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教學實踐活動
◆
李亞林
江蘇省連雲港市宿城中心小學
222044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新課程實施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多元化、動態化的特點,在課程推進實施中,它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可和重視。
一、領會課程體系目標
要做好一件事,你首先必須了解它。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往往以主題的形式進行探究實踐活動,核心價值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一種獨立的課程形態,它強調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勞動實踐、服務、技術實踐等,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創新課堂教學結構
由於受舊觀念的影響頗深,很多老師在課堂上還是扮演著知識傳授者的角色。目前,教師大多數屬於「知識傳授型」,表現在善於傳統式備課、講課和批改作業,他們一旦離開書本,離開教科書,將變得無所適從,面對學生將不知所措,對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顯得力不從心。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展開。
三、把握好基本的問題
我校「山裡人家」綜合實踐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參與活動的激情高,活動效果好。江蘇《教育電視台》、連雲港市《蒼梧晚報》分別報道過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山裡人家」成為我校宣傳辦學特色的名片。在前期的校本課程開發中,我們努力做好了多方面的工作。我們學校所在地宿城三面環山,有世外桃源之美稱,有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一切生活在宿城的學生起初了解得很少。在充分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確立了以「山裡人家」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該主題活動體現了我校對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整體設計。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是圍繞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這三條線索進行的;學校依據山區學校特有的資源優勢,把「山裡人家」作為綜合實踐活動推進的主渠道,開展了「與花草樹木交朋友」、「我家的雲霧茶」、「我家的果樹」、「我家的葛粉」、「家鄉的旅遊」、「山裡人家的房子」、「山裡人家的菜」、「山裡人家的水」、「山裡人家的習俗」等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② 什麼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活動
立足教材,明確目標教材習內容主要載體,習基本材料.教師進行教預設,應深入理解教材基礎,根據實際自教風格,教材進行適改編或重組.教目標既教發點,歸宿.我要用發展眼光審視教目標,堅持面向未,立足課堂,知識與技能、程與、情態度與價值觀三維度確定每節課教目標.
2
解,認識教師交往互程,原知識經驗、能力水平、性特點必影響著教展推進.,盡能解,預測習行、習式解決問題策略,乃科預設重要前提.例,習起點?習程,更興趣?舊知與新知距離?需要給些暗示?些暗示降低思維強度?能提哪些問題?提問題應做答?預設工夫,才能更解決課堂問題.
3
精設計,促進教,教師必須課前自教任務清晰、理性思考與安排.備課程,教師要充考慮課堂能現各種情況,設計富彈性、留空白預設,使課堂教體現更自由度寬容度,給留足空間.既便於找准教起點,調進步探究積極性.總,預設基礎,預設升華,二者相輔相.教師教要確處理兩者間立與統關系,勢利導,達預設,促其,才使課堂教煥發新色彩.
③ 初中物理指導課外教學實踐活動及指導實驗教學有哪些
實驗教學,就是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發現和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版一種有別於權灌輸式教學的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和過程。 實驗教學,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如體育課,美工課等。它不是以大量的理論灌輸為主。而是代之以簡潔的要點,和注意事項說明,和實際練習過程進行學習的。 在大學里,實驗教學更顯得重要。
④ 小學數學中如何進行動手實踐課的教學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重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教師再引導學生到實際中驗證,到生活中運用。這樣,學生對知識就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質也回得到和諧發展。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呢?我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創設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形成學生動手操作的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在毫無壓抑感的氣氛中學習,敢於設疑,敢於動手操作論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其內在的心理需求。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單一的操作演示、學生簡單的模仿操作轉化為探索性、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去發現事物的奧秘,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
精心設計動手操作的步驟,使教具、學具直觀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動手操作前,先讓學生明白動手操作的目標,即研究什麼事物,觀察什麼現象,或分析一種什麼關系。然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清楚的語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動手操作要求,提示操作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學以致用。
構建合理的培養模式,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具體操作。在對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並非無目的地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而應該構建合理的培養模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和結論。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時候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指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拌以思維和語言的表達,把重點放在基礎比較薄弱,動手操作比較困難的學生身上,對那些成績比較好、思維敏捷的學生,多鼓勵他們創新,能否採用多種方法去動手操作;
