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四年級品德下冊科教學計劃怎麼寫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積極、穩步、有效地實施深化新課程改革為主線,以教學為中心,務實創新,落實規范,提高效率,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為打造 「優質均衡和諧教育」而努力。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例如,今天的兒童在早期的社會性生活中,由於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現的放縱,使得一部分兒童自認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規則意識比較模糊。隨著集體生活與合作活動的逐步拓展,以及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學會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
又如,目前我國有殘疾人6000多萬,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今天幫助殘疾人,支持、搞好殘疾人事業,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只知受愛,不知愛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獻」,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互相尊重。面對與自己不一樣的殘疾人,他們可能會覺得好笑,有時甚至會嘲笑、瞧不起,還可能會戲弄殘疾人。我們必須從小培養學生對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具有同情心與愛心,並讓學生樂意努力去幫助他們。
此外,四年級的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社會的接觸也日益頻繁,獨立活動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學生從平時親身經歷的事實中理解生活與交通運輸業的雙向關系,有利於學生擴大視野,豐富社會知識,從而更好地去適應生活和創造未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 第四單元《通信連著你我他》
2、教學目標:
1. 通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並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了解家鄉的優秀人物,並願意向他們學習;了解家鄉的民俗、民風,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 通過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從了解日常生活中工農業產品入手,探究工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工人和農民為此付出的勞動與智慧;了解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知道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知道各行各業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系的關系;知道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的生活需求不斷刺激生產的發展;知道人們改進勞動工具是為了提高生產和減輕勞動的強度。
3. 通過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發展情況,以及交通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了解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情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
4. 通過第四單元《通信連著你我他》的學習讓學生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講究通信道德,遵守有關通信的法律、法規;初步了解通信發展的情況;體會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信息;遵守網路道德規范,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2.通過給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動,知道工農業生產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
3.讓學生了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方面的情況。
4.聯系身邊的實際事例,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通過調查,知道現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使用相應的通信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懂得並遵守通信的基本禮貌和有關法律法規。
四、教學措施: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3.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4。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五、教學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節次
備注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計劃
教者:彭婷
2012-2-10
四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他們但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單元《誠信是金》
第二單元《伸出我們的手》
第三單元《我的綠色日記》第四單元《交通連著千萬家》第五單元《祖國真大》
三、教學目標:
