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沒有小學化教學的傾向案例

幼兒園沒有小學化教學的傾向案例

發布時間:2021-01-07 18:10:50

① 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忽視幼兒的什麼

如何避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表現在行為規范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規守紀,少動少玩。不少幼兒園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幼兒園來,嚴加管束。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要馴順聽話,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不得沒禮貌;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不許說話,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不許追逐打鬧,不許跳躍奔跑,不許高聲喊叫,要安靜地休息或做游戲,做好上下一節課的准備。在學習知識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習。不少幼兒園違背素質教育原則,隨意增設英語、拼音、識字、珠心算等課程,不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從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聽課,像小學生那樣學知識,像小學生那樣做作業,辦園方向和辦園目標嚴重脫離幼兒實際。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游戲,乾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講完後則要求幼兒做作業,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抄寫十遍甚至一頁,還有100以內的加減、英語、珠腦心算等等,作業一大堆,幼兒園里做不完,回到家裡還要做等等。 二、 端正思想,制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1、加強對幼兒教育宗旨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各幼兒園要利用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宣傳欄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幼兒教育的宗旨、意義、形式和目的,糾正「小孩上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習知識」的錯誤認識,調整對幼兒園的評價標准,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2、在幼兒教師中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提高幼兒教師業務素質。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實施者,端正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體幼兒教師(含幼兒園辦園者和幼兒園園長)中深入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認真學習《綱要》,將全體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徹底扭轉過來,與時俱進,使之適應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需要。《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寓教於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加強對幼兒園玩教具、幼兒圖書的配備與指導,為兒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我們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這一原則,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長的需求,尤其是當園長的,一定要有正確的辦園思想和辦園理念。 3、加大對幼兒園指導、監督、管理的力度。因為部分幼兒園辦園條件差,幼兒園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圖書圖片,教師難以開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各幼兒園要配備教育教學、游戲所需要的設施設備,並定期組織人員通過明查暗訪、定期座談、教育教學效果測查等方式,強化對幼兒園的監督。加大工作力度,規范幼兒教育教學行為 課程設置:嚴格按照河北省幼兒園課程教材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每個主題可以相對劃分為語言、科學、社會、健康、藝術五個領域。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發展。嚴禁教一年級課程,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園不能任意增設英語、寫字、珠心算等課程。幼兒園不能以識字為主要目的,人為規定識字的數量。要讓幼兒通過聽故事、讀兒歌、做游戲、閱讀圖畫書,練習組詞、造句,使幼兒對漢字產生求知慾,培養他們對漢字學習的興趣,發展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兒童早期閱讀,為正規的小學識字學習做好心理准備。教師要備齊語言、科學(計算)、社會(常識)三科詳案及其它學科的簡案。嚴格控制課堂書寫量,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活動組織和作息時間安排:嚴格按照《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試行)》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開展備課、上課、游戲、教研、家長工作等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活動的順序和時間(包括晨檢、早操、上課、休息、眼保健操、游戲、飲食、睡眠等)。幼兒園、學前班每日授課不得超過3課時。學前班要制定課程表,每課時為30--35分鍾;幼兒園大班每課時為30分鍾;中、小班每課時為15—20分鍾。幼兒音樂游戲、體育游戲及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於2小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時間。嚴格執行《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幼兒一日生活制度常規及保教人員工作程序要求》,使班級保教人員一日工作做到常規化、程序化。環境創設:幼兒園園內環境創設的范圍應包括幼兒園內幼兒所要到的各個地方,由活動室擴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將創設內容同各室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發揮相應的作用。園內的綠化地帶、小溝、水池、土堆、圍牆、欄桿、樓梯等都是應考慮的區域。環境創設的內容如牆飾內容、區角位置、擺設、投放材料數量、種類等不應長期固定不變,同時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時髦,作擺設,做裝飾用等。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間就在身邊」的觀念,挖掘和利用本地的豐富的物質資源,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分區活動的場所。在環境創設中不能以包辦代替制約幼兒主體性的發揮,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遵循幼兒年齡特點組織幼兒參與設計、參與收集和准備材料、參與布置、參與操作、參與管理的過程。

