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加強國語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中,老師應遵守"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的原則,靈活地選擇乃至創新教法,這樣,首先才能使自己處於興奮狀態中。一個教師如果自己上課都沒有激情,怎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呢?要想使自己的學生充滿激情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就應該首先激活自己上課時的激情。激情的課堂教學也就會是快樂教學,有效的教學,成功的教學。這樣自然營造的良好漢語課教學氛圍必定受學生的喜歡,漢語課堂教學就會受到實效。作為一名漢語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一、通過全面了解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有細致、全面的觀察能力,這樣才能全面了解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具備細致、全面的觀察能力的教師,能從學生的表情、姿勢、動作、興趣等外部表現中了解其內心世界,洞察出學生接受教育影響時的心理狀態,從而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記得我們班有一個學生,每次上課的時候,都不注意聽講,並且不按時完成作業。通過他的課堂表情表現以及學習態度我了解了他的心理狀態,於是我利用課余時間,多次找他談心,鼓勵他、指導他、引導他,從而調動了他的學習漢語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漢語的興趣。
二、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應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讓課堂變成快樂的場所。通過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改善師生的心境;還有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做學生的"", 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尤其對"差生"更為重要。他們由於成績差,長期被自卑困擾,教師應更多的注入愛的甘醇,調節他們的心理平衡。也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採取友善的態度,尊重課堂上每一個人,教育學生要有耐心、絕不放棄,直到學生會為止。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老師有信任感,當教師站在講台上時,學生就能夠感受到親切,心情愉快,因此能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
三、通過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朗讀是一項重要的漢語基本功,是學習漢語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漢語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採取多樣化的朗讀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記得我剛開始教這個班的學生時,發現學生的朗讀不太理想,學生在朗讀時沒有感情,拉長調。由此可以看出學生並不喜歡朗讀,也就是對朗讀沒有興趣。當時我還經常批評他們,於是他們的情緒十分低落。針對這一情況,我改變了方式,就是要自己示範朗讀,有必要時還會配樂朗讀。
四、通過運用教學課件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一個精美的教學課件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也就是讓人盡情想像、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因此,漢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課件適當的添加些相關圖片,或配樂,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靈活運用課件,並充分發揮它的作用,藉助課件的優勢整合漢語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差異得到更合理的更充分的發展。所以我認為教學課件不僅能夠給教師在教學上帶來極大的便利,而且還可以活躍氣氛,使機械呆板緊張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激發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習效率。
五、通過體驗成功,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不應僅僅去關注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應努力創造條件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果他們經常處於困難重重、一籌莫展之時而得不到興趣的激發,長期下去他們就會對學習漢語失去信心,興趣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我在課堂內外時時注意發現他們的進步和閃光點,及時鼓勵和表揚,逐步幫助他們減少學習中的困難,樹立起學習漢語的信心,在課堂上獲取成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
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有在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的情況下,對課文才會產生想了解、想去讀、想學習的念頭。因此,教師在此環節應以情激趣,通過設計一些形式新穎、吸引力強、方法多樣、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及時把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自能探究的興趣。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激發學習興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的。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多種形式,持之以恆地不斷創造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對漢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且我們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穿於教學的每個環節,不斷培養和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全方位提高漢語教學的質量。
