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期末检测卷六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检测卷六年级下册语文

发布时间:2020-12-17 17:22:51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人教版)

只要自己多多复习就一定考的到高分,就像我们老师说的:学习差也要临时抱一下佛脚,也可以提高10多分。 所以不需要期末考试卷,只要自己加把劲在最后冲刺阶段,我想你一定可以考上重点初中!!!918 【加油吧]

一、字词部分。
1、读拼音写字,组成词语。(5分)
Liao líng xié lián zhuāng
歌声( )亮 ( )晨 威( ) 低( ) 银( )素裹
眼花 ( )乱 ( )听 和( ) ( )系 浓( )淡抹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5分)
顾( )思( ) 迫不( )待 腾云( )雾 ( )山峻岭
明( )秋( ) 万( )俱寂 ( )往知来 ( )人不倦
二、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横线标出。
锲而不舍 挑衅 拎着 提供
悄然无声 树冠 夹竹桃 -----蝙蝠
2、按原文填空。(5分)
(1)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他好像有情义。

(2)我幻想他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应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3)盛开着的光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4)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域天的边缘。

3、积累填空。(12分)
(1)在学校里,老师教育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扎实学活,正如古诗中所说的“________ ,_____ 。”
(2)明代著名的诗人于谦曾经写过一首《石灰吟》表现自己高尚的情操,这首诗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 。
(3)、毕业在即,同学们请你在留言本上写毕业赠言。(6分)
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送他“ , 。”这句诗与他共勉。
小江是你视为知己的朋友,你可以用“ , ”这句诗来表达你与他依依惜别的感情。

4、生活模仿秀。(2分)
你能否能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 ,就 ;
如果你是 ,就 。

三、课外积累
判断对错
1.克宜在去城市的路上救下了一只蝴蝶,蝴蝶送给他一只神奇的小镜子。
2.熊夫人因为拿不定主意依那个孩子的希望来教才好,所以幼稚园关了门。
3.月姑娘要挑选一个最有用的丈夫,最后挑选了电做他的丈夫。
4.寄居在姥爷家里的阿列克谢,不幸被姥爷毒打了一顿,还生了一场大病。
5.阿列克谢的妈妈又要结婚了,继父是做买卖的。
连线 、 、 、
可怜身上衣正单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心忧炭贱怨天寒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莲花过人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忍能对面为盗贼
采莲南塘秋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二) 《欣赏是一种善良》(16分)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
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 )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 )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 )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
④书信; ⑤随便
下列问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请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括号内。(3分)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到了自信( )

3、用“ ”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2分)
4、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他们分别是 、 、 、 。

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 (5分)
5、这篇短文通过 和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欣赏是 。
在生活中要 。(4分)

四、习作。(40分)
读了《欣赏是一种善良》,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欣赏是什么?你被人欣赏过吗?请围绕“欣赏”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

