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調查問卷
你可以去人人調查網上查找一下,裡面有挺多這方面的調查問卷,你借鑒修改一下就行了。
㈡ 學期開學前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的音樂能力這種行為屬於教學活動的什麼
應該是教學活動中的教學交流吧,這種方式可以了解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程度
㈢ 一份關於家庭音樂教育的問卷調查,希望幫忙下
看看這篇文章,或許會給您啟發。
1. 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是孩子學習不好的主要原因。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動力源,尤其對小學生更為重要。他們年齡小、自製力差,學習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擾。只有當孩子有了強烈的學習興趣後,才會主動地學習,持久地學習,學習成績才會提高。
調查顯示,對學習有濃厚興趣、自覺性強的學生,大都能鑽心聽講,注意力集中,肯動腦筋,愛提問題,按時完成作業。而那些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學習上往往很被動,學習不專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難易產生消極畏難情緒,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
2. 剛入學的孩子只對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正確教育的引導,孩子開始對學習的內容和結果發生興趣。約從三年級起,孩子更喜歡比較新穎的、需要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作業。孩子的學習興趣最初是沒有學科差異的,在教育的影響下,才逐漸對不同的學科產生不同的興趣。我們常聽孩子說,我喜歡哪科,這主要取決於孩子的這科成績好。學齡初期的孩子的學科興趣是不穩定的,孩子喜歡成績好的學科,心情愉快,成績不好就有痛苦情感。因此,小學階段的家長應注意設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是保持和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3. 孩子為什麼厭倦學習
學齡前家長放縱孩子,沒有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上學後,家長一反常態,整天督促加壓。想想看,孩子還會有學習熱情嗎?「學習」從家長的嘴裡出來,在孩子心裡變成了巨大的包袱,學習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於是,孩子開始厭學,認為學習就是給家長學的,敷衍了事。所以家長應該注意讓孩子放下思想包袱,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為孩子創造一個心情舒暢的環境,恢復、保持和提高學習興趣。
4. 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1、父母的榜樣作用。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熱愛學習是對孩子的最大鼓勵。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初入學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差,家長可陪讀一段,多關心孩子的學習,了解孩子的作業情況,並及時幫助改正錯誤。
3、帶孩子去科技館或博物館。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4、可從孩子的某一特長出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優點、特長和成功,趁機培養學習興趣和毅力,取得較好的效果。
5、鼓勵表揚。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孩子都有自尊心。當孩子的點滴成績被大家認可時,他們倍感自豪。這種溫和的表揚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會因一次成績不好而失去學習興趣。
6、設法提高孩子成績。提高孩子成績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家長應該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哪 怕是某一科的成績。
7、目標傾斜法。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在努力工作或學習時,「痛苦」作業的前方應同時安排有快樂的報酬。也就是說,不管多麼痛苦的作業,只要前方有自己最期待的東西,就不會感覺特別痛苦。這就是「目標傾斜法」。家長可以為孩子設計兩種「目標傾斜法」,使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5. 1、「先苦後樂」的「目標傾斜法」。先了解孩子想要看的電視節目,收看前的一段時間定為孩子的學習時間。這樣,孩子不僅樂意接受,而且比平時多學,效果也好。
2、「先樂後苦」的「目標傾斜法」。孩子正在看喜歡的畫本或電視節目,如果打斷他,孩子會不高興甚至反感和反抗,即使學習也心不在焉或者賭氣翻書、胡亂作業,學習效果不會好。與其如此,家長不如把時間調整一下,等孩子把畫書或電視看完,再囑咐他們去學習。家長必須明白,時間是為提高效率而定,必要時可做調整
㈣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效率課題問卷調查問卷
朋友,推薦你使用「表單大師」做,具體調查內容你要根據實際情況擬定
㈤ 想做個音樂素養教育的調查問卷,求推薦一些這個行業的優質機構
天使音樂、雅馬哈 。天使音樂應該是國內最早做音樂素養教育的了。
