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體育課教學原則

小學體育課教學原則

發布時間:2021-01-09 00:23:45

① 如何處理體育課突發事件

那麼如何正確、有效地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關繫到課堂秩序的穩定和班級同學之間的團結,同時也反映一名體育老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及處理藝術。教師在處理課堂突發事件時,一看判斷,二看經驗,三看能力,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樣教師在處理課堂突發事件事件中就會立於不敗之地,進而卓有成效地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一、教育性原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抱著教育為本的目的和心態對待每一件突發事件,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由於體育課本身的特殊性,學生在練習和游戲過程中難免出現口頭或肢體上的摩擦,甚至會出現一些傷害事故,此時教師應先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和過程,然後對有過錯的學生進行批評和教育,使其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並以此教育全體學生,避免以後再出現類似事件,決不能只憑自己的感覺和肉眼看到的情況就斷然判定是非,這樣就難免出現誤判,對學生的心靈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二、客觀性原則 學生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個體的差異,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去了解每一位學生,要客觀地分析、評價每一位學生,這樣不僅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完成體育課的課堂教學,還能避免在課上出現突發事件時對學生的「思維定勢」的影響,以致憑自己的主觀隨意性以導致問題處理不公,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使其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三、針對性原則 對於體育課上發生的突發事件,教師應在弄清事件的原因和性質後,再著手解決問題,用不同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不能簡單地用一種模式或方法去解決問題,應注意事情的不同層面的差別和個體之間的差異;教師要善於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把握問題的實質,進行針對性教育。四、有效性原則教師在體育課上處理突發事件時,要注意所採取的方法,既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只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斷定是非,更不能簡單問題復雜化,隨意佔用很多的課堂教學時間去解決問題。處理和教育重要的是看效果,採取靈活有效的方式,往往行之有效,事半功倍。五、冷處理原則 一堂體育課,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因而不可能花很多的時間去處理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有些突發事件處理不能急於表態和下結論,過於草率和盲目,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還往往使自己陷於被動。當出現了突發事件和問題時,教師的一個眼神和一兩句話常常會起到震懾作用,學生往往會有所收斂或停止相互之間的摩擦和沖突,等課後學生的情緒冷靜下來以後,教師再去處理這些問題,學生能更快地發現自己存在的錯誤,也能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接受老師的批評與教育。 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突發事件,不僅有利於班級的團結與穩定、同學之間的和睦與信任,還能使課堂教學任務得到順利地完成,培養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和遇到與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掌握和運用好以上「七原則」,對於我們教師特別是年輕缺乏經驗的教師更好地駕御課堂,處理好師生、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圓滿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② 國家頒布《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並不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是對如何達成學習目標提出教學內容的建

Dear teachers and schoolmates:

Hello!

Standing here, I first think excuse me you a question: in your mind what the greatest? I think, the answer would be two words - the motherland.

We met in the country of yuanmingyuan humiliation and grief, The Great Wall was fantastic, understanding the grand and magnificent country, In the desert wilderness, understanding the motherland and the vast masses, In the silk road, the motherland's long and knowledgeable.

When he saw the books that are of the motherland, the invasion of powers suffering, because our country rises in our hearts, When the shenzhou vi space travel, we cheered for the motherland, we, in our hearts, When Hong Kong's return to the motherland, we are excited when we shed tears, because of them

③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選編的原則

與教學目標相統一原則;
2
)科學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原則;
3
)可行性原則;
4
)趣味性原則;
5
)與社會體育和地區體育特色相結合原則。

