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愛我的幼兒園教學活動及活動反思怎麼寫
①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②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視補充有價值的資料、事例或錄像; 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
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反思
自新《綱要》頒布以來,我園組織全體教師深入學習內容,領會內涵,在理論上先武裝自己。世界在變革,教育也在變革,要搶占競爭的制高點,人才、信息、創新是關鍵。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教育的規律也同樣如此。這就要求幼兒教師要博覽、勤思、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和教育相關的各種信息,宏觀上要關注社會發展的形勢,把握中...外幼兒教育改革的動態和新思路。新《綱要》中闡明了提高教師素質是實現學前教育發展目標的關鍵,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關鍵。它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由傳統的教授型、說教者轉化為幼兒的傾聽者、夥伴、向導、活動材料的提供者、觀察者、時間的反思者。我們要善於研究幼兒動態的學習過程,把握好師生互動的內涵。教育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師生互動過程。教師在理論上接受了新觀念,但在實踐轉化中卻往往只注重單方面對教育對象施加教育影響,全副精力集中在如何完成自己的預定目標,而忽視接受來自於幼兒反饋的各種信息。只有通過教師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使兒童觀、教育觀內化、自覺化,才能實現教師的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處理好幼兒自主與規范的關系始終是教師在實踐中首要把握的難題。如何解決這個困惑我認為只有教師啟發引導,引起幼兒的自主活動,才能激發起幼兒的內在動力,使其在積極活動中發展主動性。 一、 教育要回歸生活 我們在改變以往教學中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輕幼兒自主意識和創造力的培養,活動形式過於說教、單向傳遞,忽視幼兒的參與、忽視幼兒的經驗和體驗的做法,調整組織活動的指導策略。通過探討,我們逐步認識到教育要回歸生活,不應該片面追求孩子們學得像,而應當引導幼兒大膽地在領悟基礎上去創造,以自己的眼光去審美。通過實踐與探索,我在藝術活動中,開始重視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從孩子的需要出發,重視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仿編歌詞、自編打擊樂節奏、自由地用繪畫、自由地操作、自由地討論和舞蹈表現對音樂、美術作品的感悟等,從而使教學形式越來越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例如:《秋天》這首歌表演時,當幼兒學會了這首歌,我發現幼兒邊唱邊做著簡單的動作。這時,我馬上鼓勵幼兒根據歌詞來創編表演動作,我請幼兒想一想,歌詞中的樹葉是什麼樣子,誰能用自己的動作將樹葉空中飄的樣子表現出來,並要和別人的動作想的不一樣才好。結果,小朋友興趣很高,都想出了各式不同的動作。雖然有的動作不夠美, 但畢竟是小朋友動腦筋的結果,同樣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然後,我又問幼兒:「當大風天時小樹葉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根據自己平日所見,回答十分踴躍,不一會兒,就做出了許多別的樣子,創編了新的歌詞。這樣一來,幼兒將自己的所想溶入歌中,表演自己編的表演動作,完全是幼兒自主自願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良好的藝術教育環境、充實的藝術教育活動可以使幼兒獲得積極的人生經驗,對其人格的健全與德、智、體、美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由此可見,游戲活動的生活化再加上老師們有地放矢的鼓勵、啟發,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不但激起了幼兒主動學習的願望,而且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 二、游戲要還給孩子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但是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幼兒游戲的時間是沒有保證的,幼兒的課程往往是被割裂的、脫離生活的。如藝術領域的生活化,生活中的科學,課程的游戲化等等,這樣從一個點入手,比較容易操作,但也要容易割裂了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 新課改把孩子的興趣和情感放首位,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特點,而後才是認知,傳統的知識觀是一首兒歌會背即完成教育目標,現代知識觀是獲得知識的過程就是知識,與周圍不斷建構的過程,強調幼兒園課程的活動性、探究性。