② 教師論文:淺談當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如何克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教育對一個人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是一個人的啟蒙教育——幼兒園教育逐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點。但是,在現代社會崇尚快速化的形勢下,幼兒園教育出現了急功近利的狀況,正在逐步走向「小學化」,這種利用小學教育方式取代幼兒園教育方式的做法違背了事物的發展規律,不僅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且還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一定的傷害,產生持久的不利影響。 一、創新教育理念,秉承先進的幼兒園教育思想,避免「小學化」思想理念是解決問題的首要保障,只有轉變思想理念,樹立新的理念,改變傳統的模式,才能真正實現問題的解決。 首先,幼兒園園長轉變理念。幼兒園園長是學校的領導者,是幼兒園辦學方向的決策者,因此幼兒園園長應該積極地改變傳統的辦學理念,創新辦學機制,樹立以幼兒發展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時刻為幼兒的成長創造機會和優質的環境。幼兒園園長應該大膽地放棄辦學的功利性,以遠見的目光全身心地投入到辦學中,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挖掘幼兒的潛力,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實現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其次,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教師要用心呵護幼兒的成長,為祖國培養棟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整合先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此外教師要深刻地研究幼兒的特點,制定一套適合幼兒的成長方法,使幼兒快樂地度過幼兒時光,為幼兒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全面地更新教學模式,幼兒園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教學培訓活動,為教師創設平台,使教師能夠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共同研討幼兒園「小學化」的成因,尤其是「小學化」給幼兒造成的危害等,共同出主意、想辦法,為幼兒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 二、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健全幼兒園科學管理方案,治理「小學化」管理模式的落後阻礙了幼兒園的發展尤其是幼兒的健康成長,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是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的關鍵環節。要健全管理體系,完全管理機構,幼兒園的領導層需要積極地制定合適的管理制度,成立專門的治理小組,明確小組分工,制定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並加強實施的力度,使管理者能夠依據一定的制度來管理。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教師對幼兒的特點進行分析,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力,在遵循幼兒成長規律的前提下注重幼兒的習慣養成與思維開發,讓他們的求知慾得到激發,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在遵循上述基礎性制度的前提下,幼兒園還特意制定並實施專項工作制度,如培訓制度:立足於杜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每月對教師、家長進行專題培訓;教師反思制度。每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有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存在「小學化」現象,並及時從語言、組織活動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成果展示制度:每學期末,教師以教育筆記、論文、活動案例等形式展示自己在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方面的收獲與成果;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考核評價制度:教師每月自評、每學期教師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等多主體評價方式,對教師進行縱向發展跟蹤評價指導,並將測評結果納入到教師評優、評先中。這些制度的建立與實施,較好地保證了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工作的效果,並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三、豐富幼兒園的學習方式,構建快樂式教學,扭轉「小學化」 豐富幼兒園的學習方式,為幼兒園幼兒的學習增添趣味性,是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有效途徑。幼兒的學習目的是對事物產生興趣,而不是僅僅關注成績,我們應該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太多小學的模式。幼兒園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很難對「小學化」的學習方式感興趣,他們的求知慾也有可能在一些比較枯燥的寫寫算算中受到抑制。因此,我們應該將學習與游戲結合起來,讓孩子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作為幼教工作者,特別是管理者,要清醒地認識到幼兒園教育不僅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健康、科學的教育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還給孩子一個游戲的童年。為此,我們將以規范、嚴謹、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求真務實的實際行動,堅決杜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把快樂還給孩子,讓幼兒教育回歸本位。

