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考的语文我该背试卷吗把答案抄下来
你这样就不行了,你在手臂上打个小抄,又或者是自己学,不过我建议你自几学,因为自己学得到了成绩,绝对不是虚假的,作弊码你也可以在手上缠几个绷带绷带里头写上答案,老师不在就拆开
㈡ 2013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a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比较法
D.比喻法
2.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 b)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战国策》
3.下列各句中,“服”字作“佩带”解的是(a )
A.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D.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4.“望洋兴叹”一语出自( b)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 c)
A.明杂剧
B.说唱文学
C.元杂剧
D.传奇
6.“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格是( b)
A.比喻
B.夸张
C.比拟
D.排比
7.《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b)
A.屠格涅夫
B.契柯夫
C.莫泊桑
D.欧·亨利
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 d)
A.急忙
B.迅速
C.竭力
D.屡次
9.《国殇》选自( a)
A.《九歌》
B.《九章》
C.《诗经》
D.《国语》
10.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d)
A.《淮海词》
B.《漱玉词》
C.《清真词》
D.《稼轩词》
11.“逝者如斯”一语出自(c )
A.《醉翁亭记》
B.《前赤壁赋》
C.《论语·子罕》
D.《孟子》
12.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b )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未名社
13.《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是下列哪国的作家(b)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14.《选择与安排》一文的作者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 c)
A.语言学家
B.文学家
C.美学家
D.表演艺术家
15.下列诗集中,属于郭沫若的是( a)
A.《女神》
B.《北方》
C.《红烛》
D.《死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论语》是一部记录__孔子____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17.游记散文集《屐痕处处》的作者是__郁达夫___.
18.《冯谖客孟尝君》选自《__战国策_》。
19.《红楼梦》今传本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__曹雪芹__.
20.在晚唐诗坛上,_李商隐_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21.赋是__汉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22.曹操《短歌行》:“__青青子衿__,悠悠我心”。
23.柳永《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_无语东流_.”
24.辛弃疾《水龙吟》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_江南游子_.”
25.“吾归破贼,必灭楼兰,此矢所以志也”是__南霁云__的誓言。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搀扶的人
2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行:行为
28.望洋向若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
29.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对当、相应
30.奉而献之厉王。
奉:捧着
31.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再:两次
32.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衣:使---穿衣
33.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
识:记忆 记住
34.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恨:遗憾
35.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固:本来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来即我谋:他来是为了和我商量婚事
37.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
不如早为之所:不如早点为太书作出安排
3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
39.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前赤壁赋》)
凌万倾之茫然:漂浮在茫茫的万顷江面上
40.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请以战喻:请让我拿战争来作比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为什么说《谏逐客书》是汉赋文风的先导?
答:本文综合运用了铺陈、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这正是后来汗赋大肆铺陈、极力藻饰文风的主要标志性特点。
42.在《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中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答:“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席的厨房。”简言之,中国固有的文明的实质是:人吃人。
43.《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蕴含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答:作者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说明治民与种树的道理一致。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其天者全”,治民也要顺乎民情,不能扰民不息使其不得安宁。郭橐驼的观点,实际上表明了柳宗元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客观上揭露和批判了唐朝统治者政乱令繁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44.简要概括《炉中煤》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炉中煤》强烈抒发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诗人把祖国比做“年轻的郎”,倾诉了火一样的眷恋之情,诗人自喻为“炉中煤”,并通过自己黑奴出身的诉说,表达了诗人爱国热情在黑暗的现实中遭到长期压抑的苦闷;反映了诗人与新生的祖国一起扬眉吐气的喜悦及决心为祖国献身的情感。
