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班音樂:我是只小小鳥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不足之處就是:
孩子們不會用自然音唱歌,有的專唱起來扯著屬喉嚨大喊大叫,有的扯著喉嚨尖聲尖氣,還有的則發出刺耳的怪聲。為了解決幼兒不會用自然音演唱的困惑,我想在平時把優美的兒童歌曲播放給幼兒欣賞,希望孩子們感受到用自然聲音唱歌的美妙。
從中我體會到,如何使幼兒適應新環境,講講很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剛入園的幼兒由於對周圍環境的陌生,往往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伴隨哭鬧的情緒也是自然現象,它需要老師不僅具有慈母般的關懷之心還需要有準確的判斷力、靈活的組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要從幼兒的實際表現中去發現幼兒更想得到什麼,什麼對他們更具吸引力,才能讓幼兒活得更快樂、充實,真正體會到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B. 幼兒園小班誰是懶惰蟲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能較自然地唱弱起拍。
2.藉助動作的提示,理解並記憶歌詞。
3.在找「懶惰蟲」游戲中,感受歌曲詼諧情趣,並懂得做個勤勞的孩子。
二、活動准備:
幼兒圍坐成馬蹄形。
三、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的形式導入活動
1.師:我們來做個游戲。我是鴨媽媽,那你們是?(小小鴨)
2.介紹游戲的玩法。
師:現在媽媽要來找一找我的小小鴨在哪裡?媽媽摸到你的頭,你就站在媽媽的後面做小小鴨,我們一起去找別的小小鴨,好嗎?
幼:好。
3.游戲:《找小小鴨》
(1)教師根據《懶惰蟲》的音樂節奏邊念兒歌邊找小小鴨:「誰是小小鴨,誰是小小鴨,誰是一隻小小鴨?它的嘴巴扁,它的毛兒黃,它是一隻小小鴨?(請拍到頭的幼兒走在教師的後面。)
(2)教師問走上前的幼兒:剛才媽媽說你們是誰呀?(小小鴨)那就請你們舉起手大聲地告訴大家我是誰?(引導幼兒舉起手大聲地說:我是小小鴨!)
(3)師:媽媽再來找找小小鴨,找到你你就大聲地說我是小小鴨!(以同樣的方式再進行一次游戲。)
(4)師:現在媽媽要變了,我不找小小鴨了,聽聽我要找什麼呀?(教師根據節奏邊念兒歌邊找小小雞:「誰是小小雞,誰是小小雞,誰是一隻小小雞?它的腦袋圓,它的嘴巴尖,它是一隻小小雞!」
(5)教師請最後一個被拍到的幼兒站起來後,問大家:剛才媽媽找誰呀?(小小雞)誰是我的小小雞?(X X X)[教師引導該幼兒舉起手大聲地說:我是小小雞!(我是小小雞!)]
(二)、學唱歌曲《懶惰蟲》。
1.教師范唱歌曲一遍。
師:現在媽媽不找小小鴨也不找小小雞了,聽聽看我要找誰呀?(教師清唱一遍歌曲)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師:剛才媽媽在找誰呀?(懶惰蟲)
(2)師:什麼樣的人叫懶惰蟲?(請幼兒自由發言)
(3)師:他的身上哪裡痛?(請個別幼兒回答)
(4)師:懶惰蟲為什麼一身都是痛?
(5)師:你們願不願意做懶惰蟲?
師:這首歌好聽嗎?(好聽)想不想再聽一遍?(想)
教師再次范唱歌曲一遍。
3.通過游戲《找懶惰蟲》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師:現在讓媽媽來找找誰是懶惰蟲?(教師根據節奏邊念歌詞邊找懶惰蟲)教師找到後問該幼兒:你是不是懶惰蟲?(不是)那就請你舉起手告訴大家「我不是懶惰蟲!」。(引導該幼兒大聲地說:我不是懶惰蟲!)
4.幼兒學唱歌曲。
(1)師:請你們伸出手來和媽媽一起找找懶惰蟲。(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2)師:懶惰蟲因為很懶,所以它什麼都不肯做,結果弄得自己這兒痛,那兒疼的,很不好受,你們願意像懶惰蟲這樣嗎?
幼:不想。
師:是啊,我們小(二)班的寶寶們可能幹了,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我們是不是懶惰蟲呀?
幼:不是。
(三)師生共同表演
師:好,勤勞的寶寶們,那我們都到中間來把我們學得這首歌表演給客人老師看好不好?
幼:好!