③ 如何克服幼兒園小學化教學傾向

一、小學化的表現。 (1)在行為規范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規守紀,少動少玩,不少幼兒園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了幼兒園,硬上幼兒的頭上套,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不許頂嘴,不許辯解,對老師不得沒有禮貌,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有小動作,坐姿端正、精力集中、不追逐打鬧,要安靜的做游戲等等,這些要求用於規范小學生都還有失偏頗,用於規范幼兒的行為就更顯得荒唐。 (2)在知識學習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習為主,刻苦學習,不少幼兒園違背素質教育原則,不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聽課,像小學生一樣學知識。有的幼兒園急功近利,用教會孩子多少知識來擴大知名度,給幼兒強行灌輸各種小學要求的知識,家長也一孩子學多少知識來判斷幼兒園的教學水平。致使幼兒園的辦園方向和辦園目標嚴重的脫離了幼兒實際,講課讓幼兒機械的灌輸知識,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學習,對幼兒更是危害不淺。 二、小學化的克服。 (1)轉變教育觀念,端正辦園指導思想。 「小學化」教育傾向的出現,實際上是錯誤的教育觀念影響下的產物,要解決「小學化」的傾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要認識到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啟蒙教育階段,它的任務是為了幼兒未來的小學學習奠定知識和智力基礎,而不是成才教育;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應以《幼兒園工作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為指南,對幼兒實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質,因此,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小學有嚴格的區別,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實施者,端正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對幼兒教師進行培訓、學習等方式將全體幼兒的教育思想徹底扭轉過來,幼兒教師深刻的明白在幼兒園階段進行小學式的教育是幼兒身心發展所不允許的,也是國家幼教法規所禁止的。 (2)開展家長教育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的規律。 幼兒教育「小學化」教育傾向的產生,與家長的錯誤看法和錯誤需要有關,因此幼兒園應該注重經常對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理論,讓家長們通過不定期的教育講座。幼兒園與家長一起完成一個「愉快的任務」,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家長多學習正確的教育理論,了解幼兒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和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使家長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兒教育方法,讓他們充分了解幼兒園教育正確觀點的時候,就不會要求幼兒園進行小學式的教育了。 總之,要克服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就必須按照國家的幼教法規辦事,按照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安排好幼兒園的各項教育活動,使廣大家長能夠真正的支持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兒在快樂的和諧的幼兒園整體教育環境中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④ 如何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如何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表現。 ⑴ 在行為規范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規守紀,少動少玩。不少幼兒園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幼兒園來,嚴加管束。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要馴順聽話,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不得沒禮貌;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不許說話,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不許追逐打鬧,不許跳躍奔跑,不許高聲喊叫,要安靜地休息或做游戲,做好上下一節課的准備。 ⑵ 在學習知識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習。不少幼兒園違背素質教育原則,隨意增設英語、拼音、識字、珠心算等課程,不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從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聽課,像小學生那樣學知識,像小學生那樣做作業,辦園方向和辦園目標嚴重脫離幼兒實際。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游戲,乾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講完後則要求幼兒做作業,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抄寫十遍甚至一頁,還有100以內的加減、英語、珠腦心算等等,作業一大堆,幼兒園里做不完,回到家裡還要做等等。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1)扼殺幼兒天性,嚴重損害幼兒身心健康。幼兒正處於身體早期發育成長期,身心極為脆弱。幼兒的天性就是好動好玩,他們對什麼事物都懷有一種新奇感,他們在游戲玩耍中得到樂趣和知識。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做法從根本上忽視了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剝奪了幼兒的童真童趣和游戲玩耍的權利,扭曲甚至扼殺了幼兒的天性,嚴重影響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心理的正常發展,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健康成長。 (2)扼殺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對小學教育形成負面影響。幼兒教育小學化讓孩子過早地承受學業負擔,也給學校的教學計劃帶來了麻煩,擾亂了小學正常的教學秩序。由於剛進小學的一年級新生有一部分學過拼音、寫字,有的甚至還會加減乘除,導致班上學生學習進度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教學計劃。