④ 如何上好一節體育課的標准

為了使學生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身為體育教師就應該努力上好每一節體育課,使學生每上一次課都有收獲。 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我認為,衡量一節體育課是否成功,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 第一個字是汗。所謂「汗」,當然也就是要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出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汗」代表學生一節體育課的運動量或者運動強度。如果在一節體育課中,學生沒有出汗,最起碼我們可以說這節課的生理負荷的量或者生理負荷的強度不夠。如果生理負荷的量或強度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那麼,學生就達不到體育鍛煉的目的。 第二個字是「會」。在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是一節成功的體育課乃至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所謂會,不但是指要使學生學會某一項動作技能,還應使學生學會通過各種體育運動形式鍛煉身體的方法。比如說,如果是一節技能學習課,那麼就應使學生掌握動作的技術要領和練習方法;如果是一節游戲課或者體能發展課,就應使學生在達到鍛煉身體目的的基礎上,學會通過這些游戲等形式鍛煉身體的方法。 第三個字是樂。這里所指的「樂」,不單是指要使學生在體育課上,在運動中得到快樂,還指學生要樂於學習,也就是說應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而不是教師主動地教,學生勉強的學。這也是上好一節體育課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學生樂學,那麼,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他都會主動通過體育運動去鍛煉身體。 1、首先一點,既然是上課,那麼就得備課。 有些人認為體育教師上課不用備課,那麼他們就大錯特錯了,體育教師不但要備課,而且備課內容必須細致、周密、全面。 體育教師實踐課的備課內容包括五個方面, 首先就是要備教材; 這其中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作為體育教師,必須提前對所要教授的教學內容有非常細致的了解,我們得清楚這節課要達到什麼教學目標,所學動作技術的動作方法;要了解學生在學習這些動作時容易犯什麼錯誤,應該如何糾正;還要知道這些動作是否容易使學生造成傷害事故,應如何保護與幫助等等。 第二,備學生;教師要了解我們的教學對象,包括這個班級有多少人,多少男生,多少女生,甚至每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況等等,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可能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兼顧所有的同學。 第四,備組織教法;體育教師應了解了教學內容、學生以及場地器材後,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以及場地器材的實際情況准備組織教法,盡量減少在隊伍組織調動上浪費的時間,合理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這些咱們在後面再具體說。 最後一點,就是要備天氣;作為體育教師,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因為我們必須根據天氣狀況,隨時改變教學內容。 總之,備課是體育教師上好一節體育課的前提,只有備好課,才有可能把一節體育課上好。 2、接下來,就是正式上課的教學過程了。 我們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對健康理念的理解灌輸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理解健康的含義,並為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而主動去進行身體鍛煉。 在實際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注意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原則。在體育教學中,有一些我們必須遵守的教學原則,包括:身心全面發展的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提高原則、從實際出發原則、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原則、綜合創新原則等等。我們應該遵循這些教學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 第二,就是要注意改進和提高組織水平。體育教師應嚴密課的教學組織,根據學生人數、教材性質、場地器材條件採用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盡量減少用於整隊、調動隊伍、布置場地器材、分組集中等教學輔助活動時間,比如我們可以結合安排一定的練習來調動隊伍,利用安裝、收拾器材,訓練學生搬運重物的能力。 要使學生樂學,那麼首先,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有新穎性。比如說,如果教學對象是高中女生,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如健美操、排球等女生喜歡的教學內容;如果是高中男生,則可以選擇一些如籃球、街舞等男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如果是小學生或者初中生,可以安排一些游戲來進行身體鍛煉。 第三,教師要善於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需要。比如,在教學中可以運用一些獎勵或者懲罰來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應該多運用獎勵手段,而少用懲罰,即使用懲罰,也應適可而止,不能太重,否則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 第四,可以安排一些游戲,或者是具有創新性的東西,這樣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從而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 當然,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還有很多,老師可以在教學中靈活安排。 一節成功的體育課,不僅局限在課上,還表現在課後。這節體育課是否真正成功,有沒有達到教學目的,我們還要看學生掌握了多少,這就要靠教師課後調查,反饋信息,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這也是衡量一節體育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 如何上好一節體育課,看似簡單,其實包含很多方面,包括體育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課程體系設置、學生情況和學校情況等。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本身具有精深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等等。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能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發展,時刻關注體育運動的發展、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學生的成長,才能保證自己上好每一節體育課。

