气,相信自己,细心阅题,耐心答题。
2、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写出已给拼音的汉字。(2分)
骊歌( ) 污秽( ) chóu怅( ) 澎pài( )
3、请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2分)
①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醒了。
改为
②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改为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来势汹汹。
B.这人迹罕至的丛林,就是鸟儿的天堂。
C.任长霞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D.面对特务的嚣张气焰,闻一多先生义愤填膺,拍案而起。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2004年中国健儿以优异的成绩从雅典奥运会胜利凯旋归来。
B. 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
C. 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做错了。
D. 本周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上周下降了一倍。
6、自由选取一具体形象,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一句“名言”。(2分)
例——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2分)
例如: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积累,可以提高你的文学素养。请你把下面的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A.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B.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C.《木兰诗》中描写战场苦恶环境的诗句是 , 。
D.《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 ,
E.不识庐山真面目, 。
F.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写诗来讴歌她。
请你选取你知道的一个描写黄河的连续两句诗写在下面:
, 。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一)珍珠鸟(14分)
①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②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大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③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他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④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⑤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⑥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⑦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段③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2.先前“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了”。选段中小鸟对大鸟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段④中“淘气”一词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意思?“再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4.段⑥中“感受”一词指代什么内容?(2分)
5.段⑦最后一行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
6.段⑤这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画”的含义。(2分)
7、联系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一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个人体会。(2分)
(二)门的悬念(12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打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黄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 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道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的回答。(3分)
2、 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3分)
3、“灿灿的金黄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4、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3分)
(三)不会跑的马(14分)
我多么惊讶——当我在乡下看到一个农民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它会跑掉的?”我担心地对老农说。老农呵呵一笑,十分肯定地告诉我说:“才不会哩!”他说:“这匹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给栓在这个木桩子上了。一开始,它撒野地要从木桩上挣出来。可是,那时它的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有心思跟那个木桩斗了。有一回,我来喂它,有意把饲料放在它刚好够不着的地方,可它只有‘咴咴’叫了两声,脑袋就蔫了。——你说,它有多乖!”
我恍悟,原来,约束这匹马的不是截细细短短的木桩,而是它用奴性建筑的牢狱,用惯性打造的枷锁。
1、“我”惊讶什么?(2分)
2、文中有几处表述“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请指出来。(3分)
3、文中“高高大大”与“细细短短”两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文中所表述的寓意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5、“细细短短的木桩”在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如果有,请用简明的话表述出来。(3分)
(四)伤仲永(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A. 世隶耕 ( ) B. 未尝识书具 ( )
C. 或以钱币乞之( ) D. 不能称前时之闻 ( )
2、下列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 忽啼求之 B. 或以钱币乞之
C. 余闻之也久 D. 不能称前时之闻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余闻之也久。
4、你认为方仲永由天才变为庸人的原因是什么?(用选文中原句回答)(2分)
5、从方仲永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写作(30分)
如花之开放,如笋之拔节,人生是一种静悄悄的生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曾经有过幸福、甜美的回忆,也曾有过尴尬、为难的经历。请你敞开心扉,以“成长”为话题,讲述你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故事。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抄写时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即可得分。
2、(2分)Lí huì 惆 湃
3、(2分)①醒 省 ② 婉 宛
4、(2分)A
5、(2分)C
6、(2分)略
7、(2分)例如:
8、(6分)
A.明月来相照
B.此夜曲中闻折柳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只缘身在此山中
F.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 阅读与理解。(50分)
(一)珍珠鸟(14分)
1、(2分)蹦到杯子上……玻璃瞅我。
2、(2分)大鸟再三叫唤,小鸟才回笼里。这种变化说明了小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3、(2分)“淘气”一词写出了珍珠鸟顽皮的特点。“再三”一词不能删,因为它显示了珍珠鸟对“我”的信赖程度。
4、 (2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 (2分)揭示全文主题。
6. (2分)信赖。其实,人和人,社会和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世界的和平日子,只有从彼此信赖中才能得到!
