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教育活動觀摩與評析怎麼寫
一,在設計幼兒園各類保教活動時(包括集體教學活動),如何真正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師創設寬松的活動情景,讓幼兒自主選擇,以小組的形式為主開展活動,教師在預設活動時,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是幼兒感興趣的。我的經驗是:找到預設活動中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或者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能激發起有些幼兒興趣的因素。在前一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給予幼兒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自主地去選擇,根據他們自己選擇的內容,按自己的方式,或在與教師、同伴的交互作用中主動地開展活動;幼兒對於環境的變化是最敏感的。在進入春天以後,班級自然角又豐富起來。有的幼兒帶來的黃豆發芽了。有的幼兒帶的黃豆則爛了。結合正在進行的對於「春天秘密」的探究主題,我決定以小組形式,鼓勵幼兒自由選擇發芽材料、自由選擇發芽條件,自由結隊進行發芽實驗。根據孩子的提議,這項活動命名為「快樂試驗田」。對於種子發芽的認識是教師計劃中的任務。幼兒對發芽確實很感興趣,然而,每個幼兒對於發芽的觀察角度和興趣是不同的,有的幼兒樂衷於不斷地澆水,有的幼兒感興趣的是種子發芽後的情況,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尊重幼兒的選擇,滿足他們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的好奇心和需求,使兒童的探索活動更為主動、深入,更具創造性在後一種情況下,教師則創設生動活潑的活動情景,通過對開放性問題的討論,讓兒童尋找資料、讓幼兒製作和展示作品等活動,引發幼兒探究的慾望。為此,我特地設立了「顧問」一職,可以請老師擔任,也可以請同伴兼職。目的是希望通過對發芽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探究性行為,激發幼兒對於結果的期待,把教師預設的內容成為幼兒願意去探索的問題,從而在實效上提升活動的質量。
二、開展幼兒體育活動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在選擇活動內容時,首先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
(2)教育目標具有導向作用,教師在制定和落實目標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本班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3)活動的組織實施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內容,促進幼兒參與活動興趣和身心的發展。
(4)教師應當為每個幼兒的充分活動提供機會條件和充足的豐富的材料,以保證每個幼兒各種方面發展的需要。
(5)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2、在組織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時,怎樣充分利用本地區(包括農村)的各類資源?
我所在班級是大班,在組織大班集體實踐活動時,我更注重活動的參與面、活動的目性,大班孩子他們對活動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也有自己的創新,我作為支持者,我會尊重他們的個性,大班孩子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喜歡探索,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孩子們對這些變化都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們就開展了這次種植活動,我們來到種植園地,讓孩子們動手把自己帶來的種子,種子自己准備好的容器里,並告訴孩子們,要學會管理這些種子,還要每天來管擦自己種子的生長過程,孩子們做的很認真,種植完成後,我讓孩子在自己的種植記錄本上幾下自己種子的情況。過了兩三天,孩子們又來到了種植園,看見自己的種子發芽了,孩子們可高興啦,馬上為種植澆澆水。最後蹲在自己種植的小苗苗前,畫下了自己種植發呀的樣子。這樣不停的觀察記錄,孩子們最終知道了,種子的生長過程,也感知了植物的神奇變化。到了採摘期我和孩子一起觀察、感知蔬菜瓜果的特徵,充分利用看、聽、摸、聞、嘗等多種感官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孩子一起體驗親手採摘的樂趣,一同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從中培養親子孩子愛勞動,感知勞動的光榮。並且培養了孩子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 最近我觀摩了一位老師的活動,整個活動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教師一直在用自己良好的情緒情感陶冶孩子,用親切的語言啟迪孩子的智慧,用真摯的愛哺育孩子的心靈,充分體現了《綱要》中「尊重幼兒」的理念。活動後的評析中各位老師也多次提到了要「尊重孩子」這一點。結合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我也來談談「尊重孩子」。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尊重則談不上愛。」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幼兒,讓他們感受到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當中。聯想到最近我們教研組開展的教研課上,兩位老師同時上了《為小動物做花衣》的製作活動。兩個活動都很成功,孩子們的情感被教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每個孩子都很投入的在為小動物「穿衣服」,以至於兩個活動最後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教師想集中孩子進行最後的點評環節,但很多孩子都余興未盡,不願回到老師身邊……在教研活動評課時,我們教研組就「活動中如何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下一環節」這一大家共識的難點展開了討論。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提到了諸如用誇張有趣的游戲情境吸引孩子,在平時的活動中注意培養孩子這方面的常規,提供適量的操作材料等等。有一位老師提出了讓我耳目一新的看法,她認為:孩子不願停止操作是因為他們的情感和操作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這次活動是請孩子們為小動物穿新衣,孩子們看到有的小動物還沒有衣服穿就急於給它們都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動結束時他們不願停止手中的「工作」,這正體現了我們的孩子具有同情心和責任意識。二期課改要求「尊重孩子」,那麼我們教師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興趣和需求,讓他們繼續操作,甚至延伸到區角活動中。至於展示和講評的環節,完全可以等孩子們都完成作品後,隨機的調整到一日活動的其他時間進行,這樣的活動才是真正滿足了每個孩子的需要,是為孩子的發展服務的。這位老師的話促使我反思,反思自己認為理所當然、毫無疑問的習慣,學會打破自己的固有的狀態,改變教師的身份位置,關注幼兒的內心世界,實際教學中多從幼兒的角度考慮;在教學中要追隨幼兒的自然狀態來調整預設的目標、程序和內容,尊重幼兒的現在狀態與水平。最重要的是真正地轉變教育觀念,不能將幼兒看成是被教育和改造的對象,而應當將幼兒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在實踐中更好地尊重幼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教師只有在堅持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發揮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而處理好這些問題,對於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更好地開展我們的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2. 幼兒園教師開展觀摩課的重要性有哪些
先做宣傳啊,我同學也是搞早教的,做得挺好,現在自己開了個大型幼兒園。 關鍵看自己!
3. 幼兒園里參加什麼觀摩是什麼意思
就是組織孩子參加了某種觀摩活動。 觀摩指觀看彼此做出的成果並互相學習研究。 觀摩語出《禮記·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鄭玄 註:「摩,相切磋也。」 清 龍啟瑞 《送呂介存南遊序》:「其朋儕之羣萃州處,則又以備其講習觀摩之具,使之不易其心而遷其業。」 葉聖陶 《線下·一個青年》:「對於前人的作品...可以觀摩,可以參證,但決不可專事摹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