而讓小學教師更為苦惱的是,因為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上的種種不同,造成教學不到位,使一些孩子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如寫字姿勢不正確、筆順不對、發音不規范等等,入小學後需花大力氣進行矯正。在幼兒園接受「小學化」教育的孩子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由於這階段的課程他們已經學習過一遍,所以暫時相對會比接受正規幼兒園教育的孩子學習上感覺輕松一點,但孩子對重復的東西不感興趣,學習不用功,上課不專心,有的甚至由此養成上課走神的不良習慣。接受正式幼兒園教育的孩子在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明顯優於提前接受「小學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兒園不實施小學化教育,孩子進入小學後更有利於學習,有利於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健康成長。 3、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產生的原因 主要是幼兒園辦園宗旨不端正,幼兒園辦園條件差,幼兒教師業務素質偏低,因此有的幼兒園為了招攬生源,就一味迎合家長望子成龍(鳳)和迅速成才的心理,不顧幼兒的年齡實際、身心實際、接受能力實際而開設一些不該開設的課程,向幼兒提出過高的學習要求,以滿足家長的虛榮,並以此作為「辦園成績」向社會炫耀,以提高本幼兒園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三、端正思想,制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1、加強對幼兒教育宗旨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 各幼兒園要利用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宣傳欄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幼兒教育的宗旨、意義、形式和目的,糾正「小孩上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習知識」的錯誤認識,調整對幼兒園的評價標准,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2、在幼兒教師中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提高幼兒教師業務素質。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實施者,端正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體幼兒教師(含幼兒園辦園者和幼兒園園長)中深入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認真學習《綱要》,將全體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徹底扭轉過來,與時俱進,使之適應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需要。《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寓教於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加強對幼兒園玩教具、幼兒圖書的配備與指導,為兒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我們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這一原則,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長的需求,尤其是當園長的,一定要有正確的辦園思想和辦園理念。 3、加大對幼兒園指導、監督、管理的力度。因為部分幼兒園辦園條件差,幼兒園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圖書圖片,教師難以開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 各幼兒園要配備教育教學、游戲所需要的設施設備,並定期組織人員通過明查暗訪、定期座談、教育教學效果測查等方式,強化對幼兒園的監督。 四、加大工作力度,規范幼兒教育教學行為 課程設置: ⑴ 嚴格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教材審查委員會審定的幼兒園課程教材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每個主題可以相對劃分為語言、科學、社會、健康、藝術五個領域。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發展。 ⑵ 嚴禁教授一年級課程,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園不能任意增設英語、寫字、珠心算等課程。幼兒園不能以識字為主要目的,人為規定識字的數量。要讓幼兒通過聽故事、讀兒歌、做游戲、閱讀圖畫書,練習組詞、造句,使幼兒對漢字產生求知慾,培養他們對漢字學習的興趣,發展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兒童早期閱讀,為正規的小學識字學習做好心理准備。教師要備齊語言、科學(計算)、社會(常識)三科詳案及其它學科的簡案。 ⑶嚴格控制課堂書寫量,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幼兒園(班)如要開設規定科目以外的課程,必須報請當地教育局批准。 活動組織和作息時間安排:嚴格按照《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試行)》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開展備課、上課、游戲、教研、家長工作等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活動的順序和時間(包括晨檢、早操、上課、休息、眼保健操、游戲、飲食、睡眠等)。幼兒園、學前班每日授課不得超過3課時。 ⑷學前班要制定課程表,每課時為30--35分鍾;幼兒園大班每課時為30分鍾;中、小班每課時為15—20分鍾。幼兒音樂游戲、體育游戲及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於2小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時間。 ⑸ 嚴格執行《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幼兒一日生活制度常規及保教人員工作程序要求》,使班級保教人員一日工作做到常規化、程序化。環境創設:幼兒園園內環境創設的范圍應包括幼兒園內幼兒所要到的各個地方,由活動室擴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將創設內容同各室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發揮相應的作用。園內的綠化地帶、小溝、水池、土堆、圍牆、欄桿、樓梯等都是應考慮的區域。環境創設的內容如牆飾內容、區角位置、擺設、投放材料數量、種類等不應長期固定不變,同時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時髦,作擺設,做裝飾用等。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間就在身邊」的觀念,挖掘和利用本地的豐富的物質資源,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分