1. 通過第一單元《誠信是金》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名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學會尊重人。
2. 通過第二單元《伸出我們的手》的學習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觀察生活,去認識各種社會福利機構和設施,並了解和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知道社會大家庭如何關愛和幫助弱勢人。讓學生得到生動形象的愛的教育,收到美的熏陶。
3. 通過第三單元《我的綠色日記》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探究;或為環境問題的寫調查報告,鼓勵學生堅持寫綠色日記,持久地關注家鄉的環境問題,關注家鄉環保事業的意思。
4. 通過第四單元《交通連著千萬家》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有關的交通知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注意安全;了解交通發展的現狀,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本單元通過學生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有趣的、今昔對比方式,了解當地交通的發展狀況,感受現代交通隊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同時,以交通的發展作為認識社會的一個窗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激發學生對日益美好的生活充滿喜悅之情、自豪之感。
5.通過第五單元《祖國真偉大》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和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感情,以及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內
容。學看地圖和地球儀,從地圖中認識自己祖國的地理概況,了解祖國的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增進對祖國的認識與了解,這不僅是學生社會生活的需要,也是一個普通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體驗誠信的可貴,幫助他們構建健康人格,為將來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2.鼓勵學生走進廣闊的社會,了解當前的一些社會現實,知道有哪些弱勢群體需要關懷,引導學生伸出自己的雙手,主動參與各種力所能及的愛心行動,真正感受助人為樂,從而提升自己的內心體驗。
3.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保行動,持久地關注家鄉的環境問題,激發學生對美好綠色家園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4.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問題,觀察、感受交通帶給人們生活的種種不利影響,用自己的方式來關注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看,從而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敏感性及社會責任感。
5. 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和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感情,以及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從學生在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及其感受入手,提供一些話題和範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已有經驗,豐富其認知、情感和體驗。
3.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幫助他們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對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4.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5.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6.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7.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六、課時安排:
B. 鄂教版四年級下冊品社單元教學計劃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 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時,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然而,這看似普通的幸福生活,卻飽含一曲曲動人的頌歌,經歷一段段悲壯的歷史。今天,在我們喜慶祖國——母親的生日之際,請允許我捧出心中那珍藏已久的中國結…… 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國飽經滄桑,歷盡磨難,她成了帝國主義傾銷鴉片的場所,成了軍閥混戰的戰場,成了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賭場,成了野心家們爭權奪勢的賽場。她曾遍體鱗傷,千瘡百孔。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深深的血痕,每一張容顏都布滿了驚恐的陰霾。此情此景,山河在嗚咽,松濤在哀泣,烏雲籠罩下的中國在艱難的行進。祖國的路在何方?民族的希望何在?此時此刻,是愛戀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中華故人,在這母親生存忘的危難關頭,是他們用一股股豪情,一片片忠心,發出了一聲聲震盪環宇的吶喊,抒寫了一首首大海回波的壯歌。為挽救我沉淪的中華民族,他們求索奮斗、折戟沉沙、浴血疆場、馬革屍還……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熊熊大火,王二小血灑山頭的悲歌,劉胡蘭寧不屈的迴音,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氣吞山河的壯舉,狼牙山五壯士驚天地、泣鬼神的豪氣,讓我中華兒女吶喊、奮起。