我認為新一代的幼教人應該把游戲還給孩子。教師必須有一個大的目標框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家庭背景等制定一個總目標,在這個目標之下再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當時的現狀選取一些主題。我們進行音樂活動時,從開始以至最後的結束部分,材料的選擇與規則的制定,往往都是老師在組織,不管幼兒願不願意,都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做。這樣,幼兒容易處於被動地位,活動氣氛也會缺乏激情。如果我們尊重幼兒,讓其主動地參與選擇音樂活動,在開始及結束部分,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歌曲、游戲,在每個活動中,讓幼兒和老師共同制定活動規則,孩子們自己來評價活動的好壞,那樣,幼兒的主動性就能充分調動,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例如:音樂游戲《熊和小孩》:一群小孩在森林裡玩耍,突然來了一隻大熊。這時,我問小朋友:「大熊」來了,「小孩」該怎麼辦呢?小朋友很動腦筋,有的說:「小孩躲起來,就不會被大熊捉住。」有的說:「小孩站著別動,裝成石頭,大熊就不會發現」等等。我對幼兒的各種說法做以總結,游戲規則就按照幼兒的意思來制定。游戲開始了,一群「小孩」在森林跳舞,突然,「大熊」來了,扮演「小孩」的幼兒有的趕快躲在了椅子後面,有的做成了各種各樣的石頭,由於是幼兒自己定的玩法,所以大家都一動不動,很遵守游戲規則。游戲結束時,我讓幼兒說一說你覺得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為什麼?幼兒就會自己去思考、總結,評價時,有的幼兒說「某某當大熊當的好,因為他動作做的很象大熊,表情很嚇人」,有的幼兒說「某某當小孩時跳舞跳的不好,因為他沒有表情。」如此等等,尊重幼兒,培養幼兒在活動中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評判,勝於老師的一切包辦,也更利於幼兒的個性發展。 《綱要》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新世紀的幼兒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出優秀的跨世紀人才。
3. 如何提高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反思
提高教學質量的來方法頗多,我們要源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如何撰寫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
1.語言活動整節來活動自開始部分引人入勝,能利用故事情節讓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激發幼兒興趣.教學過程,教師設置懸念方法單,語調比較平穩,課堂氣氛夠活躍.2.音樂活動本節活動生成比較好,能夠運用幼兒熟知流行歌曲融入幼兒教學活動,歌詞創編幼兒易學易懂.幼兒課前知識准備比較充分.課堂沒有出現難點,教師感染力夠.3.體育活動本節體育活動教師利用身邊廢舊材料激發幼兒探索活動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精神面貌較好,能利用比賽形式激發幼兒競賽意識,達了體育活動目標.整活動過程運動量適.教師教學活動引導幼兒探索更多玩法.
5. 如何寫好幼兒園教學活動案例及反思
①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②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視補充有價值的資料、事例或錄像;
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
6. 活動反思幼兒園怎麼寫
幼兒園活動反思(一):
新的一年又在孩子們的歡歌笑語聲中來臨了,本學期也將結束,為了檢驗幼兒經過游戲和活動是否能有所提高,我們在學期末特地制定了此測評標准來進行測評。測評是以五大領域的教育目標及資料為指導,經過對幼兒各種本事的發展進行的測試,我針對測評情景作下分析:
健康領域:
中班的幼兒,生活中有了必須的自我保護本事和自理本事,明白一個人在家時,陌生人來了該怎樣辦。他們能夠自我協調地走、跳、跑,也清楚地了解,當在生活中遇到但在戶外活動進行跳繩時,有的幼兒跳繩的技能有點弱,以後的戶外活動將著重對此進行練習。
科學領域: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較有興趣,異常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場雪,孩子們異常開心,也對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問教師一些雪的問題,試圖去理解雪與人們及其他動植物的關系,孩子們卻對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興趣,但他們對自然角往往觀察到一半就再也不願去看了。
