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效率
眾所周知,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響到讀和寫特別是閱讀開始的早晚和閱讀能力的強弱。可長期以來,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一直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這里,我就談一些看法。一、激發興趣,提高識字效率1.抓住編排特點,激發識字興趣。一年級下冊教材在識字課的編排上有著獨具匠心的特點。每單元安排獨立的識字課,並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2.把握呈現方式,再激識字興趣。新教材非常注重呈現方式的改變,增強了教材的親和力,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極大地激發了興趣,提高了識字效率。另外,還有別具一格,能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已的識字方法和識字成果的展示台,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些教材優勢,使識字教學的效率得到最大的提高。3.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得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於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此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親近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實踐證明,在這種氛圍下進行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重視課前預習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只有在課外下點功夫,才能有效緩解課堂教學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預習作為語文學習的先導,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別是在課時少,內容量大的情況下,更要把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提高學生預習能力作為一項語文教學的重要工作來抓。在識字教學中,課前預習主要是畫生字,讀生字,讀文,做生字卡片等,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一學,記一記,讀一讀。尊重並正視學生的差異,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日久天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這也會為今後語文教學減輕負擔。課前預習要注意: 1.把讀課文、識記漢字當作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留給學生。這符合《課程標准》中提到的「少做題,多讀書」的理念。應告訴學生,預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至關重要的。2.隨時檢查督促,及時鼓勵表揚。堅持每節課前幾分鍾通過各種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預習好的學生大力宣揚,以點帶面,促使更多的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3.關注學困生。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給以必要的幫助。課上充分發揮預習好的學生的示範、帶頭作用,通過當小老師、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預習差的學生。三、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是保證學生有效參與的重點。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把教材上規定的那幾個字教給學生,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一旦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提高了,識字教學也就輕松自如了。怎樣培養呢?《課程標准》要求:注重教給識字方法。生字教學中,最易解決的是音,最難解決的是形。一些教師對生字的音反復朗讀,而對於最難分清的形引導識記過於忽略。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字、基本筆畫、筆順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動腦想識記生字的方法。關於識字方法,參考書中有一些介紹,加一加、減一減、換部首、猜字謎、編小故事、比較識字、擴詞、說句子等等,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參照運用。但要注意一點:教學中既要教給學生識字的基本方法和規律,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風格不盡相同,鼓勵並允許學生選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自己熟悉的、習慣的方法記字,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保護學生識字的信心。四、加強課後鞏固根據學生遺忘「先快後慢」的規律,剛剛認識的字一定要在以後的兩三天中及時復習。不能因為課堂教學的結束,就中止了識字教學。當堂認識,過幾天就忘記了,這很正常。重要的是要加強課後鞏固。課後鞏固生字的方式很多,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卓有成效的辦法。重點注意三點:1.充分利用生字卡片:如在教室牆壁貼生字卡片,讓學生在有意無意中與生字多見面,小組內利用一定的時間抽讀卡片等等。