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七年级下册语文伴你学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伴你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16 18:10:02

① 初一语文19课伴你学答案

1.《小溪流的歌》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篇表达新主题的童话。版学习这篇文章,应权从表现人或事物的整个成长过程这一角度来分析和阅读。请你谈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作者严文井以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乐观的、坚持前进永不停步的小溪流的形象,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才能不断壮大,最终走向成熟。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永不休止的歌,是一首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他完成了“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这个发展轨迹,体现了在前进中不断成长的主题。

2.《小溪流的歌》可以说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内容通俗易憧,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试分析作者的精巧构思。

第一部分:点题。强调小溪流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第二部分:小溪流拒绝“枯树桩”等劝阻成长为小河。

第三部分:小河拒绝泥沙的劝止长成大江。

第四部分:大江继续奔流,力量更加壮大,成长为大海。

第五部分:大海不停止运动,为世界作贡献。

第六部分:首尾呼应,再次强调小溪流的歌无尽无止,永远唱不完。

②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伴你学》答案仅121至125是什么

发广东省佛山市地方师傅师傅师傅是是是方式发生的发生是第三方是 是的是多少 是的士大夫是是的是多少是是的是 地说道是的是多少的是

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答案

《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颐,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竹影》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受。- 《竹影》教案

安徽省广德县独山中学 吴昊
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方法:
采用“感知一品读一迁移—小结”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板书:

童真童趣

画竹影

艺术体验

读——品——想——结

一、 导语

有些同学看到我,可能会在心里说,这个老师怎么长得这么小巧啊?我的回答是:因为我还保留了一颗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自然有关孩子有关艺术的课文《竹影》。

二、 、初读课文

a) 有多少同学阅读过这篇文章?请这位没有读过的同学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为什么要以竹影为题呢?

b) 由于这是篇自读课文,需要同学们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这一课文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扫读等,只要是自己喜欢,怎样的阅读方式都可以。

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词可以做下标记,并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地方,或是和你产生了共鸣的地方,作下标记,可以划线,可以作批注,简要地记录下你读书时的情感体验。读完了,我还想请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进行简单的概括。

c) 同学们读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中说话最精练最简短的同学来概括这篇文章。

他概括得好不好呢?你来评价一下吧,你认为怎么概括才又简短又深刻呢。可不可以用更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呢?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三、 品味文章

一个苹果两个人分,一个苹果只剩下半个。而一种思想两个人分,一种思想会变成两种。现在请同学们将你读到的记下的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们读一读自己划的好句子,或是自己作的批注。他们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 文章对孩子们的活动写得很有童趣很真实:

如:弟弟发现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问题:………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这样的事情,谁又有这样的细心这样的时间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冒出烟气?这样的问题成年人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们却会追根究底的。大家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如果成年人争论一个问题,一定会水落石出的。华明的注意略去了转向了别处,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评,做事三分钟热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专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

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孩子新一轮的热情,他们用木炭描这些天然的国画,并联想到平时见到的画图。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于是领路人——爸爸出现了,他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2、 一些句子很生动,也是用孩子的眼光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景物。

略见教参.

3、 爸爸很会引导。经过爸爸的引导,你了解了哪些绘画的知识?

(1)爸爸没有批评他们在水门汀上画画,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艺术的殿堂。爸爸和他们一起画画。

(2)爸爸在讲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时候,打了个比方,“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讲授二者的区别:西洋画注重写实,画人则要按解剖学来画,画景要画出立体感,而中国画则不讲究这些,画人,则张扬人物的特点,画景则山水重重叠叠,象是飞机中所见的,而且又不是一时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想到哪画到哪。而且很多中国画只有寥寥数笔,却传达出画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西洋画更讲究形式,画出的画和照片一模一样,而中国画讲究神似,如做文章一样,只突出主题)

(1) 爸爸在讲中国画时,没有用专业的术语,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用了几句话就概括了竹画也是中国画的要点:讲究画意(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2) 请绘画最好的同学上黑板画一幅竹影,大家按课文中的标准评价。

4、你还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为什么以竹影呢?

