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高一语文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高一语文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发布时间:2021-01-23 22:12:07

A. 高一语文 囚绿记课后习题答案

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①绿色是宝贵的,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回乐
②我疲累于灰答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
③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因为那绿能陪伴着我
④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
它渐渐失去了清仓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
①因为我对那绿的喜爱和牵挂
②怀念从前和绿一起的时光

B. 语文问题 囚绿记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这句话的含义

表达对“绿友”的牵挂与思念之情,含蓄的表达了对日寇铁骑下同胞的挂念.
思绿,表达对“绿版友权”的牵挂与眷念.
我的理解是
有一天,有了重新和它们见面的时候(或者说再一次见面的时候),它们还会认识我吗(他们应该和我不陌生了吧)?
两种解释,因为作者这里的反问句太有水平了,所以我只能这么解释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C. 荷塘月色导学案答案

1、以行踪为线索出门——踱小路——游荷塘——进门
2、“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
3、第3自然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是独处的妙处” 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情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楚心态—烦扰的思绪压抑不住一定要说出来。只有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荷香月色让他的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荷香月色让他的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然而这安宁的确只是暂时的因为作者心灵深处的惆怅是难以排遣的所以当耳边传来“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时他便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已经无福消受了。”写出作者的失意。 “这到底令我惦着江南了”作者便从梦幻般的“另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闷的现实。

D. 求这本语文书第二课囚绿记的课后习题答案和一些重点讲解。

文章疏导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择绿”“近绿”“囚绿”“释绿”和“怀绿”。
1择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近绿(5~7段)。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观”者行为有:“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被观者”情状有:伸须、攀缘、舒叶、凋谢。“观者”心态有:“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等。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3.囚绿(8~12段)。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措词甚好,很形象,富有质感。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观景甚细。第11段写绿条渐瘦渐弱。描写绿枝条衰败过程。第12段写计算绿囚出“牢”的日子。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释绿(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5.怀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五个阶段写实景伴随着写心理、写情感。开始囚绿时欢喜,发现绿枝条抗争后执意囚之,既怜爱又恼怒,但最终打算释放。
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第一,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第二,叙事有波澜。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第三,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E.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囚绿记》课后第二题

1.因为绿是希望,快乐,慰安 ,所以表达了作者原意亲近绿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同时为后文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铺垫作用。
2.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点名绿色的象征意,这种喜爱已经达到挚爱痴爱的程度。
3.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抒发了对绿枝条的赞美之情,歌颂了他不屈服于黑暗的高尚品质,也正是诗人的心灵写照、
自己课上记的,应该是对的、

阅读全文

与高一语文囚绿记导学案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