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大一语文考试重点总结

大一语文考试重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0-12-19 17:57:25

A. 大一第一学期语文考试题型是什么啊

大一的语文考试题根据学校不同一般是不同的,但是大学和高中的考试题内有所区别,一般分为以下几容类:
1、课文赏析:一般是大学课堂所学课文中某些段落或者课文的赏析。
2、文言阅读:一篇未学过的文言文,然后翻译或者赏析。
3、作文论述:针对某一个观点进行文学论述。
4、课堂建议:针对语文课的学习提出意见和建议。

B. 期末考试考语文的时候,答题时,字是写的大一点还是小一点,是间隔距离宽一点还是间隔距离窄一点,请问答

要注意审题不能马虎,字要工整一笔一画的写,自己把握住时间不会的题目全试卷做完后在反过来思考。相信你一定能考出个好成绩。

C. 大一班语文补考作文题

题目:我的课余生活

要求:以记叙为主,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题目:从这以后专,我盼属望长大(从这以后,我害怕长大)

要求:任选一题,要写出真情实感

3.题目: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提示:“竖起大拇指”常用来表示鼓励、夸奖、赞美、自豪,也可以用来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有志气。

4.题目:初中生活的酸甜苦辣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

5.题目:考试,我想对你说

6.题目:一次难忘的实践

D. 跪求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大一中国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语言部分

中国散文的分期:上古期(先秦、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现代期("五四"以来至今)。
中国散文最远可追溯到甲骨卜辞。
散文在先秦除了"诗三百"(《诗经》)外,一切文献都可以称为散文,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具体而言,它既包括《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还包括《周易》、《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性著作。因而没有纯粹的文学性散文。
秦汉散文承袭先秦,主要代表作有历史著作吕不韦及门客《吕氏春秋》、李斯的散文(如《谏逐客书》)、贾谊的散文(如《过秦论》)、刘安《淮南子》、董仲舒的《贤良对策》和《春秋繁露》,刘向的《说苑》、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等。需要说明的是,这时期历史传记著作如《史记》、《汉书》、《吴越春秋》(赵晔撰,体例上兼编年体和记传体,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等在先秦历史散文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经独立成体,可以不列入文学。
中古期第一阶段从魏晋到唐代中叶。此时期诗占据文坛主导地位,文(散文)向诗靠拢,出现了诗化的骈文。代表作有史传文学的继续递嬗:晋陈寿《三国志》、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等;新创地志散文:郦道元《水经注》,有"集六朝地志大成"之称,文风清朗舒朴,对唐之后古文家的游记产生极大影响;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被誉为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此外,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采取四六骈体写作的文论散文。
唐代文学人们往往想到它诗歌的兴盛,事实上,散文的成就亦颇大。《全唐文》收录作者3035人,而《全唐诗》收录作者2200多人。但是,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启、记、论等基本上为骈体占主导地位,著名有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抷六尺之情等英词壮彩,千古传唱。盛唐时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开篇就写:"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说理行文简洁明快,已经透露出骈文文风的变化,走向平易晓畅,充满了散体文气。至中唐陆贽的奏议散文更是如此,如《论裴延龄奸蠹书》、《奉天改元大赦制》等,这都标示着骈文去赘典浮词,走上了平易晓畅的道路。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出来提倡古文,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张。
中古期第二阶段从唐代中叶开始到南宋灭亡。到韩愈、柳宗元出,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部分,才形成巨大的声势,散体才取代骈体,占据文坛,后人称之为"古文运动"。散文也因此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觉发展的艺术形式。唐宋先后出现了"八大家",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韩愈、柳宗元散文文体改革的成功,一方面归因于他们吸收秦汉各家散文体之所长,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六朝骈文的成就。顾随在《诗文丛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中指出:"韩、柳文实乃寓骈于散,寓散于骈;方散方骈,方骈方散;即骈即散,即散即骈"。
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之后,在宋代出现了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六位著名的古文家,明初朱右将此八人文章选编《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也以此编《文编》,茅坤继而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自此,文学史称为"唐宋八大家"。事实上,宋代著名散文家比这多得多。如北宋的王禹称、范仲淹、晁补之、李格非,南宋的胡铨、陆游、吕祖谦、陈亮等都是著名的散文家。宋代的散文无论是作家的阵容还是散文的成就都超过了唐代。
