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期我擔任的數學教學工作。七(x)班共有70名學生,通過小學的升學成績來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好,不及格的同學較少;在學習習慣上,部分學生的不良習慣要得到糾正,良好的習慣要得到鞏固,如獨立思考,認真進行總結,及時改正作業,超前學習等,都應得到強化。在近日的學習中,後面的學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剛開學還沒有完全適應過來,或初中知識比小學的難度大一些。總之,我會和孩子們共同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二、教材基本結構分析
本學期初一數學教學工作共分為6章。
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數及其運算
第三章代數式
第四章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數據。
三、教材的重點、難點
1、利用圖形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認識並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認識角並解決實際問題。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為「已知」和化復雜問題為簡單問題的化歸思想。
4、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總之在每一章中都要與學生一起認真的來研究學習。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做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准,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准,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相應的數學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數學建模,野外測量,七巧板游戲,課件演示。使學生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4、挖掘數學特長生,發展這部分學生的特長,使其冒尖。
4、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的養成,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
5、在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全面發展。
6、在教學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會實踐相結合。
7、強調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索發現中學習,在合作交往中學習。
8、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9、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獲得知識。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關注學生會不會提問題,會不會思考,是不是在學習方法中獲得情感體驗。
10、關注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提倡和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並且對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做太多的限制。
11、轉變過去只看學生測試成績的評價制度,建立開放的、多元化的評價制度。
12、注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時間,次數,認真程度,行為表現等進行評價。
13、注重對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表現極其對探究結果的表達來評價。
14、重在發現和肯定學生身上所蘊涵的潛能,所表現出來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的一點小進步。
15、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互相合作學習,根據態度和行為表現進行評價。
1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統的高度,思如泉湧的精神狀態,八方聯系,渾然一體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得松。成績好,發展學生的素質。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數及其運算 第三―――七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數 第八―――十周
期中考試 第十―周
第四章: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系 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數據 第十七周
第七章:可能性 第十八周
總復習、期末考試 第十八—二十周
Ⅱ 北師大數學第八冊教學計劃
一、生活中的小數
內容:小數的意義
課時:2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制分數的關系,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的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3、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基本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小數
談話引入:新的學期開始了。同學們又長大一歲了。今年是——2005年。你們多大了?板書出數據。總結出「整數」。生活中除了碰到這些整數,我們還會碰到——小數。你在哪裡遇到過小數?說一說。
二、小數的意義
1、閱讀書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數。(了解學生對小數讀法掌握情況)
2、學生試著解釋這些小數的意義。(初步感知小數的意義。)
3、一同探究小數意義。從長度單位「米」來研究小數產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來測量物體的長度有諸多不便。有時不足1米,因此我們可以把1米怎麼樣?——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如果測量更小的物體,1分米的單位長度還是大了,我們還可以繼續將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這時小數就產生了。
4、結合剛才長度的線段圖,分上、下板書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再讓學生觀察、分類。上層的數都是什麼數。(分數)這些分數都可以直接寫成相應的小數形式。觀察這些分數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分母都是10、100、1000……
5、觀察這些小數和分數,你有什麼發現?
6、我們在寫整數時都可以按照數位順序表來寫,小數可不可以呢?看P4的計數器。了解數位順序。明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數表示什麼。邊想邊填。
三、運用拓展
1、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是1,請你表示0.01可以嗎?小組討論一下,你打算怎麼樣表示?為什麼?
2、完成試一試。注意學生的讀、寫小數。
3、完成練一練。
——教學反思:1、整數和整十數、整百數學生不明確。因此,雖然教材上沒有整數這個概念出現,但要提一提,對理解小數意義有幫助。2、對於17/1000,3/1000,409/1000學生容易出錯。因此,在理解小數意義時,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總結:1/10可以寫成0.1,一位小數。小數點後面有一位數。1/100寫成0.01,是兩位小數……。
課題:測量活動
內容:用小數表示數量
課時:1
教學准備:讓學生帶軟尺
教學目標: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1、測量桌子的長、寬、高,記錄。發現什麼問題?單位不統一。這樣有什麼不好?怎麼辦?2、改寫成以「米」為單位。
二、分組測量——注意:六個人一個小組,兩個人測量,其他人記錄,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測量自己小組感興趣的長度4個,全部結束以後小組核對。
問題:(1)用米做單位有什麼好處?
(2)用「米」作單位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小數?
(3)數學書的封面長26厘米,為什麼可以記作「0.26米」?
(4)教師門2米1分米用「米」作單位怎麼表示?