母親呀,你曾凝結著多少代人的痛苦、辛酸和血淚、你曾凝結著多少仁人志士的希望、信念和奮斗。數十年的期待,數十年的煎熬,數萬萬同胞的奮斗,終於換來了天安門城樓那一聲驚天動地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我看到了穿透羅布泊上空,那讓帝國主義心驚膽寒的蘑菇雲,看到了氣勢恢宏的三峽大壩,看到了奧運健兒手中那金光閃閃的獎牌。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華。偉大的中華民族這一東方巨龍,載著秦關漢月、唐疆元界的戰鼓聲;載著高峽出平湖的澎湃詩篇;載著改革開放的旗幟,載著中華民族的憧憬,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飛奔! 同學們!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榮的祖國正興盛。當於根偉一腳怒射,把中國隊第一次踢進世界盃時,我們怎能不狂歡?當我們聽到薩馬蘭奇老人輕輕說出「BEIJING」的時候,我們怎能不歡呼?當神洲六號即將騰空而起,再次成為世人所關注的焦點時,我們怎能不自豪?曾經的民生凋敝,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俱往矣…… 如今,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同學們,少年強則國強,祖國人民在期盼著我們,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能忘記嗎?當然不能。那就讓我們行動起來,點燃心中那團火焰,為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再鑄我們的民族之魂
C.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四(下)的教材內容主要是生命世界和物質科學兩方面。教材編排的意圖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特點:問題—假設—驗證—結論,這和科學家工作沒什麼兩樣,可以說每個學生都是科學家。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也是科學課真正的精神和內涵。本學期,學生探究對象是認識事物的性質和相互關系,共安排了5個教學單元:《骨骼與肌肉》、《養蠶》、《物體的運動》、《無處不在的力》、《調查與預測》。從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導性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探究,為以後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礎。本學期的科學探究首次涉及對比實驗,教師要細心引導,要具體指導操作的方法,帶領學生經歷「預測—設計並進行實驗—整理分析收集的證據—表達與交流」科學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變數。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在觀察與測量的基礎上,學習假設與收集證據,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理解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在此基礎上形成結論和解釋,驗證自己的假設。養成大膽假設、仔細實驗、尊重事實的科學精神和敢於闡明自己的觀點,虛心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評議或質疑,反思改進自己的探究過程的合作探究態度,使學生知道科學也需要共享。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教材設計了觸摸、模擬、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動,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作用,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懂得運動系統的衛生保健知識。
第二單元《養蠶》讓學生親身經歷一次完整的養蠶過程,觀察到一個生命的完整周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與偉大,體驗到為養蠶所付出的辛苦勞動和養蠶成功的快樂(與三年級的種植相聯系),在知識、情感、態度、方法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的收益,在養蠶活動結束後,教師要組織一場養蠶活動交流會,讓學生回顧養蠶的經歷,展示自己在養蠶活動中的研究成果。
第三單元《物質的運動》選取了力學中可直接感受的「運動」內容,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運動是物質的基本規律之一,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要用參照物作為判斷標准,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物體的運動狀況,學會簡單的定量觀察,學會辯證地看問題,本單元出現用控制變數的方法去探究影響小車的運動的快慢的因素和擺的快慢因素,這是學生探究能力的一個跨越,教師要對學生探究方法作具體的指導,要讓學生知道要保證實驗的公平,實驗結果的公正和客觀,實驗中有些條件不能改變,有些條件需要改變,但每次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在探究過程中,要求學生大膽假設,周密計劃,認真操作,仔細觀察,要尊重事實,要做好原始記錄,要用數據說話,教師的角色由初始的「幫」到「扶」,漸漸到「放」。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圍繞力的存在,力的表現和作用,就力在哪裡,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方向,力有大小及彈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氣體和液體的阻力來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通過對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探究,使抽象的力的概念得到理解和深化,能綜合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自主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調查和預測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讓學生知道在什麼情況應採用調查,調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預測是對事物的未來作出科學猜測,預測要有依據。