2.充分發揮評檢功能。可以日檢周評,隨時檢測學生識字的情況,了解差異,發現問題,及時鞏固。評選識字大王,識字小能手等,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和慾望。3.充分擴大閱讀面。增加識字量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提早進入漢字的閱讀階段。課程標准中提到的「識用結合」,主要是加大閱讀。也只有學以致用,學生才能體驗到識字的樂趣。教師應該有計劃地將小文章推薦給學生讀一讀,用生字、詞編寫一些句子、小短文,讓學生讀一讀……。總之,千方百計想辦法讓學生提前進入閱讀,經常與生字見面。五、識字教學中要做到「三個不要」:1.不要過分追求堂堂情,課課清,人人清。要承認學生間的差異,並尊重差異。一篇課文十幾個生字,不一定要全部過關後再學下一篇,要認識到漢字學習是一個反復、長期的過程。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見面就成了好朋友。重要的是要創造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增加漢字與學生見面的機會,加強漢字的復現和鞏固。2.不要對漢字做過細的分析。必要的分析是對的,也是需要的。但不要過於繁瑣、復雜地分析漢字的字形、字義,尤其是避免對漢字中某些不認識的部分、字形復雜的部分進行分析。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設計多種活動,如字詞游戲,閱讀活動,競賽活動等與漢字反復見面,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字形,逐步從本課會認,過渡到在其他語言環境也能認識。3.不要過早把生字從語言環境中提取出來單獨認讀。要先在語境中反復認讀,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讀生字的基礎上,再提取出來認讀,這樣學生有了一種語言環境的依託,有了一個從簡到難的坡度,可以降低學生識字的難度。總之,要增進識字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具有對漢字文化的興趣與教學意識,要關注文化熏陶、強化文化認同、豐富文化積淀,真正做一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語文教師,課堂上才能真正提升效率。 以純文本查看內容
㈡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淺一一、發揮學生主體性,激發識字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開始識字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告訴小朋友:我們中國的漢字很奇妙,一個漢字可以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兒歌、一個故事。小朋友聽了便十分有興趣。在我們歷史上,有許多人利用漢字演繹出一些有趣的故事,在識字教學中,如果穿插一些講解,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而且能有效地引起和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如「合」字,我對學生說:關於這個字,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學生聽到「故事」二字,頓時神情更加專注。我接著講到:三國時,魏國丞相曹操的部下有一位非常聰明的人叫楊修。一天,曹操與群臣一起商議國事,有人送來一塊大點心。看到鮮美的點心大家都想嘗嘗,可又不知曹操意下如何。只見曹操微微一笑,提筆寫了一個「合」字。楊修一見很快會意了,拿起點心吃了一塊,接著又叫其他的人每人吃一口。同學們,你們知道曹操寫的「合」字是個什麼意思嗎?聰明的孩子立刻反應過來:「合」是由「人」、「一」、「口」組成的,曹操的意思就是叫每人吃一口。類似這樣短小的故事確實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識字的樂趣。 二、藉助學生形象思維,在嘗試中自主識字 低年級學生正是形象思維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常常能根據每個漢字的特點,運用編謎語,編口訣等方式識記生字。自主的氛圍使學生的想像力得以激活,思維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如學習「貴」字,小朋友說:「小寶貝踩到一條小青蟲,小青蟲的尾巴被踩掉了,所以貴字上面的蟲字沒有一點。」如「拔」字,學生編出了小故事:幾位小朋友手握繩子拔河,「友」上邊的點就是小朋友頭上出的汗。多麼富有想像力的傑作啊!再如,學習「畫」字,學生編出了謎語「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學習「春」字時,編出了謎語「三人看日落」;學「雪」字時,學生說:「大雨沖倒一座山」。……看來興趣才是學生識字的不竭動力。猜謎被我們引進識字課堂,學生不僅生字學得津津有味,還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又鍛煉了他們說話的能力,發揮了他們無窮無盡的想像力。 三、結合學生已學熟字,在活動中復習鞏固 在識字過程中,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學生這一識記特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的熟字多次見面,進一步鞏固了舊字,可謂一舉兩得。教師還要經常指導學生把學過的字進行整理,得出規律性的東西,一方面防止遺忘,另一方面為以後學習同類生字打基礎,提高識字、寫字能力。漢字中有許多規律性的東西。如形聲字規律;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不斷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說說字形,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換部首、去部首、加部首、數筆畫、編故事、講故事、聯系生活經驗----),說時要學生按一定的格式。如記「播」字,要學生說出:左邊是提手旁,右邊的上面是一撇加上個米字,下面是田字,米在這兒指種子,春天我們用手把種子撒到田裡就叫播種。