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談話活動教案勤勞的小手
小班活動:勤勞的小手 活動目標: 1、能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教育幼兒懂得「父母命,行勿懶」的道理。 活動准備: 《弟子規》光碟、PPT 活動過程: 一、復習學過的弟子規:「父母呼 應勿緩」。 (集體誦讀、分組誦讀及個別幼兒誦讀) 二、學習新的弟子規「父母命 行勿懶」 1、觀看PPT:《勤勤和懶懶》 內容: (1)小朋友懶懶非常懶惰,爸爸媽媽讓他做什麼他都不想做,屋子裡讓他弄的亂七八糟,媽媽很生氣。 (2)小朋友勤勤非常勤快,他會把自己的屋子收拾的乾乾凈凈,還會幫媽媽做許多事情,爸爸需要他幫忙的時候,他會立刻就跑來幫忙,大家都誇他是好孩子。 2、幼兒討論:勤勤和懶懶有什麼不同? 看了這個小故事你想說什麼? 3、幼兒發言,表達對故事《勤勤和懶懶》的看法,師總結,從而引出「父母命,行勿懶」。 4、觀看《弟子規》光碟,學習誦讀「父母命 行勿懶」,請幼兒試著說出這句話的意思,教師做詳細解釋。 5、請幼兒一起誦讀或分組誦讀,加深對「父母命 行勿懶」的印象。 6、游戲:我的小手真能幹 游戲規則: 教室前放兩組道具,每組道具分別是:一把臟臟的小椅子和一塊抹布;掉在地上的玩具和玩具筐;沒有疊好的小手絹。請一個幼兒扮演媽媽,兩個幼兒扮演寶寶,「媽媽」喊「寶寶」來收拾自己的物品,兩個「寶寶」一起行動,比賽看誰收拾的又快又好。 三、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到家裡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將「父母命 行勿懶」教給爸爸媽媽。
㈡ 幼兒園活動《神奇的手指》教案加說課稿
律動放鬆 師:你們真棒,小畫家們非常開心你們能把他們的畫分的這么清,他們說請同學們休息一下在來學習吧! 手指操《神奇的手指》。 (四)鞏固新知 1、看圖連線: 師:同學們,我們就和小畫家們一起來找一找它們的作品,看看誰找的又快又准!(播放課件)學生邊看圖邊連線。 2、師:現在我們用學過的知識為小畫家們編一首小兒歌,來看大屏幕。 兒歌: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 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學生填充括弧里的詞語,並能流利的拍手讀兒歌,分組讀兒歌。 3、貼圖游戲: 師:你們瞧,我這里還有這么多小腳印,我們一起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主人好嗎?(學生拿著腳印形狀的圖片貼到對應的小動物後面,教師及時總結。) (五)總結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雪地里還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它們又會畫出什麼樣的作品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㈢ 幼兒園蒙氏語言《小手乖乖》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並根據手勢進行創造性地想像。 2、引導幼兒看手勢創編不同的故事,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引起幼兒學習各種手語的興趣。 【活動准備】課件-視頻:手語歌曲《祈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會說話的手」 1、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讓幼兒知道表達...的含義。 小結:不光嘴能說話,手勢也能講話。 2、做生活中常見的手勢,知道其表達的含義。 二、手勢像什麼 1、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讓幼兒聯想像什麼。 教師:有的手勢能讓你聯想到一些東西。 現在我做一個手勢,你們想一想它像什麼,想得越多越好。 2、請個別幼兒做手勢,讓其餘幼兒猜猜是什麼。 三、看手勢編故事。 手勢不僅可以說話,還能講故事呢! 1、看手勢表演故事。 2、幼兒根據手勢自由編故事。 3、講述故事。 四、聯系生活,學做手勢。 1、聯系幼兒看過的手勢 (1)還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勢來說話? (2)你還在哪裡見過?為什麼要做手語? (激發幼兒關心聾啞人的情感) 2、教師做手語,幼兒學做手語動作。 我也來用手說一句話,猜猜它是什麼意思? (幼兒學做) 五、結束部分 1、欣賞手語歌曲《祈禱》 2、咱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幼兒邊看邊學做手語動作。
㈣ 中班奧爾夫會說話的樂器1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abaca的迴旋曲曲式;
2.在情境中感受、辨認主題音樂,感受古典音樂的優美旋律;
3.嘗試多種樂器合奏,感知多種樂器的音效。
活動准備:
農夫、小鳥、小魚流水、雷電圖片;響棒、手搖鈴、沙錘、鈴鼓、三角鐵;配套音樂cd和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春天來了,所有的小動物都來迎接春天的到來!(教師出示圖片,根據圖片講故事,感受春天的情境)
二、感受迴旋曲曲式
1.初步感受音樂
師:春天的到來大家都很開心,連森林裡都想起來春天的聲音……(教師播放音樂,隨音樂出示不同動物的圖片)
師:剛才有哪些小動物來慶祝春天的到來了?
