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要給小學生講以「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講課稿。
哈哈,折騰了一抄刻多鍾,貼不上來,這樣的稿子里有太多敏感詞了,網路不讓發。。。
我看看能不能把原文地址貼上來吧……無奈ing
這個稿子的思路就挺好,如果你覺得太短不符合你的課時的話,可以將裡面的革命故事喜歡,講講故事孩子們還是喜歡聽的。
『貳』 小學生如何通過實踐活動弘揚雷鋒精神
雷鋒(1940年-1962年),這個熟悉的名字在我們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必將不斷被發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什麼是雷鋒精神,我們怎樣弘揚雷鋒精神?我聽老師說,去年,有一位外地來的大哥哥,來到了棧橋。他突然看見一位大姐姐落水了,他連衣服都沒脫就迫不及待的下海了。因為風勢太大,大哥哥也投身於大海。雖然他死了,但他那種捨己救人的雷鋒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今天在放學的路上,我看見一些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在烈日下把貼在牆上和電線桿上的小廣告撕下來,並用力把牆和電線桿刷干凈,他們累的臉上直流汗。我眼一亮,想:這不也是一種雷鋒精神,因為他們為了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地更加美好,不惜辛苦,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有些同學認為,只有救人才算是一種雷鋒精神。其實,我們干自己應該乾的事干好,也是一種雷鋒精神。如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善於「鑽」和「擠」,學好本領,長大後匯報社會。如醫生護士,遇到病人後,能救死扶傷,使病人重新恢復健康;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叔叔阿姨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工作,這都是雷鋒精神。我想我們應該弘揚雷鋒精神,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希望全體同學要象雷鋒那樣,刻苦學習,助人為樂,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熱愛學校,愛護公物,堅持同一些不文明、不和諧的行為決裂,把自己培養成四有新人,從而使我們的校園更文明、校風更純正。俗話說,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叄』 小學生慶祝建黨90周年紅色實踐活動
唱黨歌、講黨史、繪畫自己心中的祖國藍圖、暢想未來,為小孩子樹立理想,所謂從娃娃抓起啊。
『肆』 我們小學生現代如何繼傳革命先烈的精神
告別了漫天的飛雪,告別了凜冽的寒風,我們邁步走進春天的校園。當溫暖的回陽光灑在答身上,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這些朝氣蓬勃的少年兒童,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的革命先烈,是否還記得他們浴血奮戰的身影,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祭奠為國捐軀的英雄。豐碑長在,英魂永存。
我來到烈士墓前,靜靜地呼吸著每一口空氣,輕輕閉上眼睛,感受著心臟一次又一次有力地撞擊著胸腔。血液從指尖流遍全身,現在的我能這樣幸福快樂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能感受到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露,正是因為曾經的你們,用堅強的身軀為我們鋪設的道路。
我學過《狼牙山五壯士》,被五壯士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犧牲的無畏精神深深打動;我學過《小英雄雨來》,被雨來的機智勇敢深深打動。現在,祖國繁榮富強,經濟穩定,日益昌盛。那正是許許多多革命先烈拋頭顱、撒熱血換來的。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棟梁,我們這些成長在祖國溫暖懷抱中的少先隊員,在此庄嚴宣誓:發揚革命傳統,繼承英雄業績,立志報效祖國。在實踐中學習真知,鍛煉意志,培養品德,全面發展,成為繼往開來、大有作為的新一代接班人!
『伍』 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主題:廣告與我們的生活
活動目的:
1. 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廣告及其作用。
2. 初步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 激發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社會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多媒體資料或圖片向學生展示與學生生活、學習有關的廣告或廣告詞,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活動。
(二)活動的組織
1. 觀察。背景資料給學生提供了幾幅廣告圖片。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每幅圖上是什麼?它們是什麼形式的廣告?它們要告訴我們一些什麼信息?可採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並通過閱讀「小資料」初步了解廣告。
2. 寫一寫、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他們選出自己最喜歡、最不喜歡、印象最深的廣告填在表格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為什麼,以啟發學生進一步了解廣告的興趣。
3. 小調查。請學生在活動前詢問家裡人對廣告的認識,把他們喜歡的廣告填寫在表格中,使學生初步體驗「調查」的感覺。
4. 小設計。讓學生學習設計廣告,是想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作一點嘗試。教師應啟發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但對學生的設計不必要求太高,只要意思明了,語句通順就可以了,關鍵是看有沒有創意。設計活動結束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展示、交流、評價。
5. 小診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書上提供的虛假廣告或自己收集的一些生活中的虛假廣告,引發學生討論:這樣的廣告你相信嗎?使學生初步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廣告都可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