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加減法怎麼教
幾個月以前,我也是一位迷茫的媽媽,如何教孩子數學,成了讓我很頭疼的事,一直以為這是老師的事,孩子上學前班可以跟老師學,可是這是個對數學極其敏感的孩子,似乎等不及讓老師來教她,四歲一過,跟著階梯數學進入了加減運算的世界。 首先學加減法的基礎,必須學會1—100的數數,100—1的倒數,至少二十以內的點數取物。這些東西孩子小朋友四歲時就全部完成了,特別是倒數,讓我很意外很驚訝,因為我從沒教過她。所以我常說這個孩子對數字很敏感。 十以內的加法小朋友很順利,但是減法小朋友開始時一定要看到實物才算得出來,特別是10-9之類的,我們看起來很容易,孩子算起來卻覺得很難,想這類大數減大數,孩子最初算是老是出錯,我只是點了孩子一句話,「10-9=,其實就是10比9多多少?」一句話,小朋友的十以內減法就此過關。 如何教孩子學加減法?——基礎加減法 想著今年孩子才上大班,覺得會這些已經足夠了,不想偶然之間發現,小傢伙已經會進位了,雖然我知道是在心裡數出來的,還是讓我很驚訝,於是,我開始到處找學習進位的方法,在孩子買的口算書上,我找到了,現在很流行的二十一內進位加法的演算法就是----湊十法。後來我問過上學前班的孩子家長,也得到了證實。 所謂湊十法,舉例來說比如8+7= ,用湊十法來算就是8+7=8+2+5=15,16—9= 16—6—3=7.這個演算法要求孩子是以內加減法熟練,10的組成熟悉。 起初以為孩子不容易學會,我用擺蘑菇丁(小顆粒玩具)來讓孩子體會,熟悉,幾次以後我也淡忘了,事實是,再後來做題時,孩子清晰的說出了思路,用的就是湊十法,才發現其實孩子還是理解了。 到了任意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時,小朋友還是用湊十法,但是根據題型的不同,有時湊前面有時湊後面,我發現這時很容易出錯。像這樣58+6=,和23+9=,好在這個時候小傢伙的二十以內加減法已經很熟練了,所以我思考後提出這樣的演算法58+6=50+(8+6)=50+14=64。小朋友很容易就接受了。 再遇到借位減法時,我第一次向小朋友講述了借位的概念,因為只是涉及到兩位數減一位數,所以理解起來並不困難。 跟著新思維的數學訓練,很快就涉及到兩位數的加減法,整數加減很容易,但是兩個數都不是整數,孩子就開始出錯,我發現其實是孩子沒有數的概念,拿來蘑菇丁,我們一起擺來做題,很快孩子就明白了數的的關系,我也發現了口算的好處,口算24就讀做二十四,2是表示二十,讀出口立即就明白了,這遠比學前班教的列豎式數位對齊,在十位是表示十,比這個好理解多了。而且我一直不贊成太小的孩子用豎式教孩子計算,理解的孩子好些,沒有理解的孩子就只是做機械的二十以內的加減運算了,即使會做,但沒有明白數的關系和量的概念。而且會了口算再學豎式計算,只會更容易,所以孩子的豎式計算我是不會教她的,留給學前班的老師教吧。 如何教孩子學加減法?——兩位加兩位進位的加法和退位的減法 最難的是兩位加兩位進位的加法和退位的減法,我一直在思考怎麼和孩子講,從開始學加減法,一直是我跟在孩子的後面,她會做了我在教,到最後這個時期才是我主動先思考,但是等我想好了怎麼教,小傢伙不知不覺中又跑到了我的前面。 某天,當我心血來潮教孩子怎麼做加法時,我寫下了27+14=,小朋友立即制止了我,:「媽媽,你不用教我,我會算。」思考了一會,小朋友脫口而出:「41」我驚訝的問:「你怎麼算的?」小朋友的演算法27+14=27+10+4=37+4=41,思維很正確,但是和我的想法不同,我的方法是27+14=20+10+7+4=30+11=41,這樣思路更清晰一些,錯我率會更低,小朋友還是聽從了我的演算法。 兩位減兩位借位減法是我唯一一次先教的,54—28=, 我的思路54—28,先用50—20等於30,4—8不夠減,從30中借10,那麼三十就變成20,後面14—8=6,20+6=26,一遍講過,覺得小朋友似懂非懂,就沒再重復講,之後的幾天一直在想是不是還有更容易讓孩子理解的好方法?那知小朋友自己已經在悄悄的消化著,幾天過後,我又問起時,小朋友已經在我開口之前算出了正確答案。 孩子的加減法都是在口算狀態下完成的,小朋友有興趣加上對數字敏感,所以進步的很快,這一點就連我也很意外。 整個過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數的概念,這一點階梯數學和新思維數學訓練做的都很好,省了我不少時間,再加上擺放蘑菇丁,更明確了數的概念,讓孩子更容易理解。 因為我的教授過程大都是在孩子自己會做題之後,所以孩子接受的時間很短,我覺得孩子自己體會也很重要,就算是用最笨的方法,她能算出來,就說明她明白這個數字關系。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更容易理解,運算起來更簡便。
