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语文科考试

语文科考试

发布时间:2020-12-18 23:50:41

1. 教师资格中学语文要考哪些科目

教师资格中学语文要考科目:

1、国家统一考试:

(1)初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高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

国家统考地区的笔试科目与地方自主考试不同。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国家统一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五个层级,其中幼儿园、小学、中职这三个学段考两门(科目一:《综合素质》;科目二:《教育(保教)知识与能力》),这三个学段不涉及专业知识的考察;初中、高中要多考一门专业知识。根据规定,只有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单科成绩是保留两年的。

(1)语文科考试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笔试答题技巧:

选择题

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试卷中的必考题型,具有概念性科学性、灵活性等特点。考查的内容往往是识记性质的.要求考生从4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这类试题一般知识覆盖面广、迷惑性强,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审题,特别容易失分。这部分试题比较简单,在考试的过程中不应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选择题所占分数较高,是考生得分的关键,不能在这部分失分过多。选择题的答题方式有直接填写和机读卡填写两种,由考试省市决定。

填空题

填空题也是识记性质的,主要考查考生记忆知识的牢固程度。填空题要求所填入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简练。在这一部分考生没有选项可选,没有蒙混过关的可能,考生不仅要知道答案是什么,还要能准确地写出来,错字、别字不能得分。考生一定要仔细检查,不要做无用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花费太多时间,毕竟这一题目所占的分数不多,可以把剩下的时间集中到大题上去。

判断说明题

所谓判断说明题,不仅仅只是做出对错的判断,无论对与错,都要给出相应的解释说明,通过概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切记对的也一定要做出说明解释。

简答题

这种题目一般来说不应答得过长,只要把主要知识点写上,稍作展开即可,但该注意的是,知识点一定要回答全面,因为这种题型一般是按照知识点来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对某个问题大概包含几个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另外,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楚、字迹工整,最好用序号标明,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做此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不能无限制地拖延,毕竟后面还有更大分值的论述题。对自己暂时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可先跳过去,等论述题答完之后再返回来作答。

论述题

论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比较灵活,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也没有标准答案。答题时不仅要思路清晰,而且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陈述。考生在答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有据,抓住关键的知识点展开论述,抓住了知识点去也就抓住了得分点。同样,此题也可用序号标明知识点,并要注意把核心句子放在段首。如果题目要求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的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作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练。

答题的顺序依个人习惯而定,只要能保证在120分钟内答完全部试题即可。如果遇到不太熟悉的题目,一定要冷静思考。即使有不会的题目也要作答,而且要借此显示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程度,无论如何,不能出现漏题现象。

2. 语文教育考研需要考什么科目

主要考以下科目:

就业方向:

一、回教育学原理答(专业代码040101)

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代码040102)

三、教育史(专业代码040103)

四、比较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4)

五、学前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5

拓展资料:

语文教育专业是“语文”和“教育”的综合,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文学)。学制:三年。属于教育学类专业。

语文,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文艺理论、基础写作、儿童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实践、逻辑学、三笔书法、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赏析、教育法规选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

参考资料:网络:语文教育专业

3. 考试科目中汉语文和语文科目什么区别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1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指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根本属性。它对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制约作用。语文课程性质的演变过程,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过程。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二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三是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1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叶老的“工具论”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基础工具,认为语文是学习其它一切学科的工具,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只有学会熟练地使用语言,才能进行的阅读与表达,这是其它学科学习所必备的条件。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答数学应用题中起主要作用。尽管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对于成功地解答应用题都起作用,但阅读能力比计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学生阅读能力强,他的数学成绩也会相对地好,由此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凡是以言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学习成绩与语言学科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

那么,作为学习语言的语文课程,如何充分发挥其认知工具的作用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利用这些能力进行语言交流、解释和记忆。这种认知工具具有再认知的特点,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自学方法。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两者密不可分,又因为任何学习方法都是和思维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获取自学方法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了自学的方法,就能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第二,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和数学都是属于工具性课程,那么,这两门课程在体现工具性的作用上有什么不同呢?数学是通过对数与形的计算来体现工具作用的;而语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体现工具作用的。语言作为载体,它所负载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内涵,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的知识,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样,学生通过习作表达,不仅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发,个性得到彰显,人格得到培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情达意上,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上。

( 2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如果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和再认知领域,那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是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却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功能呢?