45.《麦琪的礼物》中,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答:明线是德拉卖头发为杰姆买表链,暗线是杰姆卖金表为德拉买发梳。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狗赢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6.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要实现王道思想,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应该从自己做起。
4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采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
48.本段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写出本体和喻体。
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本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二)阅读《蜀相》一诗,回答文后问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49.说说本诗颔联中的“自”、“空”二字的含义。
自”、“空”二字互文见义,是写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黄鹂隔叶,啼声空自悦耳。弦外之音是表现诗人惆怅感慨:祠堂虽然春意盎然,但先哲已逝,时过境迁,如今遭逢乱世,再无孔明那样的济世英杰。
50.分析本诗颈联、尾联的思想含义。
后四句由写景转入叙事并借以抒情。五、六句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时又流露出对当今统治者不能像刘备那样求贤若渴的不满。七、八句一面惋惜孔明壮志未酬身先死,表达追思之意,同时借前贤功业事迹以自勉,愿尽忠报效国家。
51.全诗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表现了对世无英才的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所向往的君臣济世、清平政治的理想,表明了报国无门的忧思。
(三)阅读李大钊同志《今》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会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和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
52.写出本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是:在世界上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
5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是什么论证方法?比较法中的类比法。
㈢ 2014十月25日,成人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抄答案是不好的行为
㈣ 2017成人高考语文答案
最》②
完》②
善》⒈
的》⒋
成》0
考》⑤
搭》0
An》⑧
球》⒐
号》⒏
㈤ 求2016年成考语文答案
第1卷选择题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诀窍 抉择 决一死战
B.霹雳 譬如 穷乡僻壤
C.脐带 跻身 光风霁月
D.姣美 皎洁 狡兔三窟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酬劳 莅临 巧言令色
B.通谍 矜持 进退维谷
C.诠释 琐议 文过饰非
D.就绪 会晤 卧薪尝胆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一旦__________就无法停止,只能按照既定__________不回头地走到底,中途停止就是夭
折。种子是一轮生命周期后的“暂停”,它__________地等待着新一轮生命的开始。
A.启发 顺序 清晰
B.启动 顺序 清醒
C.启动 程序 清醒
D.启发 程序 清晰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稻栽培、劳动保障、小额贷款是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咨询台被围得水泄不通。
B.这里的葡萄因皮薄、色艳、肉厚闻名遐迩,既可生吃又能酿酒,深受消费者青睐。
C.在网络空间里,众星捧月式的文化不一定是美的,曲高和寡式的文化不一定是丑的。
D.近来,移动电源突然冒烟爆炸的事件屡试不爽,一些劣质充电宝俨然成了“小炸弹”。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而变得富有营养,夜光藻得以大量繁殖,从而造成了“蓝色荧光海”。
B.这次展出的数千幅摄影作品,定格了许多人与环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瞬间。
C.大量出土的稻作遗存、彩陶器皿表明,长江中游流域的屈家岭文化属于农耕文明。
D.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构建了中国的商业,带来了电商的高速增长,改变着中国的金融。
答案:D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左边是园,右边是园。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左边的园修复了,__________ 。有客自海上来,__________。塔更挺拔,__________,寺更幽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河更热闹②桥更洗练③右边的园开放了④有客自异乡来⑤帆船应入画⑥石径好吟诗
A.②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③②①⑤⑥④
D.①④②③⑤⑥
答案:B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共16分。每题4分)
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屋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人类早就在杜撰一种幻觉,认为自己高于其他生命。几千年来,人就这么绞尽脑汁,用心独专地想象着。近年来的生物科学,一直在使人根植于自然之中这一点成为必须正视的事实。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多么密切地连在一起。我们大多数人过去牢牢抱有的旧观念,就是认为我们享有主宰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
事实说明,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我们不像过去一向设想的那样,是由我们自己的一批批越来越复杂的零件逐级组合而成的。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严格地说,它们不是属于我们的,而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就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样。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
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寓客。在我们的机体中,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们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组,都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的细胞们不再是使我们生长成人的纯种的实体,它们是些比牙买加海湾还要复杂的生态系统。我当然乐于认为,这些小东西是为我工作的,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而呼吸的。但是否也有可能,它们在每天早晨散步于本地的公园,感觉着我的感觉,倾听着我的音乐,思想着我的思想呢?