⑤ 體育運動的原則與方法

所謂課程資源是指富有教育價值的、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或服務於學校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稱,它包括教材及學校、家庭、社會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人力、物力、與自然資源。 在我國,由於各地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城市、城鎮、鄉村學校條件具有很大的差異,而體育教學條件的差異尤其明顯,加上新興體育項目的增加,新課程標准在教學內容方面沒有具體的規定,這是符合我國的實際的。但新課程標准同時明確指出:「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順利實施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可以發揮課程資源應有的教學優勢,體現課程的彈性和地方特色。」這就使各地學校和體育教師在課程內容上具有了很大的選擇性,為學校和教師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那麼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又如何去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呢?一、必須遵循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是為了實施課程標准,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使學生達成體育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目標為目的的。因此筆者認為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適應性原則。即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要適應本地的自然地理和風土人情或適應本校的實際條件或適應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徵或帶有地方特色。2、實用性原則。即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應能激發學生積極參加練習的慾望,且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實質性的作用。3、系統性原則。所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從教學設計角度講必須要有教學目標、動作技術分析、組織教學形式、教授學練的方法、常犯錯誤及糾正方法、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以及場地、器材的設置和要求、安全措施等諸多方面構成的一個體育教學系統。4、教育性原則。所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應包含著對學生養成或對學生的生活或對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或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教育因素。5、安全性原則。即所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應包含著適合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和安全的,或應是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在鍛煉中可能出現的身體傷害基礎上的,具有具體可操作的和實際運用效果的保護幫助措施的內容。當然體育運動中不可能杜絕傷害事故,任何教學內容也都不是萬無一失的。二、必須掌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方法新的課程標准自2001年9月開始實驗至今已有四年,各地體育教師開發出了許多適合本校條件和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縱觀開發的內容和自身教學的實踐,筆者認為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1、降一降。長期以來我們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競技運動的原本,甚至教學方法與教學要求也與專業訓練相同或相似,學校配置的器材絕大多數是成人化的、專業化的。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使學生達成相應的目標,我們必須對成人化的器材在高度上降一降、對純競技運動項目在技術難度和要求上降一降。如可以降一降標准籃球架、排球網、雙杠等的高度,可以降一降跨欄、二級跳遠、背越式跳高、支撐跳躍等項目的難度要求等等。2、縮一縮。對標準的足球門、標準的籃球、排球、足球場地我們不妨從學生年齡特徵出發有針對性地的縮一縮,使場地適合他們進行活動和比賽。3、代一代。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我們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進行廢物利用自製一些可以代替原項目所需的器材。如用廢舊的鐵杴柄、鋤頭柄,舊書捲起粘合起來等製作成接力棒,用廢舊的竹竿和橡皮筋製作成欄架、用化肥袋縫製成大袋子裝入稻草成墊子等等。4、改一改。第一、改一改原來的場地、器材及規則,使之更符合教學的實際,如把足球場地改成有三個門的三角形場地或圓形場地、把只有一個籃框的籃板製成多向的或二框、三框、四框甚至五框的(四面加頂)並相應地修改一些規則,使得這些項目更加適應學生,也更適合教師的教學。第二對當地的民間體育活動內容或勞動生活技能的內容或其他的新興體育內容改一改,使它適合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如生活中農民伯伯挑著一二百斤重的東西走起來很協調,我們不妨把它改成適合學生學練的可教的挑擔內容進行教學。高爾夫球是一種貴族的運動,我們可以用紙球代替,自製球桿,形成可教學的校園高爾夫。5、變一變。即變化原有的練習形式。如在拔河比賽中體現的是力量的較量和團隊的精神。把它變一變,即同組的學生在兩邊把拔河繩綳直,讓同伴從中間爬過或踩著繩子走過,練習中為了使同伴順利完成攀爬或走的穩,兩邊拉繩的同學必須齊心協力把繩拉緊,又要注意兩邊用力的均衡。這樣既培養同學間的合作精神,又增強了同學間的相互信任感,如果是兩組或以上的比賽同樣也含有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再如障礙跑可變一變,成為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培養學生應對急突發事件的逃生、搶險、消防演練等等。6、挖一挖。即根據現有器材的特點挖掘它的多種功能和用途,既可以充分利用器材,還可以創造一些適合學生學練的新內容。如標槍,可以作為正規的競技投擲項目教學,也可在武術的槍術教學中替代槍,還可以在兩根標槍之間拉上橡皮筋當作跳高架,或障礙跑時的鐵絲網等等。7、加一加。類似於水球、冰球的起源,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疊加或融合於一體形成新的適合於教學的內容。如太極舞蹈、韻律搏擊操、韻律啞鈴操等。8、用一用。第一要使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得到充分利用;第二要把當地的自然資源如雪地、山地、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新興運動項目的整體或部分可利用場地、可教的動作直接用於教學。第三要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如我校每年體育節期間舉行的班操比賽,即除全國或全校規定的操以外,參賽人數不低於班額的95%的由學生、教師家長或社會體育指導員結合班級特點創編的操作的比賽等就較好地利用了課程資源中的人力資源。另外,「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價值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內容。開發體育課程資源進行體育教學本身就是在創新的精神指導下的實際行動。教師努力開發的課程的性質,有利於達成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目標,我們就應該採用並加以鼓勵。

⑥ 體育課的教學目標設計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與教學目標相統一原則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趣味性原則與社會體育和地區體育特色相結合原則

⑦ 淺談如何選擇體育課教學內容的依據與方法

一傳統的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影響

1.1過多的剛性「控制」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體育課程對教學大綱全國統一,對全國所有的學生的要求一致,傳統的大綱對教學內容的統一規定,實際上忽視我國經濟文化發展和自然地理環境存在著較大地域差異性這樣的國情,由於發達地區與貧窮地區的學校、城市和農村的學校在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場地設施、體育經費等方面的差距很大,這樣的剛性「控制」不能使各校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創造性、有特色的開展體育教學。
1.2不利於教師的教學創造性發揮
1.3不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新課程標准對教學內容的積極作用