意境很美。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笔,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五、学习语文,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善于小结。现在我们请同学们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学的所想的小结在作业中。

作业一: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课的收获。再分项写出从内容上、思想上、写法上的体会。

作业二:课后自己进行一次艺术上的创造,将自己的创造的过程、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字数300左右。

六.结全文。这节课,我们运用了:读——品——想——结的方法,自己学习了这篇散文。以后,同学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本上的自读课文、课外书上的美文。至于文中的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如作家作品介绍,词语解释等,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资料,互相交流。最后,引用一下丰子恺在《艺术三昧》中的话来结束这节课:宇宙是一大艺术。人何以只知鉴赏书画的小艺术,而不知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呢?人何以不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呢?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语文学习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说教,而应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学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去进行语文学习,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宽度。)

④ 求7年级上册《语文伴你学答案》

我有!但我不知道来是什么教训源! ! ! ! ! ! ! ! !
作为第11课:1,哭泣的小2惭愧包裹疲倦,(1)D(2)C 3,。 。 ,? ? - 4,与奥本海默5(一)妇女和儿童(2)不能,因为“居然”有意想不到的含义,突出邓稼先创建一个“真正的奇迹”6,画线句子邓稼先比较说明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培育邓稼先这样品德高尚的人物,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的发展7,提示了巨大的贡献:抓住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和人的不同分析。奥本海默:这是一个一流的人,锋芒毕露;邓稼先:这还不是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以诚为本,脚踏实地,诚实和真诚,永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中国农民朴实的气质。” 8,可表现邓稼先坚持质量国家机密9,身先士卒,牺牲,奉献给科研机构,敬业,生活俭朴,严格保密10,例:邓稼先铅,冒着受核辐射的生命,核弹头和寻找沉船持有的核弹头走出危险区11中,岳飞的母亲刺伤岳飞“精忠报国”四个字的背后,激励岳飞删除满族。 “岳母刺字”和邓稼先的事迹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看到他们的爱国情怀12提示:学会享受这个过程可以快乐
希望对你有用

⑤ 谁有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伴你学、数学伴你学的答案啊!!!!急!!!!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二 人教实验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1分)
弥漫( ) 静谧( ) 虐杀( )
喧嚣( ) 陛下( ) 澄澈( )
2.结合语句,解释加粗词语。(2分)
①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轻盈:
②“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滑稽:
③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
④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
踉踉跄跄:
3.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1分)
①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文。
犹如把生命的当案细细描画……( )( )
②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忘而不可既。( )( )
4.选词填空(1分)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_______(拜访、专访)了月球,_______(打开、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_______(树立、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5.默写(2分)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
②远远的街灯明了, 。天上的明星现了, 。
6.文学常识填空(1分)
①《绿色蝈蝈》的作者是 , (国籍)著名 家。
②《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 , (国籍)著名 作家。
③《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国籍)_________家,1913年获 。
④《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塞翁失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2分)

二、阅读(5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使他们好马上开始工作。
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直到深夜。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 ,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8.“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2分)

9.“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明明是一个骗局,可是为什么这个国家从君到民都有这些想法?(2分)

10.分析一下老大臣看布料时心理变化的过程。(2分)

11.“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2分)

12.怎样理解“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所表现的老大臣的心理状态?(2分)

(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二)
13.注音并解释句中加粗的字。(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2)人不知而不愠 ( )
(3)诲女知之乎! ( )
(4)默而识之 ( )
(5)学而不思则罔 ( )
(6)思而不学则殆 ( )
14.本文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的,试分别举例说明。(2分)
①学习态度:
②学习方法:
(三)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 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矣。
(《韩诗外传》)
15.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注音并释义。(2分)
①孟子辍然中止( )
②其母知其 也( )
16.辨析并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正确解释。(2分)
①其母方织(正在;刚才)( )
②孟子辍然中止(终于停止;中途停止)( )
③何为中止(什么事;为什么)( )
④其母引刀裂其织(引导;拿起)( )
⑤以此戒之(惩罚;警告)( )
17.阅读下面孟郊的《游子吟》,结合本文谈谈感想。(2分)
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
玫瑰树根
〔智利〕米斯特拉尔
①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②那里有黢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③据说还有别的:身材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④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
⑤“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有见到呢。 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⑥卑贱的树根说:
⑦“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我更深地扎根,就是为了更多的吸收,为了让我的地上部分长得茁壮茂盛。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的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⑧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做声,暗忖道,等着瞧吧。
⑨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所说的
⑩天哪!他看到了什么呀。
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十分美丽。
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
成渠的流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
“天哪,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
18.第⑤自然段中加曲线的句子是用 修辞手法来突出树根 的特点。(2分)
19.第⑨自然段中加“△”的“延伸部分”指的是(2分)( )
A.根的地上茎 B.玫瑰的枝叶及鲜花 C.鲜花 D.树枝
20.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可用哪个成语或俗语来概括?(2分)

