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世紀荷蘭印象派畫家梵谷代表作( )
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於全球最著名、廣為人知與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B. 畫家梵高的所有作品名稱是什麼
1.《吃馬鈴薯的人》源
2.《兩棵絲柏樹》
3.聖雷米時期的《自畫像》
4.《有烏鴉的麥田》
5.《割草的少年》
6.《煤礦的婦女們》
7.《靜物:打開的聖經》
8.《街上的成排房屋》
9.《手拿康乃馨的女人》
10.《馬車通過的吊橋》
11.《夕陽下的播種者》
12.《抱著頭的老人》
13.《悲哀》
14.《向日葵》
15.《星夜》
16.《夜間咖啡館—室內景》
17.《夜間咖啡館—外景》
18.《梵高的卧室》
19.《阿爾之婦女吉努夫人》、《耳朵綁著綳帶叼煙斗的自畫像》
20.《紅色葡萄圓》
21.《有烏鴉的麥田》
22.《阿爾及利亞的士兵》(半身像)
23.《高更的椅子》
24.《日本情趣:梅花(模仿廣重)》
25.《日本情趣:花魁(模仿英泉)》
26.《海濱的漁船》
27.《自畫像》
28.《開花的巴旦杏樹枝》
29.《生養紫色鳶尾花的花瓶》
30.《鈴鼓咖啡館的婦女》
31.《梵高的椅子》
32.《野生植物》
C. 通過學習你在畫家梵谷身上學到了什麼把它介紹給你的家人
個人認為有這抄么幾點值得思考學習襲。
一,情真意切。
梵高畫畫什麼都不管,只從自己的內心感受出發,感受越強烈就會越玩命畫……直到沒感覺了,就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沒幾個藝術做地到。
二,不受任何成規約束。
他開始也曾接受過傳統規范的訓練,他受不了,果斷放棄,走自己的路,也不是不學習不借鑒別的藝術形式語音,但是必須他認為有用才行……
三,毅力,恆心,自信……他從不管別人對他的評價,始終堅持自我,哪怕是去死……
D. 求畫家梵高的所有作品名稱
1.《吃馬鈴薯的人》
2.《兩棵絲柏樹》
3.聖雷米時期的《自畫像》版
4.《有烏鴉的麥田》
5.《割草的少年權》
6.《煤礦的婦女們》
7.《靜物:打開的聖經》
8.《街上的成排房屋》
9.《手拿康乃馨的女人》
10.《馬車通過的吊橋》
11.《夕陽下的播種者》
12.《抱著頭的老人》
13.《悲哀》
14.《向日葵》
15.《星夜》
16.《夜間咖啡館—室內景》
17.《夜間咖啡館—外景》
18.《梵高的卧室》
19.《阿爾之婦女吉努夫人》、《耳朵綁著綳帶叼煙斗的自畫像》
20.《紅色葡萄圓》
21.《有烏鴉的麥田》
22.《阿爾及利亞的士兵》(半身像)
23.《高更的椅子》
24.《日本情趣:梅花(模仿廣重)》
25.《日本情趣:花魁(模仿英泉)》
26.《海濱的漁船》
27.《自畫像》
28.《開花的巴旦杏樹枝》
29.《生養紫色鳶尾花的花瓶》
30.《鈴鼓咖啡館的婦女》
31.《梵高的椅子》
32.《野生植物》
E. 我喜歡的畫家梵高作文400字
關於欣賞藝術的習作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國南部畫的同一題材的系列作品。我看到這專幅畫時,便屬驚呆了,整個身心感覺暖融融的,一種奮發向上的情愫在我心中盤旋,我想,作者梵高在作他那神奇的畫時心中充斥的也是這種感受吧! 這幅畫的整個畫面很協調,令人浩氣長舒。那一朵朵向日葵,奮發向上,那被陽光照得金黃的花瓣面向太陽,透著一股奮發的勁頭。我看到《向日葵》時,那柔弱的花朵,給人以溫暖的感受。那厚重的著筆,更是把向日葵那種奮發向上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樸素的花盆,使整個畫面充滿了靈氣;一橫一豎的花紋,突出了質感。 色調單純強烈,所表現出來的是梵高積極向上的心態。整個畫面略帶抽象,向日葵卻異常清晰明亮,像一輪火紅的圓日。 看完這幅畫,心靈為之驚憾,激情也噴薄而出,融入到那高遠的境界。