2.1彈性的「規范」
根據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標准》確定了依據學習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的原則,各地、各校和教師可依據學習目標,從本地本校的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這也就是說,《標准》考慮到了在我國這么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而且各地區間文化傳統不一(即便是同一地區內也存在經濟文化等不平衡的情況),各地學校的師資水平和場地器材條件不一,過於的統一隻能局限了各學校的體育特色的發展。
2.2強調了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
《標准》對教學內容的選取作了靈活的處理,它將每一個學習領域目標分為若干水平目標,並對如何達到某一水平目標提出若干件活動建議或內容建議,而不是規定,這樣對於體育教師來說,不管選擇什麼教學內容,只要是有助於學生全面的提高基本素質就可。
2.3選擇教學內容的自主權增大
《標准》在課程設置上更是強調了選修課的重要性,作為一位受過專業培訓的體育教師應該具備「一專多能」,學生按項練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自身所長擔任教學,進而可以自主的選擇合適的選修課的教學內容,有利於做到「人盡其才」發揮專長,學生雖不能完全按照興趣和愛好來選擇,但也是能滿足大部分的需求的。

三體育教師選擇課堂教學內容的方法

3.1從現有的教學內容中進行篩選、改造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體育工作者的幾代人的勞動結晶,在體育實踐中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要以
傳統的教學為框架,根據課程目標選擇、取捨、優化組合,改變過去那種純粹為了學習某種技術動作或提高某項身體素質而教學的思想,對於那些一直沿用競技運動的項目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我們的體育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改造,如簡化規則,降低難度等,這樣都有助於學生的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3.2創新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教學內容
體育教師不僅要汲取生活中富有時代特徵的運動內容和方式來充實和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更要善於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創新出能夠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的教學內容,體育學科是以「技藝性」為主,技藝思維不一樣,教師在利用現有教材內容教學的同時,也要注意啟發學生動腦運用聯想,擴大教學效益,發展擴散性求異思維,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3.3積極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
總之,教學內容是為課程目標的服務的,體育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更研究它的功能和價值,既能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也能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有效地將自己從「教教材」轉變到「用教材教」的軌道上來,使體育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育人」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體育教育的理想目標——既育體又育人。

⑧ 初中體育說課是什麼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得准確。
2、教學目標及確立目標的依據恰當。

3、重點、難點明確。
二、教材處理
1、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合理。

2、學生狀況分析准確,採取對策恰當。

三、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及選擇的依據恰當。
2、教學方法靈活、實用。
四、教學手段
1、教學手段新穎。
2、實驗、教具、電化等教學手段運用恰當。
五、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自然、新穎。
2、新課講解透徹。
3、演示實驗正確、科學。
4、反饋練習恰當。
5、歸納總結簡要、明確。
6、板書設計精當。
六、教學基本功
1、語言清晰、准確、邏輯性強。
2、板書字跡工整、准確、美觀

《耐久跑》教材說課材料

說課人:曹建宇

一、教材概述:

耐久跑是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必修教材,是廣大青少年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行之有效的手段,對培養青少年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和勇往直前、奮發向上的精神有積極的作用。初中各階段跑的各項教材,應側重於發展人體有氧耐力。實踐證明,耐久跑是各項跑的基礎。體育科學研究表明,初中階段是發展耐力素質的最佳時期。因此,應加強耐久跑的教學和練習,並在此基礎上,促進快速跑的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快速奔跑的能力。

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知道合理分配體力的方法,70%的學生途中跑時做到輕松自然,節省體力和加深呼吸克服「極點」現象,並使學生從戰勝困難中得到樂趣。

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如何正確分配體力,教學難點是如何克服「極點」。

希望通過本次課的教學,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正確的跑的姿勢,輕松自然的跑完全程。

二、學情分析:

我們都有知道,學生喜愛上體育課是不爭的事實,但大多數學生害怕耐久跑也是不爭的事實,耐力差,怕苦、怕累、缺乏毅力,再加上我校沒有田徑場,在進行耐久跑練習時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過程:

在本次課的開始部分,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准備活動,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學習耐久跑之前,有一個愉快的心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游戲的活動的強度不大,以免影響以後的學習。