21.阅读上文后,除了正确认识美丑关系,你还会产生哪些生活或人生的感悟呢?请用简洁的语句表述。(2分)

(五)
科学的生命是创造,要创造就要勇于思考,敢于向科学权威和旧的理论体系挑战。物理学家海森宝说得好:“自然科学中的每一个发展,几乎都是通过对某种问题或概念的放弃而取得的。”在科学领域,人们尊重权威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种尊重绝不应该变成迷信。
①华罗庚堪称数学权威,但他也可能弄错一些问题。②1955年,厦门大学年轻的毕业生陈景润,在精读华罗庚《堆垒素数论》的过程中,发现华罗庚的 “它利问题”存在着错误。③经过反复验算,陈景润确信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④他写了一篇论文,并附了一封信寄给华罗庚,信中说:“明星上落下的微尘,我愿帮你拭去。”⑤华罗庚在全国第一次数学讨论会上,亲自宣读了陈景润的论文。⑥陈景润没有因为华罗庚是权威而放弃真理,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赞叹;⑦同样,华罗庚没因为陈景润是无名小辈而拒绝批评,表现出的虚怀若谷的精神同样令人钦佩。
22.“明星上落下的微尘,我愿帮你拭去”,这是委婉的说法,如果换成直白的说法怎么说?(2分)

23.第二段中⑥⑦两句可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3分)

24.指出本文使用的两种论证方法。(3分)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六)
深渊飘“雪”
罗嗣藻
当潜水艇潜入北冰洋深渊时,在探照灯灯光的照射下,会看见一大片神奇的飘雪景象。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悠悠,随水曼舞轻飞,与大陆上空的飞雪一般模样。好一派奇美雪景!大洋深处的雪花从何处飘来?显然它不是从天上飘下来的,那么,这深渊飘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经科学考察探明:这深渊大雪,原来是海洋水质中的特殊物质所形成的幻景。原来,在北冰洋深渊,漂浮着大量的生物遗骸碎屑,再加上大陆流水又携带来各种物质微粒,这些东西在深渊相遇互撞之后,结成较大颗粒。就这样滚雪球般越撞越大,成为絮状漂游物,在水中荡漾。科学家考察时,曾把这些漂游物捞起来仔细分析,发现它是一种松散物。这些松散物在深水中被强烈的探照灯光一照,呈现出洁白晶莹的样子,俨然雪片,构成了深渊飘“雪”的壮丽景观。
26.文章第1段描述了深渊飘“雪”的奇景,请用横线标出写奇景的句子。(2分)
27.第2段的中心句是 。(3分)
28.“这些松散物在深水中……俨然雪片,构成了深渊飘‘雪’的壮丽景观”一句中有两个“雪”字,为什么一个用了引号,另一个没用?(3分)

29.能否将本文两段说明的内容调换一下顺序:先说幻景形成的原因,再说深渊飘“雪”的景象?(3分)

