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口語交際教學在小學的作用是什麼

口語交際教學在小學的作用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1-16 03:10:58

① 淺談小學課堂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施研究的目的怎樣寫

口語交際教學的成功,不僅需要研究教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應專當重視交際的氛圍。教屬師要創設寬松愉快的交際氛圍,使學生心情愉悅,樂於思維,敢於表達,不必擔心被指責和奚落,這樣學生的交際情感才能易於被誘發,交際的慾望才能易於被點燃。在這樣的環境中,能說會道的孩子會變得侃侃而談,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拋開顧慮,產生傾述的需要。

②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從哪些方面進行評課

首先,口語交際訓練和語言表達訓練不一樣。口語交際是有交流對象的,不同的版交流內容,不同的交流環境,權應該注意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講話方式;此外,口語交際的訓練,是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學到的語言,怎樣更得體的應用於生活實際。基於這兩點,我認為,評課時要評價教師指導學生交流是否到位,指導學生語言運用是否到位。當然,我的想法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③ 如何在鄉村小學開展口語交際教學

一、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過多地強調學生識字、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口語交際教學因為不屬於書面考試范圍而備受冷落和忽視,造成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普遍較差。這顯然與新課程標准要求不協調,與學生的發展不適應。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的語言貧乏。鳳凰縣農村主要以苗語和土家語作為交流工具,孩子們從呀呀學語起,就已經在民族方言中紮根了。所以教師在口語交際課上,學生由於生活經驗貧乏,積累的詞彙不夠豐富,在說話時還常常受民族語言的影響,將民族的方言詞摻雜其中,這就造成了語言表達上的障礙。交際時有的結結巴巴,有的無話可說,使原本能體現個性和創造性的口語交際變得枯燥無味。
(二)受傳統語文「重書面,輕口語」的束縛。部分教師對「口語交際」這一新型課程認識不夠。不做精心的教學設計,教學無目標,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不到更好的鍛煉,使口語交際課如同虛設。筆者曾在幾所農村小學看到過這樣的口語交際課:教師用半堂課的時間進行口語訓練,剩下的半堂課要求學生將要表達的內容用筆寫下來,以寫代說,將口語課上成了「寫話課」。
(三)學生膽怯,不敢交際。筆者在上口語課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膽小,叫他到講台前來說,便扭扭捏捏,臉漲得通紅,這些都是學生不敢交際的表現。學生之所以怕交流,是害怕說話不當、被同學嗤笑,挨老師批評;有些學生論口語功底挺不錯的,但是一旦在大庭廣眾之下就難以啟齒了。我覺得這些學生缺乏勇氣,擔心得過多,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際。這是由於學生缺少當眾說話的鍛煉機會,造成交際時心理緊張。
二、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對策
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既然存在這些問題,那麼可以採取什麼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在此,我就小學低年級口流交際課的教學從如下幾方面著手訓練。
(一)「講」的訓練。講就是讓學生能在正式場合下進行的言語交際行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呈現的是演講、報告、辯論等內容。當然訓練學生時,應該讓他們有充分的准備,可給他們一些講的內容。比如:以湘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該選誰」口語交際為例,我認為教學程序是這樣的:1、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及周圍的事物,給他們觀察的內容及方法,創設情境,明確交際話題 「該選誰」。2、討論:選誰好?說說你的理由。3、教師總結歸納,讓學生明確選舉目的。
(二)「述」的訓練。此法是語文技能素質對學生的培養,讓他們在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提高。聽和說對一個人的語文素質是同樣重要的。如果一個人聽了半天還不知道說話人說的是什麼,或自己說話漫無邊際語無倫次,使別人聽了半天還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那是很可悲的。我在這方面的訓練也同樣從低年級開始,老師在課前布置學生准備一件商品,課堂上讓學生來當一回「推銷員」。在教法上用:1、創設情境,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商品。2、學習推銷方法,推銷商品需從哪些方面介紹?3、評出「星級推銷員」,說明理由何在。
(三)「讀」的訓練。主要是培養學生將無聲的文字由視覺的思維,經過理解加工轉換成有聲語言,再現故事情節,描繪景物,塑造人物形象。要讀好,首先得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脈博,體會文章的意境,像演員那樣進入角色,入境動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鏗鏘和諧的聲音,抑揚頓挫的語氣呈現出鮮明動人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情節。
(四)「話」的訓練。萬事俱備,教師要有意引導學生多談心、多對話,禮貌性的交際語言談話活動。教師結合教材中的問候,打電話、勸告等內容。我教學時,在課堂上找幾位學生模擬打電話,注意引導學生在對話中,談話有禮貌,語言表達要連貫,用詞准確大方。
(五)「說」的訓練。即一般的口語表達,可以簡單談或是短話長談,也可以個人獨白。我在低年級教學時,先要求學生每人准備一個小故事,然後課堂上以小組推薦一個學生上台講故事。課堂上活動完畢後,最後大家評出「優秀故事說話員」。通過這些活動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說話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口語交際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應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應滲透學生的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各個生活環節。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培養他們健康的情趣及美好的心靈,高尚的情操。只有這樣我們的口語交際教學目的才能完美實現。

