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學案例及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前後》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內容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實踐活動,體會「前後」的概念和前後位置的相對性。
2能比較准確地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和表達事物。
三、課堂實錄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的好朋友小淘氣又遇到難題了,你們願意幫助他解決嗎?(願意)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遇到了什麼難題。
( 評析 採用問題引入,引起學生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慾望。)
(教師播放淘氣的錄音)「我總是忘記自己站隊的位置,聰明的你能幫我想個辦法嗎?」
師:哪個熱心、聰明的學生來給淘氣出個主意?
生1:只要記住自己排在第幾個就行了。
師:是個好主意,還有其他辦法嗎?
( 評析 對生1的評價略顯應付,沒有對其進行實質性的分析。教師顯然在等待其他同學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生2:記住自己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就不會錯了。
師:你想的辦法真不錯!原來利用前後可以幫助我們記住自己的位置。這節課,我們就跟小鹿導游一起進一步認識「前後」。
(教師出示課題)
( 評析 教師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後「遺忘」了生1的回答,利用確定淘氣在隊伍中的位置引入「前後」,比較合理、自然。只是要對不是教師預期的答案予以重視。)
(二)新課探討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今天動物們正在舉行一場熱鬧的「森林運動會」。(教師邊說邊出示掛圖,教師在掛圖中沒有呈現出動物。)
師:咦,運動場上怎麼沒有運動員?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參加比賽?別著急,教科書第56頁有一張小動物比賽的照片。
(指導學生看第一幅圖)
師:請一名同學先按順序介紹一下正在參加跑步比賽的運動員吧!
生:美麗的長頸鹿、可愛的小白兔、還有小烏龜、小松鼠和小蝸牛。(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出示各個小動物,但是沒有按順序出示,隨意粘在圖上。)
( 評析 教師故意「犯錯」,引發學生的「好勝」心理,滿足他們的成就感。)
生:(學生發現順序不對,紛紛舉手發言)不對,老師把它們的順序弄錯了。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認真,說說正確的順序應該怎樣呢?
生:小鹿跑第一,是排在最前面的。
師:你來擺放吧。
生1:小松鼠在小鹿的後面。(學生邊說邊擺)
生2:小白兔在小鹿的後面,但松鼠是排第二,小白兔排第三。
生3:蝸牛在最後。
( 評析 教師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描述方式說出小動物的准確位置。在學生陳述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調整好各個動物的位置。)
2小組競賽。
師:老師真佩服大家,能用這么多不同的方法來表示小動物們的位置與順序。每個小組選一種你們最喜歡的動物,然後討論一下這個動物的位置有哪幾種不同的說法,比一比哪一組的說法最多。
(組織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代表匯報)
(如果小組之間選的動物一樣,教師可以請兩位同學先做個交流,然後反饋。)
( 評析 此處可能會出現「小白兔在小松鼠後面」「小白兔在小烏龜」前面的說法。教學時,教師應適當地抓住這個契機,引出前後位置的相對性問題。)
3播一播。
(1)先播放獅子大王的邀請信,再出示賽車圖。
師:誰願意接受獅子大王的邀請,來當賽車比賽的解說員。
(學生模仿體育解說員解說)
( 評析 這個活動安排比較巧妙,其實是讓學生在解說中反饋對「前後」的理解。)
(2)課件演示,運動員們的頭上顯示問號。
師:你們能幫每個運動員提一個問題嗎?