7、(2分)略
(二)门的悬念(12分)
1(3分)因为这是一扇用信任和爱心制造的,能够使人懂得珍惜和呵护的心灵之门。
2(3分)经不起踢打的玻璃门。
3(3分)形象的写出了学生倾注充分的爱,以及学生沐浴在爱的氛围中。
4(3分)教导主任:用换门阻止踢打,主张用硬堵的方式教育学生。校长:用信任和爱使学生懂得珍惜,主张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三)不会跑的马(14分)
1(2分)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个细细短短的木桩上不会跑
2(3分)惊讶 担心 恍悟
3(3分)不能,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
4(3分)约束这匹马的不是截细细短短的木桩,而是它用奴性建筑的牢狱,用惯性打造的枷锁。
5(3分)略
(四)伤仲永(10分)
1(2分)A.属于B.曾经C.求取D.相当
2(2分)D
3(2分)
①(他)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于是向邻居借了这些东西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4(2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2分)一个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都很重要,但后天教育更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语言积累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线的汉字注音:(2分)
他虽然很瘦,但精神抖擞( ),目光shēnsuì( ),没有一点颓唐( )的样子。我顿时感到kùnjiǒng( )不安起来。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在同学们的热心的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面向我们走来。
3、仿句练习:(2分)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__________,尊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把下面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2分)
本报讯 XX县今年上半年乡镇企业完成总收入XX亿元,占全年计划的55%,比去年同期增长81%,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占全年计划的58%,比去年同期增长38%。实现了总收入过半,特别是出现了乡乡过半,村村过半的可喜局面。
一句话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
5、如果你现在看到有人正捕食野生动物——青蛙,你应该如何去劝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航天英雄杨利伟来访问你的学校,学校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他,请你就感兴趣的方面,设计你将提出的二个问题,请注意条理性。(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传承文化
A、名句积累(8分)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2)雨昏青草湖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怜一片影,_________________ 。(4)移舟水槛差差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前事不忘, ________ ____。(6)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沁园春雪》中想象雪后初晴美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诗》中描写战场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古代文化常识填空:(4分)
(1)《西游记》中最能表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最喜欢其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句A(2)中,巧妙的化用了屈子怀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
9、专题研究:(4分)
通过本学期的专题《荷》学习,你们在课堂上探究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获: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快乐阅读(25分)
(一)诗歌赏析:(2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写这首“壮词”给陈亮,既是对好友的困顿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词人从乐曲的演奏中听到的确是沙场检阅的军声,这是何等感人的爱国激情啊!
C、词人只有在梦里重现抗金杀敌的场面,醒来后就忘却了。
D、这首词通过酒醒梦回后的追忆,描写对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活的向往,景象雄阔,笔墨酣畅。
(2)辛弃疾的词以豪迈激越著称,请从本词中选择一句,加以体会。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蔽林间窥之 (2)驴不胜怒 (3)以为且噬己也 (4)技止此耳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3、读了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收获?(2分)
4、文章的标题虽是黔之驴,实际上描写老虎的情节很多,请你发挥想象,根据老虎的一个动作,来写一写驴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喜鹊告状(8分)
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
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 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 20世纪 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 95%。
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 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鹊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
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
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熙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
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文中引用"喜鹊告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第4段,说说喜鹊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爱护鸟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父亲的眼神(7分)
星期天,我到商场买鞋。鞋柜台前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挑选了一双满意的旅游鞋,正爱不释手,耳边响起一个沙哑的声音:
“同志,你手上这双鞋蛮好看的,得多少钱一双啊?”
不用回头,一听我就知道是个乡下人。我转过身来,仔细地打量着他:个子不算高,有些单薄,身上的中山装早已褪色,带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土,头发乱蓬蓬的,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正牵着他的手,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我指着“254元”的标价给他看。
那乡下人看了,嘴角轻微撇了一下,不禁面带愧色地对那男孩说:“孩子,爹买不起,太贵了。”那孩子低下了头,咬着嘴唇,把爹的手握得更紧了。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爹,怯生生地说:“……就是……就是……他们都有。”