2.隨故事情景感受音樂曲式
(1)肢體動作創編
師:小動物們看到春天來了都做了點什麼漂亮的動作?你們來做一下試試……
(2)教師播放音樂,隨音樂講故事,伴隨肢體動作。
3.角色扮演——辨別主題、感受情境
(1)教師和幼兒合作扮演
農夫:學農夫耕田和播種
小鳥:學小鳥捉蟲、戲水、梳理羽毛、飛翔、玩耍
小魚流水:學流水中的小魚戲水
打雷閃電:用手抱住頭或兩人相擁
(2)幼兒自主扮演
三、樂器合奏——分析曲式
1.感受樂器音響效果
師:今天哪些樂器寶寶來了?
(教師分別演奏各種樂器,讓幼兒感受不同樂器的音響效果,了解樂器音響之間的區別)
師:你們來聽一聽,今天來的樂器寶寶像什麼聲音?
(教師一一演奏樂器,請幼兒猜想樂器和動物形象的配對)
2.教師示範樂器操作
教師播放音樂,隨音樂變化操作各種樂器。注重樂器的正確操作姿勢。
3.幼兒分組操作
四、導出活動
——律動結束
㈤ 幼兒園學前班語言表達我的手像我家教案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參與家務勞動的興趣,增強幼兒的家庭責任感,激發幼兒愛家的情感。 2、 通過動手拼貼房子,鞏固圖形的認識,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3、 感受情景表演的樂趣,能跟著節奏做動作,初步培養節奏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有節奏地進行家務活的情景表演; 難點:幼兒能把勞動工具配上相應的動作表演 活動准備 1、拼好的新房子,剪好的圖形(用來拼貼)、盤子、盒子; 2、幼兒全家幅照片; 3、小圍裙、小勺子、小鍋鏟,小衣服,小掃把等手工製成的工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一、我的新房子 1、師:嘀嘀叭,汽車響,甜甜老師搬新家啦。瞧! 老師出示完整房子(拼好的新房子),激發幼兒修房子興趣 2、師:今天老師搬進了漂亮的房子里,小朋友們想不想也有自己的新家呢? 幼兒拼貼圖形房子 (1)老師出示圖形寶寶,請幼兒回憶並鞏固圖形認知。 (2)老師示範粘貼 (2)指導幼兒操作,請幼兒拼出和老師不一樣的房子。 基本環節: 二、我的一家 (一)家人住一起 1、師:現在寶貝們有了自己的新家,我們要把家人請進來和我們快快樂樂住一起 目的請幼兒把事先帶來的全家福照片貼在拼貼好的房子上。 2、老師請幼兒展示房子,介紹家裡的情況:家裡都有哪些人?平時家裡人都喜歡做什麼?他們的工作等等。 (二)大掃除總動員 1、師:搬了家,房間太亂了,我們也累了,餓了,我們一起來做做家務吧。 引導幼兒准備做家務了。 2、師:看,老師給寶貝們准備了很多工具,看看都有些什麼呀? 老師准備小圍裙,小鍋鏟,小衣服、小掃把,小勺……介紹工具的名字和用途。請幼兒分組情景表演 3、幼兒集體表演大掃除。 結束環節 三、我愛我的家 師:我們齊心協力收拾干凈了屋子。小朋友們愛不愛這個家?愛不愛我的家人? 師:寶寶們,看老師的小手可有趣了,會表演我愛我家,這只小手會把愛傳遞給大家。小眼睛看好啦。 1、我愛我家: (1)欣賞教師手語表演《我愛我家》 (2)幼兒跟著老師學習《我愛我家》的手語
