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高三语文中段考试试卷答案

高三语文中段考试试卷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0 06:07:22

Ⅰ 学军中学2008学年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学军中学2008学年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张冠李戴,C项陈述的是有关“音障”的形成)
2答案:C(喷气式飞机在“试飞阶段也事故连连”,到后来飞机设计师通过改变飞机外形设计才克服了音障,实现了超音速飞行)
3答案:B(A项,空战并不是人类认识音爆的唯一因素;C项,导致人流鼻血、心脏病发作、孕妇流产,尤其是儿童心理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这些都是“巨大的副作用”,与“积极正面”无关;D项推断中的两个“自然界”指的不是同一范畴)
4.答案: D(丢弃)
5.答案:C(②说明孔子招致祸害的原因 ④叙述孔子在卫国被驱逐)
6.答案:D(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7.(1)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2)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8.自然景物 人的活动
9.颔联写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诗人不禁大为惊奇。此句 “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与诗歌所展示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10.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个玩笑,说未免小题大作。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幽默风趣,声音笑貌都如闻如见,意趣横生。
11.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一切努力都落了空,仅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这当然是牛刀割鸡,大材小用了。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
12.(1)鼎铛玉石 弃置迤逦
(2)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3)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3.《墙上的斑点》《安东诺夫卡苹果》《半张纸》《沙之书》《药》等。
14.①阴沉清冷的环境,与“我”阴郁的心情水乳交融,渲染了灰暗压抑的气氛。②为小说前半部分定下了情感的基调。与小说后半部分“我”情感的变化形成照应,并使开头与结尾两种情感形成对比。③为后文小姑娘的出现做好了铺垫。例如:因为车厢里没人,小姑娘就格外引人注目;因为是寒冷的冬天,小姑娘才有那样的神情、相貌、打扮。
15.金色、鲜艳的颜色,给人以明亮、温暖的感受,一扫笼罩着小说的阴暗之气,赋予“橘子”以亲情和爱意的象征意味和情感意义,显示出对生活的坚定信念,给小说中的“我”,也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
16.观点一:主人公是“我”。小说的主体内容,是通过“我”的反思,揭示两种不同的人生感受,一者无聊倦怠,一者温暖坚定。“我”的感情变化,是小说的主线,串连起小说的情节,也表达了对人世的悲悯,形成了小说的情感内蕴。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的情感意义也是通过“我”的视角赋予的,“我”才是小说中人生的觉悟者。小姑娘只是引发“我”的反思和情感变化的一个外部因素,不能视为小说主要形象。
观点二:主人公是小姑娘。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小姑娘。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正是小姑娘姐弟之情的象征。小姑娘抛散橘子,是小说的中心情节。“我”在小姑娘抛散橘子之前之后的情感叙述,只是为了烘托小姑娘不同于“我”的人生态度,目的是突出小姑娘的形象:虽然生活在底层,却有着精神的光芒。小姑娘才是“我”人生的启蒙者。“我”只是一个叙述者、观察者,不宜看作小说的主要形象。
若有考生认为,两个人物形象无主人公和非主人公之分别,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
17.答案:D(A.与“极深刻地印象”矛盾。B.一般指欺骗自己,而文中广告是欺骗消费者。C.吉光片羽 :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18.答案:C(A项语序不当,应为“太空装配、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B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为了”的宾语残缺,应在“人才断档”后加“的危机”,“日前”不合逻辑,应改为“目前”)
19.③②④①
20.答案示例1: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用台湾岛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
添加的含义——有了“台湾”这一点,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答案示例2: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用太阳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
添加的含义——有了“太阳”这一点,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
21.(4分)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判处你七天监禁,而只判你拘留一星期。
【参考译文】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隐晦的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
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
孔子问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
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孔子说:“我会由衷地听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闲放自得地走了回来,终止了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可是他们对老师的敬爱反而更加深厚了。
有一天,桑雽又说:“舜将死的时候,用真道晓谕夏禹说:‘你要警惕啊!身形不如顺应,情感不如率真。顺应就不会背离,率真就不会劳苦;不背离不劳神,那么也就不需要用纹饰来装扮身形;无须纹饰来矫造身形,当然也就不必有求于外物。’”