經過這樣一說,學生就不會把右上面寫成「采」了。 另外,在識字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拼」「擺」「書空」生字筆畫;部件的方法,給學生以直接立體的感官刺激,從而調動他們進一步嘗試的興趣,促使他們在自學、自悟、自得中不斷探索,達到鞏固識記生字的目的。例如,發給學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別寫在卡片上的幾種形態的「點」,請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說這些字加上「點」後會變成什麼字。如「大」可變成「太」「頭」,「人」變成「火」,「干」變成「平」,「木」變成「米」…… 當然,游戲也是學生復習鞏固生字的一個重要途徑。教育家卡羅林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願意接受的。」低年級學生更是喜歡游戲。所以教師應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寓教於樂。盡可能通過游戲讓他們的「眼、耳、腦、手、口」一起並用,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如「啄木鳥」游戲:用「開火車」的方式來認讀生字或詞語,讀對的詞語請大家跟讀一遍,讀錯了,可自己做「小小啄木鳥」主動起立自我糾正。如不站起來自我糾正,其他同學再爭做「小小啄木鳥」幫助糾正,若糾正對了,大家就跟讀,若還是不對,其他同學再爭做「小小啄木鳥」依此進行。還可以用「送信到家」、「對號入座」、「情景表演」、「叫號出征」、「畫文展示」等進行游戲識字教學 四、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在嘗試中比較運用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大。根據低年級學生直觀性較強 ¸ 觀察分析問題能力較弱的特點,我試著在識字教學中放手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運用新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發揮,久而久之,學生比以往善於觀察了,識字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 «烏鴉喝水;中有兩個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學生常常誤寫成「渴水」和「口喝」。此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平時,你為什麼會口渴?」「喝水要用什麼來喝?」在分析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生漸漸找到了答案。有的說:「因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會口渴。」有的說:「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左邊有三點水。」 這里要特別強調與生活經驗的聯系,經過這種聯系,字就記得特別牢。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像學「青」字的時候,我就把「清」「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小朋友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這一點是學生掌握好字的關鍵所在。小朋友會比較出「清」字是三點水,和水有關,清水。「情」字是豎心旁,和心情有關,心情。「晴」字日字旁,和太陽有關,晴天。「睛」字,和眼睛有關,眼睛。通過比較學生用部首分析法區分出這幾個字的區別。在學這一類字的時候教師不講,而是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找出區別,並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出於一種強烈的表現欲,大部分學生會很投入,效果也會比較好。 五、開展課外活動,在實踐中提高識字效果 低年級學生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認可。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採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中識字的方法,拓展學生自主識字的空間,也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小學生對兒童食品情有獨鍾,為迎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對食品包裝紙上的字進行識記,並做成包裝小貼報裝飾在教室的展示欄中,這種識記過程充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各類專用教室的名稱,校園內的標語,花壇里的告示牌是孩子們經常接觸到的,也是孩子們識字的活動課本。再如提示學生在放學的路上注意路邊的廣告牌,節假日記住節假日名稱等。 還可以把孩子耳熟能詳的故事列印出來,讓孩子看著這些文字把故事讀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喜歡讀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讀故事的時候,提醒他們故事中有沒有剛學過的生字,這些生字在故事中組成了什麼新詞,並把新發現告訴同學或老師。這種細水長流式的滲透,這種「隨風潛入夜」的方式,不但能夠拓寬孩子的識字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學會使用某些生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課內課外,兩條腿走路」雙管齊下,讓學生識字有滾滾而來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知識寶庫中將是碩果累累。 