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这种同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同一个单一细胞演化而来的。这个细胞是在地球冷却的时候,被一个响的雷电赋予了生命。是从这一母细胞的后代,我们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鲸鱼的酶之间的相似,就是同种相传的相似性。
病毒原先被看作是一心一意制造疾病和死亡的主儿,现在却渐渐现出活动基因的样子。进化的过程仍旧是遥无尽期、冗长乏味的生物牌局,唯有胜者才能留在桌边继续玩下去,但玩的规则似乎渐趋灵活了。我们生活在由舞蹈跳荡的病毒组成的阵列中,它们像蜜蜂一样,从一个生物窜向另一个生物,从植物跳到昆虫跳到哺乳动物跳到我又跳回去,也跳到海里,拖着几条这样的基因组,又拉上几条那样的基因组,移植着DNA的接穗,像大型宴会上递菜一样传递着遗传特征。它们也许是一种机制,使新的、突变型DNA在我们中间最广泛地流通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在医学领域必须如此集中注意的奇怪的病毒性疾病,就可被看作是意外事故,是哪里出了点疏漏。
7.对第一段中有关“现代人”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人”一直致力于改造大自然,麻烦的是无法从大自然中摆脱出来。
B.“现代人”高高地坐在自己修建的宏伟建筑上,陶醉于自己的创造伟力中。
C.“悠晃着两条腿”,生动地写出了“现代人”俯视万物、自傲自大的情态。
D.“现代人”自以为高于其他生物的优越感培养了几千年,而今正发生动摇。
答案:A
8.对第二、三段谈到的人体中“单独的小生命”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线粒体”是远古“入侵者”的后代,它们驱动细胞,启动我们的行为。
B.“线粒体”与我们的机体保持良好的共生关系,是个可信赖的“寓客”。
C.作者认为我们每个细胞都可能是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会有许多“小东西”。
D.作者想象许多“小东西”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工作,它们只有奉献,没有自由。
答案:D
9.对最后一段有关“病毒”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我们从前单纯地把病毒看成是疾病与死亡的传播者可能是一种误解。
B.作者认为,病毒是基因的携带者,它们的“舞蹈”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机会。
C.作者把病毒比作蜜蜂,用诗一样的语言形容它的行为,毫无贬义,富有情趣。
D.作者认为病毒性疾病是病毒偶然失误造成的“意外事故”,因而是可以被原谅的。
答案:D
10.下面对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并不高于其他生命。
B.线粒体和病毒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病毒也在不停地变异。
D.地球上的生命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在我的记忆中,写信是14岁那年开始的秘密。
那个时候,我的身体与心绪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闭塞而又贫穷的小山村让我找不到人交谈,和班上的同学、代课老师,也没有共同语言。我在寂寞中渴望与远方交流。可远方太远,我怎么也够不着,除了止不住的无边想象,唯一能接触的就是收音机里播出的“文艺听众之家”节目。星星与萤火虫出没的夏夜,我时常躺在屋外草地的凉席上,头枕微风,微闭双眼,闻着丝瓜藤里的花香,一直听到入梦,最后空气中只剩下收音机哗哗啦啦的电流声。第二天,受到父亲严厉责备,才知他又一次把我从地上扛回了家。在那档定期播出的文艺节目里,我听到太多来自远方的心声。我发现在遥远的地方,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小山村,也有如我一般寂寞的人。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这个世界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人的快乐与忧愁。我羡慕主持人念到的那些有故事的写信者,我认真地记下了他们的通信地址。
我迷恋上了聆听别人的故事,迫切希望主持人念到我的信,让远方更多的人听到我的心声。可写信者太多太多,每期的节目里,最终盼来的只有失望。我想一定是我的字不够好,我的故事没有别人的精彩,我的表达还没有得到主持人的认可,也难以打动听众。总之,我的水平比那些被念到的写信者低。
有点自卑,但从未放弃自己。我下决心要写得更好,便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一次又一次在纸上诉说心中的故事。除了写给电台的节目组,我还写给那些通过电波感动我的人。他们有的是常年拖着军需物资在川藏线上奔跑的汽车兵,有的是在山沟沟里支教的小学教师,有的是小镇上输液器厂的女工,还有在监狱里服刑的年老的犯人。从铺开信笺,到酝酿情感,再到将字落入方格里。
每一封信写好,我都会反复地念上几遍,模仿主持人在优美的背景音乐里念。只是我念的背景,是一盏沉默的煤油灯和屋角上硕大无朋的蜘蛛网,背景音乐则是窗前蛐蛐儿的不停叫嚷声。只要感觉哪些地方念着不舒服,我便撕了重写,然后检查自己的表达是否妥当,猜想对方读了我的信是怎样一种心情。
我对写信的认真,远远超过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作文。因为我知道,当信投进邮筒的那一刻,我就把心交给了远方,生怕读信者嫌弃我不够水平,没有文采,甚至认为我表达心绪太幼稚而拒绝给我回信。
我就在这样的表达与发现中开始了作文,我就在这样的等待与徘徊中靠近了写作。每当收到一封回信,我就觉得是自己写作的成功,是自己的信打动了别人。越来越多的回信让我更加自信。
直到有一天,我的信在电台里播出,从此,我的世界再也没有平静过。当主持人口中念出“接下来,我们欣赏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金台乡虎榜村十二组凌仕江寄来的信,标题叫《乡村男孩》……”
当背景音乐响起,主持人圆润而磁性的声音开始念出我的心声。我捧着咚咚乱跳的心儿,一个人跑进屋里,把自己偷偷藏起来。我怎么也控制不住眼泪掉下来。
山村里喜欢听广播节目的人,都听到了自己耳熟能详的生活与地名,他们纷纷跑来,大声地问父亲,是你家小路写的吗?刚才你听见了吗?真的是他写的吗?太不简单了!父亲懒得看他们一眼,只顾干自己的活,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件,朝我铺天盖地卷来。他们告诉我,被我的信感动了。收信与回信,成了我乐此不疲的“作业”。
每当听见邮递员在山坡上喊我名字的时候,我就会突然感觉自己再也不寂寞了……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倾听我的故事。
历经文字伴随的岁月长旅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就是最初的写信时光为我的写作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血液,助长了“文学马拉松”的恒久力量,培育了写作前期的微量元素。我的写作是从写信开始的。这看似黑白电影里的一节生活小插曲,却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写作,从内心的需要出发,你总可以找到共鸣!
