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

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16 16:57:36

① 跪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每课后面思考与练习的答案

我觉得自己想会比较好

② 大学语文(第三版)谏逐客书思考练习题

4中的娃娃
呵呵
想法挺一致的

1. 《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A 纳客是正确的
B 逐客是错误的
C 纳客有利于秦国
D 逐客有害于秦国

2. 秦王下逐客令是因为( )
A 客卿太多,增加了秦国的开支。
B 多数客卿是各为其主进行游说,不办对秦有利的事。
C 客卿中多是只尚空谈,并无真才实学。
D 秦国宗室大臣害怕客卿掌权或献计献策被秦王采纳,影响自己的权势,因此建议秦王逐客。

3. 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列举缪公用由余、百里奚,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睢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归纳法
B 演绎法
C 比较法
D 类比法

4. 本文中“百姓乐用”的语法上是( )
A 使动用法。
B 使意用法。

5. 下列各句中“服”作“佩带”讲的是( )
A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 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C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D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6. 《谏逐客书》一文选自( )
A 《史记》
B 《左传》
C 《古文苑》
D 《孟子》

题号 正确答案
1 B
2 D
3 A
4 B
5 B
6 C

二、词语解释题

1. 令(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2.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3. 随俗(雅化)。

4. 江西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5. 充(下陈),娱心意。

6. (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7. 此国君者,皆以(客)之功。

8.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三、翻译题

1. 民以殷胜,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2.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 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4. 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5. 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四、简析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令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这一段课文的论点是什么?

(2)划分层次,指出层次之间的关系。

(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修辞方法。

二、词语解释题

1.却。百姓。助。

2.客卿。错误。

3.善于变化

4.被。作为

5.堂下。

6.佩带。

7.由于。

8.敌手或匹敌。

三、翻译题

1.人民因此而丰足,国家因此而富强,百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也亲近顺服。

2.泰山由于不拒绝一块块的土壤,所以能这样高大;河海不挑拣一条条的细流,所以能这样深阔。君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

3.土地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民就多,军队强盛士兵就勇敢。

4.地不论东西南北,人不分异国他乡,一年四季都充满美好,鬼神也降恩赐福。

5.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朝西方来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

四、简析题

(1)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人。

(2)从“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后断开,分为两层,两层之间是正反对比的关系。

(3)对比、比喻、排比、对偶等。

阅读全文

与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