我虽不知道“他们”所指何人,但我想一定是他的小伙伴们。从小孩子的声音中分明觉出一种委屈,一种渴望。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就会跟人家攀……
父亲见孩子那委屈的样子,也只有硬着头皮,来到柜台前挑了起来,柜台里有各色各样的新潮旅游鞋,可我见他似乎没有在意鞋的式样和质量,而只在意那一张张价格表。他咂了咂嘴,似乎很难找到使他满意的价格——在这家商场里,最便宜的鞋也得一百多块。总算挑了一双最便宜的鞋,父亲问孩子:“要买就买这双吧。”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那父亲只好从内衣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票子和两张大团结,手略有些颤抖地递给营业员。就在那一霎那,我注意到这位父亲望着这血汗钱的眼神,那眼神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那眼神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打动了我,我感觉眼前这位父亲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
噢,记起来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常和人家攀吃攀喝,经常向父亲要钱买这买那,父亲将钱递给我时,有何尝不是这样的眼神?而我那时太粗心了,没有把它当回事,我经常买这买那,却从未见过父亲给自己买什么新鞋,买什么新衣服。
我放下挑好的旅游鞋,来到柜台前,精心为父亲挑选了一双既轻便又舒服的棉夹鞋……
1、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请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外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神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254元”的标价,那乡下人为什么“面带愧色”地面对“男孩”?当他选好鞋子从内衣中摸出钱递给营业员时,为什么“手略有些颤抖”?请揣摩并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父亲”的眼神传递出了哪些情感?为什么那眼神“打动了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妙笔生花(40分)
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
(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dǒusǒu深邃tuí táng 困窘2、B3、略(要求:扣住特征,语意顺畅)。
4、XX县今年上半年乡镇企业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可喜局面(要求:语言简明)
5、略(要求:围绕保护青蛙的意义,捕食的危害去说)。
6、略(要求:紧扣主题,注意人称、语气)。
7、A略B(1)大闹天宫、略(2)湘妃泣竹
8、略(要求:围绕主题,上下文一致)。
二、(一)1、(A)2、略(二)1、2略3、(1)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2)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3)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4)做事要持之以恒。4、略(想象要合理,符合驴的性格特点)。
(三)1、说明喜鹊对自己的处境忍无可忍,形象生动。
2、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鼠药泛滥。
3、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主要取食害虫。
4、列数字、作比较
5、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注意保护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1、 略,举例要恰当,应针对例子,分析作用。
2、价格太高,买不起这“蛮好看”的鞋,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愧对孩子,这一百元钱是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实际上是一点一点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辛苦钱。
3、那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使“我”理解了自己父亲当时的眼神,使“我”感到父亲当时形象的高大。
三、作文略(40分)
⑷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网上很多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时间分钟,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信赖lài 恍惚huǎng 妒忌jì
B、羁绊jī 沟壑huò 羞愧kuì
C、窥伺kuì 剽悍hàn 阔绰chuò
D、畸形qí 苫蔽bì 庇荫b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3分)
A、辩别是非 高谈阔论 不知所措 持之以恒
B、锲而不舍 为民请命 求神拜佛 圆满结束
C、牵强附会 张冠李戴 以德报怨 兴风作浪
D、信口雌黄 同舟共济 恩宠荣禄 孜孜不倦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3分)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4、下列各句对“基本”一词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讲的生活基本能使同学们分享。
B、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基本不出门。
C、他的家境基本困难,急需各位同志的援助。
D、我们班的同学基本去过庐山。
5、古文默写。(4分)
⑴江山代有才人出, 。
⑵ ,野渡无人舟自横。
⑶峨眉山月半轮秋, 。
⑷ ,落花时节又逢君。
6、请在“健康”、“美德”、“快乐”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分)
答:
7、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你能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来概括从中得到的启示吗?(3分)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爱,然而它是害虫。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8、同学们即将进入初二的学习,班里准备举办文艺晚会,同学们一致推举你来当主持人。作为主持人,你应该首先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那么,现在请你展示出来吧!(3分)
答:
⑸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一、听记题(8分) 听录音两遍,完成下列题目。
1、市委、市政府解决群众反映迫切问题的重大决策是()(2分)
A、建设“平安宁波”,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B、开展缓解中心城区“出行难”、改善交通环境系列行动
C、每个人进行换位思考,对他人对社会多一分理解,切实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D、注重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生活出路
2、我市经过多年,慎重考虑, 其他同类城市的做法,作出整治“三车”的决定。(2分)
3、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顺理成章B、日趋拥堵C、园满成功D、弊大利小
4、不属于整治“三车”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是()(2分)
A、我市已成为全省惟一一个没有实行“三车”整治的城市。
B、让车主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尽可能地得到协调和兼顾。
C、 各级各部门依法操作、有情操作,广大车主积极配合。
D、 每个人进行换位思考,对他人对社会多一分理解,切实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积累与运用(13分)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小说《城南旧事》。小说中的小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
