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五年级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五年级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18 02:00:25

⑴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与测评的期中综合测评的全部答案

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字词基础与语言积累。(45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惧怕 衰老 判断 嫌疑 操纵 废墟 沮丧 颤抖 谨慎 崎岖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5分) 玷污 祥和 辨认 誊写 瞻仰 沾染 详细 辩论 荣誉 屋檐 3、将以下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4分) 人山人海 惊天动地 低头折节 斩钉截铁 玲珑剔透 举世闻名 小心翼翼 依依不舍 坚强不屈 气壮山河 (2分) 4、选词填空(只写序号)。(2分) C A D B 5.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蓝色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2)没有别的话能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6、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3分)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多读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3)黄继光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7、语言积累。(12分) (1)年年相见在他乡 (2)春风又绿江南岸 (3)梅花香自苦寒来 (4)明志 致远 (5)天南海北 风景名胜 幻想的境界里 (6)请写出一句谐音的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8、课外阅读。(4分) 略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 爱不释手:喜欢的东西舍不得放手,形容极其喜爱。 2、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排比) 3、用“‖”在文中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每层的意思。(4分) 第一层:书是知识的宝库。 第二层:书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 4、为什么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3分) 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5、短文中有这么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你能再写出两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或谚语吗?(4分) 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②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二)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3分) 鸵鸟双翅的作用 鸵鸟为什么把头埋进沙里。 2.鸵鸟真的会把头藏进沙里吗?为什么?(2分) 不会。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 3.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描写鸵鸟善于奔跑?举例说一说。(6分) (1)方法一:列举数字 例句: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 (2)方法二:对比 例句: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3)方法三:比喻 例句: 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 三、习作:(30分) 我真烦恼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有越来越多的人卷入了烦恼的漩涡,招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随着不断的成长,我的烦恼是越来越多。这么多的烦恼,已经成为我的一桩桩心事,烦得我整天愁眉苦脸,每当看到那些生活乐观向上的人时,我都特别羡慕。我多么希望这个世界能没有烦恼,每个人都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应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有了烦恼。然后,烦恼就一个接着一个地找上我。我整天被烦恼缠着,还没甩掉一个,又来一个,真是“一恼未平,一恼又起”。被烦恼缠着的日子,可真不好过,特别像现在,我是个准小学毕业生,烦恼也就更多。如今最大的烦恼,就是迎接毕业考和升学考。正是要迎接这个,所以这几天人感觉很累,很疲劳。虽说这几天作业不多,但是在隐约之中布置着一个“活”的作业,那就是复习。复习这个作业既好做,又难做,它并不是说让你做这做那,一定要完成什么,而是看你的自觉性,你是复习还是不复习,你复习的质量等等。这样一来,做好作业就会迟。有首歌不是这样唱嘛:“在我心中,老师是一个梦,每天晚上把我拖到八九点钟……”我知道,老师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也有他们的苦衷,毕竟每一位老师都想教出好学生,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我们好,想让我们考出好成绩,进入一所理想的初中,所以我们也就更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去为自己争光!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有越来越多的人卷入了烦恼的漩涡,招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人人都没有烦恼,这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真能少一份烦恼,多一点快乐的话,那该有多好啊

⑵ 语文五年级下册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评一的答案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编辑本段3.译文 在梁国,姓杨的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儿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招待他。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反驳:“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编辑本段4.词句与词语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甚:非常。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曰:说 (3)对题目的理解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之:助词,相当于“的”子:儿子把它连接起来. 整个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编辑本段5.朗读方法 /=停顿的地方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编辑本段7.相关链接 《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三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跟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拟。”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三)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编辑本段8.解读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举例如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如:“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家禽”是现在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说“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类”
满意请采纳。

