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繪本教案:《長大是怎麼一回事》
活動目標:
、仔細觀察理解畫面內容,並積極與老師、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2、初步了解小樹成長的過程,激發幼兒探索生命成長過程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長大是怎麼一回事》人手一冊
2、成長過圖片、黑板、磁鐵、鴨子成長記錄本、
3、輕柔音樂、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引發幼兒閱讀興趣。
第一次活動的時候,當老師說到有一本有趣的書時,幼兒都以為還是《鳥窩里的樹》, 所以當出示繪本的時候幼兒還沒完全能反應過來是一本新的書,直到把書發到幼兒跟前了,幼兒有點愣愣的。
二、自由閱讀
1、提出閱讀的要求。
2、播放音樂,幼兒自由閱讀。
圖為幼兒自由閱讀
這一部分的孩子相對來說比較調皮一些,所以當這些孩子進行自由閱讀的時候,不少孩子會大聲的把自己看到的畫面說出來,互相影響,變成有點幼兒互相討論,老師巡迴引導,引導幼兒基本上都能說出圖中的重點來,有的小朋友說:「我看到了一個種子,還有小朋友在吃飯」等等。這個環節幼兒觀察得還算仔細。
引導幼兒交流看到的內容。
在這個環節里引導幼兒積極發言,因為每次幼兒說出小樹的畫面教師就會相對應的貼出小了圖,引起了幼兒很大的興趣,但是說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觀察比較多的,比較感興趣的還是人物,一直會說看到小朋友干什麼,很少去關注到小樹。
三、出示課件,引出主題
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發現《長大是怎麼一回事》說的就是小樹的成長過程。
出示課件以後幼兒馬上很熱心的為小鳥們解答,在幼兒回答問題的過程教師發現,幼兒不能總結出這本書就是在說小樹是怎麼長大的,但是幼兒會無意識的看著黑板上的小圖來回答問題,所以教師只能幫幼兒點出:唉,為什麼你們一直看著這些圖,是不是這本書裡面說的就是小樹是怎麼長大的呢,這時候幼兒才反應過來。
四、師幼共閱繪本p1—29,理解畫面內容。
1、仔細閱讀第一頁,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了解小樹過程。在師幼共同閱讀的過程中,將小樹成長完整化。
師幼共同閱讀中,引導幼兒積極地發言,認真地觀察繪本,但是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忘記了把幼兒沒有說出的小樹成長階段完整化,變成在閱讀完以後沒辦法馬上互動環節,還要花費時間重新解釋一遍。
2、互動環節
五、幼兒操作,師幼共同復述繪本p1-291.
1、請幼兒將小樹成長的過程按順序排放正確。
2.師幼一起檢查,共同復述繪本p1-29。請幼兒上來把擺在黑板上的小圖按順序排放整齊。與幼兒一起檢查作為這個環節孩子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都非常積極地舉手來參與,沒有上來動手操作的孩子甚至會著急的提醒操作的兩位孩子。完整的情況非常好。師幼共同檢查的時候幼兒基本也能跟著教師一起閱讀,但是教師一開始還是把小朋友給摻和進來,這個環節最好只是復述小樹的成長過程就好了,突出教學重點。
六、播放音樂,師幼共同閱讀繪本剩餘部分。
「春天來了,夏天來了,小樹變成了大樹,又結了好多果子。怎麼回事?果子不是掉光了嗎?怎麼又有啦?答案就在書里,請小朋友們翻開p30這個環節的氛圍很好,配合上音樂,幼兒也都非常配合的翻閱,嘴巴輕輕的跟著教師一起閱讀。
延伸活動:1. 「這是一本關於小樹長大的書,其實每種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就好像我手裡的這個鴨蛋,現在讓我們一起寫一本小鴨子長大的書吧?」2.出示記錄,請幼兒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繼續觀察小鴨子是怎麼長大的。這節課總的來說到最後幼兒都能夠掌握了小樹的成長過程,知道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但是整節課的過程中還是稍顯沉悶,一半因為選材原因,這本書里德內容大多為科學性的知識,幼兒相對來說,跟有故事情節的繪本對比的話,幼兒的興致就沒有那麼的濃厚了,但是因為課中增加了小鳥來信,為小鳥整理圖片,增加了一些趣味性,而且再最後的眼伸環節里,結合了幼兒近期較為感興趣的小鴨子,使這節課有了個推向高潮的結尾。
㈡ 幼兒園動物怎麼睡覺 繪本 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教案免費下載就到桃李天下
㈢ 小班繪本閱讀教案超人兔課後反思
復1.課前准備不足,制我可以在上課前,用更多的時間來備課,和修改,這樣我就能有更多的時間來熟悉教案和繪本內容,上課時也不會這么緊張;
2.自己有些粗心,在上課前,應該在看一看,還需卻什麼東西嗎?這樣就不會在上課時,忘記這個忘記那個了;
3.上課時,孩子們說的太少了。繪本閱讀本來就是讓孩子們多說,我又犯了我的老毛病,在應該幼兒說的時候,就多放點時間讓孩子們多說。
4.第二遍講故事時,時間太長了,孩子們通過第一遍一起想一起說故事的時候,對故事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應該可以講的稍微快些,這樣,在在時間上會更緊湊。
以上就是我自己分析下來的結果,繪本閱讀我也是第一次接觸,我知道我在上繪本課時,還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陷,我會不斷的努力來改進我上課時的不足,我也希望以後老師和領導多來聽聽我的課,給我多提提意見,順便練練膽。
㈣ 幼兒園繪本媽媽的味道教學反思
