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知道體操教學中'跪跳起''的動作圖
你看看,不太清楚
② 跪跳起跳不起來
【動作要領】①從跪立開始,上體前傾,同時兩臂後擺,臀部後坐。②兩臂迅速向前上擺,擺至前舉時立即制動,同時伸腰展髖,腳背與小腿用力下壓。③身體向上騰起時,迅速提膝收腿成半蹲姿勢。
【教學規格】動作協調,騰空高,落地穩。
【保護與幫助】保護幫助者站在練習者體側,當其兩臂擺至前舉時,迅速托其腋下(或提其上臀)幫助騰起。
【教學方法】①跪立,做擺臂與下壓腿的配合練習。②在幫助下直接練習。
③ 怎樣跪跳起
拜讀了《中國學校體育》09-5期洪迎春、申克才老師撰寫的《提高跪跳起能力的練習方法》一文後,筆者再次解讀分析跪跳起的動作要領,(跪立,臀後坐,上體前傾,接著兩臂迅速向前上方擺,並至胸前部位立即制動;拔腰、展髖,腳背和小腿用力壓墊,使身體向上騰起,迅速提膝、半蹲起立。)認為除了兩位老師分析的學生易犯腳尖支撐起立的錯誤的原因是腳踝、膝靈活性差和腰腹及腿部力量差外,最主要原因是學生不知道如何發力才能使身體向上騰起。針對這個問題,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步驟教學,通過實踐檢驗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 連續跪跳前行
目的:讓學生體驗腳背和小腿用力壓墊子的方法,兩臂用力前擺,同時腳背和小腿用力壓墊子,使身體向前上方騰起移動。
二、 連續跪跳前行兩次後向前跪跳起
目的:學生在連續跪跳前行的慣性下嘗試向前上方拔腰展髖提膝成蹲立的動作。
要求:能兩次完成的學生可以進入下一步向上跪跳起的練習。不能完成的繼續嘗試練習,教師及時鼓勵幫助。
三、 向上跪跳起
向學生強調向上跪跳起動作順序:
一擺(臀後坐,上體前傾,兩臂從身體兩邊小畫弧向上擺至胸部位制動)
二拔(拔腰)
三展(展髖)
四壓(腳背和小腿同時用力壓墊)
五提(雙膝迅速前提成半蹲)
六站(半蹲直體站立)。
教學重點:擺臂壓墊和提膝時機。
教學難點:擺拔展壓提的動作要連貫、協調。
幫助:當學生兩臂擺至胸前時,幫助者站於學生一側,迅速提拉上臂或托其腋下。或幫助者站於學生體後,用兩手扶其腰部,助其騰起。
四、 拓展後的跪跳起
1、從一定高度的平台上向下做跪跳起。
2、跪跳起接……(如前滾翻)。
3、………(如前滾翻)接跪跳起。
目的: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④ 教材與教法分析的核心是什麼
(原載體育教學2011年第4期) 教材與教法分析是教學設計及說課、評課等教研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只有在對教材與教法作出正確、具體分析的基礎上,才可能真正作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從而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一、 教材分析的核心是什麼1.為什麼要分析教材教材是課程實施的基本內核和教法運用的重要前提,缺失教材的課程是空城之計,而脫離教材的教法則是無的放矢。教材又是課程與教法之間的中介和聯結,只有通過教材,才能實現課程目標,只有通過教材,教法才有用武之地。從教育傳播學的角度看,教材屬於教育信息的范疇,而教育者只有把教育信息轉換為自己所熟悉的符號,並遵循教學規律和經驗譯成信息意義,才便於受教育者更有效地接受信息,教材分析就是一種對教育信息重新解碼的過程。沒有對教材的正確和具體分析,就難以針對性的制訂教學目標,擬定教學策略取向和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首先對教材做出正確和具體的分析。由於《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沒有提供具體的教材內容,體育就成了學校中唯一需要教師自己動手選擇教材的學科,而選擇教材首先需要對浩瀚繁雜的體育內容作出分析,明確哪些內容可以進入體育課堂成為教材,哪些內容不宜成為體育教材,即體育教師在具體的教材分析前還必須對候選體育教材進行預先分析和篩選。為什麼棋牌類、拳擊、釣魚、檯球等活動不宜作為體育教材,就是這種預先分析和篩選的結果。2.教材分析的核心是什麼如果說教材分析有個核心的話,那麼這個核心可以分成幾個層次,宛如一個有層次的圓核,其層次由外向里分別是教材的價值、教材的特點和教材的重點,這些因素又分別制約著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策略的取向和教學方法的選擇。(1)教材價值的分析核心的最外層是教材的價值。教材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制訂,我們一般可從健身性和教育性兩個方面對教材價值進行分析。一是教材的健身價值,雖然實踐類體育教材都具有健身價值,但具體的健身指向或重點卻並不一樣。如田徑運動對增強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質和提高跑跳投能力效果極佳;體操運動對發展力量、協調及前庭分析器的機能穩定性有獨到之處;球類運動對提高身體靈活性和分析判斷能力、對抗能力等效果良好。二是教材的教育價值,不同教材的教育價值也存在差異性,如體操教學中特殊的保護幫助手段對培養學生協作互助精神有良好作用;耐久跑對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和堅毅的意志品質效果良好;跨欄跑、支撐跳躍等能有效改善學生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等等。