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有效指導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余干縣三塘中心小學李定華 課外閱讀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補充,也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課堂教學的繼續與擴展,對於開拓學生視野、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才於課外的語文教學觀,已被廣大語文教師所接受。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貴在得法。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他們才會努力尋找閱讀時機,獲得相關信息,得到強烈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進而增長知識。教師應推薦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讀物,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讀物和與課內閱讀相關聯的讀物。魯迅先生曾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太好的。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向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課外讀物。比如向低年級的學生推薦形式鮮明、內容活潑的童話、寓言、卡通漫畫;中年級的學生可向他們推薦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等內容生動、情節曲折的讀本;高年級的學生喜歡蘊含哲理、富有情趣的文章,可推薦他們閱讀科普讀物、中外名篇、人物傳記等。這樣,既有利於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願望,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識水平。平時,教師要在點燃學生閱讀熱情上多下功夫,教師和家長要積極引導,以身示範,持之以恆,孩子的閱讀興趣便會漸漸產生。根據學生的興趣,在他們的生活空間內盡可能地提供有較大選擇餘地的閱讀材料,便於學生隨時閱讀,從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閱讀狀態。 二、傳授方法 小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所以課外閱讀時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為了提高讀書效率,應該重視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首先,要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一定要手腦並用,要邊看邊思考,並且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可以運用瀏覽、跳讀、默讀等方法,快速閱讀,對一些重要資料一般是先速讀後精讀;還可以對閱讀中學到的新知識、發現的新問題以及讀書心得逐一摘錄記下來,以便今後查閱;還可以採用旁註,針對文章發表一些個人看法和見解,指出優缺點,提出改進意見。既可以就詞、句、段作批註,也可以在文末就該書的閱讀心得作註解。其次,指導制定閱讀計劃。根據新《課程標准》要求小學生六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145萬字以上,任務艱巨。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盲目會使你萬事不成。具體可行的閱讀計劃,是克服盲目性、實現閱讀目標的根本保證。要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內容、解決的間題和達到的目的,可列出閱讀書目,方便閱讀。 三、內外結合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要結合語文課的教學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指導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並且還要將課外閱讀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樣,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緊密結合,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拓展學生視野,二者相輔相成,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在學習《將相和》時,教師就先布置學生讀《東周列國志》,同學們在學課文之前,對廉頗、藺相如就有了一些了解,課堂上興趣盎然,對藺相如、廉頗贊嘆佩服不已,知道《東周列國志》里不僅有他們的故事,還有許多英雄豪傑的故事;在教學完《丑小鴨》後,教師就安排學生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如《皇帝的新裝汾、《海的女兒》,學生對安徒生童話有了進一步了解,班上興起一股安徒生熱。這樣就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將探索的目光自然地轉移到課外閱讀中。 四、營造氛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們的成長是不可估量的,教師要善於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人人都參與閱讀。要在班級中大力營造閱讀氛圍,注意有關的環境建設。班級中可以成立圖書角,在教室的黑板報、牆報以及手抄報中,設立采蜜集知識窗書迷俱樂部等欄目,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評選讀書大王閱讀之星,讓學生互相交流讀書的感受和經驗,激發閱讀興趣。教師還要注重發揮家庭的作用,培養親子共讀的家庭氛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的熏陶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教師要利用家長會、家校互動網路平台、電話交流等形式引導家長在家中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家長不僅自己要讀書,而且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共同分享閱讀體會,這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榜樣和最大激勵。另外,可以為孩子選購內容優秀的書籍作為獎勵。 五、重在落實 課外閱讀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會有什麼效果。因此,教師應抓好落實工作。課外閱讀突出的個性化傾向,決定了對學生課外閱讀評價要多主體參與,即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家長評和教師評相結合。只有通過及時的檢查,才能了解學生讀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經驗,有的放矢,給予有效指導,同時也能起到督促和引領的作用。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一般從態度、習慣、數量、效果四個層面進行。教師要經常檢查《課外閱讀信息卡》或讀書筆記等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對所讀書目、每天閱讀時間、是否主動閱讀及讀書的效果等方面作出評價,也可以把檢查閱讀情況和班級活動、語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展示閱讀成果,交流閱讀信息知識,買現資源共享,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豐富了課外知識,又激發了他們更自覺地通過閱讀來積累語言知識。 總之,課外閱讀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人文素養。教師要積極探索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讓課外閱讀在孩子們心中紮根,使之成為其終身相伴的良師益友,在快樂的閱讀中品味語文、品味人生。
② 如何進行有效閱讀教學提高閱讀素養