F. 跪求梵高向日葵的形式形勢分析,內容描述,畫家意圖,作品評價。一個內容30到50字就可以。急急急!!!
《向日葵》是荷蘭畫家梵高繪畫的一系列靜油畫。
梵高作畫版時懷著極狂熱的沖權動,追逐著猛烈的即興而作。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向日葵金黃色的花瓣給他一種溫暖的感覺,使他內心充滿激情地去畫那些面朝太陽而生的花朵。花蕊畫得火紅火紅,就像一團熾熱的火球;黃色的瓣就像太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筆觸使畫面帶有雕塑感;耀眼的黃顏色充斥整個畫面,引起人們精神上的極大振奮。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單純和粗厚中卻又充滿了靈氣和智慧。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熱情和原始沖動的生命體,像閃爍著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樣華美艷麗,同時又是優雅、和諧甚至細膩。梵高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徵愛情,因此具有特殊意義。
作為世界最名貴二十幅名畫之一,梵高的油畫《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傾心繪制的最充滿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
G. 梵谷是什麼派畫家
印象派來
Vincent Van Gogh,1853年自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蘭畫家梵高,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飲譽世界。
梵谷出生在荷蘭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是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H. 偉大畫家梵高的性格特點在哪
十六種人格因素報告中幻想性高的代表人物就是梵高。這類人愛幻想,狂放不羈。高者通常忽視生活的細節,只以本身的動機、當時的興趣等主觀因素為行為的出發點。可能富有創造力,有時也過分不務實際,近乎沖動,容易被人誤解及奚落。梵高非常符合,他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他的儀表和舉止常常會受到批評。他只關注他的畫,他所有的激情也都傾注給了藝術,就算他人不理解或者奚落他,他也堅持自己的主張。 梵高的憂慮性很高,憂慮性高的性格特徵是憂郁,自責,焦慮,不安,自擾。梵高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梵高有憂鬱症,而且非常嚴重,他甚至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來。梵高很不安,很焦慮,他認為自己的弟弟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就不會再照顧他了,這也是他選擇自殺的一個原因。 接二連三的被社會排斥,被家庭排斥,被教會排斥,被所愛的人排斥,在法國阿爾時被當地居民所排斥,導致了他孤傲甚至孤僻的性格和瘋癲的情感,以及頗具神經質的思想和不甚理智的精神狀態,其復雜的內心世界是不容探測和駕馭的!他的社會人格更是扭曲和變形的,由於生活貧困而導致的絕望情緒,由美好理想破滅而導致的悲觀思想,由飽受凌辱而導致的不滿心理,由地域封閉而導致的見識狹隘,由情感抑鬱而導致的精神偏執。這樣病態的自然人格扭曲所導致的社會人格不能不影響梵高作為藝術家的藝術人格,在梵高藝術中表現出的那種強烈的傳統反叛性,那種瘋狂的情感表現性,那種藝術語言的個性特徵,正是他的人格的真實寫照。可以看出梵高的樂群性是很低的,樂群性低的人往往緘默,孤獨,冷漠。標准分低於3者通常固執,對人冷漠,落落寡歡,喜歡吹毛求疵,寧願獨自工作,對事而不對人,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見。從梵高的身平事跡中可以看出他是非常孤獨的,被世人所排斥,獨自一人生活,融入不到人群中。 梵高對於因素I敏感性很高,可以從他的畫《夜晚的咖啡館》中看出,他有著高度敏感的直覺力,但是太高了,以致於梵高的內心很沖突,幽閉,恐怖以及有著強大的壓迫感。敏感性高的人會與精神病以及其他心理不正常有關,梵高 其實他的心理就是很不正常。 梵高的一生是很痛苦的,他有著精神的痛苦,情感的折磨,身體的病痛,但卻激發了梵高用種獨有的富有號召力的造型語言,將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深刻而完整地投放到畫布上。鮮亮的色彩表現,粗獷的線條造型,心靈的自我表現正是梵高象徵性藝術風格的表現。一個人不可能是完美的,雖然梵高的心理存在著問題,但他的藝術敏感度是非常高的。
