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教學游戲方面的論文

幼兒園教學游戲方面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02 11:05:16

❶ 幼兒園游戲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論文範文

教育應通過美與藝術的方式,達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即「寓教於樂」,這在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中尤為重要,因此,幼兒教師應選擇恰當的教育手段,以引導、探究的方式,實現幼兒個性的發展、合作意識的形成、自我價值的追求與體現,而游戲無疑為一種有效的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為進一步探尋游戲與教育的契合點,讓幼兒輕松、愉悅地接受所學知識,本期以「游戲」為引,意圖找到游戲與教學的最佳契合點,實現幼兒教育的多元化、現代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以游戲作為教學的基本活動,確定游戲在幼兒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自從新課改後,教育局對幼兒園課程也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強調全面貫徹游戲化的教學思想,探索新的教學實踐模式,注重遊戲的協調融合,充分體現現代化的教學觀念,實現游戲與教育的高度結合。為幼兒智力發育與思維開發的全面發展提供可能性,同時,也為每位幼兒提供自我展現的機會,促使幼兒的個性與能力和諧發展,使每位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激活思維。因此,在游戲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與進步,為祖國的明天打下堅實基礎。但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大部分幼兒園對於游戲化的教學機制與策略探索還遠遠不夠。對此,在新一輪的幼兒教育改革中,如何全面貫徹幼兒「新綱要」精神,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研究」是目前幼兒園課程研究與實踐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它關系著幼兒教育教學的成效,關系著幼兒園課程的存亡,關系著幼兒的健康發展。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當代學者已經開始從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角度審視教育有關現象,並將每個課程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作為有機整體。而體育卻過於注重對知識的認識追求,忽略了知識與技能的有機結合,顯然不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因此,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幼兒園課程的實踐改革中,要明確游戲對於幼兒學習的重要性,要注重教育活動中的設計與實施,從發展的角度看待游戲與幼兒園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設計思想是充分體現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權利,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但由於我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幼兒教育中往往比較重視學習而輕游戲,游戲一直扮演著配角的角色而沒有完全融入幼兒園課程中,處於一種邊緣地帶。為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游戲化在幼兒園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期喚起幼兒教師對游戲的重視,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一、加強游戲化在教學活動中的設計
一次成功的游戲活動設計是幼兒課程是否成功的關鍵,它是否帶有教育性對於幼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同特點與功能的游戲針對的教學內容不盡相同,給予的教學意義也大有不同。因此,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游戲過程時,不僅要針對教學內容來選擇游戲的方式與種類,還應重點考慮游戲和幼兒園課程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的結合是否合理恰當、生動有趣。只有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才能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與操作樂趣,然而教學目的是隱藏在游戲中的,教師應使幼兒在積極活動過程中發現、體驗、收獲和運用相關課程知識,促使幼兒在游戲的同時也掌握了教學內容。因此,在幼兒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整個活動過程的把握與調控,如在進行數學教學「玩玩分分——感知8以內組成與分解」活動時,教師可根據幼兒喜歡吃的這一特點設計「運西瓜」游戲,通過西瓜的運送,幼兒直觀地看到原本一塊的8個西瓜被分成了兩份,向幼兒直觀地闡述組成與分解里的「分」與「合」,便於幼兒理解與掌握,與此同時,讓幼兒觀看西瓜從一定高的斜坡上自由滾落的有趣情景,增加幼兒對游戲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慾與好奇心。經過多次重復試驗,加深幼兒對8個西瓜組合與分解的感受與體會,並在游戲後做詳細記錄,從中發現與總結8個西瓜的不同分法。一次好的活動設計通常需要多個游戲相組合,教師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游戲之間動靜的合理搭配,個人與集體之間的游戲交替等問題,以此充分調動幼兒活動參與的積極主動性,營造活躍的游戲活動氛圍。
二、創設游戲環境,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只是一味地以幼兒為對象,多以圖像的手法呈現教學內容。而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卻發現幼兒難以理解與掌握教師所提供的環境創設的內涵與意義,不熟悉教師所使用的慣用語法。因此,在幼兒課程教學中很難與幼兒進行互動、交流,教育作用的發揮也受到了限制。為此,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便於幼兒理解的游戲教學環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游戲中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增強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游戲環境創設的作用。
要合理、有效地運用游戲環境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師幼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促進。教師必須創設多個游戲環境,給幼兒自由選擇與參加游戲的權利,如:在教學「5以內的加減法」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創設有趣的游戲化教學環境,在教學環節中可以這樣對幼兒講:雞媽媽有個5個孩子,可是有一天來了一隻老鷹抓走了一隻小雞,這時提問幼兒還剩幾只小雞?第二天,狡猾的老鷹趁著雞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又抓了另一隻小雞,提同樣的問題,這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不僅理解與掌握了「5以內的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還增加了教師與幼兒間的交流與互動,對構建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和諧、友好關系有促進作用。

❷ 如何讓幼兒園語言課堂游戲化教學論文

如何讓幼兒園語言課堂游戲化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學的基本形式與中、小學上課不同,因受課對象是3-6歲的幼兒,這時期的幼兒求知慾旺盛,對周圍的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好奇、好問、好動、好模仿、好游戲是他們的特點。另外幼兒年齡小,活動能力有限,還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為。他們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只是憑興趣,覺得有味就聽,沒味道就不聽也不看。所以很多教師都會覺得幼兒園的課不好上。針對這些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我給幼兒上課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運用比喻、擬人的生動語言就是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的生動語言將每一項活動內容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就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幼兒園里我們老師跟幼兒上課,老師和孩子們的關系是最親密、最特殊的,教師是幼兒心目中絕對的權威。我常常就聽到孩子們一本正經地跟家長及小夥伴說:「這是我們王老師說的!」可見,孩子心中的老師是神聖而偉大的,老師的話會被他們全盤接受。那麼,老師只有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的生動語言,才能讓他們喜歡你,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自然而然地參與並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和我們的教學活動融為一體,此時的教學活動效果才是最佳的。因為這時孩子是「我要做」而不是「我不想做和我不願意做」的態度,主動性、積極性自然而然地被我調動起來了。
(二)運用游戲教學游戲是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候,可是我們幼兒園由於場地有限每天的戶外游戲時間很少,這是老師們最頭痛的事。只有想法在教室里做游戲,因為游戲使幼兒輕松愉快、毫無負擔,很容易被幼兒接受,所以上課時,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任務、內容選擇不同游戲。不是枯燥的教他們學兒歌,可以讓幼兒邊做律動邊學兒歌,還可以邊講故事邊做些肢體動作,如:老虎走路的摸樣、小花貓走路的摸樣、青蛙蹦跳的摸樣還有大灰狼惡狠狠的摸樣等等,使幼兒學會各種動物的行走方式,在講完故事後,可以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來理解,加深故事內容。游戲化的語言使幼兒容易理解、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
(三)及時觀察並鼓勵幼兒上好語言課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觀察,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擴大眼界,發展幼兒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幼兒的認識是從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的,觀察法是幼兒園上課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兒園上課的常用方法。因此,在上課前,根據教學要求,做好觀察前准備,包括:確定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