三、写作(40分)
30.考试,是我们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特殊的考试。考试,带给我们的有成功的欢乐,也有失败的懊恼,考试可以检查你的成绩,也可检验我们的人格……哪一次考试让你难以忘怀呢?你对考试有自己的见解吗?请以“考试”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mí mì nüè xiāo bì chénɡ
2.①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②(言行、动作)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③形容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④走路不稳的样子。
3.①文—纹 当—档 ②忘—望 既—即
4.拜访 迈开 树起
5.①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②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6.①法布尔 法国 昆虫学 ②安徒生 丹麦 童话 ③泰戈尔 印度 文学诺贝尔文学奖 ④郭沫若 郭开贞 《女神》 《星空》
7.提示:结合自己实际,如:做错题、考试失败不是好事,但可以给我们的学习敲响警钟,今后便可以避免。
二、(一)8.是故事产生的总的原因,下面所有可笑的人和事都是由这句话引起的。
9.因为这是一个毫无自信心但充满了虚荣心的社会。
10.担心、祈祷——怀疑惧怕——隐瞒撒谎。
11.自己看不见布料。
12.既想真正看到布料,又怕别人看出自己看不出布料。
(二)13.(1)yuè通“悦”,高兴,愉快 (2)yùn,恼恨 (3)rǔ,通“汝”,你(4)zhì,记住 (5)wǎnɡ迷惑而无所得 (6)dài,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14.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三)15.①chuò 停止 ②xuān 遗忘
16.①正在 ②中途停止 ③为什么 ④拿起 ⑤警告
17.提示:母爱不仅表现在母亲对儿女生命的血汗哺育,冷暖体贴,同样也表现在母亲对儿女的人性、学养、精神的细心栽培、呵护。(结合自身感受,谈点认识即可)
(四)18.比喻 须根多、形态丑(大意对即可)
19.B
20.根深叶茂(或根深才能叶茂)
21.开放题,可从有问题的角度、说和做、吸收与成长等方面思考。
(五)22.您是数学大师,您的《堆垒素数论》写得好,但“它利问题”有错误,我愿帮您改正过来。(答案不惟一,意思对即可)
23.不可以。议论文的逻辑要严密。按行文思路,上一层意思先说陈景润,后说华罗庚,下文必须与之对应,如果颠倒过来,顺序就乱了。(答案不惟一,意思对即可)
2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25.科学的生命是创造,要创造就要勇于思考,敢于向科学权威和旧的理论体系挑战。
(六)26.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悠悠,随水曼舞轻飞。

⑥ 七年级下册语文伴你学答案

互动作业可能会帮到你

⑦ 7年级语文伴你学答案(16课,达标导测)

  1. 略2.崖-涯彩-采慢-漫契-锲奋-愤3.B4.[1]‘创办’改为‘举办’[3]删去‘同学们’或‘许多共青团员’[4]去掉‘通过’或‘使’5.略6.和谐是一幅画,只有轻描和重彩的相映成趣,才会有画的不朽和辉煌。7.例:实在对不起,我做了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情,请你原谅。8.[1]于是,就[2]担心,担忧[3]同1[4]同‘服’,佩服9.B10.[1]于[2]自己写11.技术精湛、充满自信12.[甲]指‘究竟怎样才可以鼓励呢’这个问题[乙]指‘到底这俩种教育哲学哪个好’这个问题13.A14.美国教育不主张按部就班,主张跳跃式学习;中国的教育注重按部就班,注重基础教育。15.是为了证明中美教育上存在的差异。16.鼓励学生进行有基础的、有规则的学习鼓励他们挑战权威17.略18.[1]父亲误把‘长亭外’听成了‘长城外’。[2]我误把乌秋当作燕子。19.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人非常深沉的安慰。20.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燕子吗?21.我知道那鸟不是燕子而是乌秋把那本书静静地和上,走出来22.比如说这样的‘谎言’是可以理解的,例如:一位医生发现隐瞒某位病人的病情有利于他更快康复时,医生会故意将病人的病情说轻一点。这样的‘谎言’对病人来说是有益的,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吗


⑧ 说 屏 初二下册语文伴你学答案

一点通教学网初中语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⑨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与检测答案!!

8、题目“留住冰心”一语双关,作者所指有哪些意思呢?
答:一是留住内人格,二容是留住人们对文学赤诚的心
9、“你会觉得她变了”。“她”变的是什么?“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答:变的是文风。具体内容:由恬淡、超然、静美,变得若干辣人了。因为对“文化沙漠”产生的危机感,紧迫感。
10、“但是怎么了?”"这是冰心吗?"这样的疑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两句对文章起什么作用?
答:表达了作者疑惑,吃惊的感情。对文章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11、冰心先生与闻一多先生疏通时代的文化志士,你认为两位先生在人格上有何相似之处?
都有着很深的爱国情怀

⑩ 七年级下册语文助学答案

【邓稼先】通读全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

与七年级下册语文伴你学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