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教學反思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研究物體的吸熱本領和物體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和受陽光照射的關系。因此,我把本節課的兩個實驗放在一節課上讓學生完成。
但是,由於實驗條件的限制,在研究顏色對物體吸熱本領的時候,我沒有找到合適的卡紙,正好這天陽光很強,我把學生身上穿的衣服顏色進行了分類,把光澤性非常強的四個同學請出來站一對,讓學生討論哪個同學衣服吸熱能力最強並排名。再在剩下的學生中找出四個衣服有代表性的顏色如:黑、白、黃、灰站在一對,讓學生討論他們的吸熱能力並進行排名。為了驗證學生的結論,接著讓他們兩組分別站在陽光下,手拿溫度計,由每人的記錄員記下溫度計開始的溫度,然後讓溫度計貼近胸部停留10分鍾後,再由記錄員記下當時的溫度。最後,集中討論,物體的吸熱本領與物體的顏色和表面粗糙程度的關系。這次的實驗效果很明顯。只是有一隻溫度計本生不夠准確,數據不符。有點影響效果。這節課由於安排不當,組織教學效果也不夠好,沒有做到100%的參與,有幾個在做其他事情。
通過今天的實驗課,再做實驗前要檢查儀器是否完好;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實驗時間的同時性,還要安排好每個學生是否都參與了實驗活動。
❷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教學反思
學生的學具袋裡有四種顏色的紙,要做「物體顏色與吸熱」的實驗,為了保證實驗數據的准確性,必須准備同樣溫度、升溫一樣快的溫度計。學具袋中雖然有微型溫度計,但很難找到一樣度數的,更何況有的學生已經在前玩過二破碎了。所以課前我到實驗室花了一節課時間為學生精心挑選了幾支同樣溫度的溫度計。 從整節課來看,我能基本掌握上科學課的要領和特點,由於准備很充分,所以學生去戶外活動時學生比較有序,活動過程中學生比較安靜與投入,讀數的同學都緊緊盯著溫度計,眼睛都不敢離開,生怕自己錯過了。 最大的問題是:本課教學受條件限制比較大,實驗要求每隔兩分鍾記錄溫度計的溫度。這天正好是多雲天,太陽時有時無的,而且三個班上課時間不一,五(1)班上課是上午第三節,五(2)班是在下午第一節,五(3)班是下午第二節,實驗並沒有很明顯的現象。由於實驗浪費的時間長,導致最後一環節讓學生繪制折線圖只能回家完成。 第二個問題是 從實驗數據中,學生普遍得出的結論與理論上是不一致的。 黑色紙溫度上升最快最高,白色紙溫度上升最低。但到第六分鍾後,溫度基本保持在原狀, 鋁箔紙的溫度與黑色蠟光紙、粉色的差不多,無法判斷了,我想可能是由於鋁箔紙的材質的緣故,後來我只能通過從視覺上分析,表面光滑特別亮,說明反光能力強,進而說明表面粗糙的物體吸熱本領更強,不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
❸ 怎樣獲得更多的光和熱 教學反思
學生的學具袋裡有四種顏色的紙,要做「物體顏色與吸熱」的實驗,為了保證實驗數據的准確性,必須准備同樣溫度、升溫一樣快的溫度計。學具袋中雖然有微型溫度計,但很難找到一樣度數的,更何況有的學生已經在前玩過二破碎了。所以課前我到實驗室花了一節課時間為學生精心挑選了幾支同樣溫度的溫度計。
從整節課來看,我能基本掌握上科學課的要領和特點,由於准備很充分,所以學生去戶外活動時學生比較有序,活動過程中學生比較安靜與投入,讀數的同學都緊緊盯著溫度計,眼睛都不敢離開,生怕自己錯過了。
最大的問題是:本課教學受條件限制比較大,實驗要求每隔兩分鍾記錄溫度計的溫度。這天正好是多雲天,太陽時有時無的,而且三個班上課時間不一,五(1)班上課是上午第三節,五(2)班是在下午第一節,五(3)班是下午第二節,實驗並沒有很明顯的現象。由於實驗浪費的時間長,導致最後一環節讓學生繪制折線圖只能回家完成。
第二個問題是
從實驗數據中,學生普遍得出的結論與理論上是不一致的。
黑色紙溫度上升最快最高,白色紙溫度上升最低。但到第六分鍾後,溫度基本保持在原狀,
鋁箔紙的溫度與黑色蠟光紙、粉色的差不多,無法判斷了,我想可能是由於鋁箔紙的材質的緣故,後來我只能通過從視覺上分析,表面光滑特別亮,說明反光能力強,進而說明表面粗糙的物體吸熱本領更強,不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
❹ 人教課標版小學科學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的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第六課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總節數14節 電教節數14節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塊
3、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快
過程與方法
1、做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本領有關系的實驗
2、做探究物體吸熱與陽光直射、斜射關系的實驗
3、將物體的顏色與升溫情況的實驗數據繪製成折線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能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實驗
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系的
3、認同科技的發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規律地觀點
二、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人類利用太陽能的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三個同樣的黑色紙帶分別插上溫度計
三、教學重、難點
對比實驗: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人類只利用了太陽能量的很少一部分,還有大部分的光和熱沒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匯聚陽光外,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得到太陽更多的光和熱?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1)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有關嗎?請學生自學書上的要求
1)師生討論這個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
除了紙的顏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條件如擺放的地點、方式、時間等盡量保持一致
3)學生實驗、記錄
3、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1)學生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案
1) 學生分析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
2) 學生實驗記錄
4、將觀察到的數據繪製成圖表
1)教師講解繪制的方法
橫、縱坐標各表示什麼
刻度值是多少
點和線的顏色要按照教科書的要求來畫
2)分析
為什麼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鋁箔紙的吸熱本領比較小
1、總結歸納
回顧第5、6兩課,總結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來得到更多太陽的光和熱
六、作業設計
查找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的設計、構造及工作原理
七、板書設計
2.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對比實驗一: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對比實驗二: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
折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