㈥ 幼兒園學會用語言或手勢表達需求教案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手勢表演,能初步猜測手勢表演的內容並樂意表達。
2、嘗試續編故事,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3、激發幼兒對手勢兒歌的興趣
活動准備:
各種手勢的相關經驗
活動過程:
一、 觀看各種手勢,猜測其表示的各種含義
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過許多有趣的手勢,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這是什麼意思?(你真棒、你真乖等),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一下子就能說出老師用手說的是什麼話。那我們的手還會說哪些話呢。(安靜、敬禮、再見、恭喜等)
教師小結:原來不光我們的嘴會說話,我們的手也會說話。
二、 師幼共同游戲——小手變變變
1、教師帶領幼兒游戲:變變變—毛毛蟲,變變變---孔雀,變變變---羊,你會不會做呀?變變變---蝴蝶,變變變---螃蟹
2、幼兒自由游戲:你會不會變小動物啊?你變得是什麼?(蛇、螃蟹、海鷗、小白兔等)我們再來變一次。(小貓、小雞等)
三、教師進行手勢表演,幼兒猜測故事內容
1、老師的手不光會說話,還會講故事呢,我的手會講什麼故事呢,請你仔細的看,動腦筋想一想,看誰最聰明,看誰最能幹,能夠猜出老師用手講的是什麼故事。
2、教師示範表演
3、引導幼兒猜一猜故事的內容:老師的手講的故事,你知道裡面有什麼嗎?
(1)它表示什麼?(大石頭)它發現了什麼?這是在干什麼?(左瞧瞧、右看看)然後它是怎麼跳的呀?(蹦蹦跳跳)怎麼過去的呢?(跳過去)
(2)這是什麼?(小鴨)它有沒有發現大石頭?怎麼做的?(左瞧瞧右看看)小鴨怎麼走?(從石頭旁邊繞過去)
(3)小羊怎麼了?它為什麼會撞上去?(它一邊走一邊玩,就哎呦撞上大石頭)它是怎麼過去的?
4、教師邊講邊做,完整示範,
小朋友猜了這么多,現在老師把這個故事講一遍,看老師講的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模一樣。
5、師幼共同邊講邊做。老師講的和你猜的一樣嗎?那你會不會用你的手講這個故事呢?
6、加快速度,再念一遍。小朋友已經有點兒會了,這一次么能不能做得快一點?
四、續編故事
1、剛才呀,有---,有---,有---,那你覺得還會有哪些小動物會走過來呢,用你的手把它做出來。想一想,它遇到大石頭又會怎麼過去呢?
2、剛才小朋友自己還想出了這么多的小動物,現在我們把老師講的故事和小朋友編的故事一起說一遍,好嗎?
五、結束活動
你們的小手真能幹,會說這么多有趣的故事,快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讓老師看看,我太愛你們的小手啦。我發現一雙手能講精彩的故事,這么多這么多的小手講的故事就更加精彩了,今天回家後我們把這些精彩的故事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好嗎?