二、教學建議:
1、合理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材編寫組提供的教學素材,有嚴密的邏輯性、思想性、結構性,是編寫組集體智慧的結晶。但不可否認,教材很難顧及不同區域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因此教師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對教學內容作出調整。四(下)將《骨骼與肌肉》安排在二月份,在氣候還比較寒冷的情況下,學生穿著厚重的棉衣,難以通過觸摸的形式感知骨骼和肌內。《養蠶》受氣溫影響也很大,建議將這兩個單元推遲,先進行三、四單元教學,待氣溫升高時,再進行一、二單元教學。教學《養蠶》單元時還需注意,養蠶活動時間較長,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好養蠶計劃,認真記好養蠶日記。教學時穿插在其他單元中進行,採用大小課的方式,定期交流觀察日記,適時進行階段性評價,最後舉行養蠶經驗交流會,全面總結養蠶的收獲。
2、加強學科溝通。養蠶活動持續時間長,學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當前的教育現實中,肯定會受到來自語、數、英教師及家長的阻力,科學教師要與班主任多溝通聯系,將養蠶活動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平時請班主任指導孩子們寫養蠶日記;蠶吐絲結繭時,還可集中在作文課上觀察,然後寫篇作文。在培養孩子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作文水平,這是一件雙贏的好事。班主任的重視與積極參與,可將各方面對養蠶活動的阻力降至最低。
3、教師要先於學生「下水探究」。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習科學是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僅僅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夥伴。教師的「教」要立足於學生的「學」,服務於學生的學,要能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本學期的教材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會控制變數」,因此教師要做科學探究的先行者,先於學生去經歷、體驗和發現。用孩子們的眼光去看待科學,用孩子們的心去體驗科學理解他們的驚奇與幼稚地思考,理解他們的個性化的表述,真正做到「蹲下來教科學」。教師的「下水探究」可以擺脫以往「坐而論道」的弊端,在一個可預設的情境中,教師以學習者的角色,設身處地地去實踐,以探知水之深淺,路之難易,教師可根據下水探究的體驗,在情感態度方面對學生做出恰當的發展性評價。
4、要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探究。嚴謹是科學的顯著標志之一,嚴謹表現為科學的任何結論都需要有事實為依據,離開了事實的支撐,任何科學結論都無法存在,在研究「小車的運動」「擺」等過程中,學生開始用「控制變數」的方法收集證據,教師要明確要求學生做好原始記錄,注意保留且不能隨便塗改數據,每次實驗需做三次以上,求得中間值或平均值,全班採用統一的方法,培養學生用數據說話。毅力是科學家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之一。科學探究是一種非常辛苦的勞動,需要研究者堅忍不拔,持之以恆。教師要告訴學生,養蠶是一項長期活動,需要他們付出辛勤的勞動,要鼓勵學生在養蠶過程中自選課題,開展一些探究性活動,教師要給予階段性表揚,鼓勵他們堅持就是勝利。通過活動鍛煉能力、培養意志。
5、對學生的評價要科學、客觀、公正。對學生評價的標準是科學素養的提高,全面反映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情況,對學生的評價要避免重知識輕過程,重分數輕能力。試卷並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方法,科學日記、科學實驗報告,科學成果展示都可作為評價的重要參考。實踐證明,在科學探究中表現最好的往往是語文、數學成績中下等生,科學教師評價他們時不能受其干擾。
三、教學進度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注
1 2.6~2.7 期初准備 2月6日上課
2 2.8~2.14 1.1 骨骼 1.2關節
3 2.15~2.21 1.3肌肉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4 2.22~2.28 單元評價 2.1我們來養蠶
5 3.1~3.7 2.2給蠶寶寶記日記(2課時)
6 3.8~3.14 2.3我們來抽絲 2.4養蠶經驗交流會
7 3.15~3.21 2.4養蠶經驗交流會 3.1 一切都在運動中
8 3.22~3.28 3.2運動的快慢 3.3運動的方式
9 3.29~4.4 3.4小車的運動 清明放假
10 4.5~4.11 3.4小車的運動 3.5擺
11 4.12~4.18 3.5擺 單元評價
12 4.19~4.25 4.1力在哪裡 期中考試
13 4.26~5.2 4.1力在哪裡 勞動節放假
14 5.3~5.9 4.2物體形狀改變以後(2課時)
15 5.10~5.16 4.3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4.4摩擦力的秘密
16 5.17~5.23 4.4摩擦力的秘密 4.5降落傘
17 5.24~5.30 4.5降落傘 端午節放假
18 5.31~6.6 5.1調查 5.2預測
19 6. 7~6.13 整理與復習
20 6.14~6.20 期末考察與評價
21 6.21~6.27
22 6.28~7.4 放暑假
D. 求小學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要求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的~~~在線等
署假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將以新的精神面貌跨進新的學期。在這專個學期里,我要百屬尺竿頭,更進一步。