其次,在學生發現和感受到一種知識或一種方法後,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擺事實,講道理,進行分析,形成共同認識。
最後,指導學生進行總結,形成正確、清晰的數學概念。動手操作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仔細觀察、分析,而且要指導學生進行總結,真正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和飛躍。特別是低年級,老師如不適時加以指導和總結,小學生就會玩教具和學具。老師只有適時加以指導和總結,才能把學生從玩中引到學習上來,完成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和飛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見多動手操作,能發散學生的思維,達到創新的目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手,親身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也能開發學生智力,讓他們積極地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思索、探討、創新,使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積極的參與者,是認識過程的探索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讓學生先觀察幾幅圖,想想這些圖形是什麼,是怎麼組成的?用在什麼地方?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製作一幅圖畫,發揮他們的想像能力,自由自在地表達想法。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但提高了對知識的掌握,而且也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而學生也爭先恐後的想上台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的熱情讓我感動,也讓我深深地發現學生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他們的創造力是我們所無法預見的。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充分地讓學生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⑤ 如何指導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的開展
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現狀分析及反思
摘 要: 圍繞「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出現的熱門問題,對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內容展開研究與探索,通過當前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教學現狀的分析,對怎樣上好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進行了反思與探索.主要採取的策略:一是 「加強研究,明確活動的意圖與目標;二是配合安排,合理調整活動內容和時間;三是因地制宜,適當增加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四是明確目標,加強活動過程的控制與指導;五是重視評價,監測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 實踐與綜合應用 現狀反思
引言:「實踐與綜合應用」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廣大教師對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認識及教學普遍存在一些問題,現狀堪憂:
【現狀1】缺少實踐活動的條件
說到小學數學的實踐與綜合應用,多數教師們都想到要動手操作,要有很多的教具和學具,要有現成的課程資源.而大部分小學都很難找到和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學用具及可以借鑒學習的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的相關材料或者光碟.
老師甲:沒有動手操作的材料,這課沒法上.
老師乙: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尚未形成,小學嗎,上不上沒關系.
老師丙:沒有可借鑒的案例和比較切合的教學資源,我們不會上.其實上不上都不影響質量的.
這些「沒有」成了大部分教師不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托詞.影響了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實施力度.
【現狀2】不是主要考試內容
部分教師認為,傳授數學的知識和技能才是教學的核心.獲得較高的分數才是數學學習的目標.實踐與綜合應用在小學階段直接從試卷的卷面上很難以一種表述的形式出現,沒有辦法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所以教與不教都沒有關系.即使上吧,自然就成了平時教學的閱讀素材或者只當一個信息窗口一帶而過.
【現狀3】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方式無從選擇
由於老師和學生對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內容體驗少、感受少,因此解決問題時缺乏方法;加上師生的互動面窄,很多教師面對實踐活動課一籌莫展,於是就上成某單元的小結課、練習課或復習課.
【現狀4】安排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有差距
從1—6年級的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到,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內容一般來自於現實生活,是其他三個知識領域的延伸,並通過活動進行拓展.但有些內容離學生的實際有差距.如六年級上冊的《合理存款》,農村孩子對儲蓄存款不熟悉,更別提國債利息等.對於四下的《小小營養師》,學生根本沒有這方面的體驗,教學只能成為看圖學習.
實踐與綜合應用到底該怎樣上呢?筆者認為,實踐與綜合應用是新課程標准設立的一個學習領域,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學習活動,其內容是現實的、綜合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生需要在活動中主動地觀察、實驗、猜測、驗證和交流.重視並認真開展這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對於改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數學、認識數學,提高學生探索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教材安排的每個內容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初步的實踐能力.一般性的紙筆測驗即所謂的考試是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的,而實踐活動和綜合運用都是給學生終身學習打基礎的,不能因為不考試就不上了,而且還應該上得很好.
1.加強研究,明確活動的意圖與目標
教師首先要認真分析教材,明確教材編寫意圖和活動目的;弄清活動中要應用哪些知識,解決什麼問題,獲得什麼體驗.策劃好課內活動和延伸到課外的活動,安排好課前、課中和課後的教學內容等.通過以上的思考,周密地設計活動的內容和方法,使實踐活動呈現科學性、趣味性、多樣性.