教學目標的制訂要和教材的價值相吻合,而不能憑空臆造。例如在單雙杠教材的教學設計中提出「增強彈跳力」的目標,就屬於目標與教材價值相脫離的臆造。又如有的教師在「籃球單手肩上投籃」這一教材的教學設計中提出「培養勇敢頑強的精神」的目標,這就和單手肩上投籃這一教材的價值相去甚遠,也是一種脫離教材價值的主觀臆造。(2)教材特點的分析教材價值層面的下面是教材的特點。教材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策略的取向。不同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點,從主導運動能力的角度看,教材具有體能性或技能性的特點;從會做和不會做有無明顯界限的角度看,教材具有突變性和漸變性的特點;從動作屬於人為創編還是與生活相聯系的角度看,教材具有創編性或生活性的特點;從運動項目的競技特徵看,教材具有對抗性或表現性的特點等等。另外,從學習掌握技能的途徑這一角度看,有些技能具有自主習得性,即學生隨著年齡增長和生活經驗積累便可自主形成動作技能,如走、跑、跳、投、攀、爬、鑽等。有些技能具有模仿習得性,即模仿跟做是學習這類動作的主要途徑,如體操、武術、舞蹈裡面的許多動作,主要依靠模仿學習。有些技能具有對抗習得性,即技能的真正掌握必須經得起比賽對抗的檢驗,而且在對抗中還可能創造性地做出新動作,如各種球類項目的技術動作。過去我們多從運動項目、技能分類或鍛煉價值等視角出發分析教材特點,卻很少從技能習得與教法選擇等學習的角度審視分析教材。其實,教材的不同特點呼喚與之相適應的教法,這裡面應該存在某種可遵循的規律、是一個大有開發前景的教學研究空間。如「快速跑、耐久跑、障礙跑、蹲踞式跳遠、輕物擲遠」等教材具有生活性、體能性和漸變性的特點,其技能學習具有自主習得性,即這些動作與學生生活經驗有密切聯系,到了一定年齡和經歷了足夠的生活、游戲等實踐後,便能自然、本能的完成動作。在這些教材的學習中,學生有可能在教師沒有講解示範的情況下進行完整的嘗試性練習,那麼,教師完全有可能採用先練後教,邊練邊教,自主探究等方式進行這類教材的學練,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不斷改進、鞏固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而「少年拳、韻律操、舞蹈、雙杠屈伸上、直腿後滾翻」等教材具有創編性、突變型和表現性的特點,其技能具有模仿習得性,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較少,屬於那種不學不會的動作,學生無法在沒有感知教材的情況下進行完整的嘗試練習,因此,教師就應該採用接受式的教學策略,要先教後練,循序漸進,用示範、講解、誘導、輔助、幫助保護、程序教學等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動作技術。不管什麼教材都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或者不管什麼教材都是接受式學習的老一套,我們必須摒棄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態度。(3)教材重點的分析教材分析核心的最里層是教材的重點。教材重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具體的教學方法和練習形式,決定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著眼點、著力點和著手點。就運動技能教材而言,教材重點一般是指教材的關鍵技術環節或動作要領。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教材重點的「點」往往不止一個,而是兩個甚至兩個以上「技術點」的結合或配合。如跳躍項目中助跑和起跳的結合;投擲項目中助跑和最後用力的結合;跑步的蹬擺結合;雙杠掛臂屈伸上伸腿、制動與兩臂壓杠的配合;技巧前滾翻蹬地與團身的配合等。只有準確抓住了教材重點,教師才可能針對重點來設計有效的學練方法,才可能根據重點合理安排教學步驟和進行輔導糾錯。很多教師在前滾翻教學中都把團身作為重點而忽略了蹬地,以為團身好就能翻滾的圓滑流暢,結果很多學生雖然團身很好卻總是不能圓滑流暢的完成滾翻動作,原因是他們沒有做出有效的蹬地動作,失去了翻滾的動力來源,這就是沒有抓住教材「技術點」的結合而造成的失誤。沒有把教材難點列入教材分析的核心是因為難點具有主觀性和動態性,在不同的學習對象身上和不同的學習階段,教材的難點可能是不確定的,教師很難在課前就預設好一個具有普適性的教材難點。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注意觀察,相機行事,因人、因時而異地確定教材難點。教材價值、特點和重點分別制約著教學目標制訂、教學策略取向和教學方法選擇,因此,教材價值、特點和重點應成為教材分析的核心或重點。如下表所示:教材分析 分析要素制約對象教材價值教材特點教材重點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勇敢、堅毅、合作、自信等體能或技能、創編或生活、對抗或表現、突變或漸變等關鍵技術環節或要領、技術點的結合、配合等教學目標制訂教學策略取向教學方法選擇 二、教法分析的核心是什麼教法分析的核心是教法是否具有適切性,即某種教法是否適合、貼切某項教材和某些學生,是否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並通過教材的學習促進學生發展。適切的才是有效地,不適切的就是低效的甚或無效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教法的適切性。