首先,上課的時候,我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不和同學交頭接耳,要力爭把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全部消化;對於疑難問題,要不恥下問,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其次,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所有作業,做到一絲不苟。課堂作業當堂完成;課後作業和家庭作業也要按時獨立完成。
第三,要做好語文課的課前預。對於預習字詞,成語,要先查字典把它認會,弄懂意思;還要學會給課文分段,用最簡短的語言寫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後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對於每篇課文的課後題,要先試著去做;對於課文和課後題不理解和不會做的地方,要先把它在書上劃下來或記下來,第二天上課時帶著問題去聽講,還可以在課堂上向老師請教。
第四,要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繼續參加奧數、英語,多讀課外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要擠出時間,多幹事。
總而言之,在新的學期里我要更加努力,爭取每門功課都取得好成績,當一個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學生。
E.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案
中國的節日教材分析:本課的切入點是各民族的傳統節日,以及現代社會為了整個地球與人類而特意設置的現代節日。本課分三部分。「地球村」對在世界上有較大影響力的聖誕節、春節、狂歡節等節日的起源做了簡單介紹。「節日風采」展示了澳大利亞帆船節、美國感恩節、非洲狂歡節等節日的活動。「知識窗」是以學生在對世界個民族傳統節日了解、認識的基礎上,滲透現代文明公民教育,列舉了三個現代節日:「世界無煙日」、「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活動目標:認知目標: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自己的節日。2、了解春節、聖誕節的起源以及各個民族過節時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具有與別人分享快樂的情感,珍視和熱愛生活。重點和難點:重點:了解春節、聖誕節的起源以及各個民族過節時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難點:理解不同民族所產生的不同節日和獨特的節日活動,並能尊重各民族的傳統,分享節日的快樂。教學准備:教師:課件、紅包(內有卡片)、資料、主要節日一覽表、獎品等學生:了解年的故事、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收集節日資料、了解世界各國其他傳統節日、活動過程:一、聽關鍵詞,猜節日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2、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個有關節日的關鍵詞,就請大家先來猜猜是什麼節日,好嗎?知道在哪一天嗎?餃子,鞭炮,拜年(春節)正月初一對我們小孩子來說,春節最開的心莫過於收到長輩的紅包了。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紅包,想不想得到老師的紅包?老師要把紅包送給那些上課積極發言的同學。粽子,龍舟,香包,(端午節)五月初五月餅,賞月,團圓,(中秋節)八月十五像這些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土地上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並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的節日,我們把它們叫做中國的傳統節日。除了這幾個,還有嗎?2.(出示表格)我們來看看課前完成的調查表,比較上下兩部分表格,從日期上看看,發現了什麼?小結:對呀,中國的傳統節日多數都是按農歷來過的,只有清明是按公歷來過的,它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教師小結:不說不知道,說了真奇妙!瞧,我們一下子羅列了那麼多的節日。我們都是中國人,作為炎黃子孫,你印象中過得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麼?(春節)二、中國的傳統節日——走近春節1、說說來歷——年的故事春節俗稱「過年」,這里還有一個關於年的故事,誰來說說?春節是我們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也一直是全世界華人的傳統節日,後來影響到其他國家,現在東南亞許多國家也都有過春節的習俗。2、交流春節習俗從出生到現在,我們也過了十幾個春節了,你知道哪些關於春節的習俗?(1)張貼春聯張貼春聯是我國過年時的風俗習慣。(教師張貼春聯)誰能讀讀老師貼的這副春聯?貼春聯是有講究的,它都是從右邊到左邊。學生讀讀教師張貼的一副春聯後欣賞一組春聯,說說春聯里都透露著什麼?(課件播放一組春聯)(2)張貼「福」字貼「福」也是我國過年時的風俗習慣,它是怎麼貼的呀?誰來給咱們的教室也貼個「福」字吧。說說,為什麼要倒著貼呀?是呀,人們在貼「福」字時倒著貼,也是為了圖一個「福到了」的吉祥。祝願大家在以後的日子裡能夠福氣滿滿。(3)放鞭炮過年時放鞭炮這風俗習慣也是有來歷的,你知道放鞭炮是為了什麼嗎?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為了環保和安全,人們開始使用電子鞭炮,同樣可以起到喜慶的作用。(4)壓歲錢誰知道給小輩壓歲錢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壓歲錢的「歲」與「祟」諧音,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就是希望壓住邪祟,使小孩平安健康。(5)吃團圓飯是啊,在這一天,無論是遠在國外的,還是近在本地的;無論是工作的,還是在外求學的;無論是身居要職的,還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地回家過年,與親人團聚在一起,吃一餐團團圓圓的年夜飯。即使是實在無法回家過年的,他們也會打個電話,或者發個簡訊之類的問候自己的親人,道個平安。(6)掛中國結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的裝飾品,它的年代久遠。「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情感的字眼,它給人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它可以單獨成為一件裝飾品,也可以與其他的吉祥飾物搭配。