課外閱讀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補充,也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課堂教學的繼續與擴展,對於開拓學生視野、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才於課外的語文教學觀,已被廣大語文教師所接受。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貴在得法。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他們才會努力尋找閱讀時機,獲得相關信息,得到強烈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進而增長知識。教師應推薦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讀物,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讀物和與課內閱讀相關聯的讀物。魯迅先生曾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太好的。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向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課外讀物。比如向低年級的學生推薦形式鮮明、內容活潑的童話、寓言、卡通漫畫;中年級的學生可向他們推薦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等內容生動、情節曲折的讀本;高年級的學生喜歡蘊含哲理、富有情趣的文章,可推薦他們閱讀科普讀物、中外名篇、人物傳記等。這樣,既有利於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願望,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識水平。平時,教師要在點燃學生閱讀熱情上多下功夫,教師和家長要積極引導,以身示範,持之以恆,孩子的閱讀興趣便會漸漸產生。根據學生的興趣,在他們的生活空間內盡可能地提供有較大選擇餘地的閱讀材料,便於學生隨時閱讀,從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閱讀狀態。
二、傳授方法
小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所以課外閱讀時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為了提高讀書效率,應該重視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首先,要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一定要手腦並用,要邊看邊思考,並且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可以運用瀏覽、跳讀、默讀等方法,快速閱讀,對一些重要資料一般是先速讀後精讀;還可以對閱讀中學到的新知識、發現的新問題以及讀書心得逐一摘錄記下來,以便今後查閱;還可以採用旁註,針對文章發表一些個人看法和見解,指出優缺點,提出改進意見。既可以就詞、句、段作批註,也可以在文末就該書的閱讀心得作註解。其次,指導制定閱讀計劃。根據新《課程標准》要求小學生六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145萬字以上,任務艱巨。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盲目會使你萬事不成。具體可行的閱讀計劃,是克服盲目性、實現閱讀目標的根本保證。要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內容、解決的間題和達到的目的,可列出閱讀書目,方便閱讀。
三、內外結合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要結合語文課的教學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指導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並且還要將課外閱讀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樣,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緊密結合,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拓展學生視野,二者相輔相成,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在學習《將相和》時,教師就先布置學生讀《東周列國志》,同學們在學課文之前,對廉頗、藺相如就有了一些了解,課堂上興趣盎然,對藺相如、廉頗贊嘆佩服不已,知道《東周列國志》里不僅有他們的故事,還有許多英雄豪傑的故事;在教學完《丑小鴨》後,教師就安排學生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如《皇帝的新裝汾、《海的女兒》,學生對安徒生童話有了進一步了解,班上興起一股安徒生熱。這樣就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將探索的目光自然地轉移到課外閱讀中。
四、營造氛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們的成長是不可估量的,教師要善於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人人都參與閱讀。要在班級中大力營造閱讀氛圍,注意有關的環境建設。班級中可以成立圖書角,在教室的黑板報、牆報以及手抄報中,設立采蜜集知識窗書迷俱樂部等欄目,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評選讀書大王閱讀之星,讓學生互相交流讀書的感受和經驗,激發閱讀興趣。教師還要注重發揮家庭的作用,培養親子共讀的家庭氛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的熏陶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教師要利用家長會、家校互動網路平台、電話交流等形式引導家長在家中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家長不僅自己要讀書,而且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共同分享閱讀體會,這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榜樣和最大激勵。另外,可以為孩子選購內容優秀的書籍作為獎勵。
五、重在落實
課外閱讀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會有什麼效果。因此,教師應抓好落實工作。課外閱讀突出的個性化傾向,決定了對學生課外閱讀評價要多主體參與,即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家長評和教師評相結合。只有通過及時的檢查,才能了解學生讀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經驗,有的放矢,給予有效指導,同時也能起到督促和引領的作用。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一般從態度、習慣、數量、效果四個層面進行。教師要經常檢查《課外閱讀信息卡》或讀書筆記等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對所讀書目、每天閱讀時間、是否主動閱讀及讀書的效果等方面作出評價,也可以把檢查閱讀情況和班級活動、語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展示閱讀成果,交流閱讀信息知識,買現資源共享,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豐富了課外知識,又激發了他們更自覺地通過閱讀來積累語言知識。
總之,課外閱讀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人文素養。教師要積極探索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讓課外閱讀在孩子們心中紮根,使之成為其終身相伴的良師益友,在快樂的閱讀中品味語文、品味人生。
③ 唐家三少、唐門的QQ群是多少裡面要有三少的,並且能加,忠實書迷啊。
5978350
④ 親子讀書活動計劃怎麼撰寫
愛因斯坦說:「抄熱愛是襲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強化劑,只有讓孩子對讀書感興趣,書才能真正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當然,讀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要從小培養。為了更好的營造讀書氛圍,我們來做一下計劃吧!
第一步,父母要為孩子讀書。一天不須多讀,但讀到關鍵一定要留懸念。時間長了,孩子聽得不過癮,自己便要看一看,畢竟識字有限,這時父母一定要陪讀,當好孩子的「活字典」。
第二步孩子自己選書。周末家人有時間,一起到圖書館看看書。各取所需,不亦樂乎。也許有人會說,孩子只會拿些漫畫書來看,其實不然,漫畫形式多樣,更何況我們以培養孩子讀書興趣為主。
第三步父母為孩子選書。我感覺世界名著並不適合所有的孩子,但經典童話每個孩子都喜歡。《綠野仙蹤》·《木偶奇偶記》還有兒子的最愛——楊紅纓童話系列等等,這些都是兒子要我向大家推薦的書,有空看一看吧!
第四階段也是最不容易做的時期。孩子可自行安排時間來閱讀,使讀書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一種樂趣。這時我們要充當聽眾,讓孩子給我們講一講,不必要求太高畢竟他們才上二年級。
「與其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打造成財富。」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