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詩歌朗誦我愛我的家鄉
我愛我的家鄉 來源:網路 我愛我的家鄉, 寬敞的馬路,漂亮的高樓。 那是勤勞和富裕的寫照。 合:勤勞和富裕的寫照 我愛我的家鄉, 清凌凌的水,綠瑩瑩的山。 那是我快樂童年的見證。 合:快樂童年的見證 我愛我的家鄉, 溫馨的家庭,美麗的村莊。 村莊里有生我養我的爹娘。 合:生我養我的爹娘 我愛我的家鄉, 馬路越來越寬,房子越來越高。 人們勤勞儉朴,生活幸福安康。 合:勤勞儉朴,幸福安康 「江海門戶」的美譽,響遍神州四方。 我愛你,海門。 我愛你—— 熱鬧的節日廟會, 動聽的海門山歌, 風趣的通東號子, 美麗的疊石家紡。 我愛你,海門。 我愛你—— 歷史悠久的鳳城古街, 風景如畫的東洲公園。 萬人景仰的張謇故居。 神奇絕妙的華夏龍橋。 我愛你,海門。 我愛你,家鄉。 在你的養育下,我快快樂樂,茁壯成長。 在你的呵護下,我點燃希望,放飛夢想。 我愛你,海門,我的家鄉! 篇二:我愛家鄉 文章來源:盧城文學文集 我愛家鄉, 愛家鄉的山和水, 愛家鄉的土和石, 愛家鄉的草和木, 更愛家鄉的父老鄉親, 家鄉的一切喲, 我感到格外的親切、溫暖。 家鄉―― 生我養我的地方, 我在您的懷抱里成長, 漅我掙脫襁褓, 第一口吸的是家鄉的空氣, 第一眼望到的是家鄉的天。 我吸著家鄉的乳汁長大, 我吃著家鄉的米糧成人, 和家鄉有著母子之情, 愛家鄉從骨縫心眼。 村頭的老槐樹喲, 是我兒時的夥伴, 白天我騎上你的杈背, 夜晚我坐在你的冠下, 嫦娥奔月神妙的童話, 是在這里―― 深深地印進我的心田。 這一切喲, 我怎能忘記, 怎能不深深地懷念, 為兒怎能嫌娘丑喲, 為兒怎能忘娘情―― 家鄉的土地喲, 格外的芬芳、新鮮, 家鄉的水喲, 格外的清沏、香甜, 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纏著我的心肝, 汗水, 點點滴滴潤進家鄉的土地, 心血, 滴滴點點染進家鄉的庄園。 青春, 化作火焰映紅家鄉的地和天, 朋友啊,親愛的朋友, 誰不愛自己的家鄉, 誰不愛自己的庄園, 你將怎樣梳妝你的母親, 你將怎樣打扮養的親娘, 明天,啊,明天, 就在明天, 咱們比試一番, 誰的家鄉吐艷。 篇三:我愛我家鄉 作者:淡看花落 長大了 我發現一切都變了 家鄉 早已破舊不堪 鄉親們 年老的個個漸漸離去 年輕人多年不回家門 留在家鄉的少之又少 少得幾乎可以數得清 家鄉 你已不再從前 你已不再那麼美麗 你已滿臉皺紋 在我的身上 刻著你的歲月 我長大了 我登太平洋去 多年過去 你也老了 為何我還念念不忘 雖然你給我帶來 種種的傷害 我想不忘的是記憶 因為家鄉里有我的童真 有我童年的回憶 有我最親的人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我愛他們
② 以我愛祖國我愛家鄉為幼兒園大班主題的網路圖最好怎麼設計規劃
活動時間安排:
本綱要所列活動內容,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班隊活動:每周1課時,全學年按上課34周計算,共34課時,每學期用於制訂班隊活動計劃1課時,期中、期末用於思想品德評定各1課時,全學年共6課,其餘28課時用於開展班隊集體活動。
校傳統活動:全學年累計為一周。具體和要求:校傳統活動:校傳統活動指全校性活動。要求以主題校會、大隊會或系列活動方式落實下述教育內容:
結合重大節日:"三八"國際婦女節,建議開展"獻給媽媽的禮物"活動;"五一"國際勞動節建議開展"我有一雙勤巧的手"活動;"六一"國際兒童節,建議開展"做新中國新主人"活動;
"七一"建黨紀念日,開展"做黨的好孩子"活動;"八一"建軍節,開展"解放軍是我學習的榜樣"的活動;"九o十"教師節,開展"給老師送去幸福與歡樂"的主題活動;
"十一"國慶節開展"我在共和國旗幟下成長"的活動;建隊紀念日,開展"集合在星星火炬旗幟下"活動及少先隊知識競賽活動,"元旦",開展新的祝福"拜年"活動。清明節祭掃烈士墓,開展"尋找家鄉英靈,繼承先烈遺志"活動;中秋節,開展"閩台同胞盼團圓"的賞月活動等……。
(2)幼兒園以我愛家鄉的設計教學擴展閱讀;
中國軍隊積極開展對外交往。目前,解放軍已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軍隊建立了聯系,在90多個駐外使館中設 立了武官處。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四個現代化,其中就有一個國防現代化。」國防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的強弱關系國家和民族的安危存亡。
新世紀,朱鎔基總理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報告中,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
明確了「十五」期間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全面體現了鄧小平關於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思想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新世紀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指導方針。