二、第一,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受到熏陶和感染。人类优秀的文化和文明精神,大都积淀在优秀作品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感悟,可以吸收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提升人文素养,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那种围绕语文知识点的能力点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

三、第二,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首先,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教师要学会尊重和唤醒;学生是有个性有过失的,教师要学会保护和宽容。只要这样,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人文教育所独具的“感化”教育魅力。其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对文本、对生活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特体验时,要唤醒学生的童心,鼓励学生讲真话、抒真情,显露思维的“原生态”。再次,在目标价值的导向上,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为根本宗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
( 3 )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广大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这是语文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上的与日俱进。那么,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第一,要把“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那种“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实现人文性目标,后强化工具性训练”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为什么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呢?从语言的性质来看,语言既有语言形式,又有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所负载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内容是一个统一体,语言形式离开语言内容,将不复存在,语言内容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语言形式的教学与语言内容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力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着力解决“为什么而学、将会怎样去学”的问题。这四个问题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具备的的要素。如果只解决前两个问题,将会使语文学习活动迷失方向,并失去学习的原动力;如果只解决后两个问题,将会使语文学习活动失去逻辑前提。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将这四个问题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工具与精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层面的协调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

第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编入语文教材的文章,虽然涉及到历史、地理、社会、自然等学科方面的语言内容,但是,正如 叶圣陶
先生所说:“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应着眼的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这就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本质属性。其它文科课程的教学着眼点主要是语言内容,而课文课程的教学的着眼点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寓教于文。
由此看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两种不良倾向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一是片面强调语言形式的训练(形式——形式——形式)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目标指向就是应付考试。二是片面强调语言内容的感悟(内容——内容——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忽视在感悟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法则。这两种语文教学的模式,是造成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根本原因。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构建适合学生母语学习的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形式——内容——形式

4.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都考什么科目

教师抄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都袭考:学科知识。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统一考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根据您报考的学科来选择相应的教材如报考高中美术就选择《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逼切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方可取得教师资格证。

5. 为什么考试总是先考“语文”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考试的场景。回顾一下历年的考试场景,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先考语文,再考其它科目。为什么考试的时候要先考语文呢?我们仔细想想不难猜出来,是为了让学生放松心情。语文是一门非常神奇的科目,学生们考到低分难,考到高分也难,大部分的学生语文成绩属于中等。在高考中,语文属于既不提分也不拉分的科目。

其实,这主要跟语文试题的性质有关。看过语文试卷的答题解析我们会发现。语文当中的大部分题是主观题,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说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你的答案跟参考大难相似,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所以语文考试的时候,学生们几乎没有不会做的题,每道题都会写上答案,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也不会影响心情。

语文的批改任务是很大的。因为它的主观题多,答案不是唯一的,老师批改的时候需要花费时间去想,去斟酌,所以批改语文是比较费时间跟精力的事情。但是理综跟数学不一样,他们的答案是唯一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只要照着答案批改,很快就改完了,还是很快的。

老师有话说:每次考试先考语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还能启动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考试状态”。语文考试之后,学生逐渐进入状态,记忆细胞被唤醒,平时记忆的知识点跃然纸上,更容易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出色发挥。

6. 小学语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都包括什么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包括笔试和面试,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回知识与能力。一答般面试时间约10分钟。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面试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

面试要求:不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话式交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针对拟教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

(6)语文科考试扩展阅读

考试内容:

省考: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凡已有或准备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考生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具体考试内容详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国考: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主要考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书由教育部统一负责印制,在全国相应的学校通用。取得教师资格者可在本级及以下等级的学校和机构中任教。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只能在中专、技校、职高或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7. 为什么考试总是先考“语文”,而不是其他学科

很多人都知道,每逢考试,小到期末考试、大到高考,第一门总是考语文,那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考试总是先考“语文”,而不是其他学科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

还有就是汉语地位高,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中国的语言,它是我们的母语。虽然在世界上通用的是英语,但是在我们的国家汉语才有着最高的地位。中国又是世界上的最大的人口国家,所以汉语这个语言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的。自然汉语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所以因为汉语有着如此高的地位,自然在考试的时候会作为第一个科目来考试。

8. 学科教学语文要考哪些科目

学科语文属于教育学下面专硕的二级学科,主要考以下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4英语版二

  3. 333教育权综合

  4. 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9. 语文教资的科目

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共需要参加《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和《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三个科目考试。

阅读全文

与语文科考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