贊科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在這些開放性的隨境識字活動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變單調的讀,重復的寫,機械的識記為有情有趣地看,有滋有味地思,有感有觸地實踐;變淺層次的識字認知活動為深層次的思維探究活動,使學生的識字活動快樂無窮奧妙無窮,開啟了孩子們的心智,激盪著孩子們充滿靈性的創造,使識字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㈢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以往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枯燥無味的反復重復「點橫豎撇捺」,不僅學生學得吃力,還經常會有老師訴苦:好多字任你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不容易分清辨認。低年級識字教學一直是困擾教師們的一大難題。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活動具有鮮明的主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情緒性、動作性和創造的特點,可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容忽視,尤其是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們更應選取最佳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輕松進入「識字樂園」,隨境入心,識字無形,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效率。 一、發揮學生主體性,激發識字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開始識字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告訴小朋友:我們中國的漢字很奇妙,一個漢字可以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兒歌、一個故事。小朋友聽了便十分有興趣。在我們歷史上,有許多人利用漢字演繹出一些有趣的故事,在識字教學中,如果穿插一些講解,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而且能有效地引起和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如「合」字,我對學生說:關於這個字,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學生聽到「故事」二字,頓時神情更加專注。我接著講到:三國時,魏國丞相曹操的部下有一位非常聰明的人叫楊修。一天,曹操與群臣一起商議國事,有人送來一塊大點心。看到鮮美的點心大家都想嘗嘗,可又不知曹操意下如何。只見曹操微微一笑,提筆寫了一個「合」字。楊修一見很快會意了,拿起點心吃了一塊,接著又叫其他的人每人吃一口。同學們,你們知道曹操寫的「合」字是個什麼意思嗎?聰明的孩子立刻反應過來:「合」是由「人」、「一」、「口」組成的,曹操的意思就是叫每人吃一口。類似這樣短小的故事確實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識字的樂趣。 二、藉助學生形象思維,在嘗試中自主識字 低年級學生正是形象思維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常常能根據每個漢字的特點,運用編謎語,編口訣等方式識記生字。自主的氛圍使學生的想像力得以激活,思維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如學習「貴」字,小朋友說:「小寶貝踩到一條小青蟲,小青蟲的尾巴被踩掉了,所以貴字上面的蟲字沒有一點。」如「拔」字,學生編出了小故事:幾位小朋友手握繩子拔河,「友」上邊的點就是小朋友頭上出的汗。多麼富有想像力的傑作啊!再如,學習「畫」字,學生編出了謎語「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學習「春」字時,編出了謎語「三人看日落」;學「雪」字時,學生說:「大雨沖倒一座山」。……看來興趣才是學生識字的不竭動力。猜謎被我們引進識字課堂,學生不僅生字學得津津有味,還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又鍛煉了他們說話的能力,發揮了他們無窮無盡的想像力。 三、結合學生已學熟字,在活動中復習鞏固 在識字過程中,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學生這一識記特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的熟字多次見面,進一步鞏固了舊字,可謂一舉兩得。教師還要經常指導學生把學過的字進行整理,得出規律性的東西,一方面防止遺忘,另一方面為以後學習同類生字打基礎,提高識字、寫字能力。漢字中有許多規律性的東西。如形聲字規律;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不斷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說說字形,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換部首、去部首、加部首、數筆畫、編故事、講故事、聯系生活經驗----),說時要學生按一定的格式。如記「播」字,要學生說出:左邊是提手旁,右邊的上面是一撇加上個米字,下面是田字,米在這兒指種子,春天我們用手把種子撒到田裡就叫播種。經過這樣一說,學生就不會把右上面寫成「采」了。 另外,在識字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拼」「擺」「書空」生字筆畫;部件的方法,給學生以直接立體的感官刺激,從而調動他們進一步嘗試的興趣,促使他們在自學、自悟、自得中不斷探索,達到鞏固識記生字的目的。例如,發給學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別寫在卡片上的幾種形態的「點」,請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說這些字加上「點」後會變成什麼字。如「大」可變成「太」「頭」,「人」變成「火」,「干」變成「平」,「木」變成「米」…… 當然,游戲也是學生復習鞏固生字的一個重要途徑。教育家卡羅林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願意接受的。」