三、拓展
1、第7頁試一試第1題,一種大雁,翼長2米1分米,還可以怎樣表示?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數表示嗎?113克=( )千克
為什麼?它的體重約1千克500克,可以用小數表示嗎?你是怎樣想的?
2、練習——第7頁練一練。
三、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課題:比大小(一)
內容:小數的大小比較
課時:1
教學目標:1、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2、在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中,發展推理能力。3、在尋找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中,培養數感,獲取數學學習方法。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少年宮正在舉行一個個人廣播體操比賽,下面是先出場的兩為選手的資料介紹:鄭強,11歲,身高1.42米;李明,11歲,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創建數學模型
1、他們倆誰高?為什麼?板書:1.42米>1.38米
2、他們的成績出來了!鄭強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誰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樣表示?板書:9.87<9.90
3、第三位選手出場了,張華,今年也是11歲,身高1.40米,我們先來關心一下他的成績:評委說,張華的表現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評委可能給出多少分?請你將這三個同學的得分按順序排列起來。說一說你的怎麼比的。
4、現在他們要進行團體表演,請你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把他們排成一隊。
小結。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
三、鞏固與應用
1、三位選手的體重是這樣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
請你把他們的體重按順序排列起來。
2、第9頁練一練第1題、2、3、4題。
第9題《數學游戲》。
四、總結: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
——教學反思:這節課比較簡單,可以讓學生自學。在學生練習的基礎上,發現問題。讓學生討論比較的方法。總結出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課題:比大小(二)
內容:小數的性質
課時:1
教學目標:1、通過「在方格紙上塗一塗,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的活動,經歷用幾何模型研究小數的過程。2、用直觀的方式體會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規律。3、在尋找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中,培養數感,獲取數學學習方法。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1、比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創建數學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誰大?你是怎樣想的?
2、我們一起驗證一下,在圖上塗一塗,再來比一比。學生在書上塗一塗,比一比,再說一說。
3、0.2和0.20怎麼會相等呢?這是不是一種巧合?
4、在下面兩幅圖中塗出相等的兩部分,並寫出相應的分數和小數。
在小組內交流你的塗法和想法。你發現了什麼?
三、鞏固與應用
1、第10頁試一試1、2。2、第11頁練一練1。3、第2、3題。4、閱讀《你知道嗎?》
四、總結——這節課你發現了什麼?
——教學反思:課本上塗一塗的1、2兩題比較直觀。學生在這之前已經意識到小數的性質,但不能解釋。其實書上之種方法,也就是從直觀上看出來。實質上是這樣做原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字沒有發生變化。班上周稼祥同學就說出這一點。真不錯。
——補充讓學生構建「自己的數學」——《小數的性質》案例
師:拿出課前老師發給大家的學習紙(各有兩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其中一個被平均分成10份,另一個被平均分成100份)。請大家用水彩筆在兩個正方形中分別塗出面積相等的一塊,並試著用小數把塗色部分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塗色,並在塗色處標上相應的小數。隨後,教師引導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各自的畫法。並根據學生的匯報,得出如下的等式:0.3=0.30 0.5=0.50 0.8=0.80
師: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學生獨立觀察,並大組交流。
生:我發現,等號左邊的小數末尾沒有0,而等號右邊的小數末尾多了一個0。
師:那它們的大小有沒有發生變化?
生:沒有。
師:那你的發現就是——
生:小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小數的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師:還有哪些同學也有同樣的發現? 同學們紛紛舉手。
師: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誰願意將它寫在黑板上? 一位學生上前,芹在黑板上寫上「在小數的後面添上一個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你覺得他這樣寫,有沒有準確地表達了你的發現?
生:我覺得「後面」這個詞不恰當,容易引起誤會,最好改成「末尾」比較合適
師:能不能舉個例子說明?
生:比如0.4吧,如果只說是在它的「後面」添一個0,可能有同學會誤解添成0.04。這樣,小數的大小就發生變化了。而說「末尾」的話,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誤會了。
師:你們認可他(發言的學生)的觀點嗎?(認可)那誰願意上來將我們剛才的發現作一下修改?一學生上前,將結論中的「後面」一詞改為「末尾」。
師:看來,多一份思考,我們的結論也就多一份准確、多一份嚴密。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知道「小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小數的大小不變」。那今天的學習是不是到此結束了呢?
生:(略遲疑)我覺得不能
師:(故作驚訝)為什麼?該有的結論,我們不是都得出來了嗎?難道大家還有什麼新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生:剛才我們的發現只是通過給正方形塗色得來的,我認為還比較膚淺。小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小數的大小究竟為什麼不變,我覺得我們還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
在徵得學生廣泛認同後,教師將這一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問題1:小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小數的大小究竟為什麼不變?」
生:另外,剛才我們的研究只是局限在「一個0」上,要是添兩個0、三個0甚至更多的0,小數的大小還會不變嗎?