⑤ 如何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教育對一個人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是一個人的啟蒙教育——幼兒園教育逐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點。但是,在現代社會崇尚快速化的形勢下,幼兒園教育出現了急功近利的狀況,正在逐步走向「小學化」,這種利用小學教育方式取代幼兒園教育方式的做法違背了事物的發展規律,不僅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且還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一定的傷害,產生持久的不利影響。


作為幼教工作者,特別是管理者,要清醒地認識到幼兒園教育不僅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健康、科學的教育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還給孩子一個游戲的童年。為此,我們將以規范、嚴謹、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求真務實的實際行動,堅決杜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把快樂還給孩子,讓幼兒教育回歸本位。

⑥ 如何看待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問題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阻礙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我國的幼兒教育「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但是,在一些地方,幼兒園升小學考試卻大行其道。這不僅違背了教育規劃綱要的精神,違背了有關法律法規,更是與教育規律背道而馳。一些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用小學課程中的拼音、識字等教學內容替換幼兒園課程,或者用所謂的「特色」充當幼兒園全部課程。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教育嚴重違背了教育規律,損害了孩子的身體發育,可能會使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產生厭學情緒,不利於成才。
幼兒教育「小學化」不是我國幼兒教育發展中的新問題,但近年來,此種現象日益凸顯,令人擔憂。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幼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小學化的危害無論怎麼說也不為過,它平添了幼兒的心理壓力,嚴重疏忽了幼兒的獨立個性和想像能力的發展空間。同時,對此一時期的孩子的生理發育能否正常平穩也有非常不利的影響。以大人們喜歡做的一件事,教孩子練字為例,現在的孩子不像過去要練毛筆字。但是不管是毛筆字、鋼筆字或其它,我們知道正確的握筆和控制筆劃是練好字的基礎。而幼兒的手上的肌肉發育還未成熟,自然拿不好筆,難以形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習慣。當前,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徹底違背了幼兒成長的規律和教育的發展規律,阻礙了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⑦ 幼兒園里的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如何克服

幫助家長樹立新知識觀、讓家長真正理解和形成"以幼兒發展為本、終生教育和科學的幼兒教育"新思想,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游戲等一系列的活動來宣傳科學的幼兒教育,指導家長加強育兒知識,與家長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定期用書面的形式向家長反饋幼兒發展情況和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內容,定期進行家長問卷調查,了解家長意見、建議並及時解決問題。讓家長知道幼兒園教育的內容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緒,合作的精神,動手的能力,語言的表達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績衡量的。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認知特徵,決定其學習方式更多地依靠實際的活動:游戲、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學"。