低年級學生更是喜歡游戲。所以教師應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寓教於樂。盡可能通過游戲讓他們的「眼、耳、腦、手、口」一起並用,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如「啄木鳥」游戲:用「開火車」的方式來認讀生字或詞語,讀對的詞語請大家跟讀一遍,讀錯了,可自己做「小小啄木鳥」主動起立自我糾正。如不站起來自我糾正,其他同學再爭做「小小啄木鳥」幫助糾正,若糾正對了,大家就跟讀,若還是不對,其他同學再爭做「小小啄木鳥」依此進行。還可以用「送信到家」、「對號入座」、「情景表演」、「叫號出征」、「畫文展示」等進行游戲識字教學 四、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在嘗試中比較運用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大。根據低年級學生直觀性較強 ¸ 觀察分析問題能力較弱的特點,我試著在識字教學中放手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運用新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發揮,久而久之,學生比以往善於觀察了,識字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 «烏鴉喝水;中有兩個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學生常常誤寫成「渴水」和「口喝」。此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平時,你為什麼會口渴?」「喝水要用什麼來喝?」在分析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生漸漸找到了答案。有的說:「因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會口渴。」有的說:「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左邊有三點水。」 這里要特別強調與生活經驗的聯系,經過這種聯系,字就記得特別牢。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像學「青」字的時候,我就把「清」「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小朋友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這一點是學生掌握好字的關鍵所在。小朋友會比較出「清」字是三點水,和水有關,清水。「情」字是豎心旁,和心情有關,心情。「晴」字日字旁,和太陽有關,晴天。「睛」字,和眼睛有關,眼睛。通過比較學生用部首分析法區分出這幾個字的區別。在學這一類字的時候教師不講,而是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找出區別,並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出於一種強烈的表現欲,大部分學生會很投入,效果也會比較好。 五、開展課外活動,在實踐中提高識字效果 低年級學生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認可。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採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中識字的方法,拓展學生自主識字的空間,也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小學生對兒童食品情有獨鍾,為迎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對食品包裝紙上的字進行識記,並做成包裝小貼報裝飾在教室的展示欄中,這種識記過程充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各類專用教室的名稱,校園內的標語,花壇里的告示牌是孩子們經常接觸到的,也是孩子們識字的活動課本。再如提示學生在放學的路上注意路邊的廣告牌,節假日記住節假日名稱等。 還可以把孩子耳熟能詳的故事列印出來,讓孩子看著這些文字把故事讀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喜歡讀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讀故事的時候,提醒他們故事中有沒有剛學過的生字,這些生字在故事中組成了什麼新詞,並把新發現告訴同學或老師。這種細水長流式的滲透,這種「隨風潛入夜」的方式,不但能夠拓寬孩子的識字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學會使用某些生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課內課外,兩條腿走路」雙管齊下,讓學生識字有滾滾而來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知識寶庫中將是碩果累累。 贊科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在這些開放性的隨境識字活動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變單調的讀,重復的寫,機械的識記為有情有趣地看,有滋有味地思,有感有觸地實踐;變淺層次的識字認知活動為深層次的思維探究活動,使學生的識字活動快樂無窮奧妙無窮,開啟了孩子們的心智,激盪著孩子們充滿靈性的創造,使識字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橫塘中心小學 景銀霞)
㈣ 小學生低年級學生為何在字形方面容易出現問題
(一)學生自己的原因
1.感知字形的能力低。
小學生觀察事物比較籠統,感知字形的能力很低,識字時只能記住字的粗略輪廓,因此常常對相似或相近的字產生感知失真,甚至張冠李戴。比如,他們往往會將「士兵」的「士」寫成「土」,將「自己」的「己」寫成「已」,將「到處」的「處」寫成「外」,等等。
2.意志薄弱。
