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探索課堂本真 追求教學質效
為了扎實開展好縣重大課題的研究,努力打造一支「學善、向善、揚善」的「善派」幼教名師隊伍,我園以「探索課堂本真,追求教學質效」為主題開展三大梯隊課堂教學聯動活動,提升教師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周五練兵」,促啟航成長:自開學初以來,我們針對啟航組教師開展了「周五大練兵」系列活動,每周五以「課堂教學練兵」、「教師技能練兵」、「活動設計練兵」等形式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在3月縣青年教師技能比武活動中,我園派出的三位教師,取得了2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的好成績。
「課堂研討」,顯探航智慧:針對探航組我們以課堂教學研討為主線,每月有6位老師分領域、分地點開展課堂研討,領航組教師再根據活動主題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深度剖析、點評,研討中把握課改脈動,碰撞教學理念,探索課堂真諦,受到探航組老師們的一直好評。
「智慧課堂」,展領航風采:為了進一步凸顯領航組教師的骨幹引領作用,在園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我們開展了雙月「領航智慧課堂」展示活動,活動中名師工作室成員分別向片組老師展示了不同的課堂。她們親切、自然的教態、細致耐心的觀察力、機智巧妙的點撥,充分展示了領航組教師的教學風采。
探索課堂本真,追求教學質效是我們對重大課題穩步推進的重要策略之一,梯隊練兵活動,為教師們搭建了一個實踐教學理念、鍛煉自己、展示才幹、交流學習的平台,在濃烈的教研氛圍中使各梯隊組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得到了磨煉、提升,促進了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的更新,更推進了我園整體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貳』 本真課堂一年級怎樣培養學生傾聽習慣三實五回
一、延用幼兒教師組織學生的方法
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在很多的行為習慣上還保持著在幼兒園狀態,保留著幼兒園的傾聽習慣。為了縮短學生在小學生活的適應期,將幼兒園好的教育教學組織方法保留下來,是做好幼小銜接不可少的環節,又是一個既省時又省力的好方法。如:教師喊:「1 2 3」,學生答:「坐坐好」;教師再喊:「45 6」,學生接著答:「不講話」。又如:學生分組活動後,教師擊三次掌並說:「看誰快」學生便能速食麵向老師坐好來等等。
二、明確語文課上課時傾聽的要求
1、幫助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是現代人在口語交際中的基本素養。只有耐心地聽別人講話,把別人的話聽清、聽准,才能做出准確的應答。如果沒有聽清他人的話或沒有聽完他人的話就打斷他人講話肆意發表自己的言論,是口語交際中的大忌。如:教師可編一些有關日常生活中或課堂中不認真聽所造成的小笑話,來幫助學生明白認真傾聽的重要。
2、講明各種吸引注意力的方式。
上課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是在師生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基礎下進行的,也是師生和諧共處的關鍵。教師要想駕馭課堂,穩住學生的注意力,必須讓學生明白您的各種暗示的意圖,使學生善解你的用意,很自然地就會配合您的教學。如:老師講課時突然停住不講,說明有小朋友沒有注意聽講,應該馬上集中注意力。又如:老師講課時眼睛一直看著你,說明你在開小差,同桌或臨桌應該協助老師提醒你。再如:教師講課時,突然將聲音提高八度,表示有學生在做小動作、沒有坐好、眼睛看窗戶外等。
三、加強對學生進行吸引方式訓練。
知道老師的各種暗示方法,並不能代表學生就會聽您的指揮,就能收住自己的注意力而聽您講課。只有當這些暗示形成學生的條件反射時,才能發揮出其所應有的作用。因此,加強學生的各種暗示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能力的重要一環。
四、堅持用已定方式培養傾聽習慣。
習慣是不斷反復養成的。常言說的好:貴在堅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忽視自己原定規矩,會以各種客觀原因來放縱學生,造成學生意念上的波動,只有教師堅持運用已定的方式,才能使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因而,堅持用已定方式培養學生傾聽習慣和能力是教師工作的難點。如:語文課中常常要組織學生用各種方式讀文。讀文前,教師往往會提出不同的讀文方式要求,而學生往往又會不等聽清老師的要求,就自主選擇方式進行讀文。這時,教師往往會因為教學時間緊而任由學生,使學生傾聽壞習慣反彈。因此,教師應該立即用手勢或語言示意學生停止,並再次重復讀文方式要求,直到學生完全聽清並按老師要求讀文為止。
五、建立學生傾聽習慣的評價機制。
學生傾聽習慣的評價機制是促進學生傾聽習慣養成和培養傾聽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建立傾聽習慣評價機制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分層機制,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中都能得到鼓勵,得到促進,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傾聽習慣的養成和傾聽習慣能力的提高。
六、變換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傾聽習慣和能力僅靠以上方法是不夠的,教師更應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出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推動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
七、充分發揮教師傾聽的榜樣作用。
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是很神聖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模仿的榜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時提醒自己做學生傾聽的榜樣,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效應。
一年級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的養成和傾聽能力的培養關繫到學生今後的學業成績和知識獲取的質量,因此,培養一年級學生的良好傾聽習慣和傾聽能力是一年級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叄』 怎樣回歸語文課堂的本真
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也越來越呈現出勃勃生機,教師們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開始有意識地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能夠關注學生的發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密切語文和生活的聯系,創設大的語文環境,這些都體現了課程改革帶來的豐碩成果。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值得思考,由於個別老師對「課標」解讀的不夠,學習目標不明確,課堂上盲目追求形式,卻不注重實效,出現了一些非語文現象。
比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重要的是體會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對比的寫法和我的情感變化等內容,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語言的方法,如,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等寫法的運用。課有的教師卻用大量時間想一想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故事,把學生感動得痛哭流涕,上成了思品課。
在互聯網+的時代里,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課件,也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欣賞桂林山水,看風光片,不去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形式等等,這些都使語文課堂失去了本色。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因此,我們提倡本真語文。
本真語文課,就是以人為本,它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學生發展、成長規律,通過教師有深度的、注重讀寫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優化、創意設計,直達語言教學的本質內涵,以其實現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語文教學一定要從語言文字入手,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這就叫「得意」,同時要帶著學生揣摩體會這樣情感是怎樣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這叫「得言」,語文教學要言意兼得。積累詞句、品味語言、感悟內容、學習寫法都是語文的本真。也就是說,課堂上關注字詞句篇的基礎知識訓練和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訓練,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以提升。
本真語文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語文課堂要有語文味。所謂的語文味,表現在課堂上應該是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註、摘抄讀寫結合的「寫味」;品詞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要讓學生親歷閱讀的過程。讀通---感知文本;讀懂---領悟內涵;會讀---內化語言。
作為教師,要明確各年段教學的重點,才能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