『貳』 新疆實施國語教育的意義
意義:
1、國家一體,中華民族關系形成 「多元一體」 的格局,在這些具有不同種族、民族背景和不同語言宗教多元文化傳統的公民們中逐步建立了新的「國民認同」,培養與加強全體國民對 「中國人」 「中華民族」 的認同意識,各族民眾逐步把「中國」看作是一個具有共同多元文化和歷史的共同體,明確地把國民意識置於各個民族、宗教群體之上,淡化民族特殊意識。
2、在一個擁有多民族的國家中,為了達到各民族在各個領域的相互交流,維護國家統一政體,各民族必須要擁有一種共同的族際語,它的選擇是這個國家的各民族的歷史與現實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社會因素所決定的,中國的族際語就是處於主流文化地位的漢語,這是山中國幾千年各民族歷史發展與現實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多方而社會因素所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只要是中國人都應學習「漢語普通話」。
3、因此,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從小加強雙語教育對形成國家一體和歷史的認同具有積極的作用,學做一個愛國的人,對祖國的熱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拓展資料:
語言是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使用國語進行交流是每個中國公民與生俱來是的本能。但在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語言環境、及面臨的特殊問題,基層廣大農牧民國語水平低下,村幹部不能完全領會國語文件精神,不同程度上給極端分子造成有利之機,煽動宗教狂熱,使部分群眾走向了違法犯罪之路。
在新形勢下,加強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促進民族團結,提高國民國語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2017年拜城縣衛計委、紅十字會組隊入駐大橋鄉闊納買里村後,結合村實際情況,以提升幹部能力為重點,以農牧民夜校為抓手,制訂國語培訓計劃,以循序漸進的模式推進國語教育,力爭年底使村幹部能夠用國語交流。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是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的炎黃子孫,國語教育可以使我們了解歷史,學習中華文化,我們的根深深扎在中華大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國語教育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靈魂。
『叄』 怎樣學好國語教學質量
中文,在中國我們叫語文課,在台灣外國,也叫國語。國語啊,顧名思義就是中國的語言。
中文學習,總的來說可分為三部分,課內課外基礎知識積累,閱讀理解能力,還有寫作能力。
第一部分最好學,因為都是固定在那裡的,跟著老師的學習計劃,一步一步學,一般孩子都能完成學習目標。
第二部分閱讀理解能力對孩子比較困難,第三部分作文。其實這兩部分也是相關的,一般閱讀理解不好的人,作文也基本上好不到哪裡去。
要學好中文沒有捷徑,只能像烏龜一樣一點點爬到終點,這個時候就靠的是毅力了,如果像兔子一樣半途而廢,那就可惜了。
不誇張地說,有毅力才能學好中文。學習中文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學習質量的好壞。
針對孩子對中文都沒興趣的特點,家長適當地要採取強制手段,興趣這種東西,是天生的,但是成就感是後天逼出來的。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方法:
一、多讀課文,學會預習,學會溫故而知新
讀課文。這里指的是出聲音,大聲朗讀。每天5分鍾足夠(當然,能堅持10分鍾更好),
讀課文的要求:大聲、正確。
大聲,是培養自信和個人魅力。
正確,具體是指:不添字、不漏字、不換字、不回讀、不讀破詞。是要練習朗讀的能力,認真的習慣。
『肆』 關於國語教學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麼做
你問的問題范圍很廣,可以根據你的對象制定個計劃,按計劃有驟進行教學。
『伍』 推行國語學習和教學認識
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日本帝國主義對台灣的50年統治,台灣同胞群情振奮,迫切要求學習祖國語文,掀起推行國語的熱潮。應台灣同胞的要求,當時的民國政府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派出魏建功、何容、王炬等人到台灣協助推行國語。1946年成立台灣省
『陸』 幼兒園教師對國語教學的看法
一、拼音課的教學思抄想
以小朋友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輕松的情境之中,愉快地學習漢語拼音、認識漢字、積累與語言,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
漢語拼音是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然而,拼音字母的本身不表義,只是抽象的表音符,這對學前齡幼兒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學習過程中小朋友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坐不安定,做小動作甚至厭學現象。如不注意方法,很可能會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要在拼音教學中,融入唱、跳、聽、說、畫、玩。
『柒』 談談自己對國語教育的認識以及學習國語的意義有哪些
認識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是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的炎黃子孫,國語教育可以使我們了解歷史,學習中華文化,我們的根深深扎在中華大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國語教育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靈魂。
意義:學好國語,首先要認識到學習國語的重要意義。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又是一個溝通的橋梁,新疆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學習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對於發展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和祖國統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幹部,不但要掌握本民族的語言,更應該熟練地了解和掌握國語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各項工作,為當地的發展,穩定、和諧,民族之間的交流搭建一個良好,健康的平台。
『捌』 推進國語教學發言稿
進行國語教學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