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前教育的定義是什麼
定義:學前教育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內科學地對孩童的大腦進行各種容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
專業學習課程:
教育學、教育史、教育學概論、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社會學、學前衛生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聲樂、舞蹈、美術、學前教育學、兒童文學、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保健學、幼兒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統計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游戲學原理、教師口語等。
學前教育專業
學前教育專業是研究教育規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的一個分支,要求學生學習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幼兒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在托幼機構進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培養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
教育實習:主要是到幼兒園觀察有經驗的教師的教學以方便自己未來的教學。
前景:主要到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的工作。
主要方向:學前兒童心理與教育、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前兒童課程與游戲(含音樂、體育、健康等)。
網路學前教育
Ⅱ 中學生物學課程中的課程一詞有哪些具體的含義
「課程」一詞的含義
在一些教育刊物上,時而可以發現有些文章把廣義的課程狹義化,把狹義的課程廣義化的現象。例如,有的文章題為課程優化設計,而實際內容卻是學科建設、教學設計的問題。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對「課程」一詞的含義不夠清楚,以致於把課程和學科建設混為一談,用詞不夠准確。課程在教育學中已有確切的定義,筆者簡要說明如下,供同志們在研究時參考。
課程一詞,據有關辭書和研究考證,始見於唐宋年間。在西方,課程這個詞英語為Curriculum,亦用Course。意思是教學內容和進程的總和。我國本世紀初學習西方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論,在所制定、頒布的文獻中,對學科設置如何安排,都明確的統一的使用課程這個詞來概括。
課程的發展和理論的建立是隨著人類認識的不但深入而日臻完善。因而,就出現了廣義和狹義課程之分。廣義課程是指實現學校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所有學科的總和,如中學課程,大學課程等。狹義課程是指某門學科,如數學課、英語課等。
「課程」和「學科」、「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等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自然,課程不等於學科,學科是根據教學目的而劃分的教學內容的各門科目,學科只是課程的一部分和一種含義。課程概括了教學內容(學科和活動等)、安排、進程、時限,也包括教學大綱和教材。在漢語里,「課」字含義十分豐富,有「試也,計也,程也。凡是有程式而試驗稽核之,皆曰課」(《詞源》)。
上述名詞除教學計劃一詞意義含混外(教學計劃容易與教師的教學進度計劃相混淆),其餘的含義都比較明確。它們把課程從范圍上加以分化,確定確切含義。
教學計劃是課程的總體規劃,是課程安排的具體形式,是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教學計劃的基本內容由學科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組成等。
教學大綱是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內容的指導性文件,也就是具體學科的規劃。它反映了某一學科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內容的范圍、教學體系、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方法上的基本要求,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
教材作為具體知識材料的敘述,是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的教學用書。隨著課程現代化的進展,以文字為主的傳統教材概念得到更新,作為教材重要組成部分的電教教材作用和范圍不斷擴大。
以上劃分是對課程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