㈦ 幼兒園《有趣的小手》教案怎麼寫
1.設計思路:托班上學期的(2歲半)幼兒正是自我意識萌芽期,已經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能區別自己和他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有著很大的興趣,並對五官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認識,手部動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手指的精細動作還不是很協調,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一個跟老師念兒歌並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手指的認識的游戲活動。這個游戲活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通過這個活動能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得到發展,體驗活動的快樂。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教師的教學起著引導的作用。以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確立了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訓練手部肌肉群,手指的協調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雙手能很靈活的做各種動作。 培養幼兒喜歡游戲,積極的運用想像力,去創編手指動作。 3.活動准備:A、空間准備:一個寬敞、明亮、干凈的教室里。B、幼兒經驗的准備:對手部的各個手指的名稱已有了初步的認識。 4.說重點和難點 重點:訓練手部肌肉群,手指的協調能力。 難點:雙手能靈活的做各種手指的動作。 二、說教法學法 整個游戲活動結合了各類教育功能,把語言、科學、音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發展手部的協調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體驗游戲活動的快樂。 示範法:此游戲活動的示範為教師完整的示範一次,然後再和幼兒一起作。 游戲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游戲法。「有趣的小手」游戲,動作示範、重點練習、難點解決全部放在游戲中進行,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滿幻想的、充滿創造的游戲中去掌握知識、感知快樂的情緒,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三、游戲活動過程 1.引起動機,激發幼兒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首先叫幼兒伸出小手,並提問「你們知道你們自己的小手的每個手指叫什麼名字嗎?那小手可以做游戲嗎?」一開始以游戲方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下面要展開的游戲做准備。 2.老師先做一次完整的示範。 3.教師面向全體幼兒坐好,把兩只手放在胸前五指張開,手心面向幼兒。教師問:誰的小手最干凈?幼兒同樣把兩只小手在胸前五指張開一邊念著兒歌一邊做動作,教師問:誰的小手最干凈?幼兒同樣把兩只小手在胸前五指張開,說:我的小手最干凈。然後,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十個巧寶寶,(幼兒兩只小手伸出在胸前,五指張開,手心向前,然後轉向後。) 團結又友好;(兩手相握。) 生活在一起,(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尖依次相對。) 誰都離不了。(兩手交叉相握。) 白天做事情,(兩手五指伸開,手心相對。) 晚上休息好。(雙手交叉放在肩上。) 大拇指睡了,(雙手手心向外,大拇指彎曲。) 食指睡了,(食指彎曲。) 中指睡了,(中指彎曲。) 無名指睡了,(無名指彎曲。) 你睡了,我也睡了。(小指彎曲,兩拳相對。)大家都睡了。(兩拳互相有節奏地對擊二次。接著,幼兒兩拳相對,放在臉的一側,幼兒閉上雙眼作睡覺狀。) 叮鈴鈴,叮鈴鈴,天亮了,起床了。(幼兒睜開眼睛,兩拳相對的放在胸前。) 小指醒了,(小指伸開。) 無名指醒了,(無名指伸開。) 中指醒了,(中指伸開。) 食指醒了,(食指伸開。) 你醒了,我也醒了,大家都醒了。(拇指伸開。伸伸手,做剛睡醒的樣子) 十個好兄弟,(兩手心相對。) 團結一條心。(有節奏的拍手三下。) 4.結束。讓幼兒自己再做一次,然後叫幼兒回家記得做給家人看,並和家人一起做此游戲。 在此游戲活動中,我始終要體現的是,幼兒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與引導者,是環境的創設者,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條件。
㈧ 幼兒小班看圖識字人、口、手、足教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因年齡小,缺乏知識經驗和獨立行為能力,但又活潑好動,什麼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對接觸到的危險事物常常意識不到其危險性,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在幼兒園的班級中,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幼兒在園活動空間又相對較大,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往很多,如果安全工作做不好,教育教學活動將無法開展。安全意味著避免危險,那麼如何避免危險做好幼兒園的班級安全工作呢? 一、強化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 保護幼兒安全是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前提,也是為家長服務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應把安全工作置於頭等重要的地位,不要認為安全工作與自己無關,要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如:接送幼兒持卡、幼兒晨午檢及時、活動室內桌椅的安排、餐點的發放、幼兒玩教具的擺放、戶外活動場地的布置等。