㈥ 怎麼寫幼兒音樂教育的現狀調查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一、 問題的提出 隨著素質教育理論的深入發展,特別是頒發後,人們普遍認識到,學前教育是為整個人生奠定基礎的教育。學前教育隨著幼兒教育的重點必須是為了整個人生的發展,必須以奠定幼兒良好的素質基礎為落腳點。其中,作為開發幼兒潛能的重要一環——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她的任務是從人的整體發展出發,使人的整體人格與社會、自然協調一致,從而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而音樂教育是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的程度直接影響到整個幼兒園教育的發展水平。 目前,幼兒園藝術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同時也面臨著藝術教育改革的挑戰:區別於傳統的、普通的幼兒教育特色的幼兒教育開始嶄露頭角;藝術、體育、外語等為特色的幼兒園相繼開辦;主題活動在藝術領域的滲透等等。縱觀其發展現狀,各幼兒園在辦學的硬體條件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標准,但在至關重要的軟體建設上水平如何,尤其是在課程設計、培養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處於什麼階段,尚無准確可循的關於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現狀的調查資料,也就無法了解幼兒園藝術教育改革的落實情況,以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另外,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其幼兒園音樂教育理念與實踐對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幼兒園音樂教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因此,為了全面客觀地了解音樂教育現狀,為我國幼兒園音樂教育改革提供現實依據,促進我國幼兒園音樂教育水平在現有的基礎上邁上一個新的台階,我們進行了此次調查與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抽樣 從北京市七所幼兒園(包括一級一類、一級二類、政府機關幼兒園)中隨機抽取大、中、小、托(部分幼兒園)班各一個班,對其音樂教育活動現狀進行研究。研究者發現,通過對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直接觀察有利於了解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實際情況,另外,涉及音樂教育觀念層面上的基本價值取向和音樂教育教學實踐層面的基本思路等問題,可以通過對幼兒教師、幼兒園領導的問卷與訪談來作為相應的補充,這樣可以較全面地把握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 (二)收集材料——採用觀察法、問卷調查、訪談法 研究對象確定後,在幼兒園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研究者進班對音樂教育活動進行觀察,並用攝像機攝下活動的全過程作為研究資料;活動後,對每個組織音樂教育活動的幼兒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隨機對所研究的幼兒園領導和家長進行訪談,訪談時間為半小時,訪談過程採取筆錄,筆錄期間盡量做到詳細。事後,整理所收集的音像資料和書面資料。 三、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結果表明,幼兒園的音樂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幼兒園平時開展音樂活動的內容、形式以及課時數都很有限,而且從應我們的要求教師專門組織的音樂教育活動來看,從音樂教育觀念層面上的基本價值取向到實踐層面的活動內容的選材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都存在較大的問題。這次調查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深刻的。 (一)選材上存在的問題 1、教材過於陳舊,內容缺乏新意,音樂作品缺乏美感; 在我們觀察的教育活動中竟然有3位老師的開場是一模一樣的,不論大班還是小班,都是千篇一律的「小貓怎樣叫?喵喵喵喵;小狗怎樣叫?汪汪汪汪」。唱了幾十年且並無多少美感的兒歌,今天的孩子還在唱. 教師們也說教材還是自己當年上幼師使用的80年代的教材。音樂教育的核心應該是用美的音樂培養孩子審美的能力,如果音樂作品本身不美,或者不夠美,那麼孩子的美感從哪來?已經進入信息化的今天,媒體傳播迅速發展,我們的孩子生長的環境也在隨之改變,身邊決不只是小貓小狗這樣簡單,如果我們不用經典的作品教孩子,不用真正美的作品去熏陶他們,那麼我們的音樂教育只能讓孩子去迷戀流行歌曲,而這正是音樂素養低落的表徵。 2、選擇的音樂作品過於德育化 所選擇的兒童音樂作品中多數都有著思想教育的內容,如《三隻猴子》「三隻猴子在床上跳,有一隻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教師總是不失時機地教育幼兒,要遵守紀律,否則就要像那三隻猴子一樣摔得都是包了。再如音樂律動活動《白胖鴨》,教師也要用「小朋友們要愛護動物」作為整個活動的結束語。我們觀察到多數教師採用的是天真幼稚型的乏味的作品,像《動物狂歡節》、《彼得與狼》等經典的音樂作品卻很少見。即使有些作品卻包含了大膽新奇的想像、准確動人的音樂形象、豐富的節奏、和聲與旋律,經過教師的再詮釋,音樂所應有的浪漫、幻想、等特點也被忽略,而成為思想教育內容的載體 3、音像資料匱乏 我們所調查的幼兒園音樂活動區,音像資料的數量很有限,就其質量來說,配器、錄音效果也粗製濫造,很少有高水準的兒童音像製品作為配套的教學的示範性資料。了解中得知,由於幼兒園使用的音樂教材,很多是沒有配套音像資料的,所以很多資料是幼兒園教師自己購買或翻錄,隨意性較強,差別也很大. 4、教師的音樂修養有待提高 教師們缺乏音樂修養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比如,教師們所掌握的兒歌很有限,大多歌曲還是在幼兒師范學校學的;很多人沒聽過《獅王進行曲》,更不知道這是選自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類似的世界名曲掌握很少;選擇的音樂作品不優美,幼兒歌曲伴奏單調,范唱呆板沒有激情等等,這些都直接關繫到幼兒園音樂活動質量的高低。