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七下语文学探诊答案

七下语文学探诊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15 23:26:17

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探诊答案

没吃没喝个村民和项目方面还没恢复项目化工·

⑵ 学探诊 七下 语文

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词语中注音完全错误....
的一项是( )。 A、确凿.(zháo) 桑葚.(shân) 相宜.( yí) B、肿.胀(zǒng) 叮嘱.(zū) 骊.歌(lì) C、丑陋.(lîu) 菜畦.(qià) 嫉.妒(jí) D、瞬.息(sùn) 幽寂.(jì) 延绵.(mián) 2、以下成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 B、人声鼎佛 C、荒草妻妻 D、来势匈匈 3、联系语境,解释词语有误......
的一项是( )。 A、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拗: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B、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挪窝儿:这里指起床。) C、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讪笑:善意的笑。)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4、把下列词语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
的一项( )。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__________,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_,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___________在丛林深处。
A、探索 站立 消失 B、涉足 站立 不见 C、涉足 伫立 消失 D、探索 伫立 消失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春游,使众多同学开阔了视野。B、能否合理安排时间,是决定考试胜败的关键。 C、春天的平潭,是美丽的季节。 D、我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6、下列诗句中停顿完全正确....
的句子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7、下列的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写的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游玩的过程。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标题不仅指的是爸爸的夹竹桃花败落,也指的是她爸爸去世了。 C、《丑小鸭》一文是作者安徒生的自我写照。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强调的是积极向上,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8、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
的一项是(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C、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
D、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9、下列文言文词语解释中有误..
的一项是( )。 A、世隶.耕(属于) 父异.焉.
(对此(感到)高兴) B、并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立刻完成)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D、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彼其..受之天也(他) 10、法布尔的《昆虫记》又译为( )。
A、《昆虫物语》 B、《昆虫生活》 C、《昆虫的快乐》 D、《昆虫奥秘》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1、背诵默写。(10分)
⑴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 ⑵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⑷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竹里馆》中写夜寂人静,明月相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的季节,写出了清山明月悠远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10分)完成《童年》简介表格。(作者、小说类型、主人公处一空1分,讲述内容、再现内容处每空2分,主人公喜欢的人处每空3分,共10分)《童年》简介 名著名称 《童年》
作者 小说类型
主人公

讲述内容 再现内容
主人公喜欢的
人(写3个)

13、XX中学七年X班正在举办题为“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邀请你参加以下环节。(10分) 1、请你仿一仿。仿写这段话中的画线部分。(2分)

3
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烦恼便是藏在段落深处的错字;如果成长是一张白纸,那么烦恼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微小的东西似乎是似曾相识,似乎是一直打扰着我们,在成长的大自然中,过去那似微风抚面般的学习,现已被暴风雨般的学习和压力的进攻吹散在记忆的深处了。 但我知道,没有烦恼,就没有我以后美好的未来。
2、请你说一说。叙述一下你现在的烦恼和烦恼出现的原因。(4分)
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一谈。叙述一下你将如何解决这个烦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文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4-19小题。(20分)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4、用“/”为文中划线句标出停顿。(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父 异 焉 借 旁 近 与 之 即 书 诗 四 句 并 自 为 其 名。 1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1、书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旁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方仲永的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8、第③段的议论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了《伤仲永》,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来谈谈自己的体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附加题(共10分,选做,不算入总分)
一阅读《<列子>杞人忧天》,回答26-29题。(8分)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_________________(2)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屈伸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翻译句子。(2分) (1)奈何忧崩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致相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忧天”的杞人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家喜欢对联吗?那么就一起完成下面的第30题对联题吧!(2分)
30、①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②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1分)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5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D 6、B 7、C 8、B 9、A 10、A
11、 ⑴竹中窥落日 ⑵弹琴复长啸 ⑶夜发清溪下三峡 ⑷散入春风满洛城
⑸凭君传语报平安 ⑹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⑻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2、高尔基 自传体小说 阿廖沙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到外祖父教我去人间混饭吃这段时期的生活 (回答“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得1分) 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曾经是邻居的)三兄弟(写其中三个即可) 13、(1)附在背面的一个瑕疵。
(2)(3)略。(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父 异 焉/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并 自 为 其 名。 15、1、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2、附近,这里指邻居。
3、同县的人。 4、通达聪慧。
16、1、从此只要指物做事,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观赏的地方。
2、他之所以成为平常人,是因为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17、第一阶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18、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可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 19、略。(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0、盲人虽看不见大千世界,但胸中却装着个美好的世界,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 21、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为他人着想、关爱孩子等 细节略
22、因为第4段已有“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而这一次是怜悯和施舍一个很有自尊的人。第一次认为他趁着停电发不义之财而指责他。
23、一个人不管身体有多么的残疾,他的心还是一样地热爱着生活,向往美,渴望爱。 24、例: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
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抓住关键字,言之成理)
25、要求:抒发内心的感慨,语言得体,感情真切。 26、(1)通“无”,没有(2)告诉,使人明白 (3)你 (4)放心的样子 27.(1)为什么要担忧天会迸裂、地会塌陷呢? (2)大地是由土块和石块组成的,它们充满着四方,没有一处地方是没有土块和石块的。 28.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 29.略。(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30、①西游师徒从善如流降妖除魔应天道 ②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⑶ 初一语文学探诊所有答案,急!!!跪求!!!!!!!!!!求各位哥哥姐姐帮忙啊!!!

爱国名言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过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俄)巴甫洛夫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法)大仲马

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肖邦

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

——(法)拿破仑

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法)拿破仑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匈)裴多菲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前苏朕)苏霍姆林斯基

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

——(前苏联)凯洛夫

⑷ 八下语文学探诊答案

你这是八年级上的

⑸ 求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院编的七上语文学习探究诊断答案

.....000000000000000

⑹ 这个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西城学习探究诊断!!谁会!!!

1教 学 教学相长
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嘉肴,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⑺ 初一上 七年级 语文学探诊 北京西城区第八版 参考答案

⑻ 西城区九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探究诊断》的《鱼我所欲也》的答案

1.例:生亦复我所欲......故患制有所不避也。用对比突出论点2.A3.D4.义;不义5.羞恶之心6.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7.以人们的口腹之欲比喻舍生取义,化深刻为浅显,通俗易懂8.对不起,不会。(取义?)9.这样的心,指 所欲有甚于生,......死。10.1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商人们应该讲诚信,从而获得更大的利,两者不矛盾。6.黄继光......8.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承担责任,将来为祖国做贡献。9.舍生取义的人

记得采纳啊

⑼ 语文八年级下《学习探究诊断》答案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深刻含义:表明太守的似乐实忧,与民同专乐,先忧后乐

太守自有为属人所不知之乐,此即第3段所写的观赏山间四时之景之乐,尤其是第4段所写的见到滁人游山、与众宾客宴酣之乐。这个内容是全文主旨所在。太守就是庐陵的欧阳修。 其实在这一句体现出来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PS:希望对你有帮助。咱上课认真听的!!

阅读全文

与七下语文学探诊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