④ 如何理解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口語交際」是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課型。把原來的「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不僅是提法上的改變,更是觀念上的轉變。隨著社會的發展,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成為每個社會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一、准確解讀文本,明確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口語交際教學的總體目標——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但是現實中的很多口語交際課卻偏離了這個教學目標。把口語交際課上成習作課、品德課、美術課、活動課、手工課、甚至讀報課等。
二、運用恰當策略,落實訓練目標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具體的情境實踐中培養出來。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
(一)創設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交際場
1、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創設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扣動學生心弦,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交際中來。如《生活啟示漫談》,我就通過教師的語言情境創設說話的氛圍。
2、事先布局創設情境:教師事先布置好一個場面,誘導學生在渾然不知是不為設計的情況下進行角色,以他們最真實、自然的方式進行口語交際。
3、模擬表演創設情境:小品、相聲、課本劇、訪談節目等都是學生非常喜歡的表演形式,如《我該怎麼辦》、《這樣做好不好》這樣的話題,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進行口語交際。
(二)創設情境,應該注意一些問題
1、創設的情境要和理。《介紹家鄉景物》直接介紹缺少介紹的理由和動機,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交流,比在班上相互介紹更自然更真實?
《說說我自己》如何創設出與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不同的「陌生化」的生活情境,以激發學生進行交際的興趣和願望?
2、創設的情境要有效。教學《學會鼓勵》,一位教師的教學片段,他創設的情境很合理有效。
師:(投影出示)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方,觀察他的表情,猜猜他可能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了?
生:他可能考試考得不好。
師:同學們有過考試失敗的經歷嗎?有過的就請站起來。(多數學生站起來,教師請其中幾位站上講台。)
師:台上的幾位同學現在就是小方,他們考試考得不好,大家能鼓勵他們一下嗎?
生: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們不要灰心。
生:失敗了不要緊,以後努力就會進步的。
師:(皺著眉頭,嘆了口氣,表情很痛苦)我是大方,我已經失敗了七次了,還有誰比我更笨的?
生:(比較激動)你失敗七次不算什麼,愛迪生發明電燈失敗了幾千次,仍不氣餒。
師:多麼富有哲理的話語啊!生活中不僅有燦爛的陽光,也會有陰雲密布的時候,只要我們撥開雲霧,就會看到一片晴朗的天空。
小方們,讓我們來謝謝鼓勵我們的同學吧!
小方:聽了大家的鼓勵,我心理充滿了溫暖,謝謝大家。
3、創設的情境最好是多層次多回合的。如我在教學《教你學一招》時:教師我先「亮招」,展示在規定的時間背誦由學生指定的一段文章——學生在小組里展示自己的絕招,評選「絕活王」——創設如同中央電視台「想挑戰嗎」情境,引導學生參加挑戰,展示絕活,並接受「記者」的采訪和「觀眾」的提問,最後評選「頂級絕活王」頒發「榮譽證書」。學生被真正調動了起來,聽和說雙方都互動起來了,學生的交際能力也提高了。
三、採用多向互動的氛圍進行交際
相對聽說能力而言口語交際更強調雙向互動的特點。「雙向」和「互動」是口語交際課的根本特徵。只有交際的雙方處於互動狀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教學可以採取師與生之間的互動交際,生與生之間的互動交際,小組間的互動練說,全班性的交際評說等。這種多方位交際的目的就在於讓學生在幾個一來一往的交際回合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明白基本的語言表達規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利用好教師的示範作用
在口語交際課中,我們都要實現一定的訓練目標,而不可能讓學生都說「你吃過啦?」之類的閑扯。由於小學生生活經歷少,口語能力較弱,無論口語交際的內容、方式和語言形式都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際態度和聽說習慣。曾有位老師在一節口語交際課中安排「自找夥伴准備節目」環節時,由於沒有做好調控,使得課堂亂哄哄,他還說這體現充分的民主自由,讓各位聽課老師大跌眼鏡。
五、根據評價建議,適時適度評價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評價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所以,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耐心的聽學生發言,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思路,要善於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並及時肯定,不要輕易挑剔學生這個詞「不規范」,那個詞「有毛病」,即使某個詞說錯了,也要允許或提醒他重新換個詞再說。
六、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說: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禮。
聽:注意力集中,能復述別人的原話,正確適時回答別人的提問等。
接:接話,在傾聽基礎上,准確把握對方話語意思,作出正確判斷和思考,有相應的反應。
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有效矯正。