宋代散文的文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欧阳修、苏轼等人吸收骈文辞采、声调等,创造出参用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还出现了一种轻松活泼的笔记文。从宋代开始,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体格局确立起来。明末艾南英说:"文至宋而体备,至宋而法严。"(《再答夏彝仲论文书》)古文至宋成为用途最广泛的文体,元明清这一格局也没有改变。总体上看,宋文注重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秋声赋》、《赤壁赋》堪称典范。
中古期第三阶段从元代开始延续到明代中叶。元代主要以叙事文学(话本)和说唱文学(元曲)占主导地位,散文成就不突出。至明代,前期以宋濂、刘基为代表,主要以传记、寓言散文的创作成就著称。比如宋濂《秦士录》:"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攀,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yu,共同抬东西),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锝奇辱。'"文字简洁,人物外貌特征一下显现出来了。刘基的《卖柑者言》,中学已经学过,不多讲了。
近古期第一阶段从明朝嘉靖初年至鸦片战争。明中叶,嘉靖初年有前七子高举复古大旗,批评今之文受宋儒理学影响,用同一种道德模式去塑造不同的人事物理,结果造成"文其人如其人"的古文精神散失。如李梦阳在《论学上篇》就指出:"宋儒兴而古文废矣",因为"古之文,文其人如其人便了,......而今之文,文其人,无美恶皆欲合道"。嘉靖(1522-1566)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继承前七子观点,认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明史李攀龙传》)集大成者王世贞著《艺苑卮言》,提出文章要重视辞采、句法、结构,文章整体风貌应该有"格调"。这为明代拟古之风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嘉靖年间文坛还兴起了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其实也是一个古文复古派,创作上以唐宋古文名家为效仿"正统",如茅坤(1512-1601)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作为范本。成就最高者是归有光,代表作《先妣事略》、《见村楼记》、《寒花臧志》、《项脊轩志》等,善于捕捉日常平凡琐事刻画人物、抒写真情。
明朝末年小品文兴盛。所谓小品文就是题材广泛,多以个人情趣和日常生活为表现内容,短小精炼,体裁不拘一格,序、记、跋、传、名、赞等文体样样俱全。代表人物有公安派袁氏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此外,张岱、王思任等个人情趣化的小品文也很有名。
清初尽管已经改朝换代,但散文大体承续明"载道"的唐宋古文传统。代表人物有候方域、魏禧和汪琬,其中以候方的域影响最大,代表作有如《壮海棠文集》10卷,《朋党论》、《答田中丞相书》等是其名篇。
但是清代最有名也最有影响的是"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文"。这与清代社会文化环境压抑密切相关。"八股文"是满清科举取士控制知识分子思想意识形态的方式,就文学本身来讲:"譬如有人用苛刻的不能容忍的条件挟制别人,俗称给人‘穿小鞋'。做服装的单位,卖鞋的铺子,都有功而无过,鞋的本身也无善恶的分别。"(启功《说八股》,中华书局版第2页)也就是说,八股文总结了散文的基本做法,它是散文文本的经典写作模式,但强求每个人都写一个模式,就坏事了。清代中叶的散文,桐城派古文占据文坛,出现了姚鼐、阮元、方东树等大家,但其作文讲求"义法",严重窒息了散文的发展。
近古期第二阶段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近代散文大体分为三派:一为"新文体派",以梁启超为代表;二为古文派,桐城派余劲力量代表严复、林纾和崇尚魏晋文风的章炳麟;三为白话文派,以全新的形式宣传新思想。
第一派在文坛上影响最大,代表人物有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代表作《上清帝第二书》、《仁学》等。
第二派作有严复《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章炳麟《正仇满论》、《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政论文。
第三派主要体现在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主将文章中。
总之,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基本脉络是: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秦汉历史传记、政论散文等--魏晋、唐文向石化的"骈文"--韩柳"古文运动"(反拨"骈文",复古先秦和诸子散文,尤以儒家传统为宗)--宋代承传唐"古文运动"出现繁荣--元明散文受理学影响--明代复古(一恢复到秦汉散文,一为恢复"唐宋古文")--清代八股文(政治、科举需要)、"桐城派"(古文派)--清末"新文体"和白话文体散文的出现。
现代期("五四"以来至今近100年间)的散文:现代散文的出现主要受到西方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冲击而出现的。它首先是受西方政治、军事、文化冲击后,在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呼声中出现,其次是西方报刊杂志白话文的运用和通俗自由的书写形式的影响。它的发展基本上循着这两条思路发展: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体",唐弢曾模仿此体,但解放后学鲁迅的人很多,作鲁迅散文体

E. 大学语文大一第一学期考什么啊

我知道重点 老师全画出来了。我给你摘要还是重点内容内容?摘要:
诗经 名词解释
论语 子路篇
曹操 蒿里行
曹丕 燕歌行
李白 关山月
杜甫 哀江头的思想内容
白居易 长恨歌的翻译
李白菩萨蛮
词和诗的区别
北宋词的特点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宋诗的特点
南宋词 前后期 的不同 原因
陆游 钗头凤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的翻译
顾贞观 金缕曲 的翻译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小翠人物形象
老舍 断魂枪内容 对比 应用
巴金 怀念萧珊 的赏析
内容: 考试重点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基本上宋诗、唐诗虽是各富风采,但因为宋人以诗馀(词)为先,诗反而成为配角了,因此唐诗不仅数量上胜过宋诗,在素材上也多于宋诗。宋诗有以下特色:

1.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诗主要向理想、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这是宋诗较精之处。
2.宋诗倾向议论化、散文化。
3.派别多。
4.诗话多。
5.消失了唐代悲壮的边塞派的作风,但是整鍊规矩,无唐诗有时不工整之病。
6.消失了唐代感伤的社会派的作风,但描写越发细致,无唐诗有时粗率之病。
7.失去了唐代哀豔的闺怨宫怨诗的作风,很多诗人描写时特别冲淡,无唐人豪迈意气的作风。
8.不同於唐代缠绵活泼的情诗的作风,宋诗中有一种充满画意的诗(题画诗)。
9.宋诗之弊:模拟、诗话、诗派杂。其中各诗派还成为相互竞逐甚至批判的情形,这与唐诗诗人各派之间相互共融的情形颇为不同。
10.词本作为诗馀却反而越居诗的上位。
唐宋诗可作以下比较:
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唐诗 宋诗 情感:热烈外扬 内敛温和 风格:色泽丰美 平淡瘦劲擅长:情韵 思理《断魂枪》的核心情节,是号称沙子龙大徒弟的王三胜卖艺场上受辱而沙子龙无动于衷。打败王三胜的孙老者随后登门向沙子龙讨教绝技,沙子龙却绝口不提武艺和枪法。从此昔日神枪沙子龙的威名一落千丈,连以他为荣耀的徒弟们也不再理睬他,但他无半点愠怒。其实他的内心如灼热岩浆。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面对天上的群星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面,第一次是简要叙述,是铺垫性的,第二次则进行了有声有色的描写,且放置在结尾,把沙子龙的 无奈和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小说的结构产生了一种张力,可谓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怀念萧珊》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是为悼念其妻子萧珊而作。这篇散文,写了他对妻子萧珊因为自己在“文革”时遭到迫害致死而难过,同时表达对亡妻的爱与思念,和对当时的恶势力的憎恨。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也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本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后为了追求爱情,敢于反抗,敢于斗争,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战斗精神。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聊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小翠-人物形象分析狐女小翠是一个性格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善谑”她那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在王太常仔细端详下露出的嫣然微笑中,在同母亲分别对“殊不悲恋”的表现中,就已有所露。在她身上,永远也找不到一丝愁苦的痕迹,永远也看不见半点忧伤的影子。同痴儿元丰一起生活,小翠是“殊欢笑,不为嫌。”她把自己的别院变成了一个游戏场,终日和元丰以及丫头们一起嬉戏。“刺步作圆,蹋蹴为笑”,“涂公子作花面如鬼”,以及扮古人,玩的名目既多,花样也新奇别致,整天奔逐笑闹,弹琴跳舞,不但闹得全家皆知,最后连邻里也知道。这个“善谑”的特点表现在小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聪慧、干练、果断和坚强在王给谏与王待御政治斗争的环境中,王给谏越是寻隙中伤小翠的公公王待御,她的玩笑开得也就愈大,以致最后王待御时而无可奈何地概叹“余祸不远矣”,时而“惊颜如土”,大哭“指日赤吾族矣!”通过这种反衬,小翠“善谑”的主要性格特征更加鲜明耀眼了。但是小翠并不是单纯的“善谑”,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善谑”中透露着小翠的聪慧、干练、果断和坚强。在整个事件中,小翠的杰出之处,不仅表现在计策本身的仔细周密,使仇敌自投罗网,还表现在她知道王给谏要害王太常,与元丰成礼后,就开始准备,把元丰的痴疾这一生理弱点变成有利条件。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了小翠的足智多谋。感情丰富小翠的形象是丰满、完整。她虽然善谑、顽皮,但也并非对无丰没有感情。当元夫人杖元丰,元丰大号时,她不但“色变”,而且还“屈膝乞宥”,最后中“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试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公子乃收涕以析。”后来小翠虽然离开王家,但仍然时刻暗中注视元丰。由此可见,小翠对元丰是十分抚爱备至的。 唐宋乐府也叫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乐府诗 ,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元和四年( 809 ) ,李绅首先写了《 新题乐府 》20首(今佚)送给元稹。元稹和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来白居易又作《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 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汉乐府: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 、鼓 吹 曲辞和杂曲歌辞中 ,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李白和杜甫诗风格上的不同 一、 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 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 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F. 大一语文作文常考什么

额,我大二,只在大一学语文,以后都不用了,期末考试要考作文,字数600左右,其实只要你按照高中的水平是有过之而不及,题目不难的,我考的是议论文,对“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写一篇文章.

G. 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教材文言文复习资料

阿达大是的撒的撒大事大的撒旦去我店里看见啊离开家大量时间打来得及我垃圾打角度来看撒娇地哦哇大家暗示俩就打开啦世界第五建档立卡是假的垃圾啊来得及我I啊贷记卡是假的垃圾我I简单卢卡斯记得了啊今晚id家快乐撒记得了接啊我id家离开撒娇俩我就对啦是假的啦今晚里了渐渐爱上了记得我来讲拉来得及外来角度来看撒娇地啊我决定了空间撒I啊无聊的啦就是看得见哎无聊的家里卡时间if哈莲花府邸I我I

阅读全文

与大一语文考试重点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