C. 幼兒園小班音樂蜜蜂和花的舞蹈教學反思
陳鶴琴提出: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通過讓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去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很大的快樂。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實現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這是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個故事,幾張圖片吸引,所以課前我根據歌曲內容准備了富有童趣的圖片來調動幼兒的興趣,這節首歌曲歌詞簡單,主要難點在最後一句"汪汪"兩聲叫,大多數幼兒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原因有:一,我沒有給幼兒一個開始口令,所以導致幼兒在"汪汪"兩聲中聽上去有參差不齊的感覺,聽上去有的幼兒多叫了,其實是有早叫晚叫區別在裡面。二是在教具的准備上,如果我能夠通過教具用一些延長音的標記,通過指圖來讓幼兒知道最後第二句的實值。因為幼兒記憶歌詞的方法主要有動作和圖片。 幼兒是天生的表演家,課上,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創編了歌詞內容的動作,同時作為教師也要富有一個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兒中去。小班上學期幼兒年齡小,剛入園很多幼兒還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自身語言和體態的魅力,鼓勵幼兒歌唱,可以採取不同形式的練習演唱,活動中,我沒有考慮到幼兒掌握情況,聯系的次數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點,我想效果會好一些。切忌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孩子最愛的莫過於游戲了。孩子天生喜歡游戲,她們會沉浸在游戲情景中去,當然老師也要參與到游戲中去,活動中我先是自己當"小花狗"幼兒當"肉骨頭"和幼兒一起游戲,讓我和孩子們進一步零距離接觸,然後是請幼兒自主的選擇角色游戲,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我想這才是活動的重點吧--讓幼兒愉快的參與活動。
D. 小班音樂游戲《小圈圈真會變》教學反思
一、情景表演 激發興趣
活動剛開始,我先請幾位幼兒上來和我一起玩一玩拉圈的游戲,並通過邊做邊說的形式讓孩子觀看錶演,讓他們在情景中找歌詞。然後根據孩子的回答歸納成歌詞。這樣調動了孩子對游戲的積極性以及幫助他們對游戲內容的理解,加強游戲的趣味性。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生動活潑,色彩鮮艷的圖片,能使活動化無形為有形,給孩子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效果,有效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加深孩子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引導孩子通過觀察圖片並讓他們從中尋找歌詞,充分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參與到活動中,他需要孩子通過眼看,耳聽,腦想,說一說,唱一唱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
二、自主游戲 交流互動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之一,活動要求孩子掌握游戲規則(歌曲結束時立刻蹲下或站好)。我將重,難點進行分解,把學習過程由易到難的進行了層次處理。孩子隨意的做----兩個孩子結伴做-----圍成一個大圓圈一起玩-------以小組的形式玩。從沒有隊形要求開始,在尖尖過度到站成大圓圈,最後過渡到按小組站成圓圈的隊形,幫助孩子逐漸理解並掌握游戲規則。他他們在心理上、動作上逐漸適應,減輕了學習負擔。
三、自主創編 流於表面
E. 小班教學反思詩歌《來做操》
詩歌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有效手段,有效開展詩歌教學,要從教材的選擇、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著手。有效教學策略包括:教學內容應具有教育性、教學目標應具有適宜性、教學方法的最佳效果性;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達到有效教學目的。有效教學不僅是教師有效地教、還包括學生有效地學習,教學中應體現《綱要》精神,幼兒是學習主體,教師是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針對教學現狀我進行了反思,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幼兒園、有效教學、詩歌教學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 一、有效教學的含義 1.有效教學 是指教師通過一定時間的教學以後,受教育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 2.受教育者有無進步和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二、幼兒園詩歌包括哪些內容?如何開展幼兒園有效詩歌教學? 幼兒詩歌是以幼兒為欣賞對象的,它主題單純、內容淺顯、凝煉,節奏明快、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朗誦、記憶和表達情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包括兒歌、古詩、謎語、繞口令、散文詩等 怎樣開展幼兒園詩歌的有效教學,這要從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入手,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最終達到提高幼兒學習效率目的。三、有效開展詩歌教學的策略(一)選擇有教育價值的內容 這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前提。所選的教材,應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符合和諧社會的理念;內容上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詩歌語言要淺顯、易懂,表現的形象要鮮明、生動,語句要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對發展幼兒的語言起推動作用,對幼兒良好的行為品質的形成具有好的導向作用。 如:詩歌《家》(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中班)通過「藍天、白雲、小河、魚兒、泥土、種子、我們、祖國」,這一連串的意像,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祖國的情感;通過欣賞詩歌對稱工整語句,培養幼兒良好的語感,豐富幼兒的詞彙,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二)適當的目標 1.找准最近發展區 合理目標的確立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
F. 小班我的小腳真能幹教學反思怎麼寫
活動設計背景
有一天,我把布置完教室剩下的顏料放在教室里,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跑過來看,五顏六色的真好看,我想,既然孩子們這么感興趣,乾脆上一堂這樣的課。
活動目標
1:能在小腳踩印的過程中,感受踩印畫的快樂。
2:欣賞感受踩印畫色彩的美。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初步體驗與同伴用小腳集體踩印一副完整作品的成就感。在活動中感受到團結合作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幼兒對秋天的季節性知識的掌握。
2:一張創作紙,製作成品圖章,紅,黃,藍水粉顏料,水粉筆,毛巾。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參與踩印畫的興趣。
1:出示手印畫。
師:「看,這是什麼?」
「對,這是我們小朋友用手印出來漂亮的圖畫,你們的小手真能幹。」
師:「咦,除了用手印畫,小腳能印出這樣漂亮的畫嗎?」
「來,看看我們的鞋底,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說的…….
