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教學目標評估題期末綜合(2)答案
五年級上冊數學期末復習題
姓名:
一、填空題。
1.2小時=( )分 0.208米=( )厘米
3500千克=( )噸 4米5厘米=( )米
86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03公頃=( )平方米
0.28平方米=( )平方分米 3米4厘米=( )米
4角=( )元 3米5厘米=( )米
0.58平方米=( )平方分米 6005克=( )千克( )克
一個數(0除外)乘大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 )。
一個數(0除外)乘小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 )。
一個數(0除外)除以大於1的數,商比原來的數( )。
一個數(0除外)除以小於1的數,商比原來的數( )。
7.8÷0.1○7.8 3.5×7.28○7.28 2.7○2.7÷0.8
15×0.6○15×1 3.6÷1.2○3.6 0.82×0.99○0.82
3.57÷1.05○3.57 5.85÷0.9○5.85 2.75×1.01○2.75
4.95÷0.9○4.95 1×1.009○1.009 3.6×1.45○3.6
一個物體在桌子上,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最多能看到( )個面,最少能看到( )個面。
用a、b、c、表示三個數,寫出加法結合律( )。
用a、b、c、表示三個數,寫出乘法分配律( )。
一本故事書有98頁,平均每天看x頁,看了6天,還剩( )頁。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 )
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24平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米。
一個梯形的面積是50平方分米,它的上下底之和是16米,高是( )。
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6.5米,高是4米,與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是( )平方米。
一本《數學競賽》的定價是a元,買5本這樣的書,應付( )元。
9.954保留一位小數是( )。
二、判斷題。
比0.2大而0.3小的數有無數個。 ( )
3÷b是方程。 ( )
有限小數比無限小數小。( )
一個立體圖形從上面看是 ,它一定由3個正方形拼成的。( )
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一定相等。( )
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
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叫做方程。( )
2a<a ( )
一個因數有兩位小數,另一個因數也有兩位小數,積也是兩位小數( )
平行四邊形有容易變形的特性。( )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2.45×0.8的積精確到十分位約是2.0。( )
兩數相除,如果被除數小於除數,商小於1。( )
分類練習題(2) 姓名:
一、 用豎計算。
2.84×0.05 = 1.204÷0.43= 2.08×7.5=
18.9÷0.54= 1.05×2.4= 1.44÷1.8=
1.89÷0.54= 0.35×8.6= 5.61÷6.1=
(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9.58÷0.23= 6.21÷0.3= 54÷0.36=
二、 解方程。
2x-5.2=2.8 4.3x-1.8x=97.5 13(x+5)=169
2x-20=4 2x+2.8×2=10.4 x+2.4x=5.1
X-0.36x=16 3(x+2.1)=10.5 42x+25x=134
4x-3×9=29 5(x+1.5)=17.5 (x-3)÷2=7.5
2.5x=14 3.8+x=6.3 x-7.9=2.6
三、 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0.125×16 3.2×5.6-11.4 5.74×99+5.74
4.75+3.25×2.4+7.6 3.8×1.4+18.2÷0.7
4.8×0.25 4.7×10.2 7.63×99+7.63
9.4-1.2÷0.6+6.24 6.73+2.56+1.44+3.27
2.37×2.5×4 1.5×102 2400÷16÷0.5
2.8×3.2+3.2×7.2 3.76×0.25-0.49
0.25×4.78×4 0.65×201 1.2×2.5+0.8×2.5
四、 應用題
1、 學校圖書室的面積是85平方米,用邊長0.9米的正方形瓷磚鋪地,100塊夠嗎?
2、 王老師從家騎車到學樣要用0.25小時,家離學校有多遠?如果他改為步行,每小時走5千米,用0.8小時能到學校嗎?
3、 張燕家養的3頭奶牛上周的產奶量是220.5千克,每頭奶牛一天產奶多少千克?
4、 2台同樣的抽水機,3小時可以澆地1.2公頃,1台抽水機每小時可以澆地多少公頃?
5、 一條高速路第336千米。一輛客車3.2小時行完全程,一輛貨車3.8小時行完全程。客車的速度比貨車的速度快多少?
6、 雨燕的長距離飛行最快的鳥。一隻雨燕3小時可飛行510千米,一隻信鴿每小時可飛行74千米。雨燕飛行的速度大約是信鴿的多少倍?
7、 美心蛋糕房特製一種生日蛋糕每個需要0.32千克麵粉。李師傅領了4千克麵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幾個生日蛋糕?
8、 果農們要將680千克的葡萄裝進紙箱運走,每個紙箱最多可以裝下15千克,需要幾個紙箱呢?
9、 一條公路長360米,甲乙兩支施工隊同時從公路的兩端往中間鋪柏油。甲隊的施工速度是乙隊的1.25倍,4天後這條公路全部鋪完。甲乙兩隊每天分別鋪柏油多少米?