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較大問題 1、藝術教育不藝術 調查中發現,教師大多並沒有採用藝術的方式來教孩子音樂,而採用「科學嚴肅」的方法。如中班的音樂活動《小樹葉》主要目的是讓孩子會拍歌曲小樹葉的節奏。老師彈唱《小樹葉》和小朋友一起復習兒歌《小樹葉》,然後,老師說:「今天我們學習打節奏,我們來看看這個節奏。」老師拿出圖示,一張大白紙上寫著好幾行x xx xx x 這樣的節奏符號 。老師又說:「一個一個小叉子打一下,兩個小叉子打兩下……叉子下面有橫的快一點兒,沒有橫的慢一點兒.。」老師像講解數學題一樣,教孩子認符號,可是底下的小朋友一臉的茫然,一邊念一邊拍手,連續幾遍還不會,一些淘氣的小朋友開始東張西望,搞起小動作了。老師說:「下面我們分組來做。」這下更散了,那些乾巴巴的符號已經引不起孩子們的興趣了,老師滿頭大汗地進行小組指導。最後,老師彈琴,集體按節奏念兒歌拍手,效果可想而知。這里,儼然一個識別符號的課堂,藝術的氛圍已經不存在了。 2、重知識與技巧 輕感受與創造 試行綱要注重培養兒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全面發展,就藝術領域的表述,字里行間透出了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注重培養幼兒感受性、表達和創造能力。調查中發現,教師們往往重視結果——孩子們能不能准確地唱一首歌、打節奏,卻忽視了孩子能用多種方式來表現音樂,忽視了孩子是不是感受到了音樂的風格。比如,中班音樂活動《冬天》,把難唱的歌詞先讓小朋友唱會,這樣後面教起來就比較順利。老師也提問小朋友「冬天有什麼特點呀?」有的說:「很冷。」有的說:「很安靜,因為小動物的都冬眠了。」這時候,完全可以把表演游戲加進來,表現冬天的安靜。這樣,把這種情緒融在歌曲的教唱時,就不必一邊一遍練習,而孩子還是不理解什麼是漸弱、什麼是漸慢了。在結尾時,老師說,我們在唱一遍歌曲《冬天》,其實,之前孩子們已經唱過很多遍了,歌詞曲調也基本掌握了。這時,讓孩子創遍一些新的歌詞,來表達他們對冬天的不同感受不是更好嗎?這樣,孩子的感受力和創造力會都有所提升。 3、模式單一,環節連接不緊密。 我們所調查的音樂活
㈦ 關於音樂的問卷調查
你不是發過這樣的問題了,懸賞分100分,我還給你回答過,那個問題呢?怎麼,沒有了,為了做這道題我花了15分鍾多。 = = 當時不是11到題嗎?
㈧ 如何設計幼兒園教師教學工作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問卷
一、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會地位低,承載的期望高
大多數人對社會支持都有一種強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會拒絕的事件都可能是壓力的來源。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脅,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同時,公眾對於幼兒教師職業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些人根本無法理解幼兒教師的職業,他們認為:當幼兒教師很容易,付出很少卻得到很多……殊不知幼兒教師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們既要關注幼兒的餐、飲、睡、泄與安全,又要負責對幼兒進行知識、技能、規范的教育與指導;既要考慮班級內部環境的創設,又要及時處理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既要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又要按照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准備教學工作計劃,而且要門門精通,樣樣拿得出手。但是,幹得再好在別人眼裡也只不過是「孩子王」,頂多也就當個園長,況且園長只能有一個,不是誰都可以當的。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幼兒教師承載了家庭對幼兒的希望,同時教育改革也不斷對幼兒教師職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幼兒教師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些要求和期望也給教師造成愈來愈大的壓力,有的甚至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
(二)經濟地位低,工作任務繁重
目前,幼兒教師經濟地位極低,工作任務繁重,責任又大。「高投入、低回報」的現狀使得幼兒教師缺乏社會認同感。這在市場經濟下物慾橫流社會里,對幼兒教師是一個很大的心理沖擊。
幼兒教師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案頭工作擠佔了教師許多休息時間,是導致幼兒教師工作時間長、工作負擔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據統計,平均每位幼兒教師每個學期的案頭工作達17種之多,且名目繁多,主要包括有教案、個案、摘抄、計劃、觀察記錄、教養隨筆、會議記錄、科研、工作總結、家園聯系、報告請示、演講稿、各種教具等。占據了她們吸取新知識的時間和自由創作的空間。據了解幼兒教師平均每周投在案頭工作的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且有58.25%的幼兒教師經常在家做幼兒園的工作。有的幼兒園還頻頻的開課、比賽,這也花費幼兒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准備。幼兒教師很少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長期生活在緊張的狀態中,造成精神壓力大。
(三)人際關系復雜,工作缺乏激情
幼兒教師要幫助幼兒處理好同伴關系、要處理好教師與幼兒的關系,幼兒教師之間的關系,還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