同時有的孩子也不太願去記錄自我的發現,孩子們比較缺乏觀察察記錄,也不會將自我看到的聽到的說給大家聽。幼兒在計算方面表現得還不錯,多數幼兒能熟練分辨7以內數字並且能以數表示物體的數量,常見的幾何圖形都能夠認識但少數幼兒還不能到達。
音樂領域:
幼兒演唱歌曲時聲音洪亮,但還能夠較有情感的地進行演唱。他們的節奏感也還不錯,可是有的幼兒對曲子的前奏和間奏的把握不好,相關知識相對貧乏,以後還需要在節奏樂、音樂欣賞方面多訓練。舞蹈動作表演方面表現還好,大部分聽到不一樣性質的曲子會做出不一樣的動作和反應,此方面應注重加強。
語言領域:
幼兒在教師的要求下,能隨意的朗誦一首已學過的詩歌,朗誦時做動作。中班幼兒對詩歌有點壓卷感,他們比較喜歡富有情趣生動的故事,對看圖講述,異常是看兩幅圖講講一個故事,幼兒還不能將他們很好的連貫起來。還不能繪聲繪色地進行講述,可在根據圖片進行講述或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情節資料,語言稍顯貧乏。
美術領域:
大多數幼兒能自我詳細著去畫簡單的物體,在色澤上選擇較鮮艷。對美術作品有美的欣賞。幼兒在多數幼兒會簡單的剪紙,但在做手工上僅有少數幼兒能一步一步跟上教師完整地折出個事物。泥塑活動中,動手本事和想像本事好的幼兒用泥塑塑造的小動物很形象,但有的幼兒只會簡單的物體形象。幼兒的發散思維,自我想像力、創造力還需要提高。
社會領域: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較有興趣,異常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場雪,孩子們異常開心,也對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問教師一些雪的問題,試圖去理解雪與人們及其他動植物的關系,孩子們卻對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興趣,但他們對自然角往往觀察到一半就再也不願去看了,同時有的孩子也不太願去記錄自我的發現,孩子們比較缺乏觀察察記錄,也不會將自我看到的聽到的說給大家聽。
7. 幼兒園老師對教育教學的自我反思
幾乎每個人都在感嘆,為何時間過的這么快!在忙忙碌碌中,半個學期過去了。回首這段時間的工作、生活,真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望著漸漸成長的孩子們,從他們身上讓我找到一種自豪感。這半學期的幼兒園生活,使孩子們學會了許多,各方面進步也很大。我整理一下思緒,總結這段時間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聽人說幼兒園教師要具備「三心」:愛心、童心和細心。我也在平時的工作中認真的做到這「三心」,用愛心去關心每一個孩子,用孩子般的童心去和他們游戲,用細心去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變化。而我認為具有一顆愛心是一切的基矗幼兒園是個兒童的世界,而我們正生活在這色彩斑斕的兒童世界裡,我要用我的愛心去滋潤一株株纖細的幼苗,培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除了有愛,我們還必須有足夠的教育教學能力,豐富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藝術。每次的教學活動我都認真對待,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更好、更快、更開心地接受教師所授的內容,我總是不斷的嘗試、探索、創新。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長好、學好、玩好,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以「綱要」為准則和兩位老師一起商議、討論,制訂了班級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等各類計劃。在一日活動中不僅以游戲貫穿各科教學,還積極使用肯定鼓勵等方法,使班裡每個幼兒都在溫馨、歡樂的環境中身心愉快地學習、生活。
在家園互動中,我認真做好每一位家長的工作。因為我知道幼兒教育不單單是幼兒園的教育,家長們的支持和幫助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常常利用家長園地、幼兒接送時間、等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適時地和家長討論科學育兒的知識。同時,孩子們在幼兒園里遇到了什麼問題,總是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系,家園一致共同教育。
在業務工作中,我認真學習同事的經驗並仔細認真地做好記錄,在活動後的空餘時間認真思考推敲。但在這同時由於自己言語不勝給同事帶來了不愉快,在今後工作要及時反省自己,把自己的業務水平在提升一截。
幼兒園教師自我反思二:幼兒園教師個人工作反思(1335字)
時間飛逝轉眼一學期過去了,我班是一個全新的組合體。但是大家都能較快的融入這個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討、一起游戲、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項班務工作。這不,轉眼間冬天來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頭,付出的是什麼,收獲的又是什麼呢?還是仔細地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吧!