Ⅱ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40分
.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用另一个读音组词。4分
提供(gòng gōng)___________ 望洋兴叹(xìng xīng)__________
矿藏(cáng zàng )__________ 情不自禁(jīn jìn)__________
2.认认真真读拼音,端端正正写汉字。6分
xī shēngfáng’ àilíng chén
() ()()
hé xié yǔn nuò yǐn mán
() ()()
3.划去不一类的一个。2分
(1)东海南海上海黄海渤海
(2)公路 铁路 马路 山路 信息高速公路
4.中国成语中有些如“螳螂捕蝉”之类寓言故事的成语。你还能举几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根据词语之间意蕴的搭配说出一个成语。2分
(1)忘本 三国演义 洛阳 刘禅 ( )
(2)孙悟空 太上老君 炼丹 踢翻 ( )
(3)鱼 湖面 皱纹 ABCC ( )
(4)岁寒三友 画画 自信 苏轼 ( )
6.引号用法。选择下面句子引号的用法。2分
A.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B.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C.表示讽刺或否定。 D.表示突出强调。 E .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1)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 )
(2)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民只能“望洋兴叹”。 ( )
7.修改病句:2分
(1)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新时代。
(2)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天然气。
8.课外积累。请将你平时读过的书或文章按类别介绍给大家。(每类至少写两本书或两篇文章。)4分
A唐诗:《 》《 》
B宋词:《 》《 》
C外国文学作品:《 》《 》
D我国名著或名人传记:《 》《 》
9.按照要求写句子。
(1)“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用上“谁……谁……”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用不同的词序组成2个句子)1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2分
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子我也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1)吴王( )准备出兵攻打楚,( )他只看到自己国家的军事实力比楚国强大。
(2)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 )取胜的希望很大,( )( )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 )不堪设想。( )大臣们都不同意吴王的主张。
11.课文写真。7分
(1) ____________,流水不腐。
从善如流,____________。
近水识鱼性,______________。
欲知山中事,__________________。
(2) 《学会合作》为了说明合作的重要,举了两个例子: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学了这篇文章,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等关于合作的名言警句。
(3)“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4)“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晚回舟, ______________。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
二、阅读欣赏。
(一)《三亚落日》节选 12分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仿照例子写词语。1分
金灿灿 亮闪闪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Ⅲ 6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以及答案

期末试卷
校名____ 班级____ 姓名____ 得分____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历过春天的辛勤耕耘,终于到了采撷盛夏的硕果时刻!相信你一定能够发挥最好的状态,在试卷上留下你美观的字迹,反复推敲的答案,同时还有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充满希望的期待。加油!)

〔卷面整洁2分〕

一、字词小博士。(学习语文,字词是基础,细心完成吧!)(14分)

1、根据拼音写工整美观的汉字。(8分)

méi guī pú sa xī shēng táng láng bǔ chán

( 玫瑰 ) ( 菩萨) ( 牺牲 ) ( 螳螂捕蝉 )

shòu xuē zhàng peng jiào huì yù zhuó bīng diāo

( 瘦削 ) ( 帐篷 ) ( 教诲 ) ( 玉琢冰雕 )

2、按照要求填上成语。(6分)

评一评人物: 孔子( ) 孙悟空( )

赞一赞景物: 烟台的海( ) 三亚落日( )

聊一聊话题: 抗震救灾( ) 珍惜时光( )

二、句子小精灵。(句子练习,请看清要求!)(7分)

1、把句子写生动有趣。(2分)

萤火虫在夜空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合并这三句话。(2分)

天游峰的扫路人年过七十了。 天游峰的扫路人不愿意离开他深爱的岗位。

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豁达、以苦为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课外,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句吧!试着补充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3分)

三、小小美文家。(调动平时积累,完成填空!)(17分)

1、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出______,也看不出______,无日______。(《夹竹桃》)(3分)

2、孔子有关复习的名言有“______,______”。水在孔子的眼中是“____”“ ____”“ ____”“ ____”的真君子。朱熹也曾从水那儿得到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老师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天使,永远是______,是______。福楼拜告诫莫泊桑: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______。刘老师通过放理想的风筝,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___、___、___的种子。(3分)

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课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那些秃顶在枫树下,微微泛着红光。遇到枫叶密集,偶尔有些空隙,那边有人走过时,就会一闪一闪地亮,像沙里的瓷片。”这段描写出自_____(谁)的小说《______ 》,写的是_____。(谁)我还知道小说中这些人物:_____、_____、_____。(3分)

四、阅读小能手。(短文阅读,多读几遍,不要漏做哦!)(30分)

(一)广玉兰(12分)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zhàn dìnɡ)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zuān zhuān)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diāo tiáo)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sì shì)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画出来)(2分)

2、按要求写词语。(2.5分)

“迫不及待”的近义词是______,“热热闹闹”的反义词是______,再写三个AABB式的词_____、 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把_____比作____,这样比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1+0.5+0.5+1=3分)

4、本段是按___的写法,写了广玉兰哪几种花开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分)

