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嶽麓版八下歷史教學計劃

嶽麓版八下歷史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2021-01-10 17:43:37

㈠ 急求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二三的電子版配套教師教學用書!!!謝謝

你可以到中學歷史教學園地上下載,那裡超級齊全的

㈡ 人教版、人民版、嶽麓版、大象出版社四種新課改歷史教材有什麼區別

內容摘要:用「一舞劍器動四方」來形容新課標實施所帶來的影響毫不為過,新課標對教材的編寫和一線教師的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透過「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這一小目內容,我們看到人教版、大象版、嶽麓版和人民版四套新教材給廣大師生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新課程,無論是結構、選材與謀篇還是思維訓練等方面都各有特色。通過比較我們認識到政治史教材的編寫需要釐清政治史的特點與要素,精選典型素材來反映政治文明的發展歷程,也認識到一線教師要加強研讀新課標,學好用好新教材,全面理解政治文明的時段特點,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主題詞:新課標 新教材 政治文明 特點 全面理解 前言用「一舞劍器動四方」來形容新課標實施所帶來的影響毫不為過,新課標對教材的編寫和一線教師的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教材改革總是先行者,「一綱一本一統天下」的狀況已經宣告結束,一標多本的局面讓高中歷史新課程出現了令人驚喜的局面。嶽麓版、人民版、人教版、大象版四套教材都以「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述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基本原則,融進了新課程的理念,給師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筆者選擇高中歷史新課標模塊一的第一個專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中「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這一內容為切入點,對四個版本教材在細節上的處理進行比較,分析其共同性與差異性,探討政治史教材編寫的特點,提出一線教師新課改教學的努力方向,以期加深對新課標的理解,促進課程改革。一、課程標準的分析1、內容標准 對於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解讀》(以下簡稱《解讀》)是這樣闡述的:「秦始皇所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制度模式,對以後歷代封建王朝產生了重要影響。其後,從漢歷經隋唐各朝乃至元代,無論是內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還是中書省制,中央的權力日漸集中於皇帝手中,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君主專制的本質。」秦漢所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實際上是指的中國古代的國家管理形式,專制主義,即從橫向上解釋中央決策機構的權力分配,是一種君主專制的制度;中央集權,即從縱向上解釋國家的結構形式,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一種地方服從中央的制度。從漢到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郡縣制為基礎,以皇帝制為核心,發展方向是君主專制不斷加強。2、 課程目標 新課標在知識目標中談到「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方法與能力目標上,課程標准提出要「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目標是「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歷程中的一個典範,是中國古代人民對世界的一大貢獻,不斷完善的中央官制、選官制度、監察制度無不為後人驚嘆,亦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同時,專制制度對中國社會進步的阻礙也是十分明顯的,尤其是近代中國發展遲滯的重要原因。新課標打破了通史體例,以專題為線索展現歷史發展脈絡,從漢到元這一時段性政治發展特徵的描述,需要教材「精選能夠反映一個歷史時期基本特徵的重要政治制度、歷史性政治變革、重大政治事件及其重要歷史人物來作為專題學習內容。」教材要精選典型史實來釐清這一時期的發展脈絡,探索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完善、君主專制不斷加強動力,讓學生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並能過學習形成多元認識的能力,這無疑是一重大挑戰。一線教師在解讀課標的前提下,鑽研教材、拓展資源,深入淺出地把跨越上千年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在有限的時間里向學生講述清楚,並引導他們通過學習活動有所獲得,這都是新課標下的重大課題。