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八上语文全程答案

八上语文全程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19 01:24:16

㈠ 八下语文全程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17347.html
希望能帮助你回。答

㈡ 八年级(下)全程检测卷答案语文

一、选择题:
1. 有线电报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商人用来传达生意信息 B.使人们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C.记者用来发送新闻报道 D.亲朋好友用它来传递亲情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出现的通讯手段是( )
A.有线电报 B.有线电话 C.无线电报 D.无线电话
3. 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言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4..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
A.书籍 B.电影 C.电话 D.报纸
5. 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是由于( )
①照相②电视③电影④报纸的传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创办商务印书馆②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③《申报》创刊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7.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 )
①易服②剪辫③废止缠足④改称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
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
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9.列关于中国近代报纸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中文报纸 ②在中国,外文报纸出现的比中文报纸早 ③20世纪初,报纸是人们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主要媒体 ④《申报》创办时维新变法运动尚未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三联书店 B.中华书局 C.商务印书馆 D.中国古籍出版社
二.读史有感
11.阅读下列材料,观察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是我国建造的______艘轮船"黄鹄号"复原图。
(2)19世纪相继传入中国的两种交通工具是 ( )
A.轮船 汽车 B.火车 飞机 C.汽车 飞机 D.轮船 火车
(3)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汉铁路
(4)这些交通工具的传入给当时的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三、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面材料:
"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回答:
(1)此报道出自近代哪一报刊?
(2)反映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
(3)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13.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1 清朝建立后,中国的男性都要蓄发留辫。民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都纷纷掀起了"剪辫"的浪潮,以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材料2 民国时期,国人既保留传统的长衫马褂,也日渐改穿西服,而"中山装"则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男子服装。
材料3 不少年青人,极力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年青妇女不再沉默,纷纷向传统礼教作出挑战,甚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至于残害妇女的缠足陋习,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日渐式微。
(1)上组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对你有何启示?
四、问答题
14. 你现在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今年是其创办多少周年?有何意义?
15. "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结合上述现代谚语,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入中国后,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请举例说明。
16、(1)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2)他们说得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17.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普通家庭远距离的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现在普通家庭远距离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以50家为一组,统计家庭电话的装机比率,移动电话占有比率,家庭网上通信比率,比较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各具哪些特点和优势?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请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参考答案
1. B 2.A 3.B 4.D 5.C 6.B 7.C 8.B 9.B 10.C
11. (1)第一 (2)D ( 3)B (4)变化: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12. (1)出自《申报》。
(2)反映了1876年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3)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13. (1)社会习俗的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它是历史的进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14. 今年(2005年)是其创办108年。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5. 便利:如出行更便捷了、促进商品流通、信息传播的更快等;举例略。
16.小男孩和小女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都不完全。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统治的原因,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从教育制度上看,八股取士的科举在鼓励士人在考举人、考进士、考状元,埋头故纸堆,记硬背四书五经,不注意发明制造,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古代是农业文明发展先进的国家,其科技发展属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其科技发明成果能转化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日益丰富着近代工业的社会的物质基础。
17.略

下载地址:http://doc.dang.com/view/2wsm4v]]>

㈢ 新语文活页八年级上册,全答案!!!急!!!!!!

一、基础知识积累

(一)1.(1)chī zhā tɑn tū (2)chàn chuò lǚ liǎn(3)zhù bènɡ suì zì (4)jiècānɡshùbēi(5)tuì jiànɡ yuàn zhuó (6)ò rǎn shuò diàn (7)xínɡ xī pá huì (8)xī yùn shì bǐnɡ (9)è qǐ nàn jiào (10)zǐ mǐn chou shē (11)nǎo lìn cù lún (12)yùn xǐnɡ niànɡtànɡ(13)báo yùn suō wǎn(14)huozhùchénɡjì (15)pú zī bó dài (16)zǎi shuòqībiān (17)liáo jiùlièhé(18)mèi dàn sǒu 2.(1)秘幻惑(2)喧凝澈(3)耸 迂纳 (4)慰零茁 (5)浸 憾笼(6)酿 寒 离 (7)缀 玷 诅 (8)浓 婪 豪 (9)熬 雏 疏 (10)重 回 慨 (11)销 折 属 (12)流 执策(13)盛呵 醉 (14)惘 凋 朗(15)嘹晴敦(16)藻韧淌(17)奥径湛 (18)篷蟀碣(19)竦瑟润(20)弄托默(21)健 敞萍(22)济逝纯 3.(1)嶙峋肉跳目眩 丧气 (2)苟 琼浆 盘虬 怡然 (3)秋毫 庞然落落接(4)回 终 逢 繁急 (5)红 绿 玲珑 多 多 微 (6)磨 穷 忧 虑 阴圆(7)世双 象 迭 愁 感 患(8)灾祸 突 其 国 乡 割 (9)匪 无愧 猝 故 新 (10)贤 齐 而已 欲 施 (11)引招擞嫩(12)闲逸 华舞明(13)轻疏疏 狗虎(14)貉驴貂鸡(15)麟鸡驹鸦(16)狗鳖鱼鲸


㈣ 八年级上语文新支点答案

第六课

1.略

2.解释词语

(1)疏懒:懒散儿不惯受拘束。

(2)深不可测:深到不可测量,现在多用来形容城府深或心机多。

3.《狂人日记》 《朝花夕拾》

4.热心善良 怀念

5.C 6.D 7.B

8.(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3)肖像描写 (4)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9.C

10.鄙视(轻视) 发生新的敬意

11.答:表现了阿长热心,善良,关爱孩子,淳朴的性格。

12.答:因为这四本书虽然笨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阿长买来的,给了作者黑大的震撼。