③ 幼兒園應培養幼兒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一日生活環節中滲透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1、習慣培養對幼兒成長的意義 什麼是習慣?是指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較為穩定的行為傾向。 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高層次的自覺行為,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重要表現,它對保護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有重大意義,是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的重要基礎,也是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重點之一。 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是指在幼兒生活方面所表現出比較穩定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方式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 (1)衛生習慣, (2)飲食習慣, (3)睡眠起居習慣, (4)與個人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 由於目前大多數幼兒是獨生子女,過分嬌慣和無原則的順從,暴露出來的生活行為習慣問題尤為嚴重,幼兒無論從飲食、睡眠還是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不良現象。 陳鶴琴先生在《我們的主張》一文中提出「我們主張幼稚園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也指出:「要從生活習慣、規則意識、學習能力、情感與自我意識、審美情趣等方面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 。由此可見,幼兒時期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期。 2、一日生活環節中蘊含著許多教育價值 二期課改實施至今,教師已初步樹立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都是課程的理念。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生活環節(來、離園、盥洗、飲水、餐點、午睡)佔在園生活50-60%以上,這些生活環節比較瑣碎,教師易忽視其潛在的教育價值,筆者認為,關注細節——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有效的指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不容忽視。 例如:在一日生活中,盥洗活動始終貫穿其中,使用的頻率最多,一天高達7-8次,入園、入廁、喝水、吃飯等都要洗手。教師是否關注培養幼兒認真洗凈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洗手過程中,有時候幼兒會浪費水,教師是否能注意培養幼兒有節約用水的習慣等,其蘊含著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契機。 又如:午餐後幼兒漱口較馬虎,只是機械完成任務,有的幼兒總是忘記漱口,需要老師提醒。 「學習保護自己,體驗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生活習慣是幼兒必備的生活經驗,對幼兒來說是終生受益的。 二、一日生活環節中,滲透習慣培養的有效措施 在一日生活環節中,周而復始,而這些活動的瑣碎細小,枯燥無味以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差、教師們對這些生活環節的組織時,要學會觀察,抓住重點,做到心中有目標,採取有效的方法,有機滲透幼兒習慣的培養。在實踐中,總結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1、梳理出生活環節的觀察要點 通過梳理一日活動各環節中教師觀察重點,做到「心中有目標」,有助於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見下表) 環節 教師重點觀察 滲透習慣的培養 來園 1、幼兒是否能對熟悉的人(保健、班級老師、同伴等)打招呼。 2.關注幼兒所帶的物品是否安全,並能將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書包、服飾、鞋子、玩具等)。 3.觀察幼兒健康和情緒狀況,及時核對晨檢牌,清點幼兒來園人數,做好點名登記,逐步做到按時來園。 4、幼兒是否參與觀察、照料動植物和值日生活動。 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養成愉快生活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養成做力所能及事好習慣 盥洗 1.幼兒是否能正確的洗凈手,使用毛巾,擦乾手。養成飯前便後、運動後、手臟了洗手的良好生活衛生習慣。 2.幼兒是否及時關閉水龍頭,不玩水,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3.在人多時,幼兒是否能夠排隊等待,不擁擠。 4.幼兒是否會使用便紙,大便後能否主動抽水,並洗手。 5.如廁後是否主動整理好衣褲。 6.是否樂意聽從值日生的提醒。 7. 關注幼兒大小便是否正常,發現異常及時與 保健老師和家長溝通。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有節約用水的習慣 養成文明行為的習慣 飲水 1. 觀察幼兒飲水量,保證幼兒每日喝足夠量的水,逐步養成有序、主動喝水的習慣。 2、幼兒是否及時關緊水龍頭,節約用水。 3、關注照顧體弱和特殊幼兒及時補充水份。 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 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餐點 幼兒是否在一定時間內愉快地獨立進餐。 幼兒是否養成有序文明進餐的習慣。(先放椅子,後洗手入座,安靜就餐等) 幼兒在進餐後,是否正確漱口和使用毛巾。 4、值日生是否樂意為同伴服務(督促、檢查等)。 