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中班文學活動童謠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文學活動童謠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1-16 18:28:16

1. 中班《愛心杯》教學反思

小熊砍樹活動反思 \r\n我為本次活動設置的目標是: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看圖譜念兒歌;2、知道要愛護樹木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兒歌圖譜是幼兒第一次接觸到,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怎樣看圖譜學念兒歌,將已往傳統的跟讀跟念轉換為幼兒自己看著圖譜幫助記憶誦讀兒歌。 \r\n這是一個設計優美的課件,有著美麗的意境和悅耳的音樂,一開始孩子們就被課件所深深吸引,課件中憨態可掬的小熊,設計恰當的對話都能很好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一步一步跟隨課件層層深入,理解了兒歌的內容,為兒歌圖譜的識讀奠定了基礎。在課件中結合了環保的教育,將沒有樹木的危害很直觀的展現在幼兒面前,沙漠化的城市,風沙的侵略,死去的小鳥給了孩子強烈的心靈震撼!他們在課後都會自發的談論沒有樹的危害,他們對我說:\「沒有樹木的世界太可怕了,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由此看來老師單純的說教對比生動直接的視覺沖擊來說顯得那麼的淡薄和無力,因此我了解到中班的幼兒心理還是以直觀形象的刺激為主,我們應該多為他們准備的是直觀形象直接的東西,他們能理解,能產生共鳴!在圖譜的教學上教師通過簡單的示範讓孩子了解了圖譜上的圖片文字一起組成了兒歌的內容,可以幫助記憶兒歌。在這個環節中孩子由於地域的習慣,\「屋\」他們總是習慣的念為\「房\」,我在此進行了多次的糾正,課後有老師提出疑問:是否有必要為此進行多次的糾正能否就能按照孩子的習慣用語念成房即可。我的個人意見,兒歌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押韻的u,念成\「屋\」時能夠體現兒歌的押韻的美,因此在這我產生了疑問。 \r\n本次活動的最大不足是由於使用課件造成教師頻繁地在操作台和孩子座位前奔走,感覺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由於使用的不是自己製作的課件,在操作上不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來調整,我同時打開了3個課件進行操作,因此在銜接上也出現了小問題,這些是課件操作上的不足。

2. 閱讀蟲兒的歌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通過學習朗讀兒歌,初步感受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並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
3.願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朗讀兒歌,體驗合作朗讀的愉悅之情。
活動准備:螢火蟲、蝴蝶、蜻蜓PPT。音樂:蝴蝶找花、小蜻蜓、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嗡嗡嗡"聽,是什麼聲音?誰來了?(蟲兒飛來了)什麼蟲兒飛到小一班來了?(蜜蜂圖片)原來是蜜蜂飛來了!蜜蜂飛的時候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師拿著蜜蜂飛一圈)和蜜蜂打個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蟲兒要聚會,除了我,還有別的蟲兒要來,你們歡迎嗎?(歡迎歡迎!)
2.(點擊螢火蟲)這一閃一閃會發光的是什麼蟲兒呀?(螢火蟲)看,螢火蟲的尾巴會發光,一閃一閃像什麼?(小星星,燈籠……)(出示燈籠)
(點擊蝴蝶)什麼蟲兒來了?(這是一隻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麼?(花蝴蝶兒愛跳舞,請幼兒聽音樂學一學)還有什麼蟲兒來了?(點擊蜻蜓)你們看蜻蜓像什麼?(飛機)我們小小班時學過小蜻蜓律動,聽著音樂一起來飛一飛。(律動:小蜻蜓)你們知道蜻蜓有什麼本領嗎?(點擊PPT,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二.學習詩歌
1.蟲兒們又漂亮又能幹,它們要來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聽好:什麼蟲兒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小朋友你們會回答嗎?
2.好,我再來問: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師生一起讀《蟲兒歌》。
4.邊拍手邊跟著節奏讀《蟲兒歌》。
5.給幼兒圓舞板,邊打節奏邊讀《蟲兒歌》。
6.老師問,幼兒回答。師生合作朗讀《蟲兒歌》。
7.幼兒分組合作朗讀《蟲兒歌》。
三.和蟲兒再見
兒歌:蟲兒的歌
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
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
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
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 幼兒園兒歌《什麼結子高又高》的教學反思

樂是幼兒的抄天性,幼兒園襲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小班兒歌活動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我遵循了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4. 中班語言教學反思