比如: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小學數學第5冊56~57頁的《製作年歷》,它是安排在第五單元《年、月、日》的基礎上開展的一次活動,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讓學生受到尊敬長輩、熱愛家庭的教育,感受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活動前讓學生弄清相應年份中每月的天數,每月1日在星期幾;課前指導學生調查重要的節日,每月1號是星期幾;課內完成月歷的製作:課後再製作完整的年歷.這樣才能統籌安排教學流程和選擇教學策略,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開展活動.
2.配合安排,合理調整活動內容和時間
對教材中所提供的綜合實踐活動,要結合當地實際,結合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地調整教材內容,合理安排好活動的時間.
在《製作年歷》這個活動中,教材要求製作年歷,活動過程包括製作經費預算、買材料、網上查資料等.一節課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可以將製作經費預算、買材料、網上查資料安排在課前和課後自己獨立去完成,課上也改為製作月歷.學生學會製作月歷的方法後,年歷的製作就可以放到課余時間去獨立完成.在此基礎上再通過「看誰製作的年歷最美」 的活動進行評比,使年歷做得更精美.
3.因地制宜,適當增加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教材中所提供的實踐活動,只是為教學提供了線索.筆者認為教師組織實踐活動時不要僅限於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內容,還要結合當地實際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自己設計內容,選擇學生喜愛的形式開展活動.
3.1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活動內容
例如低年級認識人民幣後,可以開展《小小商店》的實踐活動,我在教學時是這樣設計的:課前讓學生自備各種商品,有玩具、學慣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讓他們自己製作價簽,貼在准備的物品上,帶進課堂中,把教室模擬成「小小商店」,由學生推薦出「櫃台經理」、「收銀員」等人選.其餘的學生做「顧客」,開展購物活動.此外還讓學生了解社會中有哪些促銷手段,在「小小商店」中進行展示.結果學生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售貨員」極力「推銷」自己的「商品」, 「顧客」爭先購買.上這樣的一節課,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准備工作,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加深認識了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更可貴的是加強了綜合能力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又如一年級學習了統計的知識後可以繪制「我的作業真棒」實踐活動反饋表:二年級確定位置後可以繪制上學路線圖,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後可以開展「你的房間有多大」的活動.這些內容有的雖然教材中沒有單獨安排,但配合教學內容適時、適當地設計並開展活動,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實踐和運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2 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活動內容
教學中,教師要立足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拓展活動形式,提高活動的實效性,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可以採取課內、課外以及課內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3.2.1 方案小設計
方案小設計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某一項活動方案,學生經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體策劃、表達設計、回答質疑等過程的學習活動.方案小設計可以包括統籌安排、優化設計、旅遊設計等.
例如:學生學完《兩位數乘法》後,教師可假設一個「旅遊中的數學問題」專題,設計一個外出秋遊的租車方案.四年級6個班360名同學乘車去遊玩.包車有兩種選擇方式:大車有42座,每輛200元,小車有18座,每輛90元,怎樣租車最經濟合算?這一活動內容,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交流後,會得出多種不同的包車方案,然後通過分析、比較得到最佳方案,既滲透了合理安排和最優化的思想,又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用」數學的樂趣.
3.2.2 數學小游戲
數學活動可以以數學小游戲的方式來進行,抽象的數量觀念、空間觀念與兒童具體形象的思維活動之間需要有適宜的中介橋梁將它們聯系起來,游戲活動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新課程數學教材中已經包含了大量游戲的成份.特別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數學小游戲是一種非常適宜的方式,隨時都可以進行.
例如:位置游戲: 2人一組,每人准備一個棋子,放在20×20格的方格紙左下角(0,0)處,輪流擲骰子,每次擲出兩枚骰子,一枚上的點數是向右方橫走的步數,另一枚上的點數是向上方豎走的步數,誰先到達右上角的終點(20,20)誰就贏.每走到一個新的位置,用一個數對把它記錄下來.
3.2.3 小課題研究
小課題研究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認識和解決某一數學問題為目的,學生經歷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得出結論的過程的學習活動.對於小學生來說,具體包括調查研究、查閱資料和實驗研究等.
例如:組織學生跟蹤調查連續兩周的家庭用水量的情況,研究用水費用的計算方法,組織學生探討節約用水的策略,並向全班家長發出「節約用水倡議書」.具體如下:
1.調查你家裡兩周的用水量情況(查看水表),統計你家裡平均每天的用水量.