I. 畫家梵谷的家庭背景和優點、缺點
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以下簡稱梵高),19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出生在荷蘭南部布拉班特省(Brabant),靠近比利時邊境的尊得特(Zundert)一座教堂旁的小屋中,那天是1853年3月30日。 梵高的祖父是一位牧師。也叫文森特(Vincent van Gogh 1789.2.11-1874.5.7) 梵高的祖母叫伊麗莎白(Elisabeth Huberta Vrijdag 1790-1875)來自一個瑞士家庭。他們生育了12個孩子,其中一個在幼年時就死了,剩下了5個女兒和6個兒子。 梵高的父親西奧多盧·梵·高(Theodorus van Gogh 1822.2.2-1885.3.26)1849年就在尊得特佈道,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師。兩年後他與梵高的母親安娜·科尼莉亞( Anna Cornelia Carbentus 1819.11.10 -1907)結婚,安娜生於海牙,她的父親在海牙被譽為「國王的裝幀師」,因為他被選中裝訂第一部荷蘭憲法。他的幾個女兒中,有一個嫁給文森特·梵·高叔叔。 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剛生下不久就夭折了,而當梵高降生後,他被取了那個死去的兄長的名字:Vincent willem。 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還有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他們是: 妹妹:安娜 Anna Cornelia van Gogh (1855.2.17-1930.11.20) 弟弟:提奧 Theodorus van Gogh (Theo,1857.5.1-1891.1.25) 妹妹:伊麗莎白 Elisabetha Huberta van Gogh (1859.3.16-1936.11.29) 妹妹:威廉明娜 Willemina Jacoba van Gogh (1862-1941) 弟弟:科尼利斯 Cornelis Vincent van Gogh (1867.5.17-1900.4.24) 在梵谷一生中,他只與弟弟提奧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親密的關系,而提奧也是梵谷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在梵高1890年去世六個月後,提奧也追隨它的兄長去了...雖然梵高的父親只是一位牧師,但梵谷家族在當時是很有社會地位的,因為梵高的幾個叔叔伯伯在當時都是「很有影響」的人物: 「Uncle Hein」 海因伯伯 (Hendrick Vincent van Gogh 1814 - 1877)在鹿特丹開畫廊,後來遷到布魯塞爾。 「Uncle Jan」 約翰伯伯 ( Johannes van Gogh 約翰尼斯·梵·高 1817.8.19-1885)一位海軍司令,生活在阿姆斯特丹。1877年,梵高曾在這位叔叔家裡生活過一段。 「Uncle Cor」 科爾叔叔 ( Cornelis Marinns van Gogh 1824 - 1908 ) 也是一位畫商。梵高和提奧經常稱他為C.M。 「Uncle Cent」 梵森特伯伯 ( Vincent van Gogh 1820 - 1888 ,與梵高同名)他是位大畫商。小時候因為身體不好,沒能上大學。他最初在海牙(The Hague)賣繪畫材料,他是一個很有才華和很精明的人。在幾年間他的畫廊就成為全歐洲著名的畫廊。而後與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畫廊 - 古比爾公司(Goupil&Cie,總部在巴黎)訂立了合股合同。梵高與提奧最初都在這位叔叔的店裡 - 海牙古比爾公司工作過。
梵高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現,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凡的個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一般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而這一鮮明特徵在後來成了印象派區別於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盡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在不同則是很難的。高更是個攻擊傳統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於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