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綜合與實踐話說家鄉優質課教學設計
「走進家來鄉」綜源合實踐活動課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在詩人的眼裡,家鄉是一首深情的詩。唐朝大詩人李白在他的《靜夜思》里是這樣想家的,誰是李白?
生1背誦李白的《靜夜思》。
師:好一個深情的李白。可是李白的好友王維想起家鄉卻充滿孤獨,請欣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生2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宋代的王安石站在瓜洲岸邊,眺望家鄉,歸心似箭,多想飛舟橫渡,《泊船瓜洲》就是他的思鄉名篇,誰會背?
生3背誦《泊船瓜洲》。
師:流芳千古的詩篇道盡了多少遊子的思家情懷。同學們,我們生在家鄉,長在家鄉,那麼,你心目中的家鄉是什麼?
生1:我心目中的家鄉是一個人間仙境。
師:令人嚮往。你呢?
生2:我心目中的家鄉像一位溫柔的母親。
師:多麼溫馨的比喻。你呢?......
❷ 小學綜合實踐課教案設計
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
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
1.通過了解過年的來歷和故事、春節的習俗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了解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2.比較過去和現在的年貨情況,在活動中逐漸了解和掌握訪談、比較、觀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過年啦
教學目的:
1.通過了解過年的來歷和故事、春節的習俗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了解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2.比較各民族的新年習俗,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學習如何整理資料、利用資料。
3.比較過去和現在的年貨情況,在活動中逐漸了解和掌握訪談、比較、觀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4.參加除舊布新的打掃和布置活動,學習與人合作,體會助人為樂與互助的快樂,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5.指導學生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歌曲《過新年》,讓學生感受過年的熱鬧景象,教育學生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了解過年的來歷和故事、春節的習俗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了解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2.比較過去和現在的年貨情況,在活動中逐漸了解和掌握訪談、比較、觀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教學方法:演示法、討論法、
動手實踐法教學過程:第1課時活動
一 除舊換新大行動
生1:要過年了,人們都忙著打掃房間,迎接新年。可是我家鄰居齊奶奶,她家只有一個人,冷冷清清的,要是能為她做點什麼就好了。
生2:我們可以去幫齊奶奶裝扮房間,把過年的喜慶氣氛帶進她的家。 1.參觀齊奶奶的家。學生說說齊奶奶的家一共有多少個房間,分別是什麼,基本情況是怎樣的,以及幫她布置家的時間。
2.做准備。羅列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備,列清單,准備工具。
3.動手布置。學生開始打掃房間,布置房間。
第2課時
活動二 不一樣的新年習俗
生1:昨天電視里播放各地慶祝新年的節目,我發現許多民族過年穿的衣服和我們不一樣。生2:是嗎?我們一起來找找資料,把兩個民族不同的過年習俗做成對比卡片,向同學們做介紹吧!
1.說說自己民族的新年習俗。師:回憶一下自己每次過年的情景。學生說一說,討論。
2.了解另一個民族的新年習俗。通過看書、看錄像、上網,了解其他民族的一些新年習俗。學生匯報資料。
3.歸類整理。師:大家找來的資料還真不少,我們一起來整理吧!學生把資料分成幾塊,分塊整理。
4.做對比卡片。學生把資料做成對比卡片。
5.作介紹。學生介紹。
第3課時活動三 年貨的過去和現在
生1:昨天我陪媽媽上街買年貨,媽媽說現在的年貨比前幾年多多了,她都挑花了眼。
生2:是嗎?過去的年貨和現在的有什麼不一樣呢?
1.今年的年貨。讓學生記下家裡買回來的年貨,互相說說。
2.去采訪。列采訪提綱,做采訪記錄單。
3.作比較。討論大家的采訪記錄單,把現在的年貨和過去的年貨比一比,說說有什麼不同。。
第4課時
一、創設情境
1.聽音樂入室,師生用歌聲互相問好!
2.引言:今天,老師帶大家去坐一輛馬車,你們看是什麼馬車呢?時間馬車會把我們帶到哪一天呢?