生:如果不是「添」,而是「去」,也就是說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會不會發生變化?
同樣,在徵得學生廣泛認同後,教師將這些問題依次板書在黑板上:「問題2:小數的來尾多添幾個0,小數的大小變嗎?」 「問題3: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變嗎?」
師:看來,下面的學習,我們就應該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研究時大家最好能結合具體的例子展開。
在教師的建議下,學生們紛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交流、研究。教師深入每一學習小組,傾聽他們的發言,並對他們的研究作出評點、引導、激勵、修正等。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交流。
生:我先談談第一個問題。以 0.4和 0.40為例:因為 0.4元=4角,0.40元=40分=4角, 0.4元=0.40元,所以說 0.4=0.40。
生:我是這樣想的,0.4表示4個0.l,0.40表示4個0.l和0個0.01,0個0.01表示什麼都沒有,所以0.4與0.40的大小其實是一樣的,也就是說0.4=0.40。
生:我們還可以這樣想: 0.4=4/10, 0.40=40/100=4/10,所以 0.4=0.40。(註:部分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對分數的基本性質已初步具備感性的認識。)
師:同學們的交流都非常活躍,也很有道理。看來,任何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往往就會找到不同思路,並獲得不同的理解。這才是真正的數學學習。
生:我們組選擇了第二個問題。通過研究,我們一致認為,小數的末尾多添幾個0,小數的大小仍然不會發生變化。
師:能結合具體的例子來談談嗎?
生:能。還是以0.4為例,如果添兩個0,那就成了0.400。因為0.400=400/1000=40/100=4/10,所以0.4=0.400。添三個0、四個0,結果還是如此。
生:我覺得我們還可以這樣想。0.400表示4個0.1、0個0.01和0個0.001,0個0.01和0個0.001都表示沒有,所以0.400與0.4的大小是一樣的,並沒有發生變化。
生:甚至可以說,無論在小數的末尾添上幾個0,小數大小都不會發生變化,道理是一樣的。
師:這樣看來,我們一開始所獲得的結論是不是又要作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了?誰願意上來將它補充完整? 學生上前,將原來結論中的「添上一個0」改為」無論添幾個0」。
師:還有研究第二個問題的嗎?(不少學生舉手)你們覺得,探討這一問題對我們剛剛獲得的結論有沒有什麼影響?為什麼?
生:有影響。如果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同樣不變,那我們的結論就應該改為「小數的末尾無論添上或去掉幾個0,小數的大小都不變"。
生:或者說,小數的末尾有沒有0,井不會影響小數的大小。
師:既然這樣,那麼哪個小組願意發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生:我們小組認為,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並不會發生變化。因為從數的組成上看,小數末尾的0無論多少個,最終都表示什麼也沒有,所以去掉後不會影響小數的大小。
生:我們還可以這樣想,小數的末尾每去掉一個0,改寫成的分數中分子和分母也都將同時少掉一個0,而分數中分子和分母同時去掉一個0,大小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生:當然,我們還可以這樣想。剛才我們探討「添0」的問題時,是從左往右看的。如果我們從右往左倒過來看,那麼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也沒有改變嗎?
師:這樣看來,剛剛獲得的結論是不是又有了新的內涵,誰願意將它補充上去?一學生上來,在「添幾個0」後面加上「或者去幾個0」。
師:剛才我們所得到的,正是小數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誰能給這一重要結論取個名字?
生:小數「添0去0」的性質;關於小數的重要發現;小數的特徵;小數的基本性質。
師:回想剛才的學習過程,我們是如何得到這一重要的結論的?
生:先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然後不斷補充。
生:當發現原來的結論無法說明新問題,我們又去尋找新的結論。
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去解決它,從而使原來的結論逐漸補充完整。
師:數學學習往往就是這樣。我們通常不可能一下子就獲得完美的結論,而需要
課題:練習
內容:小數的意義練習
課時:1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進一步體會數與形的結合。2、鞏固小數的大小比較及對使用小數的作用的認同。
基本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你對小數是怎樣認識的?小數和什麼樣的數關系比較密切?
二、重點練習
1、第12頁第1題。你是怎樣想的?怎麼樣迅速找到1.5的位置?你是怎樣確定C點表示的是什麼數?
你對這條線怎麼看?