10、 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方告牌,底是12.5米,高6.4米,如果要油飾這塊廣告牌,每平方米用油漆0.6千克,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11、 一個玩具廠做一個小白兔原來需要3.8元的材料。後來改了製作方法,每個只需3.6元的材料。原來准備做180個小白兔的材料,現在可以做多少個?
12、 學校開運動會要製作一些錦旗,式樣如右圖。
一面錦旗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布料?
做5面呢?
13、 一個指示牌的形狀如右圖是一個組合圖形,
請求出它面積是多少?
Ⅱ 小學五年級科學光是怎樣傳播的教學設計
《光是怎樣傳播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解讀:本節課是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回推測和驗證光的傳播答特點——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二、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懂得光是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於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於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三、教學重、難點: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四、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激光筆。
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及夾子,一張黑色卡紙做屏、塑料管。小孔成像的材料(火柴、蠟燭、黑色光屏、帶洞的卡紙)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Ⅲ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總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怎麼寫
教學目標可抄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襲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
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當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分別完成的所有的教學目標時,這節課的教學工作也就結束了。不是嗎
隱含的教學目標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寫出來的課堂教學目標。
Ⅳ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怎樣用力教案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版實際情況。教學目標權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Ⅳ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落實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計劃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課程標准》的精神,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總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以科學概念作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引導學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五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科學課,對科學實驗很感興趣,動手能力較強,但是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學對死記硬背的知識記的牢,運用能力較差。
2、已有知識經驗:科學觀察能力和對比實驗設計已經有較大的進步,但是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還不夠。
3、學習心理分析:五年級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各單元目標: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地球的運動」。
Ⅵ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落實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計劃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課程標准》的精神,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總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以科學概念作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引導學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五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科學課,對科學實驗很感興趣,動手能力較強,但是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學對死記硬背的知識記的牢,運用能力較差。
2、已有知識經驗:科學觀察能力和對比實驗設計已經有較大的進步,但是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還不夠。
3、學習心理分析:五年級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各單元目標: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沉和浮」。本單元將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有關沉和浮的許多問題。學生將探究不同物體的浮沉,形成他們關於對物體是上浮還是下沉現象的解釋,而且能夠明白物體與被放液體間的相互關系。當學生開始理解了他們所觀察的結果之後,他們將鑒別出導致物體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本單元設計的對物體沉浮的解釋有兩條途徑,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浮現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釋沉浮現象。因為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也有密切關系,因此,將物體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體的密度上。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密度概念要求過高,因此,教科書沒有直接出現密度概念,而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用同體積的重量作比較,幫助學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學概念。
石塊放人水中,沉下去了;木塊放人水中,浮起來了。沉和浮是學生見過的十分熟悉的現象。一方面,學生對於「沉和浮」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對於「沉和浮」他們也有著許多似懂非懂的問題,例如「在水中,鋼鐵會沉下去,用鋼鐵製造的輪船卻為什麼能浮呢?」「潛水艇為什麼既能潛人水下,又能浮出水面呢?」
人們對浮沉現象的關注已經有幾千年了。表面上看是一些物體在液體中上浮而另一些物體下沉,實際上涉及了許多變數。這些變數包括物體的體積、重量和液體的密度,歸根結底,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與它排開的液體的重量有關(阿基米德定律)。有許多人試圖去尋找一個簡單的規則來解釋這個現象,如他們通常說:「重的物體下沉,輕的物體上浮」,這些不精確的概念同樣存在於學生的認識中。
本單元將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有關沉和浮的許多問題。學生將探究不同物體的浮沉,形成他們關於對物體是上浮還是下沉現象的解釋,而且能夠明白物體與被放液體間的相互關系。當學生開始理解了他們所觀察的結果之後,他們將鑒別出導致物體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學生描述的語言可能和科學家精確的定義不很相同,但通過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他們的想法,使他們在理解上得以提高。這個探究過程會使學生認識到他們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規律。