⑤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用什麼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口語作為人們溝通和交流的專基本能力,在小學基礎教屬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是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載體。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是語言藝術的具體表現,也是一個人在思想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因此,加強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將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提高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措施進行研究,並提出有效策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進一步發展。

⑥ 小學口語交際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口語交際是一種新型課,它是以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與人交往意識和習慣、提高交際能力為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新大綱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1]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進行的經驗交流、思想感情的表達、工作任務的布置、新聞時事的傳播、親人朋友之間的閑聊等都離不開口頭的表達。社會交際工具性是語文學科最顯著的特點,而口語交際能力則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一般來說,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聽、說能力的發展,往往先於讀寫能力。要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發展,我們必須抓好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新大綱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1]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教材,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我們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一、激發興趣,做好學生入門的向導。「燃起學生的渴望和熱情」(誇美紐斯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口語交際對自己今後走向社會的重要意義。許多大學生在求職招聘會上因不善推銷自己而遭受冷遇嗎?還有的好不容易過了「初試」關,卻由於面試時不太善於交際而與自己心儀已久的那份工作擦肩而過。教師要通過適當舉例讓學生明白,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是著眼於開放的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交流和溝通的現實需要,是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其次,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計精巧的過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具體教學中,可通過設置模擬、懸念、假想等形式,多給學生創設一些情境,盡量將學生帶入某一氛圍中;也可以讓學生模擬扮演各種角色,讓學生在演中說,在說中想,做到邊說、邊想、邊演,還可以開展一些激勵措施,讓學生與學生之間聯合起來,讓學生公平的競爭,讓學生思維活起來,膽子大起來。俗話說:「拳不離手, 曲不離口。」說話訓練也是如此。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說話訓練機會, 我在所任課的班級開展了課前三分鍾講故事的活動。「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語)對於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設故事情境,更能誘發他們的創造力。例如,看圖說話《小鴨子得救了》,我設計了如下問題:小鴨子在什麼地方?它怎麼了?它對什麼事感到為難呢?為難的時候又怎樣做呢?這時有誰聽見小鴨了的呼救聲?它們又是怎樣做的?它們想出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了嗎?在教學時,讓學生分別戴頭飾表演提著水桶的小熊、扛著竹竿的小猴、長鼻子大象救助小鴨子。這樣,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學生從會說到愛說,紛紛爭先恐後地要求說,興趣非常高,說話氣氛也非常濃烈。但我要求學生要做到儀態大方, 口齒清晰、語言簡練流暢, 語氣語調要有所改變, 力求做到講故事時聲情並貌。同時要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要即興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示, 或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採用一些比較有激勵的話, 如:「棒!加油」「很好, 你說的非常好,下次會作得更好!」「你又進步了!加油!」等, 多鼓勵, 多表揚膽小或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同學, 創設寬松、愉快的說話氣氛,增強學生的說話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證明課前三分鍾的活動, 激發了學生講故事、聽故事的興趣, 這樣創設情境,步步引人入勝,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如臨其境,觀察、思維、想像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二、讓閱讀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肥沃土壤。閱讀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文本、學生三者互動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最經常、最廣泛、最具體的訓練過程。口語交際作為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於閱讀教學過程的始終。它是閱讀課上交流信息、表達情感、探究問題、揭示規律、發展思維的必要手段和途徑。同時,閱讀課上通過對學生語言的規范、聽說的態度以及說話的習慣等方面的指導和訓練,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又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和發展。