在幼兒園里教師每天要面對幾十個孩子,這些孩子大多是家裡的「小皇帝」,他們有的精靈古怪、有的蠻橫霸道、有的攻擊性強。而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總是最棒的。他們認為自己孩子犯點錯誤也是難免的,孩子調皮,是一種可愛。但孩子如果在幼兒園被其他幼兒抓破點皮、吃點虧就會非常心疼,要為孩子討公道。如果幼兒教師處理稍有不不妥,有的家長就可能到處告狀,弄得老師心煩不已。
俗話說「男女搭配,工作不累」,工作中適當的男女比例有利於提高工作的積極性。目前,99%的幼兒園都是女教師,性別過於單一,工作缺乏激情。同時,女性一般比較敏感、增強好勝、妒嫉心強,這些都給幼兒教師帶來無形的心理壓力。
(四)個人心理承受力不同
個人的人格、氣質等心理特徵不同,心理承受力也不一樣。心理承受力反映了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可分為四個等級:情緒感知能力、自我情緒調控能力、調控他人情緒的能力和運用情緒的能力。一般來說,情緒調控水平高的人,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比較高。
其實,自信與自卑感、壓力與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會遇到的心理現象。但是,這些心理感受又會因人而異。樂觀向上的人一般比較「看得開,放得下」,當然,「看開」不是「看破」,而是看出人生的意義,知道「平淡踏實,願居人下」,是平凡人生的真正價值。那些性格內向,不願與人交流的幼兒教師,內心焦慮、孤獨等難以排遣,容易成為職業壓力。長期處於這種亞健康狀態的教師,在情緒上常常表現出性格急躁、緊張、不安。
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梁慧娟、馮曉霞等曾對北京市50所不同體制幼兒園的447名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8.5%的受試者感覺自己經常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86.7%的受試者總擔心出事故,65%的受試者反映自己常感煩躁。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很多,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幼兒園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幼兒教師學會自我減壓、排解不良情緒,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允許孩子犯錯誤
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3至6歲的幼兒,此時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經常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甚至反復犯同樣的錯誤。這是這個年齡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教師如果不能正確了解和看待幼兒的這些問題,產生煩惱、憤怒。這樣,幼兒教師就會經常處於不良情緒狀態中,如果壓力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就會面臨各種心理問題,表現到行動上,就有可能做出攻擊性行為(如對兒童發脾氣、體罰兒童等)。
幼兒教師對幼兒要有正確的認識,幼兒不是小大人,他們的行為習慣是在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中而慢慢形成的,因此要允許幼兒犯錯誤、允許孩子不聽話、允許孩子有自已的想法。另外,知道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存在差異,同樣的要求有的孩子做不好,有的孩子根本就做不到。如果能意識到這些,憤怒自然就不易產生了。
(二)認識自己的情緒,釋放不良情緒
當自己不快樂或情緒出問題時,要善於認清情緒發生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不舒服,還是人際關系不好,或是工作壓力大等等。當意識到這一切快樂與不快樂的原因時,應立即反省情緒源於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多想事情好的一方面,放鬆自己,避免對他人的苛求。承認有些事情自己也會無能為力,讓情緒由激動、緊張,慢慢冷靜。
幼兒教師要多與他人交往、溝通,及找他人傾訴、宣洩,傾聽別人的工作感受和經驗、爭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等方式,均可以幫助自己緩解和釋放不良情緒,而不是一味積壓痛苦的情緒。
(三)重視休閑娛樂,調整生活節奏
那些整天忙於工作,無暇充實自己生活的幼兒教師,最容易出現不健康的心理。因此,無論工作多麼忙,都不能把工作當作你生活的全部,而應該善於忙裡偷閑,參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如,家庭聚會、朋友聚會、K歌、周末遊玩、爬山等。豐富的生活可以極大地改善一個人的心態、調節一個人的情緒。在多彩的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強自己的生活樂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對職業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提高自己心理健康的水平。此外,有機會還可以聽聽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已的心理能量。
當然,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幼兒園在招聘幼兒教師的時候,不能只看重個人學歷和教學能力,更要注重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議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測查。只有心理健康的幼兒教師群體,才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㈨ 音樂教育調查報告求一篇音樂教育(社會)調查問卷,分為調查計劃和調查報告,好的話,加分,拜託了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