小學生自控能力不強,意志薄弱,這是他們常寫錯別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十分有限,讓他們將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無趣的寫字練習上是很難的。有些學生寫字時往往只注意把字寫對而不注意筆順,因此很難掌握字的結構和形態,當然就會常寫錯別字。還有一些學生做作業時有意無意地比速度,寫完作業又不檢查,當然也會寫出許多錯別字。
3.習慣不好。
學過的知識必須不斷復習才能得到有效鞏固。一些學生學會生字後從不進行復習,做作業時出現遺忘又不去認真分析或查閱工具書,這也是學生寫錯別字的一大原因。
(二)漢字的原因
漢字結構復雜,僅造字法就有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等,且有很多字是形近字和同音字。小學階段的識字量很大,再加上形近、同音、多義等復雜情況,因此小學生稍不留神就會寫錯別字。
(三)教師的原因
識字教學是寫字教學的基礎,小學生沒有全面掌握字的音、形、義是他們寫錯別字的根源。這就要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必須根據字的特點和構字規律把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起來。但是,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是重視句、段、篇的教學,而忽視識字教學,這也是導致學生寫錯別字的一大原因。
㈤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遇到問題怎麼解決
識字活動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這個「陣地」,抓住每一個生字識字的關鍵點教學,方能實現課堂生字教學的有效性。正是因為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漢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作為老師,在上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每一次備課前我都會把課文中的生字提取出來,單個列開來,確定這些字的學習難點。許多字只要抓住它的難點,課堂上根據這個點來進行教學,學生就比較容易學會,這樣課堂的有效教學就能提高。以下是我嘗試後的幾點經驗:一、學會拼讀就容易記住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的重點落在拼音的學習和鞏固上,到了第二學期,拼音的學習並沒有結束,恰恰相反,拼音還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工具,這尤其體現在生字教學中,明白了這一點後,我針對拼音中幾處學生較易遺忘而又是教學難點的知識點,如:前後鼻音,平翹舌音,三拼音等,只要課文中的生字有出現這些拼音難點。我就抓住這個生字的讀音進行教學,正因為這個生字的讀音有著學生容易混淆的讀音,藉助拼音來教學,其實就是把握了這個字的一個學習難點和重點:二、有形必有依據針對字形結構比較明確的生字,我會把握住字形結構進行識字教學。我所謂的「字形結構比較明確」就是指那些非獨體字,這種字分別有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等幾種分類。因為它們的結構明確,當課文中出現這樣的生字時,我會採取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的方法提問:這個字,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夠記住它?剛開始的時候,我先做了示範,比如:學習「日月明」中的「明」,我會告訴學生我有一個好方法能記住「明」,日加月,明明明,這就是加一加的方法,在我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每當在讀准生字的字音後,我都會適時地提問: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夠記住這個字?有了這種方法,幾乎全班每一個孩子都能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生字,這種方法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它需要學生先分清這個生字是什麼結構,應該怎麼加,是哪兩個部分相加。隨著他們學習時間的推移,他們越來越多的學會了幾乎所有的筆畫和部首,這時,讓我驚喜的發現,他們對於「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夠記住它?」這個問題回答再也不僅僅局限於加一加的方法那麼簡單,有一次,一個學生說到把「情」拿掉豎心旁,加上三點水就是「清水的清」時,我立即給與表揚和獎勵,不僅如此,我適時的教學了另外幾種好的記字方法,如:換部首的方法,減一減的方法等等。學生的識字興趣又一次被提起。他們開始在預習過程中就開始有意識的思考生字的字形和部首。其實,漢字學習有的是規律。「聲旁多表音,形旁多表義」在之後的生字教學中被我發揮到極致。因為漢字有百分之七十都是形聲字,現學現用,在接下來遇到的性聲字時,我適時的又教會他們一個好方法記字:老師又有一個好方法能夠幫助大家記住「請」「請」是一個形聲字,它的聲旁是青,形旁是言字旁。反復操練幾遍以後,當學生遇到「睛」(《24小蝌蚪找媽媽》中的生字)時,竟然也會用形聲字的方法記住它的字形。之後,只要是遇到一個形聲字的生字,孩子們總是積極響應記字好方法,而且通過字形記字的方法真是越來越多,每一次他們一看到要學習生字時,總會很積極很踴躍,甚至是一些不是課文中出現的生字,他們都會和我交流記字好方法。這種通過字形記字的方法,讓我嘗到了甜頭,也讓我的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學習生字。三、藉助工具,使識字活動更上一層樓1、認識字典,激發興趣在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過後,學生開始學慣用新華字典查找生字,無論是部首查字的方法還是音序查字的方法,我抓住學生剛接觸新華字典的那股新鮮勁頭,使預習作業多增加了一條,每天回家查找預習課中出現的生字,並寫出這些生字所在的頁碼,這個作業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在課間和平時,我總還是有意識的表揚那些作業做的比較到位,比如說讓他們查找的生字有多音字的時候,有個別學生發現以後,寫在了作業本上,此時,我特意當眾表揚,而第二次當有出現一個多音字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能有意識的寫上全部的讀音以及頁碼。