B.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写的是鲁滨孙流落荒岛的一段生活经历。
C.《夸父逐日》是出自《山海经》的一个神话故事。
D.在《安塞腰鼓》中,作者刘成章带给我们一种来自黄土高原的气势和力量。
6、填空。(9分)
①“ ,明月来相照。” (唐 王维《竹里馆》)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 (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④“ ,闲敲棋子落灯花。” (南宋 赵师秀《约客》)
⑤《木兰诗》中,表现战事持久、战斗激烈的诗句是“ , ”。
⑥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林嗣环《口技》)
⑦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原来指的是《 》中的“国风”和屈原的《 》。
7、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2分)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一)(8分)
(1)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2)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3)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4)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5)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6)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7)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8)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8、(1)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从这句话中,你可以了解当时人们是怎样看待贝多芬的?(2分)
9、第(5)段中,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2分)
10、你怎样理解(6)段中画线的贝多芬说的那句话?(2分)
11、第(8)段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其中所提到的“永恒”你认为指什么?(2分)
(二)(10分)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只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2、第一段细腻地刻画了小鸟的动作,作者是通过哪些有表现力的动词来写小鸟的?写出了小鸟怎样的特点?(2分)
13、 文中小鸟对大鸟两次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3分)
14、“我”“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文段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这小家伙对“我”的亲近?(写出一处即可)(2分)
1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为了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3分)
(三)羊的悲壮(13分)
盛夏,新疆乌拉泊地区的西域风景足以使人流连神往。铁路、河流、国道和山路的原始梧桐如彩带延绵交错,隐显于山岗土丘之间。偶尔伴随着牧歌和游动如云的羊群,更添了一派生命的活力。然而在这幅令人陶醉的牧羊图中,我曾目睹过一场羊群所遭遇的悲剧。
那天,我搭乘厂里的卡车途经那个地段,恰遇一列火车与之并行,不多久便看到前方有群羊正横越铁路,于是火车鸣笛警示减速慢行。面对驰近的巨龙,羊群没有丝毫慌乱,它们犹如训练有素的队伍敏捷地分散到铁路的两旁,仍然悠闲自得地寻草觅食追逐嬉戏。正当火车滑行而过时,有只山羊突然腾跃而起,眨眼就穿过了一节空挂的平板车皮,矫健优美的跳姿、准确的时间差让人惊叹不已。这一跳引起了羊群的一阵骚动,跟着有好几只竟相效仿,结果被后面的车厢撞得皮破肉绽,有的还葬身车底。血的教训并没有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冒险,相反,平时温顺胆小的羊,此刻竟变得刚烈起来,它们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一字排开接二连三地奔腾跳跃,不一会儿就形成了一片白色的激流,冲击着横在它们面前的庞然大物。它们要抓住车厢之间一闪而逝的一线光明,跟上头羊,去服从与生俱有的强烈的从群本性,即便是用生命作代价也在所不惜。车厢被撞得“嘣咚”作响,听来沉闷而又震撼,无奈之中眼看惨剧持续了三四分钟,火车停稳,走进现场仿佛置身于刚结束浴血搏斗的古战场,肃静而又悲壮。
牧羊汉从万般(jǔ sàng)中缓过神来。他挥起皮鞭去抽打那只一意孤行的头羊,它正站在小土坡上,体态硕大健壮,除了眼眶有黑色如熊猫,通过白色长毛,它环顾着四周,惊恐而不失骄傲。它任凭鞭子呼啸着在身上击起缕缕尘雾,倔强地摆动几下头部,翕动鼻孔喷着粗气,用前蹄急躁不安地撅刨着泥土,活脱一匹袖珍烈马。忽然它绕过牧羊汉身边,低头挺角向火车直扑过去,猛烈地碰撞使它翻滚倒地犄角断裂,它起身踉跄几步再次发起攻击,屡次反复,最终摇晃着倒在路基的碎石上。眼前的情景使大家顿时目瞪口呆。
我看到过犬、马、憨牛、灵驴,这次又见识了羊的悲壮。我想,对许多具有灵性的动物所作出的行动有时难以诠释甚至不可理喻,但又那么颇含寓意摄人心魄,于是人们就创造出类似希腊神话中人面羊身的畜牧保护神“潘”这样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崇尚和追求,来祈祷六畜兴旺百姓安泰。
16、 在画线句“血的教训并没有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冒险”中:
①“血的教训”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1分)
②“以卵击石”的意思是 ,其中“卵”在文中指 ,“石”指 。(3分)
③为什么这血的教训没能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行为?(请用原文回答)(2分)
17、(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jǔ sàng):
18、(2分)选择括号内的词语填入横线上:犬马
(备选词:骏、健、义、笨、乖、烈、老、猛)
19、第三段中“眼前的情景使大家顿时目瞪口呆”,“眼前的情景”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不超过12个字)(1分)你怎样理解头羊的这种行为?(2分)
20、第四段中“潘”用引号表示( )(1分)
A.强调 B.特定称谓 C.引用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一)狼(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1、《狼》选自《 》,作者是清代的 (人名)。(2分)
2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止有剩骨: ②目似瞑:
③屠暴起: ④其一犬坐于前:
2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从先人还家 一狼仍从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暇甚
D.宾客意少舒 少时,一狼径去
24、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二)狼子野心(8分)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③患耶?
注:俟(sì):等待。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2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①与家犬杂畜 ②信不诬哉
26、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竟忘其为狼: (2)将啮其喉: (3)乃杀而取其革:
27、“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表现了狼的 的特点。(1分)
28、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2分)
五、作文题(30分)
请以“ 之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⑶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