⑵ 幼兒園加減法
(參考範文)
《數棒加法訓練》
一.課程簡介
繪本故事簡介:《讓我安靜五分鍾》介紹了:象媽媽好忙好累,很想自己安靜五分鍾。可是,孩子們黏得可緊呢!他們想和媽媽一起吹笛子、念故事、玩玩具、泡水、看漫畫、吃蛋糕……可憐的大象媽媽,要怎樣才能安靜五分鍾呢?你能幫她想想辦法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因為有了孩子而幸福,是所有媽媽心裡的話,兒子像小膏葯一樣緊緊黏住媽媽,媽媽則累並快樂著。
蒙特梭利簡介:促成人類建立愛心的動力是本能,也是生命創造力的原動力。
二.課程目標
1、准確識別數棒的數量,並能夠初步的認知數棒的簡單加法。
2、記住數字1--10的順序。
3、讓孩子能夠明白,媽媽不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自己上面,媽媽也有自己的空間。
三.活動重點
1、了解數字與數量之間的關系。
2、發展孩子的獨立性以及精準性。
四.活動難點:
1、能夠准確的記住1--10的順序。
2、能夠將數棒正確的從1--10的順序擺放並打亂將其配對。
五.課程准備
1、教材准備:繪本《讓我安靜五分鍾》。
2、課程音樂:林海《琵琶語》。
3、課程教具:工作毯2個、數棒、一套寫有1--10數字的卡片、已學過地蒙氏教具工作、操作單。
4、自備道具:水彩筆或者彩鉛。
六.課程流程
1.開場介紹(5分鍾)
1、教師引導孩子進行獨立的自我介紹。
2、教師走到幼兒面前對每一位幼兒進行愛的抱抱,並可以說一說你們之間的悄悄話,潛移默化中增進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情感。
3、知識回憶;教師引導孩子回憶上一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師:今天又哪個小朋友知道我們要復習的是什麼內容呀?對,今天我們要復習的是數棒的記憶游戲;我想今天***小朋友上來試一試!
(備註:有個別孩子可能膽子比較小,但是他都會,所以教師要學會觀察,多給他一些表現的機會,給予肯定與鼓勵)
(備註:教師選取三組數字板和數棒,請個別孩子進行工作的再次示範並鞏固前期所學的經驗)
2.繪本閱讀及分享(15分鍾)
(1)互動閱讀。
師:小朋友們,現在又到了我們繪本閱讀的時間,今天我帶的繪本是和什麼有關呢?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想一下哦。
出示圖書,引出故事。
師:這句話是誰說的呢?(大象媽媽)她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書本。
引導學生觀察小象們吃早餐的樣子。說說你的感受
師:那媽媽是怎麼做的?(學習如何把話說得有條理)
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象媽媽,此時你的心情怎麼樣?又想做什麼呢?(請同學們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師小結同學們的看法。(同學們都能體會到象媽媽的辛勞和煩惱,這是非常好的,可是我們要知道自己此時的身份是一位媽媽,你有關愛自己孩子的責任,可是你們剛才很多的討論中都是只有自己,這點要注意)
(2)互動交流。
引導幼兒討論問題,了解故事情節。
師:出示繪本中最後一頁,觀察象媽媽在干什麼,此時她的心情又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廚房會發生事呢?