繪本《媽媽心 媽媽樹》教後反思 (後巷中心幼兒園 趙佳) 繪本案例:不要再笑了,裘裘 (後巷中心幼兒園 石玲芳) 繪本《我的幸運一天》教學反思(後巷中心幼兒園 張麗娜) 2013-05-02 16:21:57 分類: 案例反思 標簽: |舉報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我的幸運一天》講的是一隻小肥豬找錯...了門,來到了狐狸家,當面對危險時,小豬沉著、鎮定。積極想辦法,動腦筋,終於憑借自己的智慧脫離了危險的故事。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步步引導、層層深入,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像力,並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使每個幼兒的想像、思維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也發現了很多的不足,現對這個活動談談我的實施感悟及反思。 首先,為了呈現更清晰的效果,我借用自製的PPT來輔助教學,想隨著畫面的出現,一步步引出故事情節。在逐步揭示情節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幼兒猜測情節的發展,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然後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能積極閱讀畫面。繪本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文字與圖畫共同承擔著講故事的重要責任,繪本特點是圖片多文字少,甚至有的只有圖片沒有文字,這就意味著老師怎樣引導孩子來閱讀畫面是非常重要的活動中,幼兒都積極回應著我的問題,但在整體的把握上不夠突出,以至於給人的感覺是出示一幅畫面,提問講解,再出示一幅畫面,再提問講解的感覺,比較呆板,不夠創新。 在教學中老師能引導孩子展開合理豐富的想像。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在看一本書時,不僅會聯想到現實的生活,其他的文學作品,還會把自己想像成這個作品中喜歡的角色。如孩子會通過觀察小豬的表情、動作、姿勢、說話,從中想像故事的發展,體會小豬的機智與可愛。這樣孩子們陶醉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享受著作品所引發的快樂。這些想像的內容讓繪本閱讀不僅僅只局限在繪本本身,而是使得繪本閱讀更加豐滿、更加立體。 最後生活經驗遷移。由故事中小豬的機智從而化危險為幸運,遷移到生活中遇到困難要冷靜,想辦法面對。這是自然而然想到的環節,也似乎是必然的。但也讓我思考是否真的有這個必要,強行遷移會否顯得牽強呢? 總之,在進行繪本教學時,老師要盡量通過自己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吸引孩子,盡量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合理想像,從而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孩子樂於閱讀樂於表達的良好習慣
㈤ 幼兒園東方寶寶繪本《皮皮在哪裡》教案
皮皮在哪裡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積極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2、仿編故事情節,正確表達變色龍與周圍環境色彩相一致的特性。
3、樂意參與尋找皮皮的活動,體驗發現隱藏的皮皮的樂趣。
活動准備:
實物投影儀、PPT 、顏色不同的「變色龍」若干房子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故事
小朋友,你們會玩《捉迷藏》的游戲嗎?是怎麼玩的?
(PPT)看!小動物們也在玩捉迷藏的游戲呢,你發現了誰?青蛙和七星瓢蟲,你會第一個發現誰?為什麼?
接下來你找到了誰?蝴蝶和蜘蛛你第一個發現了誰?為什麼?
小結:原來躲在跟自己身體顏色相近的地方不容易被別人發現。
二、觀看PPT,理解故事內容
今天還有一個小動物,它也在跟自己的媽媽玩捉迷藏的游戲呢,它的名字叫皮皮,你們想知道皮皮藏在哪裡嗎?
那我們一起幫皮皮媽媽去把皮皮找出來,好嗎?
圖一:天哪,皮皮到哪裡去了,親愛的媽媽正在找他呢,媽媽會怎麼呼喚皮皮呢?
圖二:一起跟著皮皮媽媽喊一下吧!小松鼠是怎麼回答的?皮皮到底躲在什麼顏色的什麼地方?
圖三:皮皮,皮皮,你在哪裡?獅子是怎麼回答的?
圖四:皮皮,皮皮,你在哪裡?小兔是怎麼回答的?皮皮躲在什麼顏色的什麼地方?
圖五:皮皮,皮皮,你在哪裡?蝴蝶是怎麼回答的?
圖六:皮皮太調皮了,我們一起來跟媽媽喊一下吧!這時候皮皮說話了,他會說什麼呢?
三、師幼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皮皮在哪裡》,和老師一起來講講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四、組織幼兒討論,了解變色龍變色的特性。
為什麼媽媽和動物們都找不到皮皮呢?皮皮有什麼本領?
你知道皮皮是什麼動物嗎?(變色龍)
五、遷移經驗,仿編故事情節
小變色龍皮皮可調皮了,他又和媽媽玩起了捉迷藏游戲,他還會藏到哪去呢?那裡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皮皮會變成怎樣的顏色呢?
六、尋找變色龍,進一步感知變色龍的特性
今天變色龍皮皮也來到了我們的教室里,想和小朋友來玩捉迷藏,你們高興嗎?那趕快去找一找皮皮吧!
快和好朋友說說你在什麼顏色的什麼地方找到了什麼顏色的皮皮?
七、送皮皮回家,結束活動
媽媽在找皮皮啦,讓我們一起送皮皮回家吧!
㈥ 幼兒園繪本教案與反思我不知道我是誰
活動目標: 1、體驗勞動及豐收的愉快心情。 2、創編不同方位的摘果子動作。 3、鞏固踵趾小跑步,並合拍地隨樂曲做摘果子和踵趾小跑步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