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七年级语文下册考试题目

七年级语文下册考试题目

发布时间:2020-12-20 14:26:50

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

一、(本大题共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 分)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tǎng)秕谷(bǐ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 )

B祈祷(qǐ)赫然(hè)炽痛(chì)迥乎不同(jiǒng )

C亘古(gèn)嫉妒(jí)喧闹(xuān)热情澎湃(bài

D重荷(hè)木屐(jī)哺育(pǔ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怪诞 轻捷 一泄万丈 家喻户晓 B. 幽寂 污秽 鞠躬尽瘁 义愤填膺

C.殉职 骊歌 一拍即合 荒草凄凄 D. 屏障 谰语 九屈连环 呕心沥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新春,汉宜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显示出一派生机。这条赶在春运前整修完的高速公路,行车速度明显提高,车流量同时上升。

C.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_____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_____ 。人生如茶,有时____也是一种成全。

A.浅显 大功告成 表露 折磨 B.浅薄 大彻大悟 流露 煎熬

C.浅易 渐入佳境 吐露 磨难 D.肤浅 大梦初醒 透露 痛苦

5、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林海音—台湾 B.《邓稼先》—人物传记—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土地的誓言》—散文—端木蕻良—当代作家 D.《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二、(本大题共4小题,第6题8分,第7题2分,第8题2分,第9题1分,共13分)

6.默写古诗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逢入京使》岑参) (2)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急! :相信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4)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李白)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诗句是: , 。

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7—9题。

【古之黄河】

7.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

【近之黄河】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9.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0—14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0.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

11.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

12.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3.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

14.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5题2分,16-19题各3分,共14分)《最后一课》节选

接着,韩麦尔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5、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_ ;“钥匙”比喻这句话的含义是:

16、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神;歌曲《中国娃》中有这样的歌词:“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韩麦尔先生的话和歌词都表现了

17.“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

这句话中“钟声”暗示: “号声”暗示:

18、“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19、“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岁!’”

这段属于 描写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 的思想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20-23小题,20,22题23题各3分,21题4分,共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20,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 闻: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C, 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 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于舅家见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2,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 ,略写 的情形。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

23,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五、24.作文(满分30分)

这事真让我 _______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

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班级

(4)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3,D 4,B 5,c

二,6,(1)凭君传语报平安 (2),独坐幽篁里(3),不要悲伤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4),思君不见下渝州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2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8,(2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9.(1分)例: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

三,10.(3分)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用文中原句答不给分)

11.(3分)前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后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

12.(3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1分),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1分)。

13.(3分)开门见山,照应题目(1分),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1分),引起下文(1分)。14.(3分)C 15、“监狱大门”比喻_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他的爱国感情。

16、韩麦尔先生的话和歌词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7. “钟声”暗示:__最后一课的结束;
“号声”暗示:德语要代替法语

18、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觉得他形象的高大

19、这段属于动作神态描写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内心痛苦的思想感情。

四,20,C(3分)

21,(各2分)(1)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2,(3分)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根本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3,(3分)《伤仲永》内容: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方仲永的前途,使他从一个神童沦为普通人,告诉我们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写法:本文是一篇随笔,是借事说理,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孙权劝学》内容;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写法: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侧面描写突出。

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确凿cuò 叮嘱zhǔ 讪笑shàn 瞬息shùn
B. 菜畦qí 蝉蜕tuō 骊歌lí 嫉妒jí
C. 拗口ǎo 脑髓suǐ 盔甲kuī 掸子dān
D. 环谒yè 木屐 jī 伫立zhù 丑陋lòu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菜畦 渲闹 臃肿 来势汹汹 B.澎湃 祈祷 脑髓 回环曲折
C.懊诲 蝉蜕 丑陋 九曲连环 D.讪笑 崎岖 屏嶂 人声顶沸
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张凡生气地对丈夫说:“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寻欢作乐,几时考虑过做一点正事呢?”
B.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C.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D.我和领队的那个小小的女教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⑴ 英子,不要怕,_____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⑵—— 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⑶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亚洲的原野。
⑷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A.尽管 只要 涌现 鉴赏 B.无论 只要 出现 鉴赏
C.无论 如果 出现 欣赏 D.尽管 如果 涌现 欣赏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6.下面是小明的同学在电话中给他说的一段话,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小明,(1)你还是为迎接即将马上到来的校庆给我们“幼林文学社”写篇稿件吧!体裁不限。还请你在班上多发动同学投稿。你看,(2)我们班已有十个同学连我在内交了稿子。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件交给我。(3)我给你们点拨点拨。(4)请注意:交稿日期截止本月底。
(1)
(2)
(3)
(4)

7.《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国作家( ),这篇小说以( )为背景,着重刻画的主人公有( ).( )等两位。(3分)

8“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在检查一下你的运用能力。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仿照例句再写个句子。(4分)
生活中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 ,美是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①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②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10.古诗文默写(9分)
1. ,何人不起故园情。(1分)
2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思君不见下渝州。 (2分)
3.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分)
4, ,云从窗里出。(1分)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 。(2分)
6马上相逢无纸笔, 。 (1分)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世隶耕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④稍稍宾客其父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3分)
1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 (2分)
① 余 闻 之 也 久 ② 即 书 诗 四 句
14、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③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方式,其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 ___。(2分)

15方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归结于其父“不使学”的缘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 他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选文中的话回答,并作简要阐述:

。 (5分)

1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下来。(3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以下选段,回答第17——21题。(20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