小熊砍樹活動反思
我為本次活動設置的目標是: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看圖譜念兒歌;2、知道要愛護樹木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兒歌圖譜是幼兒第一次接觸到,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怎樣看圖譜學念兒歌,將已往傳統的跟讀跟念轉換為幼兒自己看著圖譜幫助記憶誦讀兒歌。
這是一個設計優美的課件,有著美麗的意境和悅耳的音樂,一開始孩子們就被課件所深深吸引,課件中憨態可掬的小熊,設計恰當的對話都能很好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一步一步跟隨課件層層深入,理解了兒歌的內容,為兒歌圖譜的識讀奠定了基礎。在課件中結合了環保的教育,將沒有樹木的危害很直觀的展現在幼兒面前,沙漠化的城市,風沙的侵略,死去的小鳥給了孩子強烈的心靈震撼!他們在課後都會自發的談論沒有樹的危害,他們對我說:「沒有樹木的世界太可怕了,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由此看來老師單純的說教對比生動直接的視覺沖擊來說顯得那麼的淡薄和無力,因此我了解到中班的幼兒心理還是以直觀形象的刺激為主,我們應該多為他們准備的是直觀形象直接的東西,他們能理解,能產生共鳴!在圖譜的教學上教師通過簡單的示範讓孩子了解了圖譜上的圖片文字一起組成了兒歌的內容,可以幫助記憶兒歌。在這個環節中孩子由於地域的習慣,「屋」他們總是習慣的念為「房」,我在此進行了多次的糾正,課後有老師提出疑問:是否有必要為此進行多次的糾正能否就能按照孩子的習慣用語念成房即可。我的個人意見,兒歌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押韻的u,念成「屋」時能夠體現兒歌的押韻的美,因此在這我產生了疑問。
本次活動的最大不足是由於使用課件造成教師頻繁地在操作台和孩子座位前奔走,感覺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由於使用的不是自己製作的課件,在操作上不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來調整,我同時打開了3個課件進行操作,因此在銜接上也出現了小問題,這些是課件操作上的不足。

5. 幼兒園兒歌小傘兒帶著我我飛翔教學反思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課的教學設計,摒棄了對課文內容作煩瑣的分析講解,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領悟課文,表達個性化的見解,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

6. 幼兒園小班語言兒歌大頭大頭教學反思

就是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比如說學生的接收效果,
或者是課堂紀律方面,
都是值得考慮的事情。

7. 求問語言活動:兒歌《傘可以做什麼》教學反思

《傘》是人們生活中所常見的用品,雨天可以用來遮風擋雨,夏天可用它來遮住強烈的太陽光。所以,在活動的開始時, 1、我出示實物「傘」來提問幼兒,你在什麼時候用過傘,傘可以做什麼等引出主題,讓幼兒在提問中學習兒歌的願望,然後在黑板上布置圖夾文兒歌,引導幼兒看圖文閱讀漢字「傘」,並鼓勵幼兒大膽地閱讀圖夾文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2、其次,我有表情地朗誦兒歌,採用提出問題提醒幼兒掌握傘可以做什麼?讓幼兒用傘可以做什麼的句型回答,再展示黑板上的兒歌,採用教師提問,幼兒回答以及教師回答的方式,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念兒歌。 3、進行圖文匹配游戲,出示「太陽」圖片,請幼兒幫它找漢字朋友,找到後就請幼兒把它放在漢字朋友的旁邊。這樣有利於幼兒形象地認識漢字「傘」字。教師再帶領幼兒共同閱讀圖夾文兒歌。 4、仿編兒歌活動,讓幼兒了解「傘」的用途後,再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用途,快速地畫在黑板上,編成新的兒歌,並帶領幼兒完整地閱讀。 最後,通過以上多種形式,幼兒學習兒歌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輕松得記住了。所以,在每個活動中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尤為重要,幼兒學習的效果也為此姣好。本次活動還應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多關注「傘」的功能,多積累「傘」的經驗,從而更有利於仿編和學習。

8. 中班語言教案《知了先生》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復1.了解知制了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2.知道自己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要老實承認。
活動准備:圖片活動過程:
1.說一說:知了教師出示知了的圖片。
你們知道它是誰嗎?在哪裡見過它,是什麼時候?
你們知道知了是益蟲還是害蟲?它吃什麼呢?
教師小結:知了又叫"蟬",是夏天才有的一種昆蟲。它一般生活在樹上,靠吸食樹的汁液為生,是一種害蟲,但是它的殼卻可以用來做葯!
2.學習兒歌《知了先生》
教師朗誦兒歌《知了先生》,幼兒欣賞。
提問幫助理解:知了先生坐在柳樹上說了什麼?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
知了先生回答對了小牛的問題了嗎?它真的是世界上一切都知道嗎?
如果別人問你一件你不知道的事,你怎麼回答?
3.幼兒學念兒歌。
改編兒歌,將兒歌改編成故事,並續編結尾。
活動延續:手工"知了"兒歌:《知了先生》
河邊柳樹綠油油,知了先生坐上頭。
知了、知了,高聲叫,世上一切我知道。
小牛走來問知了,秋天何時才能到?
"知了、知了,我知道!春天過完秋來到。"

9. 兒歌我是一個棒小孩教學反思

首先是激發他們的「悅讀」的興趣吧!而兒歌無疑是孩子們最早接觸、最多接觸回,也是他們最感興答趣的兒童文學形式,他們也是從兒歌開始接觸祖國的傳統文化。結合我校的「悅讀」教育的開展,藉助薛瑞萍老師的?日有所誦?,我想讓一年級的孩子在「悅讀」兒歌、表演兒歌、創編兒歌的過程中,體會「悅讀」兒歌的樂趣,在讀中訓練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中班文學活動童謠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