通過這樣的激勵,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查字典的方法,更激發了他們查字典的興趣。2、查找生字,為生字組詞找朋友熟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正因為學生對於用字典來學習生字產生了興趣,接下去我乘熱打鐵,增加了難度,當然是在我的刺激之下,為了增加他們的興趣,我故意挑戰他們說:「現在大家都很厲害,幾乎你們遇到的生字都能把它的頁碼找出來,那我要瞧瞧你們是不是真的那麼厲害,今天回去,你出了幫生字找到字典中的頁碼,能把它藏在字典中的片語找出來嗎?我要看看誰組片語對了。」任務布置下去了,如我所料,有個別學生還是順利完成了任務,於是,我當著全班的面表揚並誇獎了他,並適時作了引導其他學生怎麼從字典中找到生字的片語,經過一番指導,全班都能找到生字的片語,這下大家的識字熱情更高了。不僅識字的主動性被觸發了,而且面對那麼多生字,個別學生甚至不滿足於小學生用的新華字典的范圍,而是到范圍更大的詞語字典等字典中查找片語。這兩部分的實踐,讓我明白藉助工具,能夠使識字活動更上一層樓。學生不僅是一個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的個體,更是一個主動學習的個體。一旦自身的興趣激發,識字活動就變得那麼主動,因而產生一種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課堂的識字效率,恰恰是學生學習生字變得主動,課堂中生字的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學得多,老師也傳授的多。當然,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還有許多值得借鑒。以上三點只是我在實踐中嘗試中得到的。相信只有通過教學實踐,就能獲得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最佳教學方法,我會不斷朝著這方面努力。
㈥ 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俗話說「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起點,是語文啟蒙教育的開端。有識之士提出,小學生識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這樣越有利於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是重點,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關口。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為此,在識字教學中我總結出了如下幾個要點:
一、科學引導 學會自主 提高效率
小學語文老師都知道,《語文課程標准》在識字教學安排上做了較大調整,規定:「低年級(一、二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識字量佔六年識字總量的60%,平均每學期學會500個左右。這么大的識字量,如果不講究方法,必然增加學生負擔。因此,在識字教學方面一定要採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學習中教會學生自主識字的技巧,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以本為「本」,抓好課堂識字
從一年級新教材來看,每課生字約十七、八個。這些生字分為兩類,一是會寫的字,二是會認的字。這些字能不能在兩課時讓學生熟練掌握,關鍵在於得法。
(1)課前,指導學生養成預習生字的習慣。
學新課前,告訴學生,課文中所有的字都是大家的好朋友。有的已經認識了,有的還不認識。不認識的怎麼辦?要認識新朋友,第一步是干什麼?先知道它的名字(音),第二步干什麼?認清它的模樣(形)。知道它的特點及用途(義)。教師和學生一起把生字在書上標出來。然後讀一讀,叫准它們的名字。還要注意它的鄰居是誰,它還能與誰交上朋友。時間一長,學生便能藉助拼音養成預習生字的習慣。
(2)課上,教給識字方法
在課堂上,老師的識字辦法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在課堂上,識字方法決不是單調的,枯燥的。
①突出重點,避免平均用力。
一篇課文中的字有的可完全讓學生自學,對學生易錯的字,要先強調,給學生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對形近字、音近字等特別容易出錯的字,要先出示或用彩筆標出。
例如《比一比》中的「堆」字。教師書寫的時候就把「堆」字的「土」用醒目的紅筆標出,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易把它念成「誰」)
②比較聯系,避免孤立識字。
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要讓學生單獨去認識本課中的字,而是把相同或相近的字一並出現,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中區別。如學習「目」字,可與日字相比較;講「請」這個字時,要和清、晴、睛一組字相區別,一定要讓學生比較出它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以免混淆。
③理序分類,避免按部就班。
教師在教學中,並不一定要按照課文中先後出現的順序來進行識字,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分類。可把上下結構、左右結構或半包圍結構的字歸為一類,這樣學生學得方便,記得簡單,又符合按偏旁記憶的規律。
④開展趣味識字,避免枯燥記憶
漢字的特點是音、形、義結合緊密。在教學漢字過程中,特別注意聯系實際,進行趣味識字。
例如,學習「目」字,可讓學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框,是兩隻眼睛,所以有兩道橫。雨中的「一」表示「天」,再看「冂」,多麼像房子呀,天上下雨,小雨點在屋檐上「巴嗒巴嗒」往下滴,一開始,是老師來講,時間一長,教師在課堂上滲透這種做法後,鼓勵學生自己發現,自己去編字謎。
2、活動中鞏固識字,加深記憶