[2]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一)、挖掘教材因素,培養口語表達能力。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是要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3]所以,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不僅要用好教材中設計的口語交際內容,還要深入鑽研課文,挖掘課文中有利於培養口語交際的因素,採用靈活的方式組織教學,使學生「具有口語交際的能力」。1、利用插圖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插圖往往易被師生忽視,很少把它們和文章內容融合在一起。其實,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在於「情」,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看插圖,領會插圖的藝術感染力,使他們直接置身於當時的情境中,通過耳濡目染來領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如《草原》一文中,要求學生理解「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單從字面上看,小學生難以明白。我讓學生先看插圖,再根椐問題練習說話:看著圖中熱情的草原人們,假如你是遊客中的一位,你的心情怎樣?你想跟草原人們說些什麼?學生踴躍發言,有的說:「此時此刻,我真捨不得離開美麗的大草原,捨不得離開熱情好客的人們。時間啊!快點停下來吧!讓我再多呆會兒!讓我再多看一眼這美麗的大草原和熱情好客的草原人們。」有的說:「今天,你們辛苦了!快回家吧!你們已經送了很遠了,你們就是一步不送,我們也會永遠記住你們的,歡迎你們有空到我家鄉來,我家鄉風景可美啦!」這樣的說話訓練,不但使學生體會了句子含義,也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2、利用課文空白培養口語交際能力。記敘文在構思過程中,總是對有關的內容作選擇與剪接。因此,課文對有些情節有時會有省略和跳躍,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這些「空白」處,展開合理的豐富的想像,對課文內容作必要的補充。如《窮人》一課,桑娜把鄰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訴剛從海上打魚歸來的丈夫,但桑娜的話還沒有說完,就「沉默」了。桑娜為什麼欲言又止?她心裡想到些什麼?課文對人物的內心活動作了省略。這正給學生留下了想像的餘地。教師於此可因勢利導,啟發學生展開想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說話訓練。3、在質疑解疑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質疑解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這個環節不但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能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跟人討論的交際能力。如二年級上冊的《三隻白鶴》,我引導學生看圖後讓學生想像自己就是這三隻白鶴中的一隻,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想一個辦法解決。然後同桌討論,看看對方的辦法行不行,哪一種更好。由於學生閱讀的能力不一樣, 所提的問題深度也不同。如果簡單的, 我就請已經明白的同學回答釋疑;如果是較難的, 我就組織同學一起討論, 再總結。這樣,通過互相質疑、互相討論,在充分交流中獲得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4、在課文延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些課文的結尾言雖盡而意未盡,餘味無窮,可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思路進行合理的想像。在閱讀教學中, 教師可以抓住文中的某個細節, 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想像, 運用語言靈活地表達出來。如《將相和》一課,結尾處寫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可讓學生想像廉頗負荊請罪的情景:什麼叫負荊請罪?他們會說些什麼?在說的過程會有哪些表情和動作?並讓差、中、良、好不同水平的學生說一說。盡管是同一個意思, 但表達的言語卻不一樣, 差生的語言羅嗦, 有毛病;優等生的語言簡潔優美。通過交流,學生在比較中發現了自己的語句的毛病, 同時也學習了別人的優美語言。這樣的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5、在課本劇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於那些富有戲劇性的課文,我們可以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編課本劇,在課堂上當堂表演。例如學習了五年級下冊課文《晏子使楚》,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故事情節編排課本劇。學生有的扮演晏子,有的扮演楚王,有的扮演接待的人,有的則扮演武士等等。通過表演,生動再現語言,營造民主、平等的交際氣氛,激發學生的交際慾望,取得更好的交際效果。這樣不斷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材的使用質量。6、在復述課文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復述課文是口語交際練習的好方法、重要方法。復述的作用在於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記憶課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有助於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能促使學生吸收課文語言,發展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4]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對於那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我們不妨讓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簡要復述,在復述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復述課文應注意的幾點:一是復述不是背誦,要讓學生把課文內容變成自己的語言來敘述故事,切忌生搬硬套地背誦原文語句。二是復述不是機械重復,學生在復述過程中可以自由發揮,適當穿插自己的想像。三是復述不是回答問題,教師不要用自己的標准隨意要求學生,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復述方式給予鼓勵,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復述課文,把復述作為重要的口語訓練途徑。