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1-03-13 15:57:45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求详解答案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将寻常情,眼前景,妙手写来,波澜层生,加之整首诗对偶工巧,连用叠字,更增添了一层合谐的形式美。陆时雍说:“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诗镜总论》)陈祚明亦曰:“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生乎骈丽之时,摆脱填缀之习;清机自引,天怀独流,状景必幽,吐情能尽。”(《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六)移二家之说评此诗,殆相去不远。
鉴赏:
这首诗写是作者在冬天早晨从方山渡口乘舟归乡的情景。
诗人这次回家,大概是因为遭遇了什么不幸的事,心情显得格外沉重和急切。他侵晨就急匆匆地赶到方山渡口,所见所闻,很是令人抑郁伤感。寒冷的冬天,树叶大概都凋落了,寒鸟在光秃秃的树枝间跳来跳去,发出悲切的叫声。稀拉拉的几颗星星映落在秦淮河中,随波浮荡,闪射着微弱的光。白皑皑繁霜遍地,黑沉沉浓雾漫江,一切景物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隐隐约约,依稀可辨。作者的心情也和这黑暗的早晨一样沉重。在我国古典诗文中,“繁霜”、“苦雾”都是用作悲伤忧郁的象征的。在何逊前后,如《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曹植《洛神赋》:“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张华《杂诗三首》其一:“繁霜降当夕,悲风中夜兴。”刘孝绰《古意送沈宏》诗:“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都是如此。用“苦雾”者,如鲍照《舞鹤赋》:“严严苦雾,皎皎悲泉。”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严风极冷,苦雾添寒。”梁元帝萧绎《骢马驱》诗:“朔方寒气重,胡关饶苦雾。”杨素《出塞二首》其二:“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亦莫不如此。开头四句,作者描写霜晨景物可谓细致入微,有声有色。“寒鸟”、“落星”、“繁霜”、“苦雾”,景象凄清,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复杂感情。而五、六两句,写主人公逆水行舟,匆忙归乡,用“鳞鳞”、“弥弥”两组叠字,正状其心潮的不平静。作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家乡走去,他远望家乡,走走停停,离家越来越近了,近乡情更怯,反而思绪万千,愁肠翻滚,是吉是凶,实难预卜。或许是精神负担太重了,或许是长途跋涉走累了,脚步渐渐地放慢了,也愈加沉重了,这通往家乡的最后一段路反而觉得漫长了。最后四句,将作者归途渐近、未到之顷的微妙而复杂的心情逼真地刻画出来。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将寻常情,眼前景,妙手写来,波澜层生,加之整首诗对偶工巧,连用叠字,更增添了一层合谐的形式美。陆时雍说:“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诗镜总论》)陈祚明亦曰:“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生乎骈丽之时,摆脱填缀之习;清机自引,天怀独流,状景必幽,吐情能尽。”(《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六)移二家之说评此诗,殆相去不远。

❷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的题,解答套话

高中的语文学习是围绕着高考而展开的,中心当然是如何取得一个好专的分数。所以这些属一些答题的规律是必备的。所谓规律是说得好听一些,其实就是一些套路,看到是这种题,把固定的套子拿过来,套在上面修饰润色一些,即可。举个例子:当考察诗词鉴赏中的赏析某个动词,就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先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个词 是什么意思,第二步在分析这个词放在这个句子中或者这个意境里有什么效果,最后一步是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者诗词的主旨什么的。
详细举例: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1)赏析“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绕字”
答:“绕”字的意思是环绕,围绕;这个绕字生动的表现了燕子的活泼,为周围的环境增添了些许生机和活力;再者,作者描述这户人家的美好安详,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套路从何而来,当然是教室里唱戏的主角,老师呗,从平时讲题中就渗透给你们啦,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讲题中提高注意力,认真总结答题规律以及各种套路。

❸ 一道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

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专势之大属。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❹ 求详尽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一.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谦的《石灰吟》等。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的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二诗人风格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
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注: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
三语言特点
①清新。 ②平淡,也称质朴。 ③绚丽。 ④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⑤含蓄。 ⑥简洁。
四表现手法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
五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8

a、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b、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c、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d、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e、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f、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❺ 关于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 练习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答:(1)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3分)(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3分)

4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②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答: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4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

答:(1)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各1分)

(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2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2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1分。

4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分)

答: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拟人)。(4分,每空1分)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2分)

46、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6分)

北斋雨后①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答:(1)B C(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

(2)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只就其中一项回答。意思对即可。)

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答:要点:(1)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6分。要求扣住前人评述的“心思巧词句秀”进行赏析,表达简明通顺。有欠缺酌扣。若另有创见且合理,酌情给分)

4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4分)

答:(1)重阳(2)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4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此小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为什么?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不要。(1分)本诗题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题意,且照应题中的“江南”二字。(2分)全诗泛写江南春色,所写之景并不限于一处,即使改成“十里”,“莺啼绿红”也未必能听得见、看得着;而用“千里”二字,诗中所写的景象更加开阔,全诗诗味也更加浓郁。(3分)

5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论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无端,是没来由,也就是诗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渡,就是再渡。(2分)(2)这四个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做客并州,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4分)

5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答:(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无侣”(或“单栖”)

(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5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5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

答: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⑵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55、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5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题。(6分)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

(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

答:(1)B C(每答对一项1分,共2分)

(2)这两句语言平易,但使用拟人手法,想象独特。上句写春风吹拂思乡的梦,下句写梦追逐着风,一吹一逐,富有表现力,使人联想到诗人家乡也是春天。仿佛诗人在梦中伴随春风,一起回到故乡,又仿佛诗人舍不得春天,而追随春风而去,形象的表达思乡之意,惜春之情。(答出特点2分,分析正确2分,共4分)

57、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 布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5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59、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6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读懂诗抄歌

(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

2、审读问题

(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案素材。

3、科学答题

(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一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