Ⅱ 成都七中高2014届10月阶段性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答案

名校课堂网上成都七中的试卷还有答案都有,可以去看一下

Ⅲ 求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A qiào,yuè/1è,qī/xī;B 1òu,hàng/xiàng,kēng/háng;C lào/là,ǎn/jiān,lǜ/lù;D tì,zǐ/shēn,xuàn/xùn)
2.(3分) A(A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B引而不发:有做好准备,等待时机的意思。自相矛盾。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褒贬误用。D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等多得无法计算。不能形容商品,对象误用。)
3.(3分)自行愈合(软化“生长”)、可弯曲、维护成本低
4.(6分)(1)讽刺现象:某些部门(单位)以理论学习为名停止正常办公(为民服务)。(或:只重形式,不办实事,表里不一的官僚作风。)(2分)
(2)议论:理论学习本无可非议,但以此为借口拒不为百姓办事则大错特错。这种荒唐的行为难道还能是“心为民所系”吗?(观点正确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表达2分。其它回答言之有理即可)(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D(刊:删除) 一
6.(3分)B(①为陈公早慧{③为陈公勇猛;④为陈公有威信) 7.(3分)A(“分城”理解有误,应为“将静安城划分开来守卫”。)
8.(10分)(‘1)他的父亲看到这件事后非常吃惊,就让他去学习,凭借专心致志而闻名乡里。(3分,“之”·“笃志”、“闻”各1分)
(2)拘守小节见解平常的人,又怎么能够要求他们做到这些呢?(3分,“常见”、 “责”、句式各1分)
(3)天子问陈公从前怎样做才让蛮人宾服(臣服、服从)的,现在将要用什么办法治理蛮人。(4分,“所以”、“服”、“治”、语句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陈公名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陈公还是幼儿的时候,在树叶上写了一首诗,他的父亲看到这件事后非常吃惊,就让他去学习,凭借专心致志而闻名乡里。雍熙二年考中进士,任衡州军事推官,后来改任静安军节度推官。王小波、李顺在四川叛乱,州县大多不能保全,他们向东围困了静安县,陈公应付事态变化,准备了一百多万件箭杆、兵器和守城的用具,与下属约定分守城池的一部分。包围长时间没有解除,分守城池的人猜疑畏惧意志松懈,前来劝说陈公(出降),陈公用大义多次责备勉励他们。而私下里对知州张雍说:“这些人留在城内就会使人心散乱,如果把他们放出去让他们寻求外援军队,那么就两全其美了。”张雍听从了他的话。贼兵数万人围困静安八十多天,陈公振奋抵抗敌兵,射中敌人裨将一名,立即死摔了。又射中几百人,没有一个不是立即死掉的。贼兵因为这个原故而不敢逼近。援军来救,就最终解除了静安之围。这件事报告到皇帝那里,皇帝派人到军中,让陈公担任掌书记之职,陈公的父亲去世了,朝廷不允许他离职。自宋朝兴起就轻视小官吏,盗贼一旦起兵就会辗转抢劫成百上千里路,官吏往往弃城逃跑。等到陈公保全静安,就好像官吏的力量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然而陈公在那个时候,大概是改无为有,以少胜多,这是有才智、刚烈的大丈夫所做的事啊。拘守小节见解平常的人,又怎么能够要求他们做到这些呢?
陈公在静安七年,还朝担任秘书郎。真宗皇帝即位,陈公担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澧州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人经常夺取澧州旁边的耕地,多次出兵抢劫百姓,十几年来没有人能够击退他们。陈公到任后,各少数民族人既害怕又高兴,都回到他们居住的溪洞,并且归还了原来抢劫的地和人。陈公就修筑了三座堡垒来防备他们,朝廷下诏书嘉奖陈公。
陈公离任后过了一段时间,后任官吏不能够善待各少数民族人,他们就再次进入澧州抢劫。天子问陈公从前怎样做才让蛮人宾服的,现在将要用什么办法治理蛮人。陈公具体回答皇上的问话而删除了他的底稿,因此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陈公在荆湖地区一年多,提升为秘书少监,担任广州知州,御赐金紫服,到任后就废除了按人口卖盐的制度,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海外的国家来进贡,很多人只是因为要依靠朝廷吃饭,并且常常来大宋谋取财利。天子因为陈公擅长谋略,询问他怎样整顿这事,陈公说按国家大小来裁减使者人数,来分配授予官职的人数,进贡的货物允许通行,而私人贩运的货物则要征收赋税,这样就可以消除弊端。天子听从了他的意见。在南海住了四年,没有来得及召回朝廷而有病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0分)(1)因为画鹰形象逼真,气势不凡,(1分)仿佛挟风带霜而起。(1分)