師:「對,每個小朋友的鞋底都有兩個圖案,看看像什麼?」
2:教師示範踩印畫
師:「你們看看老師的鞋底也有,我去試試能不能把它印下來。」
教師示範
師:「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快來快來。」
二:師生共同游戲
幼兒輕松愉快的進行踩印
師:「找個毛巾親親嘴,在和白紙親親嘴喔。」
「我們把樹葉鋪滿一些好嗎?哪有空白的地方?」
「這兒有,這還有,那還有。」
「小心不要撞到朋友了。」
三:遠觀,欣賞畫面
1:遠遠的坐下來,欣賞踩印畫獨特的效果,感受作品的美。
師:「哇,這張紙都被你們的小腳印滿了。」
「哇,好大好大的一幅畫,所有朋友的小腳印都在上面。」
2:感受添畫樹乾的完整性
添畫樹干:「老師用神奇的筆添一添,看變成了什麼?」
師:「老師的小手能幹嗎/」
「我覺得你們的小腳更能幹。」
四:合作留影
師:「我要告訴你們的爸爸媽媽,你們小腳真能幹,我們一起合張影吧。」
教學反思
通過這堂課,我明白指引幼兒快來學習的方向,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能力;逐漸淡化教師的教,突顯幼兒的主動參與,主動學習。
G. 小班音樂《我是能乾的小寶貝》教學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小班有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常要依賴家長、老師,為了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他們適應集體環境,我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吧本身較為單調的生活能力訓練活動轉化成幼兒樂於參加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初步感受到學會自立的樂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健康教育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活動名稱:我是能乾的小寶寶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學會正確穿衣服、扣扣子方法。 2、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准備: 每個幼兒衣服一件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教師一邊用緩慢的速度念兒歌,一邊師范穿衣服動作。 「抓領子,蓋房子」(將衣服頂在頭上);「小老鼠出洞子」(兩手伸出袖子)「吱吱扭扭上房子」(由下至上扣好紐扣)。 2、幫助幼兒解兒歌的含義,認識衣服的領子、袖子、紐扣等部位並知道其名稱。 (1)「抓領子、蓋房子」是什麼意思? (2)「小老鼠」指的是什麼? (3)「吱吱扭扭上房子」是在干什麼? 3.教教師出示扣扣子衣服讓幼兒們看,這些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組織幼兒討論後,引導幼兒回答: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 教師:孩子們看得真仔細,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不過,它們的扣子都沒扣,老師出示衣服,引導幼兒觀察扣子及扣眼,讓幼兒更進一步地了解紐扣。 老師:孩子們,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要穿的衣服,你們看,衣服正面兩側各有什麼? 幼兒:有紐扣和小窟窿。 老師:噢,孩子真聰明,知道有紐扣和小窟窿。小窟窿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扣眼。 老師:紐扣和扣眼本來是一家人,可是,老師不小心把它們分開了,請幼兒們想辦法幫他們重新組合在一起,好嗎? : 老師:誰願意來幫幫它?(指名讓一幼兒操作,在老師的幫助下幼兒完成了操作。) 教師小結: 剛才這位小朋友幫老師把衣服上的扣子和扣眼重新組合在一起了,他完成的較好,不過,老師還有更好的辦法要教給你們。 3、演示扣扣子的方法:一手拿扣子,一手扶扣眼,由里向外掏出扣子。(1)分給幼兒每人一件衣服,讓他們獨立練習穿、扣紐扣,教師巡視糾正。 (2)穿衣服比賽。(分組進行) 老師:孩子們都學會了穿衣服,咱們來比賽一下,看誰穿得又快又好。(完成好的及時表揚,鼓勵操作差的幼兒。) 。 4.全體幼兒學習兒歌。教師注意調動幼兒愉快的情緒,並強調個別字的准確發音。 5. 孩子們今天真能幹,學會穿衣服、扣扣子、而且做的又快又好。 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家練習穿衣服和扣扣子。。
H. 小班音樂教案起床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內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容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