師:如果你是小象的朋友,你會和小象們說什麼呢?你是不是也和小象一樣,這么黏媽媽呢?
討論:愛媽媽,應該怎麼做?
(3)主題結尾;你們的媽媽都是非常愛你的,但是媽媽偶爾也需要自己的時間,所以老師要悄悄地告訴你們及時媽媽有的時候沒有陪著你們,但是她依然是非常愛你的!
3.數棒加法的教學與示範(15分鍾)
1、將數棒按順序擺放到工作毯上,紅色的一端沿著工作毯左邊對齊。
2、把數字卡片按照順序反放成一疊放在工作毯的左下方。
3、告訴孩子:「今天,我們要用數棒組成10。」把數棒10拿到工作毯中間,用兩根手指邊觸摸邊數。把數字卡片10從卡片的最上方抽出,放在數棒10的右邊。
4、找出數棒9,放在數棒10的下方,將數字卡片9放在數棒9的下方。將數棒1放置到數棒9的右邊,兩根數棒間稍留空隙。將數字卡片1放在下方。指出9和1,並解說:「9加1等於10。」同時將數棒1拉到數棒9旁,與數棒10作對比。
5、這樣繼續用8和2,7和3,6和4進行組合,當做到5的時候,用特別的動作往右翻轉,並將數棒的落點用手指標出。告訴孩子:「5加5等於10。」
6、在用5組合10的時候,如果孩子產生混淆,可邀請孩子取來第五根演示5加5等於10。
7、經常用口頭練習的形式來復習10的組成。在復習的時候要向孩子指出組成10的等式。
15、教師引導幼兒一一收回教具,並放到教具櫃上。
(備註:兩兩孩子在一起操作,一個觀看工作,一個進行工作;剩下的孩子進行繪本再次閱讀)
七.活動延伸(10分鍾)
教師引導孩子進行操作單地操作;
1、教師介紹名稱,今天我們將進行規律小跑的操作單練習;
2、教師介紹規則;
師:小朋友們,我們進行了數棒的加法工作,那我們今天就進行和數棒有關的操作單。
3、操作結束後教師引導孩子欣賞每一張作品,並及時地肯定與鼓勵。
八.活動結尾 (5分鍾)
師: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的,今天我們的活動就即將要結束了,還記得我們今天是怎麼做工作的啊?老師說的細節點你們可以來和我們分享分享嘛!今天老師認為你們表現的都非常的棒,都能夠自主大膽的進行工作,真的都是進步非常大呀!最後老師也很感謝小朋友們的配合,謝謝你們,老師期待著下一次能夠和你們再次相見哦!