養成文明進餐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養成樂意助人為樂的習慣 午睡 1.幼兒是否有序的穿脫衣褲,整齊疊放在固定處。 2.幼兒是否有良好的睡眠習慣。 3.幼兒是否樂意整理自己的床鋪。 4.關注幼兒午睡時有無異常情況。 養成自我服務的習慣 養成做力所能及的習慣 離園 1.幼兒是否能整理自己的衣物,保持儀表的整潔。 2.幼兒是否能物歸原處,不遺忘自己的物品。 3.幼兒是否能使用禮貌用語道別,不跟陌生人離開。 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 一日生活環節中,教師觀察要點及滲透習慣的培養 以午睡環節為例,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是否能有序的穿脫衣褲,整齊疊放在固定處; 是否有良好的睡眠習慣;是否樂意整理自己的床鋪。從中可以滲透培養幼兒學做力所能的事情、養成自我服務的好習慣。 又如在來園活動中,教師是否關注幼兒情緒、是否能對熟悉的人(保健、班級老師、同伴等)打招呼;幼兒所帶的物品是否安全,並能將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從中可以滲透培養幼兒愉快生活、文明禮貌的行為、養成物歸原處的等好習慣。 2、創設會說話的生活教育環境 良好的生活環境創設,本身就是最直接的教育,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累各種生活經驗並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一日生活各環節中,有的環節每天重復多次,利用環境的創設,避免了教師重復的提示,它直觀易學,有助於激發幼兒的情感,對幼兒行為起著提醒的作用,並暗示幼兒的行為,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實施中,應關注以下幾點: (1) 創設的形式不同 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齡,創設一些與之相適應和匹配的生活環境,托小班年齡一般以教師為主的設計形式,如「溫馨小貼士」,「心情牆」等,便於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情況;中大班幼兒,可以讓幼兒與教師討論,共同設計,製作圖片、標志進行環境創設。如:物品的擺放、整理演示圖、洗手步驟、便後主動沖水等提示圖,既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又有利於加深幼兒的印象。 (2) 材料的安全合理 教師提供的生活用品材料要實用安全,便於清潔和消毒。例如:盥洗室放置便紙的器皿既要便於消毒,又要高低、大小合適,方便幼兒取用。 (3) 布局的科學舒適 幼兒園所有的生活環境布局要科學合理。如:午睡時,床位的擺放,應該根據不同年齡、場地,創設合理舒適的環境,既要方便幼兒的穿脫、折疊衣褲,整理床鋪等操作,為幼兒提供自我服務的條件,也要便於教師在午睡中的管理。 又如:餐點時,合理擺放餐桌,方便幼兒的進出。餐具、骨盆、擦手小毛巾的擺放要舒適方便使用。對大年齡幼兒應科學安排他們自我服務的機會:添飯、添湯等。 3、注重在真實情景中學習體驗 生活活動主要是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需要
④ 以我愛家鄉寫一篇不少於三百字的幼兒園活動設計
把根留住 ——《我愛家鄉》預案設計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背景及設計思路 生活在21世紀的小學生,他們今天的生活是無比的幸福和快樂。然而幸福的一代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現代信息社會的小公民不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誰不說俺家鄉美」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從上述的初衷出發。通過引領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觀察家鄉的今天,了解家鄉的過去,切身感受到家鄉的變化,祖國的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新社會的情感,使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本次主題活動就是以「誰不說俺家鄉好」為核心,以小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讓孩子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定關於家鄉變化的若干研究課題,通過對民俗風情、自然風光、工業經濟等方面的合作調查、采訪、訪問、信息收集與處理等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的鄉土情,培養學生的熱愛家鄉、贊美家鄉的感情。。 