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高中體排球模塊教學計劃

高中體排球模塊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2021-01-16 16:55:22

㈠ 高中體育說課稿

一、課的內容:
省編教材高中二年級籃球中的反彈傳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課確定,反彈傳接球為主教材,耐久跑為輔教材。
二、教材分析:
籃球反彈傳接球技術是籃球運動中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傳接技術,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傳、接球時影響個體間聯系的整體配合的重要紐帶,在以往教學基礎上,發展學生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選擇運球、傳接球的能力及連接各種技術動作和實際對抗能力,重點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時間、空間的判斷能力。難點是傳接球的准確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個課次,本課為第3課次,重點是耐久跑的呼吸,通過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為第4課次的起草野跑作好准備。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二年級40名男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煉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並不滿足,而對學習對抗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通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煉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周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在跑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與了解籃球反彈傳接球的技術原理及其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8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反彈傳接球中反彈點的位置;70%以上學生能結合運球、移動、跑動和反彈傳接球等各種技術進行綜合練習;90%以上的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動作配合、技術應用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自我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團結協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識,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品質。
五、教法設想:
1、反彈傳接球採用嘗試、比較教學法,使學生在嘗試中、在與雙手胸前傳接球比較的過程中得出反彈傳接球的要點,再結合以往所學技術,自創方法,進行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耐久跑採用圖形跑的方法,使內容豐富,增加趣味性。
3、採用練習法,使學生在多次練習中掌握技術;用演示法,使學生的創造成果得到表現和肯定。
4、整堂課採用收、放、松、緊相結合的組織方法。
六、學法指導:
本課採用"嘗試---比較---討論----創造----練習----評價---鞏固"的學練流程,同時滲透德育和保健內容,讓學生充分領會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方法。在體驗、想像、演示、分析比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學流程:
熱身→運球進場、球操(音樂伴奏)

↓ →教:提問、要求、巡視
主教材 ∣
(反彈傳接球)→
∣ ∣
∣ →學:聽、練、論、創、演。

輔教材 →教:傳授知識、線路指令、講評練習。
(耐久跑) → ∣

∣ →學:圖形跑練、定時跑練、反饋評價。

整理 ---→ 放鬆(音樂)、小結、作業。

下課 ---→ 回收器材。
八、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為:28--31%,練習強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時強度達最高峰。
九、課堂情感氛圍:
1、激發興趣;2、積極思維;3、協作互助;4、守紀、緊張、奮進、活潑。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單手肩上投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單手肩上投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梁作用,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單手肩上投籃、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並不復雜,但要做到准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著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並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准確性、熟練性,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為中專部兩個班級合班,共七十人。體育的運動技能有差異,加上中專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啟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運球、傳接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重點:單手肩上投籃 --投籃動作標准,手型正確。
雙手胸前傳接球--准確的手型及傳接球的准確性快速能力。

難點:單手肩上投籃 --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拿球時手心空出。
雙手胸前傳接球 --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分組輪換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場地內增加學生的練習效果。用比賽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團隊精神。
七、教學過程:
(一)引起注意階段;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激發興趣階段;
1、游戲:「喊數抱團」
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奮,同時達到熱身效果,安排了游戲「喊數抱團」,
2、熟悉球性(4』)
教師先進行各種方法練習和講解,然後學生自由模仿創新練習。組織形式為散點。
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備。
(三)接受新知識階段;
3、原地兩人一組雙手胸前傳接球(3』)
要求:前臂發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轉,肩、肘、腕關節放鬆,全身協調
4、原地兩人一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2』)
要求:運、傳、接運用協調,且要迅速轉換銜接。
3、4的練習主要為了進一步建立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掌握傳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協調配合,加強運球和傳接球的銜接。
5、 要求:運球和傳球,接球和運球要相互銜接好、順,逆方向都要練習。目的是利用運球和傳接球動作有機緊密銜接,快而連貫,更進一步提高傳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
7、連續傳接球(接龍)比賽
通過比賽,進一步鞏固和提高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提高傳接球的准確性、熟練性以及快速傳接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全面發展素質
體育課說課稿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已成為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實施體育教學改革,對構建「普修加專項」的現代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探索。通過「普修加專項」的體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其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讓學生對一至二項運動技術從知識、技能、技巧到理論進行專門和深入的學習,並使其熟練掌握一至二項運動的技術,為其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動作組成,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通過傳遞、拋接、運拍,最終把球送入固定籃圈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籃球賽攻防頻繁,技術動作多樣,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通過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准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煉價值的運動項目。

一、教學內容:
籃球:1)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

十、場地器材設計:(略)

㈡ 什麼是體育模塊教學

把體育教學中的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術、田徑等等,制定出相回對應的教學計劃答,這個稱為模塊計劃(如:籃球模塊計劃),所從事的課堂教學稱為模塊教學。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是採用選項教學,我們把同一選項的學生組織起來,從事這個模塊的體育教學。