(二)、創設情境,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李吉林說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在特定的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慾望,樂於交際,善於交流,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 創設情境,激發表達慾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圖片、投影、游戲、故事等手段引進課堂,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培養與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1、當解說員。一些以介紹知識的課文,老師可以嘗試讓學生當解說員或當導游,以鍛煉其說話能力。如學完《世紀寶鼎》後,讓學生當解說員,向「觀眾」介紹這一名聞天下的藝術珍品。又如學完《桂林山水》《鳥的天堂》《迷人的張家界》等課文後,讓學生當導游向「遊客」介紹令人贊不絕口的自然風光,「遊客」向導游提出要求或疑問。學生有了自主的思維,才能有自主的言語活動。這樣的情境教學,渲染了課堂氣氛,豐富了教學內容,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2、扮演角色。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抽象思維能力低,有些事情不親身經歷,便很難說清楚、講明白。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身去實踐,扮演角色,加深對角色的內心體驗,以達到口語交際的暢通。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表演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普通話是否標准,語言是否流暢,可以在表演過程中體現出來。有些文章生動、有趣,學生學起來也趣味盎然。這時,創造機會讓學生成為文中的「主人公」,不是更有意思嗎?教學《鯨》一文時,我啟發學生用一條鯨的身份,用自己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外形、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建議學生自由想像,適當擴充,並輔以動作和表情,只見一條條「鯨」在栩栩如生地生活著。這樣,發展了學生的自我想像能力以及表演、表達能力,豐富了學生的口頭語言及體態語言。又如學習《將相和》時,我虛擬這樣的情境:如果當時藺相如避閃不及與廉頗狹路相逢,廉頗一定會毫不留情地給藺相如以難堪,造成僵局,如果你們是路過的大臣,能勸勸廉頗嗎?繼而組織討論,引導學生從藺相如陞官的理由、將相同心的必要以及廉頗在趙王心目中的位置等方面勸慰廉頗。待學生想好要說的話後,再分角色進行表演。在調解他人的矛盾中,孩子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謙讓,學會了大度,更鍛煉了言語交際的能力。3、對立爭辯。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通過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起學生的表現慾望,針對課文內容展開討論,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渴望表達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學生常常能提出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我引導學生從對立兩方面去爭辯。如在《釣魚的啟示》的教學中,我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典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以「我到底應不應該把魚放回去?」為主題讓學生進行辯論。通過「辯」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又如在學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後,我有意拋出「你認為巴迪在成長是母親的愛起著重要的作用還是父親的愛起著重要的作用呢?」這樣的話題讓學生展開爭辯。在爭辯中,我引導學生說話的理由要充分,訓練學生說話要規范、有禮貌。例如:我同意某某同學的意見,但我還想補充一點……;我不同意某某的意見,我認為……。從而使學生學會傾聽、表達、交流,發展了合作精神和說話能力。說話訓練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母語的環境和條件,培養提高學生聽說能力,以適應現實社會和未來社會的需要。三、讓口頭作文課成為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廣闊草原。加強口頭作文的訓練,巧妙將作文、口語、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又一劑良方。所謂「口頭作文課」,就是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活,說自己熟悉的事物,說自己的所見所聞,說自己的聯想和想像,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真情實感。[4]現實生活是五彩繽紛的,我們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它每天每時每刻或多或少會發生些許的感動,正是有了這些許的感受,我們才能捕捉瞬間的靈感,從而點滴成文。因此,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多留心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並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說出來,互相交流。如寫《我真快樂》一文,在作文之前,我要求學生回憶生活中讓自己感受到快樂的細節,並用語言把它描述出來。於是,很多學生都饒有興趣地說了起來。接著,我要求在小組當中說得好的作為代表上講台說。結果,雖然每位學生說的場面都不相同,但各有各的精彩:有的說每天在耳旁響起的媽媽的嘮叨聲讓自己感到快樂;有的說生活在這么和睦的班集體中讓自己感到快樂;有的說看著作業本中一行行的紅字讓自己感到快樂……每位學生都能抓住老師的要求,用較為通順的語言有條理地講述出來,有的還能恰如其分加上自己的一點評價。總之,這種藉助作文說話訓練的做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為書面作文打下基礎,使學生動手寫作時得心應手,真是一箭雙雕。總之,現在語文教學推行素質教育,口語交際訓練是一種全新的課型,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新時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敢於說話、樂於說話,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完美地表達出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這就得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因材施教,激發興趣,提高說話效率。只要我們留心,處處都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場所,時時都有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只要我們去重視,去把握,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能說的人。