溫馨提示:
1、在拿取長的數棒的時候教師要及時關注,避免數棒打到其他小朋友。
2、教師要無時無刻的關注著孩子的學習情況,避免孩子發生爭執用數棒打彼此。
3、及時的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
⑶ 幼兒園大班數學20以內加減法怎麼教學方法
手指速算秘訣 初級:100以內加法 准備:教師在帶讀以下口訣並做相關手指游戲前,需發出口令「清零」,幼兒馬上雙手擊掌,然後緊握雙拳在胸前,聚精會神做好准備。(注意:手心朝里,兩拳間隔距離以方便雙手出指為准,既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 一、手指定位口訣 我有一雙手,代表九十九;左手定十位,九十我會數; 右手定個位,從一數到九;加減很方便,計算不用愁。 二、手指定數口訣 食指伸開「l」,中指伸開「2」; 無名指為「3」,小指伸開「4」; 四指一握伸拇指,拇指是「5」要記住; 再伸食指到小指,「6」「7」「8」「9」排成數。 三、右手出指練習口訣 一馬當先,二虎相爭,三言兩語,四海為家,五穀豐登, 六畜興旺,七上八下,八仙過海,九牛一毛,十萬火急。 一言九鼎,二龍戲珠,三足鼎立,四面楚歌,五穀豐登, 六神無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瓏,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註:念到「十萬火急」或「十全十美」時,右手握拳,左手出「1」,代表進位。) 四、左手出指練習口訣 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 (註:念到「一百」時,雙手擊掌,然後緊握雙拳在胸前。) 五、雙手出數練習 15、23、46、99、58、73、61 …… (註:根據各年齡段幼兒認知水平,選擇出數的大小。) 六、加法練習 注意:在做加法練習時,比如「3+5」,右手先出「3」,「+5」的過程是:嘴裡念「加1」,出小拇指;嘴裡念「加2」,四指一提伸大拇指(注意在出指的過程中大拇指只代表「1」,只有在定數的時候,大拇指才當成「5」);嘴裡念「加3」,出食指;嘴裡念「加4」,出中指;嘴裡念「加5」,出無名指。此時開始定數,右手手指只有小拇指未打開,結果即為「8」。 (1)個位數加法練習(10以內加法練習) 1+1 2+l、2+2 3+l、3+2、3+3 4+l、4+2、4+3、4+4 5+ 1、5+ 2、5+ 3、5+ 4、5+5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9 2+l、2+2、2+3、2+4、2+5、2+6、2+7、2+8 3+l、3+2、3+3、3+4、3+5、3+6、3+7 4+l、4+2、4+3、4+4、4+5、4+6 5+ 1、5+ 2、5+ 3、5+ 4、5+5 (2)十位數加法練習 10+10 20+l0、20+20 30+l0、30+20、30+30 40+l0、40+20、40+30、40+40 50+10、50+20、50+30、50+40、50+50 10+10、10+20、10+30、10+40、10+50、10+60、10+70、10+80、10+90 20+l0、20+20、20+30、20+40、20+50、20+60、20+70、20+80 30+l0、30+20、30+30、30+40、30+50、30+60、30+70 40+l0、40+20、40+30、40+40、40+50、40+60 50+10、50+20、50+30、50+40、50+50 (3)一百以內加法混合練習 3+ 5、4+5、l+5、6+5、8+7、9+l、9+3、7+10 13+12、24+17、49+2、47+ 6、43+8、46+54,38+62…… (4)一百以內連加混合練習 23+18+19+24+16、18+6+49+27……
⑷ 如何教幼兒園孩子學習加減,
一、教幼兒園孩子抄學習襲加減法的方法
1、讓孩子能夠從小得多鍛煉,能夠學會數數,在學習數學計算的時候,是作為一個前提的條件,讓寶寶熟練地能夠從一數到100,從某個數開始繼續的數下去,然後再倒數回來,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
2、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同現實結合起來,或者是在玩耍一起吃東西的時候去進行引導,讓孩子對數學有一個敏感度,能夠增強孩子的求知慾,比如在家裡玩耍的時候,要讓孩子注意到房間的不同的玩具,告訴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形狀。
3、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讓孩子能夠從數學游戲當中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比如堆積木或者是玩兒積木的時候,對數字會有一個基本的概念,讓孩子能夠熟悉和親切的去進行分類和計算,感知著一些玩具的尺寸和形狀。
二、教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希望自己的寶寶從小都會比較聰明,早教雖然好,但是也要根據寶寶的實際的情況,通過寶寶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來進行教育,千萬不要強加於給寶寶更多的壓力,這樣會造成寶寶的預防心理。
⑸ 如何教幼兒園孩子學習加減法,
*****先教分解
如果想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加減的意義,那麼,就要讓孩子操作實物,不斷的練習,從練習中理解。我還是推薦這一種,因為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理解加減的意義才能真正的讓孩子的思維得到鍛煉。
加法,實際上就是:將兩個集合和在一起,變成一個集合。
減法:將一個集合分開,分成兩個。
孩子真正的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不是算會那道題,而是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比如:6個蘋果,可以分成2個和4個蘋果,也可以反過來說是4個和2個蘋果,同時,2個和4個蘋果(或者4個蘋果和2個蘋果)合起來就是6個蘋果。 也就是說:
1、從分解組合開始教孩子,一邊分,一邊用語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說出來,能說出來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
2、從5以內的開始。先從分解2開始。
3、每次分開後表述完,要記得在合起來。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打基礎的方法 1、學數數
學計算之前先學數數,這誰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種數數形式來為計算打基礎,卻被相當多的父母所忽視。不少父母在孩子會唱讀1~100之後就認為孩子已學會了數數,而可以教計算了,但實際上孩子並沒有真正建立數的概念,也沒有真正掌握計數的技巧。
數數的內容其實很多,除了要建立數的一對一的概念以外,還要包括多種數數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遞增1的順序正著數,這是學N加1計算的基礎;
②N減1,即按遞減1的順序倒著數,這是學N減1計算的基礎;
③數單數,建立奇數概念;
④數雙數,建立偶數概念;
⑤逢10數,建立進位概念;
⑥逢5數,將5作為一個基本單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數技能,因為在提高數數和計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僅次於10。
2、計算N加1,凡是能正著依次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1個的幼兒,都能輕而易舉地學會計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計算N減1,凡是能倒著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減1個的幼兒都能學會計算N減1的題,包括11減1,21減1、100減1乃至101減1。
4、整10相加或相減,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會逢10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或遞減10個的幼兒都能很容易地學會。
5、整5相加或相減,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會逢5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遞增或遞減5個的幼兒,掌握起來並不難。
6、計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兒一旦理解10加幾就等於十幾,不僅能快速運算10加N,還能推廣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兩個相同數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對於會數雙數的幼兒,當發現兩個相同的數相加後的結果都是雙數時,便會很容易地學會運算這類題。教學實踐發現,幼兒普遍對兩個相同數相加的題有自發的關注與興趣,因而幼兒對這組題的掌握往往要先於10以內非N加1的題。
8、計算兩數之和等於10的題,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這組題的熟練與否對於進行10以上的運算是至關重要的。
9、口算(20以內),當幼兒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後,就可以做20以內的口算題了。父母應注意提醒幼兒學會運用已掌握的計算技能來推算其它題,如由2加2等於4而推知2加3等於5,由3加7等於10而推知3加6等於9,9加9等於18而推知9加8等於17,等等。
10、豎式筆算(100以內),口算100以內的數即使是對學齡兒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豎式之後,凡具備上述技能的學齡前幼兒稍加指點即可完成運算,因為一道兩位數相加的題列成豎式後實際上就變成了兩道一位數相加的題。目前,5歲左右的幼兒都在幼兒園里學會了書寫阿拉伯數字,因而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進行獨立的豎式運算是完全可能的。
⑹ 幼兒數學加減法怎麼教
如果想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加減的意義,那麼,就要讓孩子操作實物,不斷的練習,從練習中理解。我還是推薦這一種,因為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理解加減的意義才能真正的讓孩子的思維得到鍛煉。 加法,實際上就是:將兩個集合和在一起,變成一個集合。 減法:將一個集合分開,分成兩個。 孩子真正的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不是算...會那道題,而是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比如:6個蘋果,可以分成2個和4個蘋果,也可以反過來說是4個和2個蘋果,同時,2個和4個蘋果(或者4個蘋果和2個蘋果)合起來就是6個蘋果。 也就是說: 1、從分解組合開始教孩子,一邊分,一邊用語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說出來,能說出來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 2、從5以內的開始。先從分解2開始。 3、每次分開後表述完,要記得在合起來。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打基礎的方法 1、學數數 學計算之前先學數數,這誰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種數數形式來為計算打基礎,卻被相當多的父母所忽視。不少父母在孩子會唱讀1~100之後就認為孩子已學會了數數,而可以教計算了,但實際上孩子並沒有真正建立數的概念,也沒有真正掌握計數的技巧。 