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考本科 小學教育要考哪些科目
統考小學教育專升本考試科目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中小學教育管理,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教育學(二),英語(二),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心理學。
其中英語(二)科目可以用三科校考代替,免考;同一時間有多科考試安排的,選擇其中一科報考。
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
1、掌握該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了解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
3、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懂得教育教學規律。
4、具備運用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從事小學教師職業的自我發展能力。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正確的審美觀。
㈡ 考上英語教育碩研究生時,都學什麼學英語專業知識還是學中文的教學論
學英語考課程與教學論英語方向的,是占優勢的。但我認為不太可取專,你要想清楚了屬。考上以後就不是英語專業了,等於是教育學了。英語專業要比教育專業好啊。我有同學本科學英語,但碩士考了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畢業時就後悔了。英語專業是熱門,而教育學專業是冷門,不好就業。以後考博士也不太好,博士點少得很,畢竟這個學科還沒有發展起來。英語教課與教學論應該是教育學的三級學科了吧,本來教育學是一級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是教育學分出來的二級學科,而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又是課程與教學論分出來的。還是繼續學英語專業吧,畢竟不用跨專業,而且以後就業好。真正有英語學科背景的很少考這個的。而且你如果考英語也可以往這個專業調的。外語學院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就喜歡考英語本專業的學生調劑。
㈢ 如何研究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的方法
1.導入法:包括直接導入 ,游戲導入 ,情境導入 ,多媒體教學 ,故事導入 ,歌曲導入 ,懸念導入 ,對比導入
2.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3. 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4. 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 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6. 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7.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8. 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9. 全身反應法: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通過全身各個部位的不同動作達到記憶的目的。
10.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1. 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㈣ 浙江省英語教師招聘考試中的 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論 ,備考有什麼資料,或者可以看的書,不勝感激
筆試的設計的內容比較多,有類似公務員考試的選擇題,包括常識(文內學歷史,也有一兩道時容事常識),言語理解與表達,邏輯思維,推理題等等;還有計算機的英語,都是選擇題;還有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知識;最後就是專業知識(語文)的考題。 卷面是百分制的,但專業知識占的比重最大。除了英語專業知識,你可以看一下教育學考研統考大綱解析,因為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就是英語專業和教育學專業的結合,大學研究生院當中的這個專業的入門基礎就是 教育學大綱解析 這本書,祝你好運。
㈤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得與失
(一)研究內容的前瞻性與開拓性
在我國,「提高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實踐與研究」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課題研究的范圍大,研究難度高。目前,國內尚無先例借鑒。課題組認真考察了國內外小學英語教師教育的發展歷史,深入分析了近年來我國小學英語教師培養的得與失,根據研究方案對「我國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歷史與現狀」、「國外小學外語教育歷史演變和現狀」、「小學英語課程教學論教材建設」 等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為我國小學英語教師的培養作了成功的探索。
(二)研究方法的多樣化與科學性
該課題除整體上採用調查法、文獻法、歸納法等研究方法外,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即經歷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四個循環階段,對項目內容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課題界定明確,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切合實際,研究方法選擇科學,研究過程扎實,研究結果真實可靠。
3.研究成果的豐富性與原創性
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張承平教授在本研究的核心成果《小學英語教學論》中對本成果的價值作了下述評價:
五年來,傅小平老師獨立主持了「提高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實踐與研究」教改課題,她深入課改實驗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間,她撰寫該課題系列論文8篇,分別發表在《課程·教材·教法》、《求索》等省級、國家級學術刊物上,其中,「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成果豐富,原創性強。其成果具有以下鮮明特色:
1.革新傳統教學理念,改革教學內容,構建了高師「小學英語教學論」課程新體系。
該研究通過構建全新的高師「小學英語教學論」學科的教學新體系,為從源頭上解決小學英語教學效率低這一難題找到了有效途徑。
2.革新傳統教材,為實施高師「小學英語教學論」教學新方案提供了保障。
研究以當前小學英語教改動態為參照,及時調整高師教學計劃,編寫了「小學英語教學論」教材,為實施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培養、培訓的教學新方案提供了保障。
3.構建了小學英語教學與科研的實踐操作體系。
本研究通過全面探索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培養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培養的操作體系,為職前職後小學英語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基本保證。
上述幾個方面表明:該成果從高師小學英語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育模式的革新以及教學科研理論體系的建立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貴的探索。其研究成果源於實踐,原汁原味,創新程度高,學術水平較高,應用價值較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較高程度上填補了我國高師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