11.为什么写信成为14岁少年“我”的秘密?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处于青春期的“我”,性格孤僻,渴望与远方交流;有点自卑的“我”,秘密写信,不知能否成功,不希望周围人知道。(意思对即可)
12.“我”听收音机和念自己写的信,分别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的?这两种环境描写,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答案:听收音机时的环境背景:夏夜的星光下,萤火虫飞舞。丝瓜花香,凉风习习。念信时的环境背景:煤油灯,蜘蛛网,蛐蛐的叫声。作用:前者自然而浪漫的情境衬托了“我”听收音机时的惬意;后者写简陋的居住环境,衬托了“我”对创作(写信、念信与修改)的痴迷。(意思对即可)
13.作者给电台的信播出后,他说:“从此,我的世界再也没有平静过。”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案:一是“我”内心因为成功的喜悦而不平静;二是乡邻的躁动和“收信与回信”让“我”不能平静;三是因为写作的成功,开启了“我”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意思对即可)
1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最初的写信时光”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怎样的帮助?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说的?(7分)
答案:第一问:情感血液,恒久力量,微量元素。第二问:情感血液,从写作的情感培养方面来说;恒久力量,从写作的耐力方面来说;微量元素,从写作的素质方面来说。(意思对即可)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①,怀抱利器②,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③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④皆爱惜焉。矧⑤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⑥移易,吾恶⑦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⑧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⑨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⑩乎?为我谢日:“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送董邵南序》)
【注】①有司:这里指主考官。②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③合:遇合,指受到赏识重用。④慕义强仁者:仰慕仁义、尽力践行的人。⑤矧:况且。⑥化:指政治教化。⑦恶:何,哪里。⑧卜:判断,检测。⑨望诸君: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投奔赵国后的封号。⑩屠狗者:指隐于燕赵市井中的豪侠之士。
15.根据第一段内容,简要描述董生当时的人生状况。(4分)
答案:考进士,几次都没有考中;怀才不遇,郁郁寡欢,将要去燕赵之地谋求发展。(意思对即可)
16.“董生勉乎哉”是什么意思?第一、二段都用这句话作结,其寄托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董生勉乎哉”意思是:董生你努力吧!情感不同:第一段,希望董生到燕赵之地后有人欣赏他、重用他,表达的是祝愿之情;第二段,担心燕赵之地风俗变化,民风不古,无人赏识董生,表达的是忧虑之情。(意思对即可)
17.第三段开头说“吾因子有所感矣”。根据后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有所感”是指什么。(6分)
答案:凭吊古人,抒发怀古之幽情;心系当世,希望隐者出仕。(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叉过,何日是归年?
18.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案:写了江、鸟、山、花四种景物。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以江的碧绿衬托鸟的洁白,以山的青翠衬托花的红艳。(意思对即可)
19.后两句,诗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表达了什么情感?(4分)
答案:由写乐景,转为抒发哀情。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思乡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有关学习的著名论述。温习旧有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总结过去的人生经验,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在,开创未来。
请以“温故而知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说明]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
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
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1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㈥ 成人高考南京语文答案
懂的 lai 你知道的
㈦ 成人高考语文答案2016
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山东高考采用“3+3模式”:成绩由统一高考版的语文、数学、外语和权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2017年起,山东高校录取不再分一本二本;2020年起,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
至于考研还是出国,我个人觉得在不考虑经济条件的话,还是出国吧。国内考研,很多从大二就开始一头钻进图书馆,把大学生活全耗费在数学,英语,专业课上。如果结果很好,那当然很好,但如果结果不好,感觉就像又参加了一次失败的高考(高考真是留下极深阴影)。并且,考研所需的数学啊,英语,讲真是要求过高,今后工作发展其实并不是太需要。出国呢,就是加权,gmat/gre语言加经历,对一个人综合要求更高,对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也会激发你去尝试一些新事物,获得在大学前学习生活中没有的经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