(2)從你家的用水情況,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並解答出來.
(3)調查水對地球(包括對人類)的益處.
(4)在家裡,如何節約用水?
(5)設計一兩句節約用水的宣傳標語.
(6)圍繞以上調查和統計,請寫成一篇以「水」為題材的數學小論文.
有些小課題由於問題的難度和知識的綜合應用程度大,學生獨立研究有困難,可以有若干同學相互合作完成,或教師參與並幫助解決.
學生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用「數學眼光」去「考察」、去「探究」、去「設計」、去「創作」、去「想像」、去「體驗」,不僅使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揮,而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
3.3 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選擇活動內容
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選擇合適的活動內容.事實上,即使以專題形式呈現的內容,教材也只是提供了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師要有主動處理教材的意識.
如,二下的《剪一剪》、三下的《擲一擲》等,主題明確,線索清晰,所需的材料也不復雜,課堂實施就比較容易;而二上的《看一看,擺一擺》,四下的《小小營養師》雖主題明確,但涉及的數學知識不夠明朗,課堂實施就比較困難.因此,對於那些主題籠統、脈絡不清、素材缺乏內在聯系的專題,更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創造性,要結合本校和本地的實際加以利用和再開發.
4.明確目標,加強活動過程的控制與指導
數學的實踐活動不僅需要相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更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和有效的指導.
4.1 教學中要注意可控性
雖然每次活動是以解決一個或幾個實際問題為載體.通過實踐或問題解決培養學生實踐活動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數學素養.可它涉及許多學科知識,是綜合性學習.因此在活動方式上既要個體探究性學習又要小組合作學習.
例如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小學數學第4冊110~111頁安排了《做一做試一試》,第一部分藉助工具感知時間變化,第二部分藉助經驗體會1分和10秒時間的長短,第三部分藉助統計圖表探索多種計算方法.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感知了時間的回憶和想像,忽略了「一天當中」的要求,學生在討論中扯到了幾天幾年的事,浪費了不少時間,卻沒有真切地體會到1分鍾、10秒鍾的長短,偏離了教學目標.第三部分的「試一試」,老師事先布置學生收集了大量數據,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逐一匯報,再根據數據繪製成條形統計圖,教師輔導學生制圖,尚未做完下課鈴響了,這樣既大大超出了學生的能力,又未突出「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中多種演算法的探索.
4.2 加強綜合設計的適時指導,幫助歸納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解決問題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
如五年級下冊的《粉刷圍牆》:
(1) 學校或者社區要徵集粉刷圍牆的工程方案,你們認為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2) 如果要粉刷我們校園東面的圍牆,怎樣計算面積了?
學生在進行這一活動時,雖然也可以找到粉刷的方案及面積計算方法,但這一方法的獲得學生是憑借自己的感覺.在粉刷牆壁時要考慮多重因素,由於學生處於小學階段見識有限,對於了解粉刷的面積、預算材料費和粉刷圍牆人工費這三方面考慮不周密.這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同時提醒學生要根據要粉刷的面來具體施工,有的面被擋住了,不需要粉刷,這些面在計算費用的時候是不需要算在內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生搬硬套.這樣,在過程的實施中,學生不僅能從學習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並且在今後碰到類似的問題,他們就會憑借本次活動經驗,尋求最佳的策略和方法.
5.重視評價,監測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5.1 首先應加強實踐活動過程的監測.包括原始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分析與表現以及活動中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可以採取交流或寫成數學的形式進行評估.
5.2 重視教師對學生的客觀評價.教師要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活動方法、策略等進行等級加描述性的客觀評價.這樣才能保證和實現目標的達成.
5.3 要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中交流各種體會,總結經驗,升華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恰當地進行評價,找出活動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樹立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信心.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客觀地分析活動中的不足之處.以利於下次活動的開展.
「實踐與綜合應用」 它不僅拓寬了教師的視野,沖破了原有教材的束縛,而且給數學賦予了生活的意義.同時,「實踐與綜合應用」是充滿著探索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一類學習活動,它為學生學會獨立探索提供了廣闊的天空,同時也向教育工作者原有的知識觀、教學觀、評價觀提出了挑戰.理解和把握這個領域,對數學課程的發展和數學教學的改革非常重要.願我們的老師在「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舞台上創出佳績,為課改抒寫新的一頁!