-

上一个『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下一个『2008-2009北京市宣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高三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 总分15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脑髓( ) 哺( )育 炽( )热 鲜( )为人知
gèn( )古 深suì( ) jiǒng( )乎不同 qiè( )而不舍
2 王维的《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劝告人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分)
4 《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被后人常用,这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2分)
A.甜腻 娴熟 尽态及妍
B.沟壑 抽畜 慷慨以赴
C.剽悍 妍丽 相得益彰
D.机杼 谰言 九屈连环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词语是( )(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就罩住了。
A.撑 放 捆 拿 扯
B.支 撒 系 牵 拉
C.支 放 套 牵 拉
D.撑 撒 系 拿 扯
7.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4分)
A.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B.坏事做尽的张朝富,虽然一字不识,但未到中年,他的头顶就成了不毛之地。
C.小娟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她要和我作好朋友。
D.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好,但比起以前来还是有一点进步的,我这样想,不是聊以自慰吧?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4分)
A.一个由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将在今年底建成投产。
B.“有偿新闻”应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福楼拜的星期天》 莫泊桑 小说巨匠 法国
B.《邓稼先》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C.《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D.《丑小鸭》 都德 丹麦 童话作家
10.下列句子和原文不一致的是( )(2分)
A.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壮士百战死,将军十年归。 D.秋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12.下面文段括号里,依次应填入的句子是( )(4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有表示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示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示虔敬,(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示成功,(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示憎恶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示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示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示不幸
A.(3)(2)(1)(4)
B.(1)(3)(2)(4)
C.(2)(3)(1)(4)
D.(4)(3)(1)(2)
13.请你仿照小欣给“业勤”的赠言,根据下面两位同学名字的特点,各写一句既得体又有意义的赠言。(4分)
业勤:业精于勤,荒于嬉。
方英:

志成:

二.阅读(共60分)
(一)(26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住在心理,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习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14、此文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国的 。(3分)
15、“今天听讲,我全都懂”的原因是( )(4分)
A、“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B、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讲解过
C、今天讲得容易
D、“我”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16、“这可怜的人”指的是( )(2分)
A、韩麦尔先生 B、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C、我们 D、韩麦尔先生,我们
17、“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用了哪个动词?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18、文中的“我”是指 。(1分)
19、文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2分)
A、表注释 B、表补充说明
C、表转折 D、表停顿
20、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记住了自己的语言,就记住了自己的祖国。
B、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只有记住自己的语言,人民才不会甘心做亡国奴,国家才有希望。
C、这句话表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深挚的热爱和对国土沦亡的痛苦心情。
D、这句话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21、文中两处出现了“好像”一词,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处地方都是比喻句的标志,都是比喻词
B、前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后者不是
C、后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前者不是
D、A、B、C三项都不对。
2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找出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比喻 排比 比拟 B、比喻 比拟 反复
C、比喻 排比 反复 D、排比 反复 比拟
2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分)
答: 。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的题。(20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它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世界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勉强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便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 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24.作者为什么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2分)
答:
25.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
答:
26.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7.作者的工作态度怎样?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工作态度?(2分)
答:
28.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固然很重要,但完全凭兴趣去工作学习成吗?(4分)
答:

29.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最少写出两点)(4分)
答:

30.简要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4分)
答:

(三)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1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1]然。
(注:[1]信:确实,的确。)

3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2分)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2)诸儿竞走取之( )
32.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上省略了的成份(4分)
(1)见道旁李树多子,( )折枝。
(2)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3.翻译下列句子。(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
译文:
34.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4分)
答:

三、作文(50分)
35、作文要求:
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必须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③内容上写人与人之间的优良精神面貌,感情要真挚、感人;文中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㈣ 名校考题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检测题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测试卷五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
(1)《自嘲》诗中最能体现鲁迅爱憎分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国恒亡”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高尔基《海燕》)
(5)人的美德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根《论逆境》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雍.(yōng)容 夸父.(fǔ) 逮.(dài)捕 老牛舐.
(shì)犊 B.愠.(wēn)怒 水藻.(zǎo) 箕.(qī)畚 讨敌檄.(xí)文 C.旌.(jǐng)旗 孱.(cán)弱 郁悒.(yì) 稍逊.(sùn)风骚 D.咳嗽.
(sou) 抽屉.(tì) 窘.(jiǒng)迫 隔三差.
(chā)五 3.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马革裹尸 食不裹腹 司空见惯 锲而不舍 B.妇孺皆知 义愤填膺 慷慨淋漓 心无旁鹜 C.娇揉造作 中流砥柱 疑窦释然 意气用事 D.黯然失色 咄咄逼人 踉踉跄跄 铤而走险 4.从句中括号中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1)门开了,麦隆内夫人看见一个苍白_______(羞怯/害羞/羞惭)的女士走进来,其神色之________(忧愁/忧郁/忧伤),是麦隆内夫人从来没有看见过的。
(2)在这以前,爱因斯坦决心关起门来搞统一场论。但是,这个永不________(安静/平静/寂静)的世界却不让他_______(宁静/平静/寂静)。 5.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语病,请选择并加以改正。(3分)
①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②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④爱因
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1年,⑤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6.句子仿写。(4分)
父母的能与不能:父母能给予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父母能教你许多东西,但不能强迫你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故事情节,回答文后问题。 (6分)
【甲】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操曰:“夫英
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
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
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乙】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番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
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①【甲】文段说的故事是__________,选自名著《 》 【乙】文段说的故事是_________,选自名著《 》
②【甲】【乙】文段中__________(选填一人物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

与七年级语文下册考试题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