還要增強家長的安全意識: 教師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知識競賽、組織觀看錄像、發放安全手冊、製作宣傳板等多種形式,在全體教師、家長中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將幼兒園的安全制度落實到本班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在班級中形成人人有安全意識、人人開展安全教育,共促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安全措施,消除班內安全隱患 教師要結合本班活動室、教育設施、生活設施、幼兒特點等完善幼兒園制定的安全措施,定期對全班環境、設備、活動場地、室內外玩具、電源開關及盥洗設備等進行檢修,以便隨時發現不安全因素。一定要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若發現自己有處理不了的問題,應隨時向園長報告。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進行自我保護的教育,並積累應對危險的技巧和方法。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小班幼兒的年齡比較的小,自我防護的意識比較的差,所以,要在幼兒盥洗、午睡、進餐等一些細小環節上,讓幼兒能從教師簡單易懂的要求中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可利用幼兒愛聽故事的心理,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安全問題編成簡短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如:《不會吃魚的小花貓》、《小椅子的朋友》《安靜的小貓》等。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但是活動范圍也隨之擴大,遇到危險的幾率並不會減少,如兩個小朋友撞頭、隨便扔東西時打到小朋友的事件時有發生,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表揚、愛模仿的心理,善於抓住教育時機,進行正面引導,用榜樣的力量教育、感染幼兒,是安全變成幼兒的自覺意識。 三、加強安全教育,家園攜手一致 加強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在班級中要建立良好的幼兒常規,如:上下樓梯要靠右行、不推不擠,不亂扔玩具、圖書,不用堅硬的東西相互打鬧,戶外活動前檢查衣服、鞋帶,午餐時不大聲說笑,午休不蒙頭睡等。戶外活動,特別是在玩大型玩具時,事故很容易發生。我們一定要提前教給孩子正確的玩法,比如抓緊、扶好玩具,不要擁擠和相互推拉。此外,平時多帶孩子玩一些鍛煉協調性的游戲,讓他們學會控制好自己的身體。此外還可利用談話、游戲等教育手段,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讓幼兒了解交通規則、公共場所規則等。 其次,由於幼兒知識經驗不足,常常意識不到他們周圍存在的危險,老師要引導和教育幼兒不做危險的事情,不到危險的地方。如:不可以從滑梯上跳下、不要玩弄點插頭和插座、不能用玩具槍對人、不能爬桌椅、不能擰暖氣片開關、不要往耳、鼻里塞東西、不亂嘗東西等等。教師可利用圖片和標記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在上下樓梯、插座、櫃子、電壺等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張貼一些自製的安全標記對幼兒進行提醒。也可建立小朋友之間的監督制度,及時將小夥伴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危險事情告訴老師。 再次,安全教育要做到幼兒園與家長相互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不僅要讓幼兒了解在幼兒園的危險事物,還要讓幼兒了解在家庭和社會共共場所存在的潛在危險,讓幼兒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危險。除此之外還要教給他們發生意外事故的應急措施,如:關於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救知識,遇到陌生人時如何處理等。讓幼兒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電話號碼(如:110、120、119等),並能知道這些號碼的作用,利用游戲的形式和幼兒在一起進行演練。還要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遇事一定要保持冷靜,對危險有正確的認識,積極主動尋求自救的辦法。同時,請家長幫助收集有關安全的小故事和標記,讓家長支持並配合對幼兒安全意識培養的工作。 一般而言,加強安全的防範要集中在預防日常生活中潛在的危險上,集中在幼兒遇到危險確保不受傷害的措施上。孩子們猶如棵棵小樹,我們期待著他們能茁壯成長,早日成梁,我們更需要給予他們陽光和雨露的滋潤!
㈨ 會說話的手 怎麼畫
一、設計思路
本活動幼兒通過做簡單的手勢,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受不光嘴內能說話,手容勢也能講話的意義,體驗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活動的快樂。
2、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
3、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想像力。
三、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看過手語舞蹈
2、物質准備:錄音機、磁帶
四、活動過程
1、玩手指游戲,導入課題
2、教師做簡單手勢,讓幼兒聯想像什麼
3、聯系生活,學做手勢(聯系幼兒看過的手勢,提問;教師做手語,幼兒學做手語動作)
4、幼兒欣賞手語歌曲,邊看邊學手語動作
5、表揚鼓勵幼兒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後教爸爸媽媽跳手語舞
2、開展「溫馨手語」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