⑶ 小学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与测评的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
A.10.30秒 B.10.59秒 C.10.88秒 D.10.18秒
2 .如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入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口向上吹,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3.新研制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月就可以分解。下列关于此餐盒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替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 B.这种餐盒是绿色环保产品
C.可有效利用秸秆,减少燃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 D.秸秆属于合成材料
4. 《科学》杂志评出2004年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这一科技突破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联系最密切的是( )
A生命的孕育与维系需要水 B.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D.水是化合物
5.将20℃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掉一半溶液
6.下列估测值中不合理的是 ( )
A.小明的身高约1.65 m B.某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 kg
C.人步行的速度约是5.0 m/s D.人的正常体温约37℃
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质分子做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 B.显微锐下微生物到处移动
C.灰尘在空中飞舞 D.花香扑鼻
8.煮沸过的水凉后不宜用来养金鱼,因为这种水中几乎不含有 (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离子
9.实验室用双氧水(H2O2)制取氧气时,常加入少量的MnO2,MnO2在反应中起( )
A.催化作用 B.吸附作用 C.干燥作用 D.还原作用
10.鼠妇受到光照就爬到暗处,这说明生物 ( )
A.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D.能产生自己的后代vv C.具有有序的结构 D.能生长
11.苹果带甜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 )
A.液泡 B.细胞核 C.细胞膜 D.胞间连丝
12.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这个词的意思是( )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营养生殖 D.出芽生殖
13.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
A.蜜蜂的社会性活动 B.大雁南飞 C.家鸽心脏跳动 D.牛吃草
14.对“蜻蜒点水”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
A.饮水行为 B.求偶行为 C.产卵行为 D.标记、识别行为
15.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蚱蜢和鼠从绿色植物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
A.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16.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植物
1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5×。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的相比( )。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18.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 )
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高性能通讯材料
19.某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8千克/米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4,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
A.8千克/米3 B.6千克/米3 C.4千克/米3 D.2千克/米3
20·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不同方法分别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a)和(c)所示的方法

B.(b)和(d)所示的方法
C.(a)和(d)所示的方法
D.(b)和(c)所示的方法

21·若甲、乙两球的体积相等V甲=V乙,乙、丙两球的质量相等m乙=m丙,而甲、丙两球的密度相等ρ甲=ρ丙,那么( ).
A: B. C. D.
22.科学实验测定,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
7%的氢和5%的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泛指( )
A 元素 B单质 C原子 D 分子
2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4.如右图所示装置,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此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 ) (左A右B)
A. 液面A高于液面B
B. 液面B高于液面A
C. 液面不变化
D. 、B液面同时升高A
25.一只集气瓶中充满了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
A.木炭 B.一氧化碳 C.磷 D.蜡烛

二填空题
26.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水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质,用水生产大量氢气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这一转化过程又需要大量能源。目前难以实现.请你选择三种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既经济又不污染环境的能源或可获得不污染环境新能源的方法。
(l) (2) (3)
27.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
(1)下面的操作有哪些是必要的,请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
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为200g
B.向量筒中倒进一些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15 cm3
C.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28g。
D.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25 cm3。
E . 将必要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相应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请你把必要的物理量和数据填入下表中,并求出矿石的密度:
物理量 矿石的密度kg/m3
数 据

28.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_____;
(2)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______(答:是或否)。
(3)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里纳博士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论证他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许多国家签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费氟里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我们的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见下图)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右图)。
你认为这两种方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出与理由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方法 现象
验证鳔内含O2
验证鳔内含CO2

30.(6分)在革命战争时期,某根据地由于敌人封锁,食盐奇缺。为了将食盐带进根据地,革命先辈们想了很多办法。办法之一是将食盐溶于水制成浓溶液,并将浓食盐溶液倒在棉衣里,从而瞒过敌人将食盐带过根据地。如何从上述棉衣里提取食盐?

31.下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可填序号)

(1)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 →⑧(填序号)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
(2)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左边有个小生物,若想把它移到中间,载玻片应往
方向移动。
(3)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 。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 。
32.生物多样性构成了 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基础。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将会使生态系统 .
33.某同学欲在家中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无酶洗衣粉对衣物的清洁作用比较”的探究。请你分析写出设计实验及方案。

⑷ 语文五年级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的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回答案_网络文库答
http://wenku..com/view/b15e1943192e45361066f5de.html

⑸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同步解析与测评的答案/>

(课文第7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1.结合课文,你能说说这种“报偿”具体表现在哪些回方面吗?
答:表现在作文答全班之冠,扩大了想象力,会构思神话传说,会编织残疾人的悲哀事件。
2.这一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句话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这样写能充分体现出作者读书的感受和回报。

就这些鸟~~~希望采纳啊~~对的~~~我们已近评讲了~~全部会昂~~~望采纳啊~~~

⑹ 小学五年级下册同步解析与测评

70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罕(han 三声)见 ( 2、)跛(bo 三声)着 ( 3、)赐(ci 四声)给 (4、)镶(xiang 一声)补
2、在括号里换上和前面词意思相近的词
罕见—稀奇 欺骗—蒙骗 忠诚—忠心
3、简单历数短文中所介绍的和氏璧流传的过程
卞和→(楚文王)→(楚威王)→(丞相)→贼人→(赵慧王)→(秦始皇)→(刘邦)→孝元太皇太后→(王莽)......

望采纳,如果对的话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是一个学校的

⑺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中第23页答案是什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57885.html

如果版本不同,请自行搜索(搜索练习册)

如果帮助了你,请及时点击专【采纳为满意回答】按属钮

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

语文

(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编辑
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回包括口头答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阅读全文

与五年级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