1.教法是否適切教材教法是否適切教材指的是教學方法能否有效或高效的促使學生掌握教材和通過教材促進學生發展,即能否「因材施教」(這個「材」指教材)。例如「跪跳起」動作的重點是擺臂制動與兩腿壓墊的配合,有的教師讓學生分成兩人一組,一人拉著練習者的雙手用力往上提拉,幫助練習者完成跪跳起動作,結果反而破壞了練習者上下肢的配合,一旦失去幫助外力,學生仍不能獨立完成動作,這一教法設計就背離了教材的技術重點。有的教師在教授魚躍前滾翻時,設計了遠撐前滾翻、兔跳、越過較低障礙物的前滾翻等練習幫助學生體會蹬地、雙手撐地和短暫騰空的動作,結果學生很快掌握了魚躍前滾翻的動作方法,這是因為遠撐前滾翻和兔跳等練習在用力方法、動作結構等方面與魚躍前滾翻很相似,是有效的魚躍前滾翻誘導練習,這一教法設計符合體操教材的諸多特點,具有較強的適切性,因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2.教法是否適切學生教法是否適切學生指的是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心理等特點,即是否「因才施教」(這個「才」指學生)。脫離學生實際的教法設計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有時甚至會鬧出笑話。如有的教師對中學生採用情景教學法,讓他們用沙包「炸敵人碉堡」、「打敵人飛機」等,結果學生練習幾分鍾後便興趣全無,應付了事。還有的教師讓小學生長時間進行某一練習而不變換練習形式和內容,結果是小學生很快就注意分散,興趣下降,練習效果大打折扣。再如有的教師讓小學生在罰球線外練習單手肩上投籃,結果很多學生由於距離較遠而力量不夠,出現動作變形的錯誤。以上例子都是教法不適切學生心理或生理特點而造成的不良後果。因此,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和心理特點,選擇最具有適切性的教法「因才施教」,對於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教法分析的重點所在。3.教法是否適切「錯誤」體育教學方法體系中有一類叫做糾正錯誤法,是指教師用來糾正學生動作錯誤的一些特殊的方法手段。學生發生動作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必須找准原因,「對症下葯」,才能「葯到病除」。糾錯方法不適切動作錯誤就像醫生亂開方,下葯不對症,難以取得預期的「治療」效果。如學生練習前滾翻時由於蹬地無力或沒有蹬地而造成翻轉困難,教師讓學生兩腳夾一條紙片做前滾翻,結果學生仍然不能流暢的完成前滾翻。因為兩腳夾紙片這個方法對改正分腿錯誤有效,而對沒有蹬地或蹬地無力造成翻轉困難這一錯誤毫無適切性,是不管用的無效方法,有效的方法應是讓學生明確動作要領,反復練習蹬地動作,因為這才是具有適切性的,管用的,有效的方法。說來道去還得應了那句老話:「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最適切的教法,從這一角度看,教法分析的核心就在於它的適切性如何,在於能否「因材施教」和「因才施教」。
⑤ 急需一篇600字體育論文,非常感謝。好人有好報
一、教學方法的編寫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需要,體育教學策略的設計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方式上,要改變接受式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發揮主體作用,教師鼓勵學生大膽體驗、合作探究,發揮主動創造能力。教學呈現方式上,不光是先示範再讓學生模仿學習,而是可以改變程序,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再在教師的指導下體驗規范動作,主要是讓學生感悟與體驗,更多的讓學生間接學到知識技能。在師生互動方式上,學生與教師的相互交流非常重要,而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項傳遞,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在教學與的相互交流中共同發展。
二、教學目標的編寫
傳統的體育教學在這一目標的引導下,把體育課堂教學與競技訓練劃上等號,加之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也過於單一,沒有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較少地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個性的發展,從而使學生對體育的情感體驗降低,學生缺少科學健康方法的指導,創新精神被抹殺。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新課程標准要求體育教學設計在目標的范圍更加寬泛,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更加適合於學生綜合發展的要求。如「圖一」所示,五個領域的教學目標中,有操作領域的目標,有認知領域的目標,還有心理品質方面的目標。當然,教學目標確定之後,下一步就是要考慮教學目標如何進一步細化。目標細化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可操作性,並且對目標細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達成後有明顯的特徵,可以測量出目標達結果。目標的細化包括三個要素,一是行為,即學生做什麼、怎麼做,二是條件,即在什麼情況下達成目標,三是標准,即達到什麼樣的要求,也就是結果。最後是對教學目標進行評價,即對學習效果的評價,目標達成率高教學質量就高,如果教學目標制定與教學結果不相符,則要對教學目標重新制定或者重新調整教學過程。只有預先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去學習,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條件強化預期的行為,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教學過程的編寫