5、“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是作者的联想,请选择一种喜欢的花,也写一个由此花引起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

(二)西 湖的 “绿”(18分)

(作者:宗 璞pú)

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zhī zhì)子花的甜香。……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 苍翠欲滴 ,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 绿得发黑 , 深极了 ,浓极了 ; 有的绿得发蓝 , 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淙(cóng zōng),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tí 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袂(mèi quē)飞扬,翩然起舞了。

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2分)

2、按要求写词语。 (1.5分)

写出描写“绿”的成语:表示绿得颜色浓的: ,表示绿得时间长的: ,表示绿得面广的: 。

3、仿写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2分)

(1)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填空。(4.5分)

(1)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几处的“绿”,表现西湖的盛景,表达了 。(3.5分)

(2)在花港观鱼,作者看了一种绿,那是 。

(1分)

5、细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8分)

(1)用“~~~~”画出表现“我”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1+1=2分)



(2)这一自然段写了西湖怎样的特点?(2分)



(3)你去过杭州吗?除了杭州西湖,你还知道哪些风景名胜(写两处)?请你写下来。( 1分)



(4)请你仿照作者写西湖“绿”的写法,抓住某一景物的特点,写下来。(3分)



五、未来小作家。(审清习作要求,大胆表达吧!)(30分)

题目:我真想____

友情提示:一直以来,你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或者特别想说的话?给你一次机会,用你的笔写下来吧!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叙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字数400个以上。

(卷尾语:同学们!终于完成了这张试卷,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可不要骄傲,仔细检查哟!希望你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答案:

一、1、玫瑰 菩萨 牺牲 螳螂捕蝉 瘦削 帐篷 教诲 玉琢冰雕

2、孔子(诲人不倦、见贤思齐等) 孙悟空(大闹天宫、火眼金睛等)

烟台的海(水平如镜等) 三亚落日(美妙绝伦等)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

珍惜时光(白驹过隙等)

二、1、写拟人或比喻都行。

2、由于……虽然……但是……

3、六年级必背古诗:万里长征人未还。洛阳亲友如相问。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1、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略。

4、《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正义的坚持、对侵略者的憎恨都可以得分。

5、曹文轩 ,《草房子》,陆鹤(或秃鹤),写出另外三个即可。

四、(一)1、绽(zhàn)放, 钻(zuān),凋(diāo),似(shì)

2、争先恐后、冷冷清清、略。

3、略。比喻的好处,只要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处并适当分析即可。

4、总分,含羞带放、刚刚绽放、盛开、花瓣凋谢。

5、对花的描写得1分,由此引起的联想得0.5分。

(二)1、正确读音:栀(zhì),淙(cóng),堤(dī),袂(mèi)。

2、苍翠欲滴, 万古长青,一碧千里。

3、排比句词语出现必须要有3次及以上。比喻句要能抓住事物间的相似处。

4﹙1﹚、短文通过描写飞来峰、黄龙洞、屏风山、苏堤、花港观鱼几方面的“绿”,表现西湖的盛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或西湖美景)的真挚感情﹙2﹚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

5、(1)遍体生凉、心旷神怡,每个词0.5分。感受1分。 (2)写了西湖灵隐寺绿得发黑、发蓝的景色。(3)答出两处即得一分。(4)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就给分。

五、作文评分标准:

1、字迹工整、美观。2分。

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有真情实感,字数符合要求。即为一等文,扣0-3分;依次为二等文,扣4-6分;三等文,扣7-9分;四等文,扣10-12分,不及格扣12分以上。