引入學生跟老師一起做律動《鈴兒響叮鐺》。
二、導入新課 1.從《鈴兒響叮鐺》進入新年的畫面,並配上聲音「過年啦,過年啦!」,使學生體會時間馬車載著我們到了新年這一天。
2.放歌《新年好》,師生互相祝賀新年好,體會新年氣氛。(課件播放歌曲伴奏及畫面)
3.請同學們說說過新年有哪些活動或場面,課件展示過新年的各種活動場面
4.課件范唱《過新年》,邊看邊聽,學生初步感受歌曲。
5.學生說出對歌曲的感受。
6、跟著范唱帶唱歌結束課堂
❸ 小學綜合實踐課 《零用錢該怎麼花》課堂實錄 ,急,要詳細些的。
《零用錢怎麼花》教學設計
——五年級綜合綜實踐活動課
潯中中心小學教師 蘇來栩
教材分析:
在學校的周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每天上學或放學時,學校周邊的一些雜貨店、小吃攤就熱鬧起來了,店門攤前圍滿了各年級的學生。這一切源於何處?我深深地思索: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優良傳統,雖然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在《論語》中提出了「奢則不遜,儉則固」的道理,類似「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學生們都耳熟能詳。但是生活中,他們卻不懂得節約啊!我希望通過本次調查,了解學生處理零用錢的習慣,培養孩子健康的金錢觀和理財能力,促進他們良好素質的形成。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手中零用錢來之不易,了解怎樣合理的使用零用錢,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2、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親身參與,體會父母的辛勞,增強合理使用零用錢的意識。
3、能力目標:通過收信資料及調查、采訪等方法,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他們養成自主、合作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課前准備:
調查和訪問,收集資料和信息。主要完成零花錢來源、學生零花錢數目零花錢的主要用途、家庭情況等調查任務。(事先把書讀好,做好)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請大家仔細觀察錄象,認真思考。
(內容:老師每天上、下班,都要從學校門口和學校周邊經過,而每一次經過都重現著同一個畫面。就是在門口及周邊的食雜店裡、小攤上總是擠滿了小學生,當時我把畫面給拍了下來。請看:(點擊:在學校門口學生們有的從身上掏出一元、兩元購買餅干、汽水、羊肉串等零食;有的正興高采烈地把這些三無零食往嘴巴里送。還有的在挑選玩具卡片,接著,在其它的小店鋪里也發現了同樣熱鬧的畫面。)
2、師:看了這么熟悉的畫面你有什麼感想?
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為什麼買零食的壞習慣屢禁不止呢?同學們為什麼有這么多的零用錢?這些錢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吃零食有什麼壞處呢?
3、過渡談話:是啊,你們的零用錢是父母辛辛苦苦勞動得來的,是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那麼,零花錢該怎樣用才合理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它。(板書課題:零花錢怎麼花)我們先來聽聽你們的調查結果。
二、匯報研究成果
1、對學生零用錢數目的調查匯報
(1)小組匯報小學生每月的零用錢數目調查情況:(課擊:表一)
師:請第一大組成員匯報一下你們調查的情況:(匯報)
(金額5元以下5—10元10—15元15元以上人數)
組長匯報:我們組通過調查發現,5元以下的有……
師:在調查中你有什麼體會,做了記錄了嗎?(學生日記)
生1:讀一讀自己的日記……
生2:讀一讀自己的日記……
(2)師:參與調查,也是在互相學習。你們發現了沒有,如果按照每生每月10元算,全校按1500名學生來計算的話,你們一個月就有15000元的零花錢,這可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啊?如果拿它去支助學困生,每生按每月300元計算,那麼我們一個月就可支助50名這樣的學困生。
2、對零用錢的主要用途調查匯報
(1)小組匯報小學生零花錢主要用途調查情況:
師: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零花錢都用在不作為的一面,也有它閃光的一面,我們來聽聽第二大組的成員調查的情況吧:(課擊:表2)
組長說:(每月用於課外書、文具、零食、玩具及其它的金額)
師:你們在調查中有什麼特別的記錄嗎?
生1:(學生日記)
生2:(學生日記)
(2)哪些同學零花錢做了使用記錄?哪些同學有儲蓄呢?
生說:
師:是啊,作一個會理財的人要從小培養起。
(3)你用零用錢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是什麼?
生:捐款,旱,水,地震……
(4)通過上面的數據你覺得自己的零用錢使用合理嗎?