二、四個版本教材的比較在結構、選材與謀篇方面,人教版和大象版列舉了從漢到元中央政治制度與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從機構與官職的變化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反映了教材編寫者對這一專題的解讀著力於政治制度史,在列舉的基礎上畫出了一條清晰的線——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專制皇權不斷加強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兩個版本都講究完整性與條理性,選材精煉、線索清晰,結構嚴謹,符合高中生年齡特徵,有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但筆者以為,政治史不等於官職史,政治文明不等於制度史,高中歷史新課標提出要通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來認識歷史規律,也只有豐富而具體的人物、事件和現象才能誘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嶽麓版同樣抓住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演變的兩條主線,以「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和「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兩條線索來展開,落筆於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系列活動與變化,把這一時期的制度演變放到了中國古代政治領域的活動中去。教材內容一方面以典型歷史事件的沖突與斗爭中闡述制度的變化,例如七國之亂、安史之亂,這些沖突既是變化的原因,又是變化的結果;另一方以典型歷史人物為核心,如漢武帝、宋太祖,闡述重大歷史人物對制度演變的作用,制度變更則是斗爭與沖突的結果。嶽麓版的編寫顯得豐厚而且生動,在不脫離基本線索的前提下,注意了歷史發展的完整性,有了原因、過程與結果的敘述。嶽麓版還特別突出了發展中的階段性特徵,即到宋代為止,中央與地方的斗爭基本告一段落,地方再也無法反叛中央了。但也存在內容糾纏不清的情況,如教材在講漢武帝的措施時,把建立中朝放到了第3課《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中來,明顯不合,其實古代皇帝們的各種措施,一定是既有加強中央集權的、亦有加強皇權的,兩條線索的完全劃開似有僵化之嫌。人民版則不局囿於列舉制度,也沒有兩條線索的清晰描述,而把君主專制政體的強化作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點,圍繞這一特點,闡述了法律制度、選官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監察制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個版本中只有人民版另起一課,專門闡述了王朝更迭、階級斗爭對政治制度演進的影響。人民版弱化了從漢到元的時段性,而是把這一階段放到了政治文明的進程中去,人民版雖然沒有嚴謹的線索,但它以更寬闊的胸懷容納了中國古代政治生活中的優秀成果——選官制度和監察制度。同時,四個版本中,也只有人民版談到了人民群眾通過階級斗爭的形式推動政治制度的進步,把政治制度這一上層建築的東西從單純的統治階級的歷史拓展為全人類的歷史。在思維訓練素材方面,四個版本的教材都在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上下了大功夫,包括閱讀材料和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能力。教材的編寫都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注意了歷史的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注重論從史出、探究學習等。人教版所設問題清晰而明了,直指課標要求,如「從漢到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樣演變的?」「你認為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特點有哪些?」這兩個主題問題直接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有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外,人教版以「學思之窗」、「學習延伸」等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歷史信息(元達魯花赤銅印)學會運用所學知識,還引導學生把歷史學習從課堂延伸到社會生活,如「你的家鄉在元朝時屬於哪個行政區?」這一問題的設置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大象版最具特色的細節處理,在於把同一時期外國史上的重大事件列在教材的頁眉上,有利於學生中外聯系與比較。其課後的「要點回顧」列出了五個古代主要政治制度,亦體現了大象版以官職史為主體內容的編寫精神。嶽麓版是幾個版本中引用古文原典最多的一個版本,無論是閱讀材料還是小字部分,很多以原文引用,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閱讀課文的難度,尤其課後的活動建議「參考柳宗元的《封建論》,寫一篇《論封建》或《郡縣論》的小論文」,中學階段的語文和歷史教材中都沒有涉及《封建論》一文,這一要求顯然不是大多數同學所能達到的。人民版所引用的素材是最豐富、最脫俗的,無論是聖旨、玉璽、瓦當、殿試金榜還是象牙腰牌,都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文中的「議一議」、「想一想」注意了縱向比較和橫向聯系,有理論深度,有利於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訓練,減輕了教師設計思考題的難度。同時,課後的「自我測評」和「材料閱讀與思考」難度較小,學生完成起來比較順暢。三、在比較中得到的啟示 第一,新課標下政治史教材的編寫應當突破舊框架,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反映政治文明的進程。從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各版新教材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編者在編寫教材中充分地體現了新課程精神。四本版本的編寫者解讀課標後,在細節的處理上各有千秋,各有特色,體現了教材的多樣化,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有的注重製度史研究,有的注重政治史的整體發展,有的注重文明演進史的進程;在選擇典型材料服務於主題上,也各有不同;在學生思維訓練方面,各版教材都盡力突破了傳統題型和思維模式,把學生的歷史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把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放在了重要位置。編者們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活躍的思維從根本上推動了中學歷史教學的總體前進。