3、错别字、病句等,酌情扣1-3分。

Ⅳ 六年级下册语文考试卷期末答案

1+1=2 在现代的精密科学中,特别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广泛地运用着公理法。公理法是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
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对这些基本命题(也叫公理)也不给予论证,而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
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 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又因为1+1=2是一切数学定理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证明的。 至于“1+1为什么等于2?
”作为一个问题,没要求大家必须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其实只要说明为什么1+1=2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是定义,也可以说这是公理。不过用反证法还是可以证明的:假设1+
1不等于2,则数学就是一锅粥,凡是用到数学的地方都是一锅粥,人类社会就乱了套了,所以1+1必须等于2。1+1=2看似简单,却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一个小孩滚雪球的过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双手捧一捧雪,这一捧雪就相当于人类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小孩把手里的雪捏紧,成为一个小
雪球,这个小雪球就相当于人类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形成了概念。于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发现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这就相当于人类的理性认识。雪可
以粘雪,相当于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滚一下,发现雪球粘雪后越来越大,这就相当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相当于2+
1=3。1,2,3可以排成一个最简单的数列,但是可以演绎至无穷。 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数学,有了2+1=3才开始了数学的无穷变化。
物理学与1+1=2的关系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在数学当中已知1、2、3,则可以至于无穷,什么是物理学当中的1、2、3呢?通常它们代表着:质量、长度、时间等基本物理概念相当于1,它们是组成物理学宏伟大厦的
砖和瓦;牛顿运动定律相当于2,它使我们有了真正的物理学和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学的相对性原理相当于3,使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广泛应用。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都是确定
无疑的,有了已知条件,我们就可以推出未知。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么,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
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
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
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
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
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

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布朗筛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可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
2n=1+(2n-1)=2+(2n-2)=3+(2n-3)=…=n+n 在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然数对之后(例如1和2n-1;2i和(2n-
2i),i=1,2,…;3j和(2n-3j),j= 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和p2,那么p1和p2
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
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 1+1=?不就是等于二吗?是的,的确是这样。但是这个二却不可小觊。2可以分解成1+1、0.1+1.9、0.5
+1.5……1里面的成分是:0.5+0.5、0.1+0.9、0.56+0.44…换个角度1+1虽然等于二但是却有许多含义。譬如说1+1=2分解后就是:0.5
+0.5+1=2
其中0.5+0.5=天生+后天培养;1=汗水。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个公式。当然要是换个角度,聪明的人就知道凡事无绝对。答案不可能只有1个,含义亦是如此。

1+1从脑筋急转来说也可以等于一个数字“王”、田、甲。

Ⅳ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字词擂台。(19分)
1.读下面的词语,每组全对的打“√”,有错的打“×”。(2分)
A. 静谧 赏赐 精兵间政 落荒而逃 触类旁通 ( )
B. 抽噎 名誉 积劳成疾 司空见惯 革故鼎新 ( )
C. 咳嗽 厨房 蜂拥而至 囫囵吞枣 寝不安席 ( )
D. 鼎盛 书藉 纷至踏来 竭泽而渔 脍炙人口 ( )
2.灵活运用课内课外的积累,根据要求填空。(2分)
(1)“唐国强、邓亚萍、杨澜”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这三个人的姓名按姓氏笔画排列依次为 ,按音序排列依次为 。
3.我能用“传”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进行填空。(2分)
( )疾病 ( )知识 ( )信息 ( )文明
4.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像 、 、 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3分)
5.判断题,说法对的打“√”,错的打“×”。(4分)
(1)“爷爷的腰板还比较结实”和“这塑料袋一点都不结实”中的“结实”意思一样。( )
(2)“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所表达出的情感色彩是有区别的,不可混用。 ( )
(3)“鹿”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比”部。 ( )
(4) 我国成语大都有丰富的内涵,下面的成语就是谈的用兵之法。 ( )
围魏救赵 暗渡陈仓 釜底抽薪 金蝉脱壳
6.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下面是根据“马”的比喻义所填的成语,错的两项是( )。(2分)
①粗略的看(走马观花) ②走在前列(一马平川)
③非常危险(盲人瞎马) ④随便走走(快马加鞭)
7.抓住加点的词语分析句意,然后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字的词。(4分)

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这个每年都不一样的吧,你是要去年的吗?我今年刚好初一来着,·没空,还是靠自己吧。

阅读全文

与期末检测卷六年级下册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