基本部分由兩個教材組成,一個耐久跑,放在前半部分,另一個是柔韌性練習,前一個教材強度大,後一個強度小,符合合理安排運動量的原則。由於本次課是《耐久跑》的第一次課,為了使學生能克服畏難情緒,減少練習的枯燥感,我採用了越野跑的形式,由於我校的場地較小,但根據學校的地形特點,精心設計的跑的線路。其中有直線跑,有上坡跑,有繞障礙跑,避免單一地繞場跑圈。為了使大多數同學能順利完成全程跑的任務,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分組,能力較強的同學在一組,能力較差的同學在一組,且兩組同學的要求也不一樣,對較胖的同學,我採取用一位成績較好的同學跟跑,進行不斷的鼓勵,適當的時侯,拉他跑一段,讓他體會全程的感覺,符合區別對待的原則。

為了使同學們難知道合理分配體力的方法,我在不同的跑段,設置了不同的標語,如:「勻速跑」、「放慢節奏」、「堅持住」「沖刺」等,每位學生在看見不同的標語時,自覺調控節奏,合理的分配體力。

為了使同學們能克服「極點」現象,在「極點」到來的時候,我先用語言對他們進行鼓勵,其次,讓他們放慢跑的節奏,加快呼吸,其他未進行練習的同學,在一旁吶喊助威,使他們順利渡過「極點」難關。

在基本部分的後半部分,採用的是柔韌素質的練習,通過柔韌素質的練習,進行身體各部分肌肉的拉伸,實際上也是對耐久跑後的一種放鬆性練習,這種教材搭配屬於放鬆性搭配,起到調整運動量的功效。

課的結束部分,主要是調整學生的身心,使心率趨於平緩,採取的游戲形式的教學方法,這個游戲就是「反口令」練習,課堂氣氛輕松活躍,身心也得到了調整。

激發學生活動動機

選擇練習方式

形成各練習小組

按評價標准進行評價

發展學生活動能力

身心調整階段

集合整隊,放鬆練習

師生評議

教師進行調控

准備活動,調動身心

集合整隊,宣布本課內容

三、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方法:

示範法、完整法、分解法、講解法、評比 法、榜樣法、啟發法、預防糾正法、重復法

場地器材:

錄音機一台, 四個標志桿。

本課的平均心律:110——130%

練習密度:30——35%

說課材料

教師 孫欣陽

體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中特意提出要培養學生正常的身體姿勢,根據小學生低年級兒童的心特點和生理特點,有效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小學生對體育活動具有廣泛的興趣,喜歡做游戲,善於模仿,願意在教師的帶領下參加集體活動,在此的基礎上,我制定了節體育課。

一 、教學內容:

模仿操、游戲: 單腳跳接力

二、教學目的:

模仿性的練習很適宜低年級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模仿操對提高兒童的模仿能力,發展思維擴大知識范圍和促進智力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

三、教學要求:

學會本年級的徒手操,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和節麥感,發展想像力和模仿等能力。

四、教學重點: 各節動作的准確性和靈活性。

教學難點: 動作優美大方,節奏感強。

五、教學任務:

1、 使學生掌握兒童模仿操的動作,培養學生的協調性和節奏感。

2、 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促進身體各器官的正常發育。

3、 發展彈跳力及集配合的頑強精神。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教學法, 集體練習法。

七、教學原則:

符合生理特徵的原則,適應學生心理的原則,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八、教學過程:

這節課因為幾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興趣和愛好非常廣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對單調持久的動作容易感到疫勞和厭倦,為了能把這節課上的更好,我運用了電教手段,音樂進課堂,下面我通過三個部分來加以說明這節課的內容。

1、准備部分:學生成四列橫隊站立,師生問好,課堂常規的練習,然後進行集中注意游戲的練習,《大西瓜、小西瓜》,目的是從課的開始就使學生對這節課學習的內穴感興趣,注意力集中了,有利於全課教學的任務能夠更好的完成。

2、基本部分:模仿操是本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了直關教學的方法和集體練習的方法來進行模仿操的練習,同時根據模仿操的動作有些簡單、連貴、要領好記的特點, 我們採取了音樂進行課堂的電教手段, 提高學生的興趣的韻律活動。在初步學會模仿動作的基礎上, 為了使學生建立對模仿操的性趣, 我配上了音樂來進行不斷的練習, 激發學生對模仿的情趣, 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這里就達到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最後進行游戲,單腳跳接力; 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腿部力量和身體的協調性。 培養學生認真練習和堅持到底的優良作風。

3、結束部份:學生跳起輕松愉快、優美歡快的集體舞進行放鬆活動, 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本課。

九、 場地器材:

錄音機一台, 四個標志桿。

十、本課的平均心律:110——130%

練習密度:30——35%

⑨ 如何選擇和安排體育課的教學內容

一、 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基本原則
2001年7月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提出:
「根據各個學習領域的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以及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以下要求:
(1) 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年齡與性別特徵;
(2) 運動形式活潑,能夠激發學習興趣;
(3) 具有健身性、知識性和科學性;
(4) 對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有較強的實效性;
(5) 簡單易行。
為了適應學生的身心特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對一些競技運動項目進行適當的改造,如簡化規則、降低難度等。同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學生喜愛的新興運動項目。在少數民族地區或其他有條件的地區,還應該挑選、整理一些民族民間體育活動項目,將其引入課程教學,以便增加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民族自豪感。」
在「關於確定教學內容時數比例的原則」上《標准》指出:
「《標准》沒有規定各個學習領域內容的時數比例,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可以根據以下原則來確定教學內容的時數比例。
(1) 實踐性原則
本課程是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性課程,要保證絕大多數教學時間用於體育活動實踐。只有讓學生經常參與體育活動,他們的身體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心理健康水上和社會適應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要避免用過多時間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授體育與健康知識的現象。在充分保證體育實踐課的前提下,也可以安排一定時數的室內教學來講授體育與健康的有關知識。
(2) 靈活性原則
應按照教學內容的性質、作用和難易程度進行安排教學時數,並根據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時數和進度。
(3) 綜合性原則
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應指向多種教學目標。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運動技能和知識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教師應創設一些專門的情景,以保證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兩個方面具體目標的實現。」
在「教學內容的組合和搭配」上《標准》指出:
「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可採用教學單元的形式進行。特別是在(1~6)年級的低、中年級,主要是打好體能基礎,可採用復式單元進行教學,即一個單元可採用兩項以上的教學內容。7年級以上可多採用單一教學單元進行教學,即一個單元一個教學內容,這樣有利於集中時間,使學生較全面地掌握運動技能。」