一、認真反思,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通過多種渠道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責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本領。本人在本學期中,積極參加各項時事、政治學習,堅持把理論同實際相結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幼兒,做好保教工作。本學期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堅持做到以身作則、勇於奉獻、勤勤懇懇,無論是否當班,都要做好並檢查班級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其他老師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充分發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團隊精神作用,團結一致地做好班級工作。在狠抓班級常規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動有組織、實施有計劃。
二、勇於改革,豐富課堂內容形式。
我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努力做到「靜與動」的結合。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整潔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環境,我們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場地,設計最佳的區角位置,找資料、齊動手,在活動室里設立了圖書角、益智區、小巧手、表演區、建構區、娃娃家、小醫院等,還利用室外一角,設置了小超市。在每個區域我們都利用廢舊鞋盒,布置作品展示去。結合季節特徵,開展了「種子貼畫」、酒瓶裝飾等手工活動,很受小朋友喜歡,在感受到快樂的同時提高了孩子們動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班小朋友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折紙活動非常感興趣,吃好了飯,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一群的孩子圍在一起在研究折紙,有的在比賽自己折的飛機。許多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變巧了,還鍛煉了他們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鬧的現象也少了。
三、加強常規建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我進一步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為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矗但是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為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小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而且自我服務的願望和要求日趨激烈,我們抓住孩子這一心理特徵,開展了「小組長輪換制」,讓做小組長的孩子負責擦桌子、發蠟筆、點人數……抓住這些細小的機會,既培養了他們為同伴服務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了整個班風班貌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後工作方向
這個學期中,我班孩子的出勤率較好,口語表達能力有了飛躍性的進展,自理能力在不斷提高。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自身的不足,如:有時會因戶外活動超時回來較晚,給孩子穿衣著急,以至於孩子少穿了一件衣服、穿反了鞋子也沒發現,幼兒進餐的速度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對此我們都進行了認真地總結,以便於以後更好地開展工作。辭舊迎新,在新的學期中我們會更加努力,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教師自我反思三:幼兒園教師個人反思(1365字)
一、思想政治方面:
肖力老師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園里組織的各項政治活動,認真深入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深對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和重要意義的認識;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加強本身的道德修養,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以法治教,以德治教,堅持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思想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中以一個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在實際工作中,肖力老師認真遵守執行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團結同志,做到愛園如家,全心全意搞好教學,言傳身教,教書育人,熱愛幼教事業,立足於本職工作,愛崗敬業,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各種培訓與觀摩。
二、教育教學工作:
教書育人是塑造靈魂的綜合性藝術,看著孩子們一天天成長起來,作為教師的我們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孩子年齡小對新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和求知慾,這就要求我們擁有更多的知識才能夠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肖力老師就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認真閱讀大量的書籍,遇到孩子的提問不能當時回答的,就通過書籍、上網查資料,告訴幼兒最准確的答案。
在教學工作中,肖力老師課前認真地書寫教學計劃、備課,力求做到傳授知識的准確性和教學方法的藝術性、靈活性。課堂上,積極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運用生動、簡練的語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給幼兒充足的空間讓幼兒發揮想像。