教學過程是課堂的核心,也是教學設計的主要部分,在這一部分中,集中體現了教師教學思想、方法、策略和技術。教學過程的設計實際上是表現的教學的流程,按順序按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學過程設計中有課堂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展現教師如何 組織學生按預設的教學步驟、教學內容、能採取什麼教學方法來達到高效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
四、教學內容的編寫
新課程標准中對教學內容的「放手」給體育教師們的教學敞開了空間,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分析不能僅限於教科書中內容的重、難點,還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如場地器材、學生的實際體育基礎等對學習內容重新組合、建,場地器材是上好體育課的基本條件,大場地則設計大場地的教學,小場地剛有小場地的方法,器材的多寡也決定上課練習密度、強度等方面。學生的實際情況一般包括學生的體育基礎與經驗,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愛好、對體育知識的需求等,從終身體育終極目標出發,既要傳承傳統的體育內容,也要引入新興項目,做到繼承與發展相合,注重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健身性、綜合性,結合體育課程各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學生的身心特點、各內容之間的聯系、教學實際條件、師資力量,教學時數諸方面的因素,選擇合適的、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好學習的各個活動環節。
五、教學評價的編寫
體育設計中的教學評價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標准,一般情況下教學過程中各環節的調整也要依據教學評價結果。不要忘記,在教學中,教學評價應該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根據教學評價對後來的學習作相應的調整與變通。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不是僅僅看學生已經具備了什麼樣的能力,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了多少,也即能力的變化程度。所以,教學評價的對象應該是學生進步的幅度、快慢,而不是學生的能力水平。
六、教學載體的編寫
體育教學媒體是體育教學的硬體設施,用來輔助於體育教學,體育教學設計中的教學媒體含義非常廣泛,除了基本的體育場地、器材以外,還包括計算機、錄音機、攝像機等音響設備,也包括粉筆、黑板、體育服裝、甚至語言、文字等媒體。在體育教學設計中選擇教學媒體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做到最合理的搭配,做好最到位的輔助體育教學。媒體的利用要簡單易操作、不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要強調一點的是,在利用媒體教學時不要本末倒置,特別是在公開課不要嘩眾取寵,而影響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基本原則。
七、教學情境的編寫
情境教學已經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軟體手段之一,被教師們普遍使用,情境教學法是根據教學內容,再根據對運動技能的價值判斷,利用一定的背景為載體,創設出接近真實事件的學習環境,將學生的學習融入其中,「以玩中學」為主,讓學生在輕松的游戲中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可以把呼啦圈與跳遠結合起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創設出「小青蛙找媽媽」這一情景,讓學生沉浸在童話般的環境中完成練習。
[參考文獻]
[1] 馬學勇. 體育教學設計策略研究. 中國學校體育 , 2011, (05).
[2] 祁曉健.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方向與趨勢. 中國學校體育 , 2011, (04).
[3] 杜俊娟, 潘勇. 體育教學設計的依據、原則及操作程序. 體育教學 , 2011, (01).
[4] 於素梅, 楊帆. 從「跪跳起」課例談體育教學設計的要素與方法. 體育教學 , 2011, (01).