⑦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從哪些方面進行評課

首先來,口語交際訓練和語言表達自訓練不一樣。口語交際是有交流對象的,不同的交流內容,不同的交流環境,應該注意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講話方式;此外,口語交際的訓練,是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學到的語言,怎樣更得體的應用於生活實際。基於這兩點,我認為,評課時要評價教師指導學生交流是否到位,指導學生語言運用是否到位。當然,我的想法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⑧ 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語言的積累是口語交際的基礎,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所在。新教材選編了一些豐富多彩、語言生動有趣散文,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佳作,讓學生從模仿說開始,降低口語交際的難度。例如在我剛上完的第十二冊《匆匆》這一課中,有很多優美的語言,如「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些句子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把無形的時間寫得生動形象,突出了時間不可挽留的特點,感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很多學生平時也老在感嘆時間流逝得很快,但卻不懂得表達,往往只會說:「時間過得太快了。」上課時,我讓學生根據以上的句子結構進行仿寫,然後再把它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學生寫了這樣的話:讀書的時候,日子從課本里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嬉笑聲中無聲無息地溜走;寫字的時候,日子從筆尖下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上過去……這樣一來,學生也能夠把時間說得很形象了,有了詞語的積累,言語的質量就有所提升了。口語交際以模仿說話開始,使孩子輕輕鬆鬆地積累了語言。當然,教師要做好評價工作,對學生仿照後的語言可以教師評,也可學生評,然後把較好的語言展示給學生分享,實際上評價也是創設口語交際情境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口語交際教學在小學的作用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