她能堅持面向全體幼兒,根據本班幼兒特點注重個別差異,寓教於樂,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堅持重能力的培養,輕知識的灌輸,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教給幼兒好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在實際運用中能夠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隨著形勢的發展,幼教領域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舊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的兒童。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研究、探索更適應幼兒特點的教育方法。積極進行教改,這樣才能適應幼兒發展的需要。肖力老師一方面注意吸收幼教信息,不放過雜志、觀摩、外出學習等一切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在認真領會新《綱要》主旨的基礎上,大膽改革、不斷創新,主張以人為本,嘗試反思教學,注重情感教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
作為教師,關心、熱愛每一個孩子是我們必須做到的,特別是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幼兒園的孩子也是一樣的,所以鍾和孩子交談時都是蹲下來和他們說話,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者抱一抱,這使孩子很樂意接受,也很高興。
一直以來肖力老師都是擔任班主任工作,作為班主任協調好和本班老師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每項工作都爭取想在前、做在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有問題就和本班老師共同協商解決,深得其他老師的稱贊。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各項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做好家長工作將對我們各項工作的開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肖力老師首先擺正和家長之間的位置,經常換位思考,了解家長的要求,以便得心應手的做好工作;還經常把好的教育經驗介紹給家長,使家長們從中學到了很多育兒知識,在家長中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
三、成績方面:
在參加工作的14年中,肖力獲得過「丹江口市優秀數學教師」、「青年崗位能手」、「丹江口市優秀幼兒園教師」、「丹江口市先進管理個人」等稱號;優質課、論文、教學設計參加的比賽,都有獲得良好的成績和好評;在十堰市第一節幼兒教師全能大賽獲得了一等獎。
8. 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目標的制定方法教學反思
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活動目標的制定方法,應該說是有長足之處,在這一方面還要繼續從幼兒的特點入入手,讓幼兒從小就受一個良好的啟蒙教育,是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了,希望能夠堅持下去,越來越好,拜拜
9.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 今天有風嗎
《鼓上的小米粒》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大班的音樂課《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動中,小朋友表現得特別棒,不但學會了歌曲,還能夠邊唱邊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趣濃,參與的積極性高,較好的實現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活動中,以幼兒喜愛的樂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導入活動,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我把學唱歌曲與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在探究活動中感受、體驗擊鼓的不同力度和頻率與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動態變化的關系這一物理現象,獲得知識和經驗,有效地幫助了幼兒理解、記憶歌詞,避免了生硬的歌詞解說。另外我在「小鼓還能怎麼唱」和「鼓敲擊輕、重引起的米粒變化」的環節中,請幼兒大膽想像、操作和體驗,為幼兒提供了探究和表現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學的組織方面,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注重遊戲教學的方法,動靜交替,層層遞進。在活動中,注重以游戲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充分體現愉快教學給小朋友帶來的樂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後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戲中,幼兒玩得特別高興,在玩的同時體驗了敲鼓的輕重與小米粒的動態變化關系。 在幼兒操作感受鼓點的震動方面沒有顧及全體幼兒,只有部分幼兒上來操作了,其他的幼兒都是旁觀者,並沒有親身體驗。《綱要》指出: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本來,我也想多准備些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但我擔心孩子們會亂,米粒撒在地上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取消了這個念頭。現在想想,只為了讓教學保持有序而扼殺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真是得不償失。在最後的游戲環節,原本可以請幼兒三五成群結伴遊戲,其中一幼兒當敲鼓人,其他幼兒當小米粒,然後互換角色,使幼兒充分體驗到游戲的快樂。當時只考慮到教學的不要把時間拖得太長,而略了生生互動,這也是在以後的活動中應該引起重視的。 2 《大熊的擁抱節》活動反思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難忘的擁抱節呢?」 幼兒紛紛舉手回答說:「因為大熊改正了缺點,有了好朋友。」 「小動物原諒了大熊,和它還是做了好朋友。」 「那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做錯過事,有沒有和小朋友鬧過矛盾呢?現在你們原諒他們了嗎?如果你已經原諒了他,那麼就輕輕地走過去和他擁抱一下,親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