本單元的核心概念是有關物質的密度,它是物質固有的特性之一。密度是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它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
本單元還有一些很重要的具體概念:當把物體放人一種液體,相同體積下物體與液體重量的不同將決定作用在物體上的浮力的大小。相同體積下,比液體重的物體會下沉,比液體輕的物體會上浮。
本單元的編寫思路是: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繼而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體積大小、重量、液體的密度),最後形成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有關沉浮現象的本質解釋。
本單元設計的對物體沉浮的解釋有兩條途徑,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浮現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釋沉浮現象。因為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也有密切關系,因此,將物體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體的密度上。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密度概念要求過高,因此,教科書沒有直接出現密度概念,而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用同體積的重量作比較,幫助學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學概念。
第二單元「熱」。熱是一種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學階段,讓小學生探究「熱」,更主要的還是觀察和思考一些與物體冷熱程度有關的現象一熱現象。例如氣體、固體和液體三態的轉化及與溫度的關系、物體的熱脹冷縮、摩擦生熱及熱傳遞等。關於熱現象,學生們已經有了不少的經驗,尤其是在三年級下冊「溫度和水的變化」單元,學生們觀察探究了溫度和水的形態變化的關系,他們已經觀察到了物質由於溫度的變化而產生的顯著變化一物體狀態的變化。物質的變化,是從漸變到突變的。在這一個單元,我們將繼續觀察探究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不易察覺的變化,主要是熱脹冷縮現象,以及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
人們對熱現象本質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在19世紀以前,人們認為物體的溫度變化是由一種沒有質量、無色、無味,可以流人或流出物體的特殊物質一「熱質」引起的,物體中的「熱質」越多,溫度就越高,反之,溫度就越低。但是,人們在用這種理論來解釋一些熱現象,特別是摩擦生熱現象時,卻遇到了困難。例如,不論在哪種情況下(包括在0 0C以下的環境中)將兩塊冰相互摩擦,最後兩塊冰都會完全熔化,對於這一現象,「熱質說」就無法解釋,因為它不能回答摩擦使冰融化的過程中熱從何而來的問題……到19世紀中葉,人們通過大量實驗證明:「熱質」是不存在的;熱是與能緊密聯系的。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轉變為熱量,熱能也能轉變為其他形式的能。現在我們認為,熱的本質是大量粒子(分子、原子等)的無規則運動,這種運動越劇烈,由這些粒子所組成的物體或系統就越熱。
熱是一種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學階段,讓小學生探究「熱」,更主要的還是觀察和思考一些與物體冷熱程度有關的現象一熱現象。例如氣體、固體和液體三態的轉化及與溫度的關系、物體的熱脹冷縮、摩擦生熱及熱傳遞等。
關於熱現象,學生們已經有了不少的經驗,尤其是在三年級下冊「溫度和水的變化」單元,學生們觀察探究了溫度和水的形態變化的關系,他們已經觀察到了物質由於溫度的變化而產生的顯著變化一物體狀態的變化。物質的變化,是從漸變到突變的。在這一個單元,我們將繼續觀察探究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不易察覺的變化,主要是熱脹冷縮現象,以及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
Ⅶ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總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怎麼寫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總的目標要求:
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3、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等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4、在學慣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煉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本學期教學主要內容:
本冊的教學內容主要有:方程、確定位置 、公倍數和公因數、認識分數、找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簡單的統計、分數加法和減法、實踐活動、解決問題的策略、圓、實踐活動、整理與復習
三、教改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採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4、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5、精講多練,熟能生巧。
Ⅷ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怎樣才能省力教案
怎樣才能省力
一、教學目標:
1、能設計並說明用簡單工具是如何方便、省力的.
2、能從生活實際中找到使用簡單機械方便、省力的現象.
3、與同學交流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簡單機械方便、省力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認識使用簡單機械會提高工作效率.
2、生活中使用簡單機械的例子.
三、教學材料准備:
木板1快、圖釘5個、長短不同的鐵片(每組各一份)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許多像搬運東西之類的工作,在這些工作中會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完成這些工作,比如課本給我們提供的各個時期人們從事的勞動場面圖片中,他們在用不同的方法搬運石頭,這些方法有什麼不同呢?
指導學生看圖:人們在不同時期搬運重物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明確:在遠古時期,人們只用人的肢體搬運重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在勞動中不斷發現:使用工具可以省力.到了現代社會,人們把簡單機械組合起來,製造出現代化的大機械來搬運重物.人們真是越來越聰明!
(二)探究體驗:
1、我們看了圖片,了解了藉助工具可以省力,有的同學可能不大相信,是嗎?下面我們就做一個小游戲.每組桌面上都擺放著一塊木板,上面釘著5個圖釘,請每組的同學各自採用不同的方法選用不同的工具拔下一個圖釘,看一看誰先把圖釘拔下來,然後把自己的感受與本組其他同學交流.注意體驗用力感受,還要注意不要被圖釘扎了手喲.
(1)學生分組活動:拔圖釘比賽.
(2)交流感受.
明確:使用工具可以省力.
2、既然我沒已經體驗到使用工具可以省力,下面,就請同學根據你自己已有的經驗用你的聰明的小腦瓜來想出巧妙的辦法完成圖中提供的任務吧!
(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一些生活現象有所了解,並掌握了一些經驗,但是這些現象和經驗對於小學生來說只停留在表面想像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科學的思想上來.從生活中來,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在課堂上將理論與實際結合,使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科學合理的細化,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更有效地將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