它最大的特點是每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線編制而成,不管這根繩經過如何曲折的纏繞,總是不離不棄,始終圍繞著它的起點。中國結是炎黃子孫心連心的象徵。中國結,不但中國人喜歡,外國人也喜歡。許多來華的外國人,離開時總不忘買幾個回去送給親朋好友。因為它帶著東方的神韻,滲透了既古老又現代的文明,向世界傳遞著祥和和喜慶。(7)拜年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一年忙到頭,平時有很多親友難得有機會見面,春節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正是親人間加深感情的最好時機。(8)看春節聯歡晚會總結:放鞭炮、吃團圓飯、拜年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過年時的風俗習慣,這些習俗也體現著中國的春節文化,傳遞著團圓、喜慶、祥和和希望。三、走近我國其他傳統節日(一)除了春節,你還能說說有關我國其他的傳統節日的習俗或故事嗎?1、元宵節你們知道為什麼要舞龍燈嗎?是呀,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在古代,人們把龍當作一種吉祥物,人們用舞龍燈來祈禱龍的保佑,求得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除了舞龍燈,你知道還有哪些元宵節的習俗呢?(吃湯圓、猜燈謎、舞獅子等)在這些習俗當中都透露著元宵文化,不同的節日,文化也不同。2、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我們以此來懷念我們的革命烈士和去世的親人。3、端午節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1)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種,流傳最廣的就是紀念屈原。(2)端午節的習俗很多都是人們希望避邪,祈求平安的美好心願。(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插艾草、菖蒲等)雖然這位偉大的詩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卻流傳至今。4、七夕節知道我們這兒在七月七這天有什麼習俗嗎?5、中秋節6、重陽節(老人節)(二)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好多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的特有節日呢,誰能說一說自己了解到的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少數民族節日:彝族: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一插花節農歷二月八、藏族:採花節農歷五月初五、苗族:花山節農歷正月初三、壯族:三月三農歷三月三、傣族:潑水節傣歷新年(公歷4月12日至14日)四、走進世界節日同學們,不僅我國的節日是豐富多彩的,外國也一樣,也有許許多多節日。下面,讓我們打開「世界之窗」,去感受繽紛的世界節日大觀。1、那麼,你知道在西方國家,對於他們來說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又是什麼?(課件出示聖誕節的資料。)能說說你所了解的聖誕節嗎?(過聖誕節活動視頻)在西方國家,人們過聖誕節時,每家每戶都要去砍一棵松、杉等常青樹,把它打扮起來,上面掛著禮物,可以是長輩送給晚輩的,也可以是小孩子送給兄弟姐妹的,或長輩的。上面的禮物,你可以拿走你最心愛的,但西方國家的小朋友他們都很文明,如果自己選擇的禮物也是他人所喜歡的,他們會把禮物送給對方。老師這兒還收集了幾張賀卡,請大家來比較一下,看看能發現什麼?總結:西方國家的聖誕節里也透露著西方文化。國家不同,節日不同,文化也不同。2、你還知道什麼別的國家的節日?請大家先在小組里說說你最喜歡或最了解的節日吧!(1)小組交流(2)全班交流:誰想把你最喜歡或最了解的節日介紹給大家聽?(可以用一句話簡單說說自己對這個節日的了解。)如:狂歡節這是一個所有人的節日,在這天人們可以戴上可愛的面具,化上妝,在音樂聲中盡情的歡樂。五、闖關練習同學們,通過一節課的研究交流,我們了解了世界上各個地區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除了我們交流的,還有許多其他的節日,真是——節日大觀。現在老師要來考考大家,請收到紅包的同學上台來拆開紅包和大家共同分享其中的秘密。節日知識擂台賽1、必答題(1)看圖猜節日元宵節端午節開齋節狂歡節(2)猜燈謎湯圓燈籠2、搶答題(1)我國的老人節也就是(),老人在這一天或賞菊陶冶情操,或郊遊以鍛煉體魄。(2)下面這首古詩描述了我國民間一個傳統節日的景象,「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個傳統節日是()(3)在以下內容中,哪幾項與中秋節起源的節俗完全相符?()(4)下面四則民間傳說,你認為()與元宵節的起源有關。(出示中國結)同學們,紅紅的中國結是用一根紅絲線纏繞而成的,喜氣的中國結讓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洋溢著喜慶,團結,象徵著世界華人心連心。我把她送給四(2)的同學們,掛在你們的教室。除了給大家增添喜慶、祥和外,還可以了解的節日。請大家每天去看看日期,當遇到明天是節日的時候,看誰最先告訴班裡的同學和我,第一個告訴我的同學,可以得到一份小禮物哦。六、總結提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地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各種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咱們中國人過起了洋節,如:聖誕節、感恩節等等,而很多外國人也都穿起了唐裝,過上了中國的春節。這就是文化的交流,使傳統節日也在互相影響。下節課,我們重點來研究研究現代節日。