⑩ 小學教育學中體育的內容有哪些體育的組織形式是什麼

小學教育體育內容:
第一章 小學體育課程論
1.體育教學論是研究和說明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科學和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體育教學中的學生、教師、目標、內容、過程、環境、方法、評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名解) 2.拉特克第一個提出「教學論」概念。
3.中國古代「六藝」中的樂、射、御是中國古代體育教學的雛形。
4.體育課程的兩個傳統:重視體育人文教化作用的人文主義傳統和重視體育強健肢體功能的科學主義傳統。
5.小學體育教學論是體育教學論中分支的一部分,也是分科教學論的組成部分,是研究和說明小學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即研究體育教學的規律,有研究體育教育規律,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6.小學體育教學論的性質: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專業必修課程。 7.小學體育教學論教學目標:(1)使學生清晰而正確地辨別小學各種體育教學現象; (2)使學生把握小學體育教育基本要素,客觀地認識小學體育教學本質;(3)使學生掌握小學體育教學基本規律,指導小學體育教學實踐;(4)使學生掌握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學技能;(5)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完善小學體育教學理論。
8.學習小學體育教學論的目的是著力培養優秀的小學體育教師。 9.學習體育教學論的方法:(1)要帶著問題進行學習;(2)要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要結合體育教學實踐進行學習;(4)要結合自己的運動專項進行學習;(5)要很好地理解教學範例,並能夠舉一反三。 10.小學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性質: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 課程特性: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和綜合性。 11.課程基本理念:(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4)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收益。
12.課程目標:運動參與(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運動技能(學習體育運動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身體健康(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13.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骨骼一彎曲,肌肉力量較小,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比幼兒期有很大的發展。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屬於人體發育的少年時期,身體發育再次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被稱為第二發展期。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過渡時期。
14.小學體育教材內容的排列方式: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
第二章 小學體育教學論
1.體育教學的特點:學生要承受一定的負荷;體育教學組織的多變與復雜;體育教學中的人際交往頻繁;體育教學有利於開展有針對性思想品德教育。
2.體育教學的8個基本要素:學生、教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3.水平教學計劃是學期計劃的方向,主要有3種學期教學計劃:對照型、羅列型、創新型。
4.體育教學的原則: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原則、人文精神體育教學原則、教與學相統一原則、終身體育和發展性的原則、高質量輕負荷的原則、師生雙向積極性的原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5.體育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社會制約性規律;認識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與學辯證統一的規律;教育、教養及發展相統一的規律;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相統一的規律;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學基本要素合力的規律;體育教學過程的控制反饋規律。
6.體育教學過程的特殊規律: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
7.體育教學內容是反映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它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實際材料。
8.體育教學內容的意義,它是構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
9.科學而合理地選定體育教學內容的意義,有利於學生順利獲得體育知識和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習慣,並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發展學生的個性。
10.編寫體育教學內容的原則:教育性原則;適應學生身心特徵的原則;實用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學內容與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目標體系的內容相結合的原則。
11.課時計劃中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的依據:根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根據水平階段的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 基本要求:健身性、科學性、興趣性、實效性、簡易性、地域性。 基本方法:對傳統教材內容優化、整合,對競技性內容進行改造;利用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發展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注重學生的運動興趣,根據學校的場地、器材條件選擇教學內容;從國內外盛事中開發體育教學內容。
12.體育教學方法是師生共同為實現體育教學任務或目標所採用的方式、途徑、手段的總稱。 小學教學中根據體育教學雙邊活動的特點和體育教學的任務,體育教學方法可分為三大類:教師指導方法、學生練習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 13.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自主學習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創造教學法。 14.廣義的體育教學手段包括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一切組織與技術措施。 狹義的體育教學手段,特指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運用的物質方面的場地、器材、儀器、設備等。
15.體育課的組織是指為實現課的教學目標所採用的各種合理措施與手段。 16.體育實踐課的組織內容:(1)體育課堂常規:課前常規、課中常規、課後常規3個部分。(2)教學場地器材的布置;(3)隊伍、隊形安排與調動;(4)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
17.如何組織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身心健康,激發學生興趣。 18. 體育實踐課堂組織形式: (1)班級教學組織形式;課內教學組織形式包括:全班教學、班內分組教學,班內分組教學主要有分組不輪換和分組輪換,而分組
輪換又有兩組一次等時輪換、三組二次輪換和先合(分)組,後分(合)組; (3)個別教學;(4)復式教學;(5)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第三章 小學體育評價論
1.對教學質量的評價主要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教學內容及准備的評價,課的組織與教法的評價,教學效果的評價。
2.對一節體育課進行教學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第四章 小學體育教案論
1.備課是寫教案的前提,教案是備課的結果。
2.從實踐課教案的形式進行分類,體育課教案可以分為文字教案、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
3.小學體育教案的基本術語:體育課的任務;動作要領;重點;教材的難點;一般性練習;專門性練習;教學組織;教法步驟;要求。 4.編寫教案的原則:簡明、清楚、扼要。
5.實踐課教案的主要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步驟、重點和難點、時間的分配、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的預計、場地器材的布置等。 6.編寫實踐課教案的步驟:確定課的任務;合理安排課的教材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安排課的教法步驟;確定課的運動負荷。
第五章 小學體育教師論
1.體育教師的作用: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的傳授者和發展者;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是優秀體育人才的發現者和啟蒙者;是學校體育組織領導工作直接參與者和業務咨詢者。
2.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工作對象多,活動空間廣;工作復雜,多樣和繁重;工作具有社會性。
3.現代小學體育教師素養的構成: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知識;較強的運動能力;教學與科研能力。
第六章 小學體育教研論
1.上好小學體育課的基本原則:(1)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教學;(2)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3)直觀性教學中加強講解示範的方式和方法;(4)教好游戲教材,是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5)要認真鑽研教材,注重身教。
2.上好體育課的基本要素:備課;課前做好准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講解要做到少而精;合理安排課的密度和運動量;掌握學生心理,增強語言藝術性;嚴格要求學生,嚴明課堂紀律;立足於正面教育;做好安全保護工作;課中注意事項。 3.「說課」是指教師在上課前,把自己的備課過程,構思和教學設計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介紹給同行或評委的一種教研活動。
4.說課的形式:課前說課、課後說課、研究型說課、考核型說課。 5.如何撰寫說案:「四說」即「說課堂教學理念及課程領域目標、教材,說教法、組織管理,說學法指導,說教學程序」;「二寫」指「寫出本課課題及場地布置」;「一展示」指「展示自己設計的運動技能簡筆畫和可能展示的動作要領」。 6.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說課的主要內容:(1)導言(指導思想);(2)分析學生(也可稱學情分析);(3)教材的選擇(教材分析);(4)教學目標;(5)教學過程;(6)教學重點、難點;(7)課特點與創新。
7.如何進行說課?兩方面要求:教師基本功,個人形象。 8.聽課與評課在體育教研活動中的作用:(1)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研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2)聽課與評課是提高體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3)聽課與評課是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4)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方式。 9.微格教學是一個有控制的實踐系統,它使師范生或在職教師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它是建築在教學理論、視聽理論和技術基礎上,系統培訓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