⑥ 與小學數學相關的實踐活動有哪些
實踐活動:
1、「好書伴成長」讀書活動:書籍記載著人類成長的歷程,把文明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在暑假期間,組織學生閱讀積極健康的書籍,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培養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的良好學習習慣和能力,讓讀書成為學生成長需要。三到五年級的學生還寫了讀書的體會和感受。
2、「愛心獻老人」體驗活動:在假期活動中,各個中隊在輔導員的帶領之下定期幫助附近的孤寡老人,為孤寡老人送去溫暖,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尊老敬老、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又增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3、「綠色環保」系列活動:根據我鎮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對一些街道、河流進行調查,了解家鄉河流受污染的現狀,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特別是使學生認識到保護好河水不受污染,對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意義重大。並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能源的現狀,樹立節約能源的意識,並且把這種節能的意識帶回家,宣傳給自己的父母,真正做到以點帶面的效果。通過「花草樹木是朋友」、「我的低碳生活」「我是節約小衛士」等體驗與創意活動,讓學生把自然、和諧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簡潔、節能、文明的綠色生活理念帶回家。結合「低碳行動」,引導學生了解個人及家庭能源使用方式對節能減排的意義和作用,樹立「節能環保,珍愛自然」觀念,關注生活中的節約方式,學習和尋
找節能的竅門和方法,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米、一度電等點滴小事做起,讓低碳理念從校園延伸家庭,輻射社會,真正讓環保成為時尚,讓綠色走進家庭,讓低碳融入生活。
4、「農業生產」體驗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附近的生產勞動基地進行勞動體驗活動,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在勞動中揮灑汗水,不怕苦、不怕累。在勞動中學生體會到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自覺養成了珍惜勞動成果的優秀品質,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了集體觀念。
5、「拒絕三無食品」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走訪調查了工商、超市的工作人員,通過走訪調查知道了什麼是三無食品,怎樣鑒別三無食品,三無食品為什麼會在市場上出現,三無食品有哪些危害,小學生應該怎樣抵制三無食品。
⑦ 指導小學數學課外教學實踐活動有哪些內容
答--您想要問什麼?公立小學的課程安排都是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教學大綱的要求來做的,課外活動也是嚴格按照要求來做。
⑧ 小學數學實踐與應用課前做哪些准備才能使課堂活動更有效
一、確定一個好的數學實踐活動的課題
(1)題目的起點低,使得人人都能入手,如果問題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找到解決的途徑更好。
(2)題目貼近學生生活、切合學生實際。
(3)題目能給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想像空間、探究空間。
(4)課題選擇宜突出綜合性,避免內容的單一性。
(5)課題的內容要盡可能做到真實、可信。
二、數學實踐活動的一般程序
(1)確定活動的內容,明確要解決問題。
(2)學生個人或自行組合成小組,考慮一個行動方案。
(3)探索實踐,得出結論或拿出結果。
(4)解釋討論、組織交流,每個人或每個小組展示自己的成果,彼此之間進行交流、質詢。
例如在打電話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中,問題是關鍵,對創設什麼樣的問題環境,我的問題情境應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同時問題是通過學生探究能夠解決的,學生要以體驗到解決問題後的喜悅,建立運用數學的自信。例如在《打電話》的教學中,首先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剛接到學校通知,有一個緊急演出,讓我們學校的合唱對去參加,哎呀,時間很短,合唱對共有15個隊員,通知每個隊員要1分鍾,怎麼可以很快地通知到這15個隊員呢?同學們幫老師想想吧!(課件展示情境圖)
創設良好的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可缺少的一個策略,應該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思考用什麼知識解決問題。
2、為學生提供操作、思考、交流的空間
體驗操作是深化學生數學引用意識的最好方式,對知識的理解內化起著作用。本節課中在學生小組討論最佳方案時,我讓學生在紙上用圖式的方法直觀地展示各種方案,最後、選出哪種方案最省時,從中發現規律找到到第幾分鍾,如何求出所有接到通知的隊員總人數,或能根據接到電話的總人數推出打了幾分鍾的電話。並能應用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自然而然增加了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在學生操作、合作、交流中教師要給予指導,根據教學內容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有目的進行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學生的獨自體驗,去感悟、去應用,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