F. 求一套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崔解明德小學 2011年2月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崔解明德小學 潘濤一、基本情況分析:四年級共有3個班,其中一班40人,二班41人,三班39人。(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1、定性描述A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B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2、定量分析本年級部分學生學習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興趣不濃。但大多數學生能積極上進,基於此,重點放在轉變學生思想,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這樣本學期學生成績的提高還是有很大的希望的.(二)、教師個人情況分析今年我從事四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對教材教法需從頭開始,新工作新挑戰,我一定認真、勤勉、負責,努力鑽研教材,學習教學理論,爭取取得理想的成績。二、教材分析1、教材編排體系2、本冊教材特點3、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從探究對象上看,以認識事物的性質和事物間的相互關系為主,把學生的認識能力提高一步;從探究水平上看,仍然以引導性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研究;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在觀察與測量的基礎上,學習假設與搜集證據,懂得假設的必要性和搜集證據的重要性,適當地融入一些解釋與建立模型,使學生逐步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去理解所學的知識概念,科學地想事情、做事情。 本冊共五個單元。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要求學生對人體的骨骼、關節、肌肉有初步的了解、指導他們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對他們進行健康的保護與鍛煉。第二單元:養蠶。通過養蠶這一實踐活動是學生對蠶的一生油一定的了解,指導蠶的生活習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熱愛生命的意識。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識學生了解一切物體都在運動、運動的方式、運動的快慢、以及一些特殊而典型的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式。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通過本單元的教學,是學生了解力的存在、力的作用、力的方向等。並能自己設計實驗解決問題。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通過具體的實驗滲透科學方法的教學。4、教學重點A、知道對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形態。積極參加鍛煉,注重個人保健。B、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的方式描述事物的形態。經歷飼養小動物的過程,描述動物生長的大致過程。5、教學難點A、知道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置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B、能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能作控制變數的探究性實驗,會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喜歡大膽想像C、調查與觀察、實驗的不同之處。區分預測與推理。6、學生前置知識 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塊骨構成的骨的總和2、知道人體上一些關節的位置3、知道提供骨骼運動的力量來自於肌肉的收縮,知道體育運動可以強健骨骼和肌肉4、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 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並記錄下來。5、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過變態;知道昆蟲的外形特徵6、能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後、左右、遠近等),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7、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描述。8、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9、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10、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11、了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象。12、懂得調查的意義,懂得預測的含義以及兩種常見的預測情況(二)過程與方法1、知道對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2、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3、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形態。4、能製作簡易科學模型。5、會查閱書刊和其它信息。6、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了解運動系統的健康是人的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參加鍛煉,注重個人保健。注重證據。認識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 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進度周次單元課時1-3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64-6第二單元:養蠶67-9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710期中考試11-14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815-16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417-19考查、復習,考試6
G. 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