10.微格教學設計要求的三個要素: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
小學體育教學論復習題
一、填空題(20空,共20分)
1.水平教學計劃是學期教學計劃的方向。大致有三種,即(對照型)、(羅列型)和(創新型)。
2.小學體育教材內容有(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三種排列方式。 3. 體育教學是由(學生)、(教師)、(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8個要素組成。 4. 現代體育教學方法有(自主學習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 、(發現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和創造教學法。
5. 小學教學中根據體育教學雙邊活動的特點和體育教學的任務,體育教學方法可分為三大類:(教師指導方法)、(學生練習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
6. 動作示範是教師或教師指定學生以具體的動作為範例,使學生了解動作(形象)、(結構)、(要領)的方法。動作示範法主要包括正面示範、(背面示範)、(側面示範)、(鏡面示範)四個示範面。 7. 體育課教案可以分為(文字教案)、(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三種。 8. 編寫小學體育課教案原則主要有(簡明)、(清楚)和(扼要)。 9. 根據上課的形式,大致說課可分為(課前說課)、(課後說課)、(研究型說課)三種形式。體育教學進行說課時,教師的兩項基本素質是(教師基本功)和(個人形象)。
10. 根據課的任務還要安排好教材的教學順序,根據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機能活動)的特點安排教材。
11. 根據人體生長發育規律,小學生在各自年齡階段的發展,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並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12. 體育課教案的形式是表達教學內容和過程的(結構)和(方式)。 13. 中國古代「六藝」中的(樂)、(射)、(御)是中國古代體育教學的雛形。 14.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領域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
15.小學體育教材內容排列方式主要有(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3種。
16.《標准》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17. 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特點和(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三維健康觀。
18.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最主要的特點是按(水平)劃分學習階段和按(學習領域)設置目標。
19. 班內分組教學運用分組輪換時,有(兩組一次等時輪換)、(三組兩次等時輪換)和先合(分)組,後分(合)組的形式。
20. 體育課堂常規:(課前常規)、(課中常規)和(課後常規)3個部分。 二、名詞解釋(4個,共20分)
1.體育教學論是研究和說明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科學和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體育教學中的學生、教師、目標、內容、過程、環境、方法、評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2.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是反映為了達到小學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它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實際材料。
3.小學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和類型學校的培養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教學計劃的基本內容包括:學科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4.小學體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是體育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
5.語言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學生去學習掌握學習內容,進行練習的方法。
6.直觀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際的演示或外力幫助,藉助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肌肉本體感受器官來直接感知動作的方法。
7.體育教學手段:廣義:包括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一切組織與技術措施。 狹義:特指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運用的物質方面的場地、器材、儀器、設備等。
8.說課是指教師在上課前,把自己的備課過程,構思和教學設計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介紹給同行或評委的一種教研活動。
9.體育教學目標使學生打好身體、運動能力和良好品質等方面的基礎,培養對體育的興趣。
10.課時計劃亦稱教案,它是根據教學進度和單項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寫的,是上課的依據,一份教案,往往能夠反映一名體育教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
三、簡答題(4個,共20分)
1.簡述微格教學課教案設計包括的主要內容。 (1)教學目標;(2)教師的教學行為;(3)學生的行為;(4)教師應掌握的技能要素;(5)需要准備的視聽教材、場地器材;(6)時間分配。 2.體育課組織與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生心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3.簡述小學體育教學論研究對象。簡述小學體育教學特點?
小學體育教學論研究對象:體育教學的本質、目標,體育教學理論、主體、內容、過程、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手段、組織,體育教學評價、研究、設計等。 體育教學特點:(1)學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2)體育教學組織的多變與復雜。(3)體育教學中的人際交往頻繁。(4)體育教學有利於開展有針對性思想品德教育。
4.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目標? 課程基本理念:(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2)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⑷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 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目標:(1)運動參與:①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②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⑵運動技能:①學習體育運動知識。②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和方法。③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3)身體健康:①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②塑造良好體型和身體姿態。③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④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4)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①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②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③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④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5.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講解法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1)保證正確的科學性與思想性。(2)提高運用語言的技巧與藝術性。(3)提高板書質量。(4)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6.如何組織小學體育實踐課的課堂教學?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生心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7.簡述體育教師的作用。
(1)體育教師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2)是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的傳授者和發展者;(3)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4)是優秀體育人才的發現者和啟蒙者;(5)是學校體育組織領導工作直接參與者和業務咨詢者。
8.簡述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說課說課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1)導言(指導思想);(2)分析學生(也可稱學情分析);(3)教材的選擇(教材分析);(4)教學目標;(5)教學過程;(6)教學重點、難點;(7)課特點與創新。
9.簡述聽課與評課在體育教研活動中的作用。 (1)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研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2)聽課與評課是提高體育教

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中,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准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好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採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
(一)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過關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可知與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三)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像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四)教學方法要興趣化,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並在學習上產生極大的愉快和積極的情感。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多變,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使學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運動技能的實用性,加深對技能的掌握。

閱讀全文

與小學體育課教學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