2、第12頁第2題。有參加過飛機模型製作的嗎?怎樣評判?飛得時間越長成績越好。先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起來。說一說你比較的方法。
3、第13頁第5題。說到比較大小,有一位同學也在比較幾個數的大小,並把他們按順序排列了起來,我們來看一看。發現什麼問題?原來是他過於馬虎,把小數點丟掉了。小數點雖然小,但影響卻很大,我們來幫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數點可能是在什麼地方,在適當的位置寫上小數點,使這個式子成立。
4、第12頁第3題。怎麼樣才能寫得准確呢?看一看,和什麼有關系?
5、第12頁第4題。覺得要比較他們的身高最大的麻煩是什麼?單位問題,不同的單位很難比較。自己想辦法比較,把他們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
三、游戲——1、第13頁第6題。2、第13頁數學游戲。
四、總結。
課題:小數加減
內容:小數加減法
課時:1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能結合具體情景,提出數學問題;能運用小數加見方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CCTV業余歌手大獎賽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比賽分唱歌(滿分9分)、綜合素質(滿分1分)兩項,5號選手的專業得分是:8.50分、綜合素質得分是0.88分;9號選手專業得分8.85分,綜合素質得分0.45分。我們來看一看誰的表現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構建數學模型
1、怎麼樣才能看出誰的表現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兩名選手,誰的總分高。列算式。怎樣計算?
2、討論:為什麼要把小數點對齊?
3、10號選手的專業得分是8.75分,他的綜合素質得多少分就能趕上或超過5好選手?
4、第12頁第3題。怎麼樣才能寫得准確呢?看一看,和什麼有關系?
5、第12頁第4題。覺得要比較他們的身高最大的麻煩是什麼?單位問題,不同的單位很難比較。自己想辦法比較,把他們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
三、游戲——1、第13頁第6題。2、第13頁數學游戲。
四、總結。
課題:購物小票
內容:小數加減法綜合應用
課時:1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超市購物小票
教學目標:1、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並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和小數打交道,最常接觸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買完東西,我們就會拿到一張電腦小票,見過嗎?有沒有在超市買東西出過錯誤的?
二、自主探究,構建數學模型
1、出示電腦小票,觀察。
2、誰能解釋一下這張電腦小票?
3、我們來核對一下吧。怎樣核對?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書上。
4、還可以怎樣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試一試。4.2+12.3+5.8+2.7,15—1.2—3.8仔細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麼好方法嗎?發現了什麼?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 a+(b+c) a-b-c=a-(b+c)為什麼可以這樣算?能結合電腦小票的問題說一說嗎?
三、運用數學模型——1、第17頁第2題。2、第16頁第2題。3、第17頁第3、4題。
四、總結。
課題:練習二
內容:小數加減法綜合練習
課時:1
教學目標:1、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並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第19頁第5題。注意練習和是整數的小數加法,為簡便演算法作準備。
筆算(注意練習有連續退位的減法)10-2.85
二、重點探究
1、第18頁第4題。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直接比較。
2、第19頁第7題。讓學生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考慮生活中的實際情況。
3、第19頁第6題。
關鍵是激勵並幫助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三、總結,布置作業
第18頁第1、2題
二、認識圖形
走進鄉村 2課時
動手做 2課時
三角形分類 1課時
探索與發現(一) 1課時
探索與發現(二) 1課時
數學欣賞 2課時
01、課題:走進鄉村
內容: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
課時:2
教學准備: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了解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三角形穩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進鄉村——我們在都市生活習慣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鄉村看一看田園風光,今天我們就一起跟著這幅圖來感受一下鄉村的風景吧。看,這幅圖上有些什麼?
二、自主探究,形成數學模型
1、這幅圖上還有許多數學圖形呢?從圖上找出你認識的圖形,並與同學進行交流。你能大概地畫出你找到的圖形嗎?試試看。
2、把你找到的圖形進行分類,採用標號的方式進行。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可以根據邊來分,看,這些圖形都是四邊形,你能把這些四邊形再分類嗎?你認為這里什麼圖形很特殊?
3、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老師這准備了幾根小棒,你能選幾根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你認為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四條邊?
4、在第21頁的點陣圖上畫出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頁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平行四邊形?為什麼?
在這些平行四邊形中,你覺得哪個比較特殊?特殊在哪兒?
6、如果用一個圈把平行四邊形都放在裡面的話,請你也畫一個圈來表示長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邊形的外面再畫一個圈,你覺得這應該是什麼?再用一個圈畫出梯形的地盤,應該怎麼畫?試試看。
三、總結。現在再試著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再把它旋轉。
——教學反思:先從圖中找出認識的圖形。分類——為什麼這樣分類——找出這類圖形的共同點——探索出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定義。這樣課的結構好,讓學生在理解與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的方法,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