新課標下政治史教材應當如何編寫?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發展歷程應當如何描述?筆者認為,政治史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現象、政治人物和政治思想,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就是君主專制制度和中央集權制度,由此而派生出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區劃制度、選官制度、監察制度等等,政治現象包括反映了階級關系和斗爭、王朝更替治亂興衰的改革變法、政策調整、統一與分裂的戰爭、宦官外戚專權、朋黨之爭等等,中國古代的政治人物主要是帝王將相,政治思想便是這些人物的思想與言論。編寫者要在解讀課標中,理解課標關於政治文明編寫的目標,選取歷史進程中的細節反映重大的發展態勢,這些細節不是指瑣碎的內容,如克拉潘所說「歷史是一件無縫的天衣……這件歷史天衣的變化往往是極其緩慢而難於覺察的。」但是我們仔細地觀察就會發現這無縫的天衣里邊有許多「接縫」和「新的材料」,這就是我們所指的細節了。新課標如是說:「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由課標我們可以知道,對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學習應該是對古代中國政治活動了解的重要窗口,我們通過這個窗口,除了了解外,還應當發現其規律、探討其作用及影響,汲取其精華並去其糟粕。我們在學習「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中,不應該只從制度本身看,而應該匯通與制度相關的史實來研究,筆者贊同嶽麓版及人民版的做法;同時,任何一種政治制度背後必然有相關的政治理念,人民版專設《百家爭鳴時代的政治設計》一個專題,探討了各派政治主張,為後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思想上的理解作了鋪墊。史學家錢穆認為:「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許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維持久遠而不弊。因此遂為後世所傳襲,此即中國歷史傳統一種不可推翻的力量與價值之具體表現。」例如以科舉制為代表的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無疑是輝煌燦爛的一筆,直到現在仍有借鑒意義,但幾大版本對於這一政治制度均著墨不多,這對於學生全面認識、正確評價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利的,同學們心目中《范進中舉》中的科舉危害留給他們更深刻的印象,歷史教育功能中的理性分析與全面認識的功能未得到發揮。第二,新課標下的政治史教學,老師應當吃透課標,研讀教材,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新課標取代了教學大綱,意味著教學的最高「指揮棒」從不可動搖的綱要性文件變成了有彈性的課程標准,一標多本下的教材也不再是教學唯一的藍本。吃透課標是一線教師在教學中起碼的態度,以前那種「教學就是教教材」的思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例如課標中的「列舉」「知道」「了解」「說出」「簡述」等行為動詞屬於識記層次的要求,「概述」「理解」「說明」「歸納」等行為動詞屬於理解層次的要求,使用了「分析」「評價」「比較」「探討」「討論」等行為動詞則屬於運用層次的要求。(此處引自《中史參》2006年第1、2期合刊《中國近代史內容(必修一)——人民版高中《歷史》教科書主編朱漢國教授訪談錄》),教師們只有逐步吃透了課標中的各種要求與表述,才能合理地運用教材和各種課程資源,才能深入淺出地講解和引導。例如「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中,漢代、唐代、宋代、明代、清代是幾個政治制度建設比較集中的朝代,這幾個重要的時期把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設波浪式地向前推進。而北宋政治制度的演變又是不可忽視的一環,雖然有的版本對北宋著墨不多,但如果宋代的變化講不清,就無法理解明朝為什麼會一下子廢除丞相,更無法理解為什麼宋朝積貧積弱。那麼,如何從文官對武官的制約以及相權的一分為三說明這一時期專制皇權與中央集權的加強?教師可以在深刻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基礎上,把林沖、潘仁美、楊繼業、岳飛、童貫等同學較為熟悉的人物及相關事件聯系起來,深入淺出的讓學生們深入久遠的歷史,從而產生親切感。傳統的歷史教學中,無論是時間上的、制度沿革還是思想變遷的,都在強調知識體系內的線索,我們貪大貪全地總攬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切規律,卻往往忽視了歷史學科最大的魅力在於其血肉豐富的細節,並且充滿著無數的偶然性。因此,我們注意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和運用能力的同時,要注意歷史學習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我們在尋找各種規律的同時要注意各種素材與細節的運用。透過「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這一內容通觀四個版本的教材,我們感謝編輯們給廣大師生帶來了如此豐富多彩的教材,讓我們從質的方面感受到了新課程的變化及帶來挑戰。同時我們也感受到,全面貫徹新課標精神,編寫出令廣大師生歡迎的新教材,是廣大學生、一線教師及專家們共同期待的目標。

㈢ 百度都可以解決那些問題

很多,你可以看一下問題分類

㈣ 高中歷史嶽麓版必修二 公開課講哪課好

個人來認為:每個人對教材體系的把自握、教學理論水平、教學風格和實際情況是不同的,選擇公開課應該根據對各課教材的熟悉情況、駕馭能力、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基礎、接收能力而定,建議選擇自己所熟知並且好把握同時又能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教學是雙邊活動需要學生的配合,而且現在公開課更趨向於注重學生的學)的課文進行教學。
祝你順利!

閱讀全文

與嶽麓版八下歷史教學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