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语文考试指南报先秦诸子选读2期答案

语文考试指南报先秦诸子选读2期答案

发布时间:2021-03-14 00:56:21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二课王何必曰利翻译

1、【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据刘向《战国策。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2、【原文】宋牼①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②,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③,我将见楚王说④而罢之。楚王不悦,我 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⑤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6)。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7)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 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 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 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 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 末之有也。何必曰利?”
【注释】①宋牼(keng):战国时宋国著名学者,反对战争,主张和平。②石 丘:地名,其址不详。③构兵:交战。④说(Shui):劝说。⑤ 遇:说而相合。(6)指:同“旨”,大概,大意。(7)号:提法。
【译文】宋牼准备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上了他。孟子问: “先生准备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准备去见越王,劝说他罢 兵。如果楚王不听,我准备去见秦王,劝说他罢兵。在两个国王中,我总会劝说通一个。”
孟子说:“我不想问得太详细,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准备怎 样去劝说他们呢?”
宋释说:“我将告诉他们,交战是很不利的。”
孟子说:“先生的动机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却不行。先 生用利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 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父亲, 做弟弟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问、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仁义,心怀利害关系来互相对待,这样 不使国家灭亡的,是没有的。若是先生以仁义的道理去劝说秦王 楚王,秦王楚王因仁义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仁义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君主, 做儿子的心怀仁义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哥哥,这 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问,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利害关系,心怀仁义来互相对待,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的,是没有的。何 必要去谈听‘利’呢?”
7.25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1)鸡鸣而起,草率为利者厢之徒也。(2)欲知舜与厢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注释】(1)孳孳:朱熹《集注》云:“勤勉之意。”(2)跖:即本书《滕文公下》篇中所提及的盗跖。
【译文】盂子说:“鸡叫起身,孜孜行善的人是舜的同类;鸡叫起身,孜孜营利的人是跖的同类。要了解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是利与善的不同。”
【段意】此章是说圣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有的学者指出:“舜、跖之相去远矣,而其分乃在利、善之间而已,是岂可以不谨?然讲之不熟、见之不明,未有不以利为义者,又学者所当深察也。

Ⅱ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后习题第一第二题,能帮帮我吗

一.在我国传统中,孔子常常被称为“圣人”,孟子常常被称为“亚圣”,二人都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在以修身为立足点(无论进还是退)这一点上,二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显得更加执著.
二.这两类人物都强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但前者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后者则选择了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我的考虑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
三.1.津,渡口.
2.易,改变.辟,通“避”,躲避.
3.丈人,古时候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荷,动词,担,背负 
4.明日,指第二天.
5.反,通“返”,返回.
6.奚,疑问代词,代地方,可以理解为“何”“哪里”.
(出自网络作业帮)

Ⅲ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的翻译

1、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教学过程。
3、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 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4、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5、 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
6、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7、 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8、 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
9、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孔子说:\"不要顾及我年长,而不敢讲真话。你们经常说,没人理解你们,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咋办?\"子路急忙说:\"较大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饥荒肆虐,我来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个个讲道义。\"孔子微笑。\"冉求,你怎样?\"答:\"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精神文明,要等能人来教化。\"公西赤,你怎样?\"答:\"我不敢说能干好,但愿意学习。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愿穿着礼服,做个助理。\"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其他三人走后,曾皙问:\"他们三人的话怎样?\"孔子说:\"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您为何笑仲由呢?\"治国要讲礼让,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所以笑他。\"冉求谈的是治国吗?\"怎么见得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就不是治国呢?\"公西赤谈的是治国吗?\"祭祀和外交,不是国家大事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助理,谁能当总理?
11、 伯牛生病。孔子去探问,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快要死了,命该如此吗?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
12、颜渊死,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13、颜渊死,孔子痛哭。身边的人说:\"您不要过于悲痛了!\"孔子说:\"过于悲痛了吗?不为他悲痛为谁悲痛?

Ⅳ 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习题课后答案

一.在我国传统中,孔子常常被称为“圣人”,孟子常常被称为“亚圣”,二人都是回先秦儒家学派的大答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在以修身为立足点(无论进还是退)这一点上,二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显得更加执著。
二.这两类人物都强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但前者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后者则选择了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我的考虑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
三.1.津,渡口。
2.易,改变。辟,通“避”,躲避。
3.丈人,古时候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荷,动词,担,背负
4.明日,指第二天。
5.反,通“返”,返回。
6.奚,疑问代词,代地方,可以理解为“何”“哪里”。

Ⅳ 先秦诸子选读第二课解析

(一)重点词语

非:非难,反对 非攻:反对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二)难词
园圃(pǔ) 犬豕 (shǐ) 鸡豚(tún) 栏厩(jiù)扡(tūo) 衣裘(qiú) 故书其言以遗(yí)后世


(三)解决疑难,梳理难句

  1.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译:在上执政的人捕获到他惩罚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损害了别人有利于自己.为政:执政的人.得:得到,这里指捕获.亏:使动用法,使人亏

  2.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译:至于杀死无辜百姓,剥下他们的衣物,夺取他们的戈矛刀剑,他又比进入别人的牛圈马棚,盗取别人牛马更加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拖:拽下来.无辜:没有罪过.

  3.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译:现在至于大的发展到攻打别国,君子们却不知道加以非难,跟在后面加以赞扬,说它是义.从而誉之:跟在后面加以赞扬.而,顺承连词.

    (六)梳理文中重要文言现象

    1.遗:

    (1)故书其言以遗后世(留传)

    (2)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遗失,丢失)

    (3)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4)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抛弃)

    2.以:

    (1)以亏人自利(介词,因为)

    (2)若以此说往(介词,根据)

    (3)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连词,来)

    (4)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动词,以为)

    3.通假字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兹”通“滋”,更加4.词类活用

    (1)众闻则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2)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3)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4、特殊句式

(1)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2)从而誉之,谓之义.省略句,“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阅读全文

与语文考试指南报先秦诸子选读2期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