二、活動目標的定位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訪問、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發現中,進一步了解家鄉的發展,感受家鄉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2、知識能力目標: (1)引領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加工資料,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之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實踐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開展這個實踐活動,學習制定活動計劃、自覺參於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與交流,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態度與能力,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3、過程與方法目標: 加強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聯系與溝通,讓學生在「大語文」觀的活動實踐中,充分發展其整合知識、大膽創新的能力,從而獲得基本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三、活動重點 (1)引領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加工資料,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之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實踐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開展這個實踐活動,學習制定活動計劃、自覺參於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與交流,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態度與能力,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四、活動難點 1、通過觀察、訪問、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發現中,進一步了解家鄉的發展,感受家鄉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2、加強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聯系與溝通,讓學生在「大語文」觀的活動實踐中,充分發展其整合知識、大膽創新的能力,從而獲得基本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五、活動前的准備 教師准備:照相機、錄像機等。 學生准備:調查用具的准備、事先取得家長的支持與協作、與有關人員事先取得采訪聯系。 六、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准備、實施、總結、拓展四個階段。准備階段側重於設計、製作,主要過程為主題生成,方案設計,調查表的製作;實施階段突出社會性調查和體驗性學習,主要過程為調查、訪問,改進調查方案、數據整理;總結階段側重於匯報、展示、交流、總結評價;拓展階段主要側重於活動的提升與實際應用。 第一階段課題的計劃與准備階段 (一)活動時間:課內1~2課時 (二)教師指導過程: 1、創設情景,生成主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誰不說俺家鄉好(播放《誰不說俺家鄉好》音樂),我們的家鄉——石橋鎮(贛榆縣)你了解嗎?家鄉的天,家鄉的地,家鄉的人,家鄉的昨天、今天,你注意觀察過嗎?家鄉的變化,你認真思考過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大家「睜大」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家鄉的美,去感受家鄉的變化! (2)交流引導,確立主題: 看來我們的同學雖然生活在農村,但如何加深對家鄉的理解呢?家鄉可以是贛榆也可以是石橋,你覺得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可行嗎?(學生討論、交流) 師與學生大家共同協商生成主題:「誰不說俺家鄉好」。(板書課題) 2、提出問題,確立調查對象 師: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對家鄉進行調查研究呢? 孩子們各抒已見後加以歸納,確定了如下調查著眼點:對家鄉工業農業調查、對家鄉自然風光的調查、對家鄉風俗民情的調查等方面這幾個調查范圍。 3、采訪調查的方法指導 (1)師:要調查主要考慮什麼呢? 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出向誰調查?調查什麼?怎麼調查?三個關鍵問題。 本環節教師指導要點:注意安全,想好問題,聯系好采訪人,禮貌交談,帶好工具…… (2)現場模擬調查,老師扮演調查對象讓學生調查,從中發現問題,並指導應對策略。 (三)學生主要活動: 1、自主組合,調查分工,設計活動計劃。 (1)根據以上歸納,把班上的同學分成4個活動小組,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能力及居住的地段選擇適合自己的調查小組。 (2)任務分配:第一活動小組調查對家鄉工業農業的情況,第二活動小組對家鄉自然風光的調查的情況,第三活動小組對家鄉風俗民情的調查的情況,第四活動小組對家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調查。 (3)各小組任務落實到人: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長、生活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設立:組長、記錄員、攝影員、采訪員、資料員整理員、調查報告執筆員、調查結果匯報員。 (4)設計小課題研究活動方案。 2、設計調查表 學生共同討論設計調查表。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與探究階段 (一)活動時間:課外2~3周 (二)活動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邀請指導老師或家長一起收集有關資料、采訪有關人員,也可個人實踐。 (三)學生活動過程: 1、開展實地調查活動 (1)對家鄉工業農業調查: 以小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在家長的協作下,選取部分企業和種糧大戶走訪調查,到黨委辦進行統計,主要調查2008年度的工業農業的發展情況,如種企業、生態園、種糧大戶、招商引資等。 (2)對家鄉自然風光的調查: 以小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就近家鄉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開展調查活動。 (3)對家鄉風俗民情的調查的情況: 以小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事先和鎮文化站的輔導員及另外選取的村裡的藝人取得聯系,調查家鄉的風俗民情等。 (4)對家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調查 以小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就近隨機選取幾個村中青老三層次的農戶開展調查活動,主要也是調查家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生活情況。 2、搜集信息 1、師生討論,明確收集的目的和途徑。 根據途徑的不同,分成五大組:采訪組、考察組、調查組、查閱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由組建小組。 2、分組搜集,確定搜集的內容。 采訪組:深入工廠、郵局等單位采訪,了解產業規模的變化及通信設施、手段等方面的變遷。 考察組:走街串巷,實地參觀考察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變化。 調查組:以一個有代表性的家庭為例,調查他們家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革。 查閱組:到閱覽室、圖書室、社區、檔案局等地方,搜查翻閱有關家鄉變化的資料。 3、時間:兩周。 4、整理材料,製作小報。 學生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收集來的信息是零散的、繁多的,因此,要求學生學會對材料進行選擇、整理,要為我所用。 (1)、圍繞主題,確定重點。 反映家鄉的變化的材料很多很多。交流時不能面
⑤ 幼兒園活動整合與指導《我愛家鄉》教案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史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各領域目標多次提出要引導幼兒學會合作學習,主動參與,探索問題,強調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資源擴展幼兒的學習空間,並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基於上述理念,我設計了這一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美景、美食和傳統文化。 2.能大膽說出自己知道、看到的家鄉事物。 3.喜歡自己的家鄉,為自己是安康人而感到自豪。 活動准備: 圖片(安瀾樓、香溪洞、瀛湖、二黃廣場、蒸面、炕炕饃、羊肉泡、酸菜面、漢劇照片)、漢劇《小朋友們學二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喜羊羊 「喜羊羊聽說我們安康很美,想帶著羊村的夥伴們一起來旅遊,它想請我們小朋友當它們的小導游,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說出安康的美景。 教師:「小朋友,那你們想帶它們去我們安康那些好玩得地方去呢?」 請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出示圖片講:我們小朋友真能幹說出了這么多好玩的地方,老師也為喜羊羊准備了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 引導幼兒說出安康的美食。 教師:「喜羊羊說玩了這么久覺得肚子餓了,想請小朋友帶它去吃好吃的,你們想帶它們去吃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追問:「喜羊羊最想吃有我們安康特色的小吃,想一想都有些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指導並出示圖片。 3.引導幼兒說出安康的傳統文化。 教師出示漢劇圖片提問:小朋友,這張圖片上他們在干什麼?(表演漢劇)你們會唱嗎?你會唱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為喜羊羊唱一首《小朋友們學二黃》吧! 教師:小朋友唱的真好,漢調二黃是我們安康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京劇的聲腔起源,在我們陝西屬於第二大劇種,我們小朋友從小就學習唱漢劇,把我們的安康的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聽到我們安康的漢劇。 三、結束部分: 喜羊羊說他今天非常高興,特別感謝我們大班的小朋友,他說要把安康這座美麗的城市告訴更多的好朋友,讓他們都來安康旅遊。我們生活在這么美的家鄉,有好看的風景,好吃美食,好聽的漢劇,你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你們說的真好,這些感覺其實就是一種自豪感。為我們的家鄉感到驕傲和自豪。 詩歌《我愛家鄉美》 安康美、安康美 安康風景美如畫 安康漢劇傳四方 安康美食美名揚 我愛家鄉安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