活動課是學生的第二課堂,由於活動課上有各種各樣的游戲、競賽,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高。針對這種特點,我們低年級在每周三下午第二節活動課上,專門開辟一節語文活動課。
活動形式有:猜謎語、摘果子、添筆畫、編順口溜、編故事等。
二、大膽放手 自主識字 感受樂趣
學生在學習生字過程中,掌握了大量的識字方法,我們再給他們自主識字的機會,創造條件,讓他們展示自己的識字才能,使他們充分感受到自主識字的樂趣。
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願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例如:在課堂上的識字教學中,老師讓學生說說,這些字中哪些是你認識的,當學生說出後,我及時鼓勵他說:「你真棒!」並問他你是怎麼認識的。學生會說,我是在閱讀帶音樂讀物中認識的,我是在廣告招牌上請教父母認識的,我是……「你真會識字,繼續努力!」學生聽到老師這真誠的鼓勵,從中獲得了成功的愉悅,增強了自主識字的信心。在活動課上,讓他們盡情發揮,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識字秘訣、絕招等。
有的說出了用猜謎語識字的方法。
例如:什麼圓圓像盤子?(日)
什麼彎彎像小船?(月)
什麼清清嘩嘩流?(水)
學生編的謎語五花八門。如此簡單而有趣味的活動,調動了學生自學生字的興趣。
有的說,用添筆畫游戲很能記住字。
例如:「田」減一筆是日,減兩筆是口,或土。
「日」加一筆可以變成幾個字?(目、旦、白、舊、由、甲、田、申、電)
有的說,我的部件記憶也不錯,然後說出了好幾種。
①例舉法:學生常會在某些由幾個不相關部件組成的字上出錯,可用順口溜把部件列舉出來。如「碧」字可記為:要問「碧」字怎麼記,王白並立石上頭。「解」字可記為:記解字,角刀牛。「贊」字可記為:二先(仙)肩並肩,站在貝峰頭。
②疊字法:如記「林」、「森」;樹木真有用,大家都來種;二木就成林,三木變成森。
③對比法:通過對兩個或一組易混字的某個部件進行比較記憶,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a兩個比較:
衷—衰:順(豎)者衷,逆(橫)者衰。
人—入:一「人」抬頭走,還得抬頭「入」,人的撇長似抬頭,入的撇短似低頭。
烏—鳥:「烏鴉」是鳥兒,黑得不見人。
b一組比較:戍—戌—戊—戎:點shù(戍)橫xū(戌)空wù(戊),十字交叉就讀róng(戎)。
已—巳—己:已(yǐ)半巳(sì)滿不出己(jǐ),想作圍牆記。
c形音比較法:順口溜對區別漢字的部首、讀音也很有幫助。
①比部首:彳—阝:師徒兩人行,路陡直耳鳴。
冫—氵—灬:兩點冰,涼冰冷寒;三點是水,池河江海;四點是火,烹煮煎熬。
②比讀音:用來區別聲調,並藉助聲調順序記字,相得益彰。
如:媽(mā)麻(má)馬(mǎ)罵(mà);削(xuē)學(xuã)雪(xuě)血(xuâ)
三、走出課堂 拓展識字 終身受益
我們在實踐中還發現,由於現在的學生學習任務比較重,接觸社會的面較窄,信息來源少,不利於學生從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獲取知識。因此,我們希望通過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開展生動有趣的識字活動,來拓展學生的識字途徑,增加識字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和自己識字的習慣,使學生能多識字,早閱讀,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我們以人教版教材為載體,以《拓展讀物》為補充教材,研究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的優化組合方式。既注重漢字的構字規律,又注重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運用。
(1)隨課文識字,確保識字量的下限。
把課本要求認識的生字作為識字重點,要求四會,確保教學目標要求的每個學生識字的最低數量。同時研究每課生字「分步出現」與「相對集中」的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理解詞義,掌握字形,同時讓學生有自主合作識字的機會,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2)一字帶多字,拓展識字范圍。
通過組詞擴詞、說話造句的方法,帶出生字新詞,注重理解運用,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語言環境中拓展識字。以「基本字帶字」(如:由一字帶出一組形聲字)的方法,突出字形規律,拓展識字。
(3)結合課外閱讀,研究識字和閱讀的數量、時間的分配以及要求。
閱讀與識字密不可分,學生的識字量越大,其閱讀能力就越強,同樣,通過閱讀,能增加識字量,加深對字詞的理解,提高識字能力。學生學語文,首先要過識字關,其次就是閱讀關。因此,處理好識字與閱讀的關系,在閱讀中滲透識字,同時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
(4)將拓展的內容、方法整理歸類,建立識字檔案,分階段鞏固所學字詞。
識字教學重方法、重積累,一年級學生自覺積累的能力較弱,更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將學生平時說話造句中交流的詞語,以「看拼音寫詞句」的方式,讓學生拼拼寫寫。一般一個生字組成三、四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詞彙。還將學過的生字重新組合成句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辨析同音字,提高識字、運用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讀讀認認,鞏固生字,積累詞彙。除了將《拓展讀物》上學到的字詞印成材料之外,還印發了本班學生姓名、量詞、多音字、句子朗讀等多份材料。幫助學生積累詞彙。
總之,識字是低年級學生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一定要加強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
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就會學得輕松,學得容易,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