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學科答辯:《青蛙合唱》
【導讀】《青蛙合唱》是教師資格面試中音樂科目常考資料,教師資格面試答辯大多會圍繞設計思路、教學實施和教師結構化等題目發問。小學教師資格證學科知識答辯在教師資格證面試中非常重要,面試中會有兩個方面的考察,分別是試講和答辯,答辯在試講之後進行,對於試講的結果會產生一些影響,所以想要面試取得比較好的分數,答辯也是很重要的,我們需要提前把考官可能問到的問題進行匯總,組織好作答思路,保證遇到此類問題能夠很好的作答,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學科答辯:《青蛙合唱》,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題:請簡單介紹歌曲。
【參考答案】
《青蛙合唱》是小學音樂一年級的一首教唱歌曲,選自《湯普森》鋼琴曲。歌曲為D調,3/4拍,速度稍快,旋律輕快活潑,描繪了自然界中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歌聲,體現了一篇大自然的美好風景。
第二題:音的性質有哪些?分別由哪些因素決定?
【參考答案】
音高——發音體在每秒鍾內振動次數的多少(頻率);
音值——發音體振動時延續時間的長短;
音量——發音體振動時振幅的大小;
音色——發音體材質和振動時泛音的多少以及出現的次序等多種因素。
第三題:教學設計中採用了什麼導入方式?為什麼要用這個方式進行導入?
【參考答案】
教學設計中我採用了情境創設的導入方式,模仿青蛙的叫聲,提問學生這是哪一種動物的叫聲?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思考,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應該能說出是青蛙的叫聲,所以我可以聯系學生的回答,提問學生有沒有仔細聆聽過青蛙的叫聲呢?從而順勢引出新課題《青蛙合唱》。
通過這樣設計既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著手,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四題:教學設計中教學重難點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設置?
【參考答案】
對於本節課重點的設置是能夠完整地演唱歌曲。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對於唱歌課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學唱環節,通過層層遞進的學唱環節,學生能夠完整演唱歌曲。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剛剛步入小學,對於識譜讀譜沒有太多經驗,所以能夠完整學唱這首歌曲應該是更為重要的內容,當學生對於歌曲的學唱有了一定經驗後,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表情或者更加自信的學唱歌曲。
對於本節課的難點設置是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的聲音,感受大自然中的音響,並了解音的高低。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根據生活經驗學生應該知道青蛙的聲音,但是對於小青蛙和老青蛙聲音的區別,可能並不了解。所以能夠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的不同叫聲,這樣的難點設置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自然界中的音響,同時了解音的高低也能夠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五題:教學重點如何突出?教學難點是如何突破?
【參考答案】
關於教學重點的突出,我主要採取了如下教學步驟:
(1)先引導學生初步聆聽歌曲,通過初步感知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速度後,更有利於學唱環節的展開;
(2)我會進行范唱,請學生小聲哼唱,同時身體跟隨旋律律動,感受音樂結構;
(3)彈奏鋼琴,請學生跟琴學唱樂譜,提示學生注意旋律的走向,並請學生在學唱後自主討論歌曲的旋律是怎麼進行的;
(4)引導學生完整學唱歌譜;
(5)引導學生模仿歌詞中小青蛙和老青蛙的聲音來朗讀歌詞;
(6)引導學生詞曲結合完整演唱歌曲;
(7)分兩組分別演唱小青蛙、老青蛙以及合唱部分,並進行分組評價。
關於教學難點的突破,我主要採取了如下教學步驟:
(1)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琴學唱樂譜,提示學生注意旋律的走向,並請學生在學唱後自主討論歌曲的旋律是怎麼進行的。
(2)學生自主討論後,教師講解旋律中的音分別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進行。
(3)教師在鋼琴上彈奏1和5的音,引導學生仔細聆聽,說一說哪個音比較高,哪個音比較低。
其實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他們現階段的情況來進行的,所以這樣的設計既是他們能夠接受的,又能夠在此基礎上學習領會到新的東西。
關於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學科答辯:《青蛙合唱》,就說到這里了,以上的這幾個問題希望大家好好准備,把教師資格證面試要點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必要准備,保證考試成功!
B. 童聲合唱訓練教案
童聲合唱的的訓練課件http://www.k12zy.com/word/17/52/175270.htm
天文樂譜基地-初級教案-童聲合唱的組建和基本技能訓練
http://www.musicgz.net/bbs/dispbbs.asp?boardID=7&ID=810
童聲合唱訓練中口型的統一問題
http://www.musicgz.net/bbs/dispbbs.asp?boardID=7&ID=396
天文樂譜基地-初級教案-童聲合唱訓練方法談
http://www.musicgz.net/bbs/dispbbs.asp?boardID=7&ID=702
C. 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青蛙合唱》
【導讀】音樂是教師資格證學科之一,《青蛙合唱》也是音樂科目常考資料之一,我們需要用這些常見資料進行教學設計,所謂教學設計,其實就是進行教案的編寫,在教師資格證面試和筆試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也是課程進行的參考,所以做好教案就顯得尤為重要的,需要分四個部分進行,分別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課程和板書設計,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青蛙合唱》,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唱歌曲《青蛙合唱》,感受歌曲中音的高低變化,進一步樹立學習音樂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模仿、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表現歌曲並建立音樂感知能力。
【知識與技能】
能夠認識音的高低;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的聲音,感受大自然中的音響。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完整地演唱歌曲。
【難點】
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的聲音,感受大自然中的音響,並了解音的高低。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創設情境,模仿青蛙的叫聲,提問學生:這是哪一種動物的叫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剛剛老師所表現的是青蛙的叫聲,同學們有沒有仔細聆聽過青蛙的叫聲呢?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青蛙們的合唱。
引入課題,《青蛙合唱》。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歌曲
並設問: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歌曲旋律比較歡快,速度為中速。
2.復聽歌曲
並設問:歌曲表現了什麼樣的內容?你聽到了什麼有特色的部分?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描繪的是自然界中青蛙們的合唱,在歌曲當中有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聲,自然界的聲音豐富多彩,接下來我們用自己的聲音來描繪一下大自然的聲音吧。
(三)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同時身體跟隨旋律律動,感受音樂結構;
2.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琴學唱樂譜,並提示學生注意旋律的走向;
3.學生自主討論後,教師講解旋律中的音分別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進行;
4.教師在鋼琴上彈奏1和5的音,引導學生仔細聆聽,說一說哪個音比較高,哪個音比較低;
5.教師鋼琴彈奏旋律,請學生跟琴完整演唱曲譜;
6.教師引導學生模仿歌詞中小青蛙和老青蛙的聲音來朗讀歌詞;
7.教師引導學生詞曲結合完整演唱歌曲;
8.分兩組分別演唱小青蛙、老青蛙以及合唱部分,並進行分組評價。
(四)鞏固提高
教師將學生分小組選用自己喜歡的動物重新給歌曲填詞,提醒學生注意與組內其他成員的配合;
創編完成後請各組進行表演,並互相評價推選出最受歡迎的小組。
(五)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青蛙合唱》,體會到音的高低不同,模仿自然界中的聲音。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更加熱愛大自然,願意傾聽大自然中不同的聲音。
請同學們課後收集其他關於小動物的歌曲,並在下節課進行分享。
四、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青蛙合唱》,教案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一項必備技能。在教師資格面試前的備課階段,撰寫一篇質量較高的教案是試講成功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以上的四個部分都是教學的重點,缺一不可,更多小學教師資格證報考指南,歡迎大家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