數數的內容其實很多,除了要建立數的一對一的概念以外,還要包括多種數數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遞增1的順序正著數,這是學N加1計算的基礎; ②N減1,即按遞減1的順序倒著數,這是學N減1計算的基礎; ③數單數,建立奇數概念; ④數雙數,建立偶數概念; ⑤逢10數,建立進位概念; ⑥逢5數,將5作為一個基本單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數技能,因為在提高數數和計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僅次於10。 2、計算N加1,凡是能正著依次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1個的幼兒,都能輕而易舉地學會計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計算N減1,凡是能倒著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減1個的幼兒都能學會計算N減1的題,包括11減1,21減1、100減1乃至101減1。 4、整10相加或相減,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會逢10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或遞減10個的幼兒都能很容易地學會。 5、整5相加或相減,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會逢5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遞增或遞減5個的幼兒,掌握起來並不難。 6、計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兒一旦理解10加幾就等於十幾,不僅能快速運算10加N,還能推廣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兩個相同數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對於會數雙數的幼兒,當發現兩個相同的數相加後的結果都是雙數時,便會很容易地學會運算這類題。教學實踐發現,幼兒普遍對兩個相同數相加的題有自發的關注與興趣,因而幼兒對這組題的掌握往往要先於10以內非N加1的題。 8、計算兩數之和等於10的題,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這組題的熟練與否對於進行10以上的運算是至關重要的。 9、口算(20以內),當幼兒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後,就可以做20以內的口算題了。父母應注意提醒幼兒學會運用已掌握的計算技能來推算其它題,如由2加2等於4而推知2加3等於5,由3加7等於10而推知3加6等於9,9加9等於18而推知9加8等於17,等等。 10、豎式筆算(100以內),口算100以內的數即使是對學齡兒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豎式之後,凡具備上述技能的學齡前幼兒稍加指點即可完成運算,因為一道兩位數相加的題列成豎式後實際上就變成了兩道一位數相加的題。目前,5歲左右的幼兒都在幼兒園里學會了書寫阿拉伯數字,因而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進行獨立的豎式運算是完全可能的。
⑺ 幼兒園大班數學加減法怎麼教學方法
最好是有學具,或多媒體,出示情景圖,首先理解情景圖中每個數的意思,然後,提出問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由學生完成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情況老師及時的在語言上和方法上,給予指導。
⑻ 怎麼教大班孩子加減法
20以內的數的分成及加減法,是幼兒對數與量的基本認識。是幼兒園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如何教好「20以內的加法」呢?我在這里談幾點自己教女兒學習「20以內的加法」的心得。
第一步: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要求是: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第二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
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讓孩子學會念題。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
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
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候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進行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
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
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
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
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
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
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⑼ 如何教學前兒童學習加減法
0以內的數的分成及加減法,是幼兒對數與量的基本認識。是幼兒園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如何教好「20以內的加法」呢?我在這里談幾點學習20以內的加法」的心得
(1) 點數。注意要點:手、口、眼一致,開始是自問自答,如數完問「一共有幾個?
