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百鳥朝鳳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百鳥朝鳳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6 13:41:01

『壹』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書上有哪些歌曲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科目書有以下歌曲:(總計六個單元)

拓展內容:

1、音樂課程標准

音樂課程標準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指導文件,分科課程標准之一。中國教育部於 1932 年、1936 年、1942 年、1948 年先後頒布小學和初、高中音樂課程標准,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材綱要、教學要點等部分。教學目標歷次略有不同。

2、1936 年的中學音樂課程標准所訂的教學目標,初中為:

(1)發展學生音樂之才能與興趣;

(2)使學生能唱普通單復音歌曲,並明了初步樂理;

(3)訓練聽覺,使有欣賞名歌曲之能力;

(4)涵養美的情感, 及融和、樂群、奮發、進取等精神。

高中為:

(1)繼續發展學生音樂之才能與興趣;

(2)能使獨唱、合唱較高深之歌曲;

(3)增加欣賞音樂之程度;

(4)涵養諧和、優美、剛強、沉著之情感,並發揮仁愛、和平、勇武、壯烈等之民族精神。

3、1942 年的《小學音樂科課程標准》中為:

(1)增進兒童快樂活潑的天性,以發展其欣賞音樂的興趣;

(2)發展兒童發音的官能及認譜節奏的能力;

(3)培養兒童歌唱演奏及音樂表演的興趣和能力;

(4)利用兒童的心理反應,授以優美雄壯的歌曲,以激發其活潑、勇敢的情緒,並鼓勵其進取團結的精神,以完成樂教的功能。

教材綱要部分表列各學年教材內容要項,包括欣賞教材、基礎訓練教材、歌曲教材、表演教材幾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 1950年頒布《小學音樂課程暫行標准(草案)》,所訂目標為:

(1)培養兒童正確的聽音、發聲、歌唱、簡單演奏等初步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2)培養兒童愛好音樂,以音樂陶冶身心,豐富生活,並樂為人民服務的興趣和願望。

(3)培養兒童活潑、愉快、熱情、勇敢及「五愛」國民公德和保衛祖國、保衛世界和平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感情。

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樂譜知識、樂器、欣賞幾類。

參考資料:音樂課程標准_網路

『貳』 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

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開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養兒童良好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欣賞、懂得音樂,是審美修養的標志之一,離開這一點就談不上完美的音樂教育」。然而,傳統的欣賞課教學只是「講講」(簡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聽聽」(單純的聽音樂)而已,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當然,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有相當的難度。首先,音樂是表現情感的藝術,欣賞者必須用自己曾經歷過的生活知識和感情去感知、體驗所聽到的音樂音響,可是小學生生活閱歷淺,感情積累少,這是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的一大難題。其次,音樂欣賞不僅需要生動、具體的感性體驗,而且還需要准確、深刻的理性認識。也就是說,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同時也需要抽象思維能力。可是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尚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抽象思維能力較差,這是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的又一難題。認識困難是為了克服困難。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採用一些適合小學生掌握的方法,音樂欣賞課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達到喚起學生的美感共鳴,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音樂素養的目的的。筆者在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從具體到抽象
音樂作品可分為聲樂和器樂兩類。聲樂作品有歌詞,其音樂形象比較具體、明確,欣賞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便可領會。因此低年級欣賞教學中,應從歌曲入手,如《勞動最光榮》、《鈴兒響叮當》等。器樂作品由於沒有文字的參與,音樂內容就比較抽象。在兒童初次欣賞器樂作品階段,可以《龜兔賽跑》、《彼得與狼》等帶解釋詞的音樂童話故事開始,以解釋詞作拐棍,幫助兒童理解;然後再欣賞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響的作品,例如模仿鍾聲的《在鍾錶店裡》、模仿鳥叫聲的《百鳥朝鳳》等。這兩種直觀性的聽覺形象,兒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過上述過渡,再逐步引導兒童欣賞純音樂作品,就水到渠成,不為其難了。
二、由近及遠
由於兒童的生活接觸面小,脫離兒童生活實際的作品,兒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賞時應從兒童的日常生活和他們所喜愛的、感興趣的內容開始,逐步由近及遠地擴展他們的視野。教學中,常以兒童歌曲入手,逐漸過渡到其他歌曲;由富於兒童情趣的器樂曲擴展到其他方面的器樂曲;由中國的音樂作品擴展到外國的音樂作品,使欣賞教學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看聽動結合
藉助視覺的直觀來幫助聽覺感知,有利於兒童對音樂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賞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鵝舞曲》時,可播放芭蕾舞劇《天鵝湖》讓學生邊聽邊看。這種視聽結合的方法,對兒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緒頗有裨益。
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都體現了一定的流動性。讓兒童跟音樂邊聽邊動,有利於兒童對音樂情緒的感受。例如在欣賞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鳳》、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應鼓勵學生根據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動,允許他們搖頭晃腦,模仿吹奏等動作,並隨樂曲情緒變化作時大時小的擺動,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四、藉助聯想法創造意境誘發美感
貝多芬說:「當我作曲時,總是心理描著一幅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可見,音樂作品是與一定的現實形態聯系在一起,與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聯系在一起的。在音樂欣賞中讓學生投身其中,誘導他們通過心理活動設身處地地構思,以獲得鮮明生動的意象聯覺,這就是聯想法。關鍵是讓學生體驗音樂作品所抒發的感情,並對作曲家描繪的「音畫」展開想像和聯想。例如在欣賞約翰·斯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後,教師可告訴學生: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圓舞曲,樂曲把我們帶到了充滿春意的大自然中,你們一定對春天充滿了美好的遐想,腦海中會呈現出怎樣的情景呢?讓學生自己展開想像回答,有的說:「我彷彿在郊外散步,溫暖的陽光照在綠草地上,花兒在點頭,鳥兒在歌唱……」;有的說:「我彷彿看到同學們迎著春天的朝陽,到學校去學習文化知識……」,他們把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都表達出來了。大家的想像雖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標題的含義,都統一在作者塑造的音樂形象中,這就是聯想產生的創造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的欣賞教學,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引導,尋求最恰當的教學途徑,全面提高音樂素質,使學生具有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

閱讀全文

與百鳥朝鳳小學音樂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