13.答:结尾是抒情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重,怀念和祝愿之情。

14.C 15.C 16.略

17.答:如今的环境污染越来越恶化,做什么都得戴防毒面具。

18.答: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19.给爷爷上饭 吃奶奶现炒的蚕豆

20.蚕豆是引子,写蚕豆是为了引出奶奶对我的喜爱。

21.(1)答: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疼爱,以及对我即将离开的不舍。

(2)答:难受是因为终于领悟到奶奶当时审过的艰难,羞愧是作者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作者要少得多。

22.答:蕴含了作者对奶奶的羞愧,怀念与敬意之情。对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和追思,对奶奶这种隐忍,坚强女性的赞美。

23.答:不矛盾,因为作者其实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前面写得越反感,后面就越能突出作者对奶奶的敬意。

写作展示:略 (备注你们还是到其他地方去找一下作文吧)

(这个答案有可能是错误的,你们抄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是不是错误的,是正确的再抄,错误的话,我也没有办法了。)

㈤ 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绩优学案答案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除了看课外书,我总是被妈妈催促着,监督着学习。就象一头不肯往前走的牛,被人鞭打着,吆喝着,才肯往前走。因此,我从来都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可是,这学期,我逐渐改变了对学习的看法,从学习中体会到了乐趣,渐渐爱上了学习,觉得学习也是一种快乐!
我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因为我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那次学习《鸟儿的侦查报告》这篇课文时,张老师让我们分成四人小组,来选一个情节表演。我和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大家都拿出浑身解数,有的学着鸟儿飞翔的样子,有的学着小鸟的表情悲伤地汇报情况,有的学着作者难过的样子……大家都非常地投入,表演得维妙维俏。一堂课不知不觉地在欢乐的气氛中过去了,真是开心的一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文,还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朗读能力,还加强了我们的表演能力!
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困难,但是,通过努力解决困难也是一种快乐!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个既有趣又有点难度的数学题,我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去请教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非常有兴趣与我来讨论。通过一番激烈的,热火朝天的探讨后,我们终于找出了正确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我觉得学习真是一种乐趣,当我解决了困难时,我很自豪,我爱上了学习!
我喜欢上科学课,学习科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当我学习了生物链时,我明白了生物链不是项链,而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生物钟不是闹钟,而是自己体内的无形的生物钟;在太空中无论怎么大声说话,别人都听不见;我还学到了很多很多……当学到了这些有趣的知识后,我会迫不急待地与爸爸妈妈分享,顺便考考他们知道不知道。嗨,学习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真想大声告诉亲爱的张老师,还有我的爸爸妈妈,学习知识真是一种乐趣,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㈥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掌控答案

八年级的语文课时掌控答案求啊~~~

㈦ 八上《全程练习与评价》语文,数学,英语都可以,急需答案

同样急需

㈧ 语文配套练习册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的参考答案

顺便也给我一份

㈨ 全程伴读八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高分跪求!!!!

第一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环绕(rǎo) 悠闲(yiōu) B.锐不可当(ruǐ) 舀水(yǎo)
C.横渡(hènɡ) 溃退(kuì) D.鞠躬(jū) 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制栽 赃物 B.富丽唐皇 拂晓
C.丝绒 精彩 D.尖利 鬼鬼崇崇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
7.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这段话的含义。(2分)
8.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侵入伊拉克,杀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3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
(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阳挑好后问:“请问多少钱一支?”
营业员答:“九元五角。”
(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0~16题。(19分)
历史,现实,在雨中( )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
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
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
书包装满了练习簿,
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
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 )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0.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作者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3分)
12.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2分)
1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3分)
15.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3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7~23题。(21分)
歌 声
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行进在艰难的路上。
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 )在那迷蒙的雨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晰地呈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去。
仰望山头,路还那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山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了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微风轻抚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回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她的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又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
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17.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 )处。(2分)( )
A.隐没 B.隐现 C.躲藏 D.掩映
18.“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第5、6两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4分)
(1)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7段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2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第13段的描写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23.从全文看,第14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一、1.D (A.rào,yōu;B.ruì;C.hénɡ)
2.C 3.B(A.裁;B.堂;D.崇)
3.B(应为“急急忙忙”)
4.C
5.D (A.应为“攻势”;B.“旋”和“归来”重复;C.删“的距离” )
6.(1)×(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应为“抗日战争”)
(3)√
(4)×(应为“法国”)
7.(1)比喻
(2)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减租减息,斗地主恶霸,善于发动群众,因而在江淮地区已站稳了脚跟,势在必胜。
8.伊拉克人民奋起反抗,与敌斗争,是民族自卫的正义战争
9.示例:①阿姨,我想买支钢笔。②请多拿几支好吗?③对不起,我想到其他商店看看。
二、(一)10.融合 呈现 反抗 执著
11.天地与人同哀。 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
12.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13.排比。 表现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对被残杀的亲人的怀念,他们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意向,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
14.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使我30万同胞被杀害。 作者想到自己对受害者的感情,也就能完全理解南斯拉夫人对受害者的怀念之情。
15.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16.通过音乐会,重现残酷而沉重的历史,表达了人民的哀悼之情。
(二)17.B 18.抗战大后方
19.排比 例: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反问 例: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或者: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 例:摆脱了野兽的追踪。
20.向往光明和自由 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21.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22.反衬
23.呼应开头;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的人们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三、24.略

给你一份试卷,再给你一份教案 共享里找,我的
下载地址:http://iask.sina.com.cn/ishare/download.php?fileid=685929
下载网页:http://iask.sina.com.cn/ishare/browse_file.php?fileid=685929

阅读全文

与八上语文全程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