㈢ 體育教學考研 體育教學計劃

學習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1、學習障礙跑,俯卧式跳高等田徑項目的技術動作,發現有體育特長的學生,進行訓練,參加體育高考。
2、學習一些基本體操,加強協調性練習。 3、通過素質練習,提高學生跑、跳、投的能力。
4、復習初中學習的籃球、排球的基本技術,進行實戰的運用。同時學習戰術以及理論知識,以理論聯系實際,使之學為所用。
5、上好每一節健康教育課,讓學生理解體育的真正含義。 6、讓學生了解學生體質測評的內容和意義,並進行針對性練習。
高二體育教學計劃
周 次 教學安排 第一周 討論本學期教學計劃 第二周 強調課間跑操訓練 第三周
身體素質訓練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第四周 籃球定點投籃教學
第五周 籃球行進間運球單手肩上投籃教學
第六周 籃球運球急停急起教學 第七周 籃球模塊教學評價標准
第八周 籃球教學比賽
第九周 立定跳遠學習 體育課安全教育 第十周 立定跳遠學習 體育課安全教育
第十一周 短跑教學 第十二周 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教學 第十三周 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教學 第十四周 排球正面雙手上手傳球教學
第十五周 學習排球發球教學 第十六周 在教學組織體育游戲教學 第十七周 排球模塊教學評價標准 第十八周
立定跳遠教學評價標准

㈣ 什麼是體育模塊教學

體育模塊教學一般指體育課程教學模塊設計。

《體育課程教學模塊設計》是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可紅。

本書從理論的視角對模塊設計的概念、研究現狀、設計原理、模塊評價等作深入的研究分析,從而對模塊設計理論層面的相關問題作出較為系統、全面的闡述,幫助全面理解模塊設計的相關問題,提出模塊設計的理論構想。

(4)高中體排球模塊教學計劃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體育課程教學模塊設計》是模塊設計理論與實際操作的有機結合。同時輔以實際操作的範例,從設計思路、內容選擇、教材學情分析、模塊目標、模塊評價等構建模塊設計的書寫框架,為實際操作提供參考。

《體育課程教學模塊設計》著重介紹了「模塊」設計的相關概念及相關理論。並對目前模塊設計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塊設計進行了探索。

同時,對一線教師感到特別難,且必須要面對的學習評價問題進行專題討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給出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不同模塊學習成績評價的設計。

㈤ 2019年雲南省中學體育教師資格證的學科知識具體考些什麼內容呢

您好,初中體育教師資格證的學科知識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如下:
(一)學科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中外體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趨勢,熟悉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及民族傳統體育學等領域的相關知識和發展趨勢,掌握學校體育發展的基本特徵與規律。
2.了解人體結構的基本組成、人體主要器官和系統的結構特點與功能。掌握骨骼肌的收縮原理、收縮形式和特徵、肌纖維類型與運動的關系;熟悉氧運輸系統的功能、能量代謝等內容;掌握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及影響因素、運動過程中人體功能變化的規律,掌握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基礎。了解體育衛生、醫務監督的基礎知識,掌握常見運動性損傷、運動性病症的預防和處理等內容。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與合理膳食,熟悉各種營養素的來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營養、環境和生活方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3.掌握體育的本質與功能、目的與手段,熟悉體育過程要素與結構。了解學校體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學校體育目標的結構與功能;了解運動興趣、動機、表現有關知識,掌握提高體育教學的心理知識和干預手段;了解體育課程的性質與特點、資源開發與利用,掌握體育課程的學習指導與評價;熟悉學校課余體育活動、訓練與競賽的特點、組織與實施等內容;掌握體育教學的目標、特點、原則、過程與方法,掌握體育教學計劃的制定、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評價等內容,了解我國常見的體育教學模式;熟悉《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2011年版)》。了解運動訓練的目的、任務、內容和基本特點,熟悉競技能力及其構成因素,掌握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訓練方法與手段,掌握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素質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4.了解運動項目(田徑類、體操類、球類、健美操和武術等)的起源與發展,了解不同項目競賽活動的組織與裁判法,掌握發展身體素質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同運動技術(教材)的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田徑類主要掌握跑、跳、投等項目的主要技術結構、動作要點和練習方法;體操類主要掌握隊列隊形、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技巧、單杠、雙杠、跳躍等項目的技術結構、動作要點和練習方法,並能正確運用保護與幫助方法;球類主要掌握籃球、排球和足球等項目的主要技術結構、動作要點及練習方法;健美操主要掌握基本動作要領與分類體系、組合與成套動作創編方法和練習方法;武術主要掌握徒手(如青年拳)、太極拳及持器械(如初級劍)動作的基本技術、技法和練習方法。
(二)教學設計
1.能夠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運動技能水平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初中「體育與健康」教材進行梳理和分析,選擇教學內容。
2.確定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合理設計教學策略。
3.掌握教案設計的要求、方法和技巧,能恰當地表述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4.能夠合理選擇多種體育與健康教學資源。
5.能夠對教學設計方案進行評價。
(三)教學實施
1.能夠按照教案設計的要求順利開展課堂教學,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2. 能夠創設合理的體育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體育的感悟和體驗。
3.恰當地運用教學策略,能夠有效地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4. 能夠合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體育活動進行科學指導,掌控教學過程。
5.能夠適時地對教學活動與效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合理布置課後練習。
6.能夠實施課堂教學安全措施,妥善處理課堂教學突發事件。
7.能夠合理利用多種體育教學資源。
(四)教學評價
1.能夠對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考察學生在知識、技能、體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狀況;能夠對運動技能和體質進行評價。
2.理解教學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和激勵等功能,了解診斷性、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的類型,初步掌握定性和定量評價方式與方法,並能夠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綜合運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能夠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提出改進的思路和措施。

閱讀全文

與高中體排球模塊教學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