(2)由画面上鹰“耸身”的情态想象到鹰想搏击狡兔时的心理状态;由画面上鹰“侧目”联想到鹰搏击前像发怒的猢狲的眼睛一样锐利。(答出联想、想象1分,具体分析2分)这样就写活了画鹰,丰富了画面内容。(1分)
(3)借鹰言志,(1分)把画鹰当成真鹰,借鹰奋飞碧霄,搏击凡鸟,(1分)表达诗人嫉恶如仇,奋发向上之志。(2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0.(8分)(1)言笑晏晏(2)不义而富且贵(3)忽复乘舟梦日边(4)艰难苦恨繁霜鬓(5)雕阑(栏)玉砌应犹在(6)林壑尤美(7)落花人独立(8)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每空1分,错字、漏字、加字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①对母亲感情冷淡,使母亲伤心;逃避丈夫责任,让母亲像男人一样干活。②未尽父亲职责,对“我”照顾不够。(每点2分)
12.(6分)①父亲自净修长的手与母亲枯树皮一般的手作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辛劳。②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认不出“我”与不忘煮鸡蛋给父亲吃作对比,突出了母亲对父亲爱得执著深厚。③父亲开始对母亲的冷淡、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与晚年对母亲的爱作对比,表现了父亲对爱的理解感悟。(每点2分)
13.(4分)①描写夕阳、晚霞美景,照应文题,深化主旨。②盘缠的葡萄藤象征父母间无法割断的感情。③金黄灿烂的麦穗隐喻父母在晚年收获爱情。④以景物描写收束全文,表达了“我”对父母晚年相依相伴的欣慰之情。(4分)
14.(6分)示例一:是悲剧。①起因之悲。有才华的父亲被城里的姑娘伤了心,后由父母作主结婚。②过程之悲。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愿与爱自己的母亲培养爱情。③结局之悲。当爱来临时母亲却因老年痴呆感受不到爱情。
(6分)示例二:是喜剧。①母亲最终得到了父亲的真爱。②父亲最终l董得并珍惜这份爱情。③“我”从父母的“夕阳爱情”中感受到爱的真谛。(这是一道探究题,答悲剧或喜剧都可以,但必须围绕“夕阳爱情”这条主线。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①北宋前期的宫廷画院开始自觉极力提倡,诗意入画渐趋重要。②北宋后期诗意追求成为主流。③南宋时诗意追求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每点2分)
16.(6分)①举马远和夏珪的例子提出观点“诗意追求特色明显”。②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与北宋山水画对比剖析,进一步阐明这种特色。③得出南宋山水画已发展到第二种艺术意境的结论。(每点2分,只答“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或“总一分一总”不得分)
17.(6分)①“无我之境”:用客观的态度,追求细节逼真写实,真实再现自然景色。②“有我之境”:有直接表露的主观情感,有确定的审美感受(或“有诗意地追求”),有明确的意念或主题。(每点3分)
七、作文题(70分)
作文评分说明
审题:源头活水,是一句常用成语,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出自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其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题显然用的是一个比喻修辞,写作时,应把文题的比喻义落实到对生命、生活的具体认知上去。“活水”可指不断吸纳的科学文化知识,可指不断创新的追求,可指不断攀升的生命境界,可指纯正明澈的美好心灵……
“活水”的反面是死水、脏水、臭水。“源头活水”,就是要把“活水”作为生命、生活的源泉和动力,也就是要追求生命、生活的鲜活性,纯明性,让生命充满创造力和审美感,让生活充满动态的美感。在这里就要思考什么才是鲜活的充满创造力的生命和生活,为什么要有对这种生命与生活的追求,怎么样才能获得这样的生命和生活等问题。

阅读全文

与高三语文中段考试试卷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