(5)小結:聽了你們的想法,老師很為你們高興,相信你們的家長聽到也會很欣慰的。
3、對零用錢來源的調查交流,學生匯報展示調查情況。
師:老三們:(課擊:表3)
組長匯報:通過調查我們……
(1)你們調查中有無零用錢的嗎?他們父母沒給零用錢的原因是什麼?沒給零用錢父母就不疼愛孩子嗎?
(2)小結:要學會尊重自己最可親,最可敬的父母,因為他們的負擔超出你我的想像。
4、對家庭的月收入和開支情況研究(課擊:表4)
師:來了解一下吧:
(1)小組匯報:我們組……
(2)家庭要開支的多不多?這些家庭的收入,我們的家長是怎樣賺來的呢?
(3)對比自己體驗賺錢的辛苦談體會。(學生日記)
(4)有的同學大手大腳的花錢,你對此有什麼時候看法?(生說)
(5)小結:要讓零花錢發揮它的最大作用。
6、集體討論:一組組數據真實可信,相信大家現在一定有話要對大家講:
(1)亂花錢有什麼危害?(學生收集有關由於亂花零用錢帶來危害的事實材料。)
(2)說說名人節儉的小故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處】李紳《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提示】這首詩語言淺顯而內涵深邃。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財主的兒子不知道稼穡之艱難,常到一個飯館里吃餃子,但把餃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餡。後來家裡遭遇火災,麗樓美閣一夕之間夷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飯要到這個飯館,老闆以餃子皮招待他,他深為感動。老闆說,不用謝,這都是你當初扔掉的皮,我揀起曬幹了而已。財主的兒子很慚愧,後來勤奮勞動,生活節儉,家道重又殷富起來。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出處】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提示】這是司馬光引述他人的話,用來訓誡子孫。它強調要自覺保持儉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過好日子,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過於奢華是不可取的,而且這種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商紂王用了雙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紂王的貪欲一發,將不可遏止。所以,堅持節儉要有自律的能力。
(3)說說身邊節儉的榜樣。
我有一個存錢罐,裡面有許多錢。這裡面有的是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也有的是我賣廢品得來的錢。我經常用這些錢買文具,比如鉛筆、書包、橡皮什麼的;有時我也用它們買早點;還有時我會用它們買零食吃,不過得先徵得媽媽同意。你可別看這沒什麼特別,我可讓爸爸媽媽節省了不少零錢呢!
存零花錢真有趣,不但自己有了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錢,而且還替爸爸媽媽節省了一些錢,真是一舉兩得啊!不過,前提是必須合理地花零用錢。
(4)通過你們的調查和思考你現在認為你的零用錢要怎麼花好呢?為什麼?
生1:
生2:
生3:
三、活動總結(談收獲)
1、請把你們小組交流得出的生讀自己理使用零用錢的計劃說一說吧。
2、小組展示給同學們的但是議書、手抄報、給家長的建議等。(充分准備)
四、延伸:
1、各小給匯報在前面各階段中成功的做法或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2、活動評價。老師也有幾句話要送給大家:(課件出示)
板書設計:
《零用錢怎麼花》
准備學具:表格:(見網上)
❹ 如何上好教學實踐活動課
一、課前要精心設計和備課
在目前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還沒有像科學課那樣可操作的教材之前,要上好小學低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指導老師積極地開發適合少年兒童特點的校本課程資源,精心地進行課前設計、備課尤為重要。因此,課前設計要精心。1、設計活動課題內容要有教育意義。因為實踐活動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長知識、受教育。2、設計活動課題材要新穎。新穎的活動內容,符合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生理特點,既能有效地吸引學生參加,又能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3、設計活動課過程要有實踐性。在設計活動課過程上要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增強探究、創新意識。4、設計活動課總結要有針對性。就是針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出現的事例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以後課題設計奠基礎。總之,從課題的設計、素材的收集到教具准備等一系列過程,都要做到胸有成竹、萬無一失。
二、課中要細心組織和實施