實話實說,我是參照的,覺得這個很好,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⑥ 試談如何進行體育教學設計
[摘要] 新課程標准下提出了體育教學設計的要求,這就是從教案走向教學設計的開始,文章論述了體育教學設計所包括的諸要素的設計方法及建議。 [關鍵詞] 體育 教學設計 轉變 一、教學方法的編寫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需要,體育教學策略的設計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方式上,要改變接受式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發揮主體作用,教師鼓勵學生大膽體驗、合作探究,發揮主動創造能力。教學呈現方式上,不光是先示範再讓學生模仿學習,而是可以改變程序,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再在教師的指導下體驗規范動作,主要是讓學生感悟與體驗,更多的讓學生間接學到知識技能。在師生互動方式上,學生與教師的相互交流非常重要,而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項傳遞,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在教學與的相互交流中共同發展。 二、教學目標的編寫 傳統的體育教學在這一目標的引導下,把體育課堂教學與競技訓練劃上等號,加之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也過於單一,沒有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較少地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個性的發展,從而使學生對體育的情感體驗降低,學生缺少科學健康方法的指導,創新精神被抹殺。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新課程標准要求體育教學設計在目標的范圍更加寬泛,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更加適合於學生綜合發展的要求。如「圖一」所示,五個領域的教學目標中,有操作領域的目標,有認知領域的目標,還有心理品質方面的目標。當然,教學目標確定之後,下一步就是要考慮教學目標如何進一步細化。目標細化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可操作性,並且對目標細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達成後有明顯的特徵,可以測量出目標達結果。目標的細化包括三個要素,一是行為,即學生做什麼、怎麼做,二是條件,即在什麼情況下達成目標,三是標准,即達到什麼樣的要求,也就是結果。最後是對教學目標進行評價,即對學習效果的評價,目標達成率高教學質量就高,如果教學目標制定與教學結果不相符,則要對教學目標重新制定或者重新調整教學過程。只有預先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去學習,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條件強化預期的行為,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教學過程的編寫 教學過程是課堂的核心,也是教學設計的主要部分,在這一部分中,集中體現了教師教學思想、方法、策略和技術。教學過程的設計實際上是表現的教學的流程,按順序按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學過程設計中有課堂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展現教師如何 組織學生按預設的教學步驟、教學內容、能採取什麼教學方法來達到高效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四、教學內容的編寫 新課程標准中對教學內容的「放手」給體育教師們的教學敞開了空間,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分析不能僅限於教科書中內容的重、難點,還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如場地器材、學生的實際體育基礎等對學習內容重新組合、建,場地器材是上好體育課的基本條件,大場地則設計大場地的教學,小場地剛有小場地的方法,器材的多寡也決定上課練習密度、強度等方面。學生的實際情況一般包括學生的體育基礎與經驗,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愛好、對體育知識的需求等,從終身體育終極目標出發,既要傳承傳統的體育內容,也要引入新興項目,做到繼承與發展相合,注重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健身性、綜合性,結合體育課程各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學生的身心特點、各內容之間的聯系、教學實際條件、師資力量,教學時數諸方面的因素,選擇合適的、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好學習的各個活動環節。 五、教學評價的編寫 體育設計中的教學評價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標准,一般情況下教學過程中各環節的調整也要依據教學評價結果。不要忘記,在教學中,教學評價應該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根據教學評價對後來的學習作相應的調整與變通。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不是僅僅看學生已經具備了什麼樣的能力,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了多少,也即能力的變化程度。所以,教學評價的對象應該是學生進步的幅度、快慢,而不是學生的能力水平。 六、教學載體的編寫 體育教學媒體是體育教學的硬體設施,用來輔助於體育教學,體育教學設計中的教學媒體含義非常廣泛,除了基本的體育場地、器材以外,還包括計算機、錄音機、攝像機等音響設備,也包括粉筆、黑板、體育服裝、甚至語言、文字等媒體。在體育教學設計中選擇教學媒體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做到最合理的搭配,做好最到位的輔助體育教學。媒體的利用要簡單易操作、不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要強調一點的是,在利用媒體教學時不要本末倒置,特別是在公開課不要嘩眾取寵,而影響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基本原則。 七、教學情境的編寫 情境教學已經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軟體手段之一,被教師們普遍使用,情境教學法是根據教學內容,再根據對運動技能的價值判斷,利用一定的背景為載體,創設出接近真實事件的學習環境,將學生的學習融入其中,「以玩中學」為主,讓學生在輕松的游戲中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可以把呼啦圈與跳遠結合起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創設出「小青蛙找媽媽」這一情景,讓學生沉浸在童話般的環境中完成練習。 [2] 祁曉健.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方向與趨勢. 中國學校體育 , 2011, (04). [3] 杜俊娟, 潘勇. 體育教學設計的依據、原則及操作程序. 體育教學 , 2011, (01).[4] 於素梅, 楊帆. 從「跪跳起」課例談體育教學設計的要素與方法. 體育教學 , 201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