⑧ 如何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表現在行為規范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規守紀,少動少玩。不少幼兒園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幼兒園來,嚴加管束。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要馴順聽話,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不得沒禮貌;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不許說話,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不許追逐打鬧,不許跳躍奔跑,不許高聲喊叫,要安靜地休息或做游戲,做好上下一節課的准備。在學習知識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習。不少幼兒園違背素質教育原則,隨意增設英語、拼音、識字、珠心算等課程,不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從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聽課,像小學生那樣學知識,像小學生那樣做作業,辦園方向和辦園目標嚴重脫離幼兒實際。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游戲,乾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講完後則要求幼兒做作業,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抄寫十遍甚至一頁,還有100以內的加減、英語、珠腦心算等等,作業一大堆,幼兒園里做不完,回到家裡還要做等等。 二、端正思想,制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1、加強對幼兒教育宗旨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各幼兒園要利用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宣傳欄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幼兒教育的宗旨、意義、形式和目的,糾正「小孩上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習知識」的錯誤認識,調整對幼兒園的評價標准,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2、在幼兒教師中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提高幼兒教師業務素質。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實施者,端正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體幼兒教師(含幼兒園辦園者和幼兒園園長)中深入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認真學習《綱要》,將全體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徹底扭轉過來,與時俱進,使之適應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需要。《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寓教於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加強對幼兒園玩教具、幼兒圖書的配備與指導,為兒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我們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這一原則,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長的需求,尤其是當園長的,一定要有正確的辦園思想和辦園理念。 3、加大對幼兒園指導、監督、管理的力度。因為部分幼兒園辦園條件差,幼兒園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圖書圖片,教師難以開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各幼兒園要配備教育教學、游戲所需要的設施設備,並定期組織人員通過明查暗訪、定期座談、教育教學效果測查等方式,強化對幼兒園的監督。加大工作力度,規范幼兒教育教學行為課程設置:嚴格按照河北省幼兒園課程教材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每個主題可以相對劃分為語言、科學、社會、健康、藝術五個領域。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發展。嚴禁教一年級課程,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園不能任意增設英語、寫字、珠心算等課程。幼兒園不能以識字為主要目的,人為規定識字的數量。要讓幼兒通過聽故事、讀兒歌、做游戲、閱讀圖畫書,練習組詞、造句,使幼兒對漢字產生求知慾,培養他們對漢字學習的興趣,發展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兒童早期閱讀,為正規的小學識字學習做好心理准備。教師要備齊語言、科學(計算)、社會(常識)三科詳案及其它學科的簡案。嚴格控制課堂書寫量,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活動組織和作息時間安排:嚴格按照《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試行)》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開展備課、上課、游戲、教研、家長工作等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活動的順序和時間(包括晨檢、早操、上課、休息、眼保健操、游戲、飲食、睡眠等)。幼兒園、學前班每日授課不得超過3課時。學前班要制定課程表,每課時為30--35分鍾;幼兒園大班每課時為30分鍾;中、小班每課時為15—20分鍾。幼兒音樂游戲、體育游戲及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於2小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時間。嚴格執行《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幼兒一日生活制度常規及保教人員工作程序要求》,使班級保教人員一日工作做到常規化、程序化。環境創設:幼兒園園內環境創設的范圍應包括幼兒園內幼兒所要到的各個地方,由活動室擴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將創設內容同各室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發揮相應的作用。園內的綠化地帶、小溝、水池、土堆、圍牆、欄桿、樓梯等都是應考慮的區域。環境創設的內容如牆飾內容、區角位置、擺設、投放材料數量、種類等不應長期固定不變,同時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時髦,作擺設,做裝飾用等。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間就在身邊」的觀念,挖掘和利用本地的豐富的物質資源,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分區活動的場所。在環境創設中不能以包辦代替制約幼兒主體性的發揮,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遵循幼兒年齡特點組織幼兒參與設計、參與收集和准備材料、參與布置、參與操作、參與管理的過程。

⑨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防止和糾正幼兒園的方法教育小學化的傾向性

所謂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一些幼兒園為了迎合部分家長的錯誤需要,提前對幼兒進行小學教育的不良傾向,提前把漢語拼音、書寫漢字、數學運算等小學一年級的部分教學內容納入了幼兒的教學活動中。這種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需要教育部門、家長、幼教工作者共同努力進行防止和糾正。
一是全社會的幼兒教育機構應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的目標。在環境創設、活動內容、幼兒養成習慣、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控制等方面遵循《指南》合理化的建議,促使幼兒更好地得以發展。
二是加大對幼兒園的督導力度。為了糾正與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首先要加強對幼教機構的監督力度,特別是對民辦幼兒園,學前班的檢查。根據《綱要》、《指南》所規定的內容進行抽查,抽查各個幼兒園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及幼兒的發展狀況,在這一系列抽查中要涉及到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糾正。
三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觀念。當今社會,許多家長都抱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拚命讓孩子「超前學習」,讓孩子小小年紀就在各種興趣班、輔導班之間穿梭。等到了上小學,孩子們已經是「久經沙場」的寫作業「老手」了。但是在其他方面,孩子卻普遍滯後。所以教育應取得與家長的共識,讓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加強學習學前教育知識,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家長應首先建立符合時代需要的科學的、現代化的兒童觀。應重視對兒童良好身體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家長會、幼教專家講座、家長專欄、大眾傳播媒體等形式廣泛宣傳幼兒教育的科學理念,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幼教態度,從而使家長淡化對幼教的功利心態。平時要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工作讓家長轉變觀念,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
四是應試教育要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步改革。只有淡化以分數論高低的應試教育,才能把幼兒從小學化的教育方式中解脫出來,才能真正發揮幼兒的潛力,讓他們在一個寬松、愉悅、自由的氛圍中,身心得到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對目前的教育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五是幼兒園要嚴格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幼兒為中心進行施教。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直接關繫到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因此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至關重要。
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收獲;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取得性情的收獲;播下一粒性情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獲。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沒有小學化教學的傾向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