生:我想幫小兔提個問題:「我的前面有幾輛車?」
生:我幫小熊貓提個問題:「我的後面有幾輛車?」
(學生之間採取一問一答的形式說一說。)
(3)指導看書,把課本中的填空補充完整。
(三)游戲鞏固
1乘車游戲。
(1)請5個同學當5個站牌,再請一個同學當司機。
(2)請每個上台表演的同學都要提一個和前後有關系的問題,回答正確的同學就可以上車來提問下面的同學。
(教師設計這個游戲時,要注意結合當地情況設計學生所熟悉的站牌。)
2排隊游戲。
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被叫到名字的同學自行排隊,其餘同學幫助排隊:××同學站在最後面,××同學站在最前面,小紅站在××的前面第幾位,小明站在××的後面……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行排隊,師生互動後,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提要求排隊。)
3排隊比賽。
(1)每組5人分別戴上5種動物的頭飾。
(2)按照屏幕上的游戲規則排隊,看哪一組又快又好。(小組長公布位置要求,其他同學按要求排隊。)
(四)數學故事
1引導學生觀察圖,編出故事。
師:認真觀察圖,想想能否用上今天所學的前後知識,編編故事。
2學生交流反饋。
(教師盡量引導學生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
(五)總結
師:同學們,說說本節課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師:今天所學的「前後」知識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用得到。同學們課後要多留心找一找,我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還會用到「前後」的知識。
② 如何將小學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一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內由於中學生容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③ 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
精品學習網觸屏版 2012年10月08日 14:11:16
【編者按】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精品學習網小學頻道搜集整理了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
教學要求:
1、鞏固7個生字,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並猜出謎底。
3、會正確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具:
山水畫一幅,小鳥。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以前我們學過謎語嗎?背背看,對,背的是謎面,那謎底是什麼?
2、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謎語詩,詩的名字叫「畫」(板書)。
3、出示畫。
二、導入新課。
1、師:老師這兒也有一張畫,是一張我們中國傳統的山水畫。
2、指導觀察畫、理解詩的前兩句。
(1)山是什麼顏色?(先請前排一位學生說,再請後排一位學生說。)遠看也看得清楚,我們戶外活動時,很遠的大山的顏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為什麼這兒山的顏色站得很遠都看得清呢?(因為這是「畫」)
(3)聽山上流水的聲音,仔細聽。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聲音聽得到嗎?水聲音是怎麼樣的,學學看。
(5)看,這兒的水從那麼高的山上流下來,聲音是很大的,可我們都聽不見,為什麼呢?(因為那是畫!)
三、朗讀指導。
1、這兩句詩里,有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請每一個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筆把它們圈出來,指名回答。
2、看,聽,都是可以做出動作來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詩人很講究用詞的,看上下句,有一對反義詞,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多整齊。
4、看手勢,朗讀。
(手勢打高,語調升高,手勢打低,語調放輕,把詩的美念出來。)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四、指導觀察、理解詩後兩句。
1、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開什麼花?
2、春天來了,桃花還開嗎?秋天,桃花、迎春花還在不在?
冬天呢?
3、那為什麼這兒春天過去了,桃花還是開著呢?(是畫!)
4、出示小鳥。
(1)這里有隻小鳥,你用手扇扇它,小鳥怎麼啦?
(2)害怕了,你用一個字來說是什麼?
(3)「驚」就是心裡害怕了,所以是豎心旁,左邊一個北京的「京」,左義右聲,這樣的字,被稱為什麼字?(形聲字)。
(4)請一位學生走至畫前)請你用手扇扇,小鳥驚嗎?為什麼不驚?
(5)請在這兩句詩里圈出反義詞。指名回答。
5、朗讀指導。
(1)古代的詩很講究用詞,這後兩句詩也不例外,名詞對名詞,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看手勢朗讀後兩句。
(手勢移動長,語調加長,手勢起伏加大,語調快。)
(3)朗讀全文。
(4)背誦全文。
五、小結。
這首詩的謎底是什麼呢?(畫)詩抓住了畫上山水花鳥的特點,寫得很美,也寫得很整齊。
六、寫字指導、講評。
重點:色、聲、無、驚。
以上就是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全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更多文章進入:
精品學習網小學頻道 一年級語文教案
查看原文
④ 小學一年級數學有關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
>>您當前位置: 首 頁 >> 教學科研 >> 教學督導 今天是: 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結專題報告
--------------------------------------------------------------------------------
--峨山縣錦屏中心小學課屬題研究--
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課
題
結
題
材
料
錦屏中心小學教科室
2008年12月1日
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目 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