」「3個」,
一定要再讓他看一遍,即你要給復習一遍,實際上是在告訴他為什麼是「3個」,這就叫「3個」,繼而可以先問他有幾個,然後要看他的反應,家長快速判斷,以便用哪種輔助的方法。在教點數的同時,我教了於澤傑十個指頭表示「幾」的方法,所以到後來就可以用手指表示法輔助他,教具最初選擇同樣的物品,
注意經常更換,我們那時筆帽、瓜子、栗子、積木、塑料片、花生仁,總在換,後來發現他對我們寫字畫畫有興趣,在做這些同時,又加進了畫的東西,如畫o、r、□,然後在旁邊寫上數字,數字一定在數完後再寫,因為這個數字是輔助他理解的。點數從3以內開始,突破以後泛化到5以內,到6以上時,因傑傑在說話節奏上出現問題,最初我並未意識到是節奏問題,只是覺得6到10之間的點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所以表現很不穩定,直到去「星星雨」反饋才發現是說話沒有節奏,導致手、口、眼不一致,結果不穩定,但我那時知道他有數的概念。點數突破又保持很穩定大約用了一個月時間,對於我們這樣的孩子,可以說是奇跡。點數穩定以後,目標又提高了,即點數的「內化」,就是你幾個東西,孩子能用目測的方法告訴你是「幾個」,最初這個方法我是看王老師這樣做的,但是對於太多就不適用了,她用二個小盤一個盤里放「1個」,一個盤里放「3個」,告訴他這是1個,這是3個,我們是採用按住他手的方法不讓他手動,只能用眼、口,最初是5以內的目測,最多到20以內,其實到10就可以了,主要讓他明白的是方法,只要掌握了就可以了,逐漸地他可以不出聲只用眼睛和心數,最後說出得數,目的就完全達到了。我感覺內化的過程也是孩子長時間注意力培養的過程,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坐不住,不要說學點數,可能連最基本的東西也學不了。內化的東西在後來做加減法時,還會大有用處。
(2)唱數、識別數字。其實正常孩子的數學發育過程是先唱數再點數,而我在教孩子時幾乎是同步進行,因為唱數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太容易了,因為他們的特點就是機械記憶好,如果你的孩子能唱數至100,也不要沾沾自喜,認為他行,這並不代表他識數,只有點數通過了,才能說他有數的概念、識數。唱數往往容易教,對於孩子來說,這同會背誦一首稍長的有重復內容的詩歌無異,如果天天教,也不會用多長時間。可是點數就不同了,有的孩子可能用半年、一年甚至二年、幾年的時間,所以,勸大家在點數上一定多花費精力,多動動腦筋。點數通過了,對交往也有好處。這里還是回到唱數上來,你很容易教會了唱數,可以提高一下目標,讓他按要求唱數,如「你給我數到70」「從30數到45」等,這也可以使孩子理解指令,唱數會了,可以倒數數,再會了,再提高目標,按要求倒數,唱數要注意「9」、「19」「29」等,因為這是到下一個「十」的轉折點,倒數數注意是「100」「90」「80」「70」等,這到下一個「十」的起點。識別數字的方法可以給他寫出來貼在牆上,按你的計劃走,不要貪多,可先認1-10,再認到20、30,前面認識了,後面的就很容易,往往孩子都會泛化,不會泛化的往往在少數。我在這個環節給傑傑提高了目標,又教會了他認識「百十個」,即會讀幾百幾十幾。事實證明,唱數、認識數字、點數掌握以後,他也有發揮的空間,比如他給一本很厚的書編頁碼,他就一邊寫一邊讀頁碼,也給我們帶來不小的驚喜。
(3)數與物品的對應。就是放幾個物品讓他知道有幾個,我認為這仍是點數的范圍,是在點數的基礎上目標提高了,點數往往是從孩子的左邊可以一個一個拿著往右數,數完後知道是幾個就行了,數與物品的對應要求相對高些,一般是書面化,什麼是書面化?就是不用一個一個拿著數,而是你畫上幾種物品,要求他在旁邊或上邊、下邊寫出對應的數,也可以擺放幾個物品,讓他把對應的數字放在相應的物品下面,我是在教會傑傑點數和點數內化,識別數字後做這項的,確切地說是提高目標的,因為在教點數時就同步教了很多東西,其中也包括數與物品的對應。提高目標的方法,是擺放二堆物品,如一堆是「3」個,一堆是「5」個,你給他二個「3」和「5」的卡片,讓他在自己數完後放對位置,判斷他是否會了,數與物品的對應或稱物品與數的對應是為下一步教加減法做准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