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還必須用細心來組織實施才能取得成效。如果沒有細心,光紙上談兵,那隻能是走過場。要細心認真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具體說來:首先,安全要確保。基於活動課內容和特點的因素,活動課與語、數課最大的不同是課堂不確定,有時在教室里進行,有時也可能到教室以外的地方上課。況且我們城區學校大多處於人口稠密的鬧市區,街道窄、來往車輛及行人多,加之學生年齡小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這些無疑給老師帶來安全上的擔心。因此,指導老師必須認真組織、細心安排,確保實踐活動課安全有序地進行,不出任何差錯。其次,組織要嚴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細心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一是按全班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劃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選派一名有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本組實踐活動課的組織協調工作;二是根據活動課設計主題,讓每個小組自選其中一個內容開展自主探究學習,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勇於探索,大膽創造。這中間,指導老師要及時地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和感受寫成「課堂實錄」,如果條件允許還可用攝像設備隨場錄像,便於課後總結評價之用。第三,導向要得當。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中,指導老師要將自主探究的方向、問題恰當地進行正確導向,更好地發揮學生自己的見解和創意。
❺ 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四年級)
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❻ 小學綜合實踐教學設計
剪 紙
一、 活動主題:剪紙
二、 主題設計背景:
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有深厚的群眾創作基礎,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建國以來,剪紙作為一種文化藝術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剪紙藝術勞動得到了尊重,剪紙創作空前繁榮,剪紙這門古老的藝術早已從農村走進了城市,走進了機關、學校、廠房、軍營。從事剪紙的人也已不再局限於農村老大爺、老大娘或少數的職業藝人,不但學生學剪紙,工人、教師、科學家也在學,甚至有的專業畫家也在研究民間剪紙,從中吸取營養,並有優秀作品出現在藝術節和商品廣告中。
剪紙不僅廣泛存在於民間,而且是學生喜愛的藝術項目,故我們選擇這個項目。
三、 活動目標
1、 通過調查、參觀,使孩子們了解剪紙是我國傳統的古老藝術之一,增強孩子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美的欣賞與創造力。
2、 通過孩子們親自參與剪紙創作,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及合作精神。
3、 讓學生展示作品,提升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四、 活動准備:
1、 課前組織學生參觀「剪紙作品展」,調查了解剪紙的意義。到社區、家庭、網上尋找剪紙的圖片及介紹和應用,欣賞剪紙藝術作品。
2、 學生分組整理尋找到的資料及所拍照片,寫收集過程的介紹和欣賞感受。
五、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入:
同學們,前幾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到中學參觀了「中學生剪紙作品展」的部分作品,中學的張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剪紙的歷史和技巧,每幅作品的來源、應用、藝術性都做了詳細的說明。老師也要求同學們分組通過各種渠道去尋找有關剪紙的圖片,了解它們的用途和對作品欣賞的感受。同學們都完成了嗎?
2、 每小組派一個代表用投影儀邊介紹邊展示參觀過程的照片及收集到的剪紙圖片及觀後感。
3、 板書活動內容:中國民間藝術——剪紙
4、 展示並讓學生欣賞本節課要學的兩種剪紙作品:(三個分別完整的花和魚的圖樣)。請同學們簡單說說自己對作品的感受,並請大家試著模仿剪出其中一件作品。
5、 針對學生在模仿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輔導,歸納剪紙步驟。
板書:①折、②畫、③剪、④展開。
6、 教師示範剪出「花」圖樣,邊示範邊解說:將一張方形色紙上下對折,在底邊取中心點O,以O為固定點,按60°角分成3份折疊在一起,然後在折好的紙上畫半個圖樣,剪好後展開就有三個完整的圖樣。
7、 教師再用同樣方法示範剪出「魚」圖案。
8、 學生練習剪紙(可選其中一種,也可自由剪出自己喜歡的事物)。把剪好的作品貼在每小組一張的大白紙上,並在作品下面寫上各自的姓名(放輕音樂)。
9、 學生作品展示(各小組派代表把本組的作品貼在展板上,同學們自由欣賞作品)。
10、 指名同學談對作品欣賞的感受。
11、 教師小結,提出新的任務進行研究。
同學們,從這節剪紙課可以看出你們對剪紙有著濃厚的興趣,聽了你們對收集、參觀等過程的介紹,老師欣喜地看到你們的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都在不斷地提高。母親節即將來臨,你們有什麼打算?(生:剪出漂亮的各種圖案製成賀卡,送給媽媽)同學們,你們想想看,如果要把剛才我們所剪的每種作品的三個圖樣變成六個圖樣,該怎麼辦呢?請同學們課後分組去研究嘗試。(出示六個圖樣的「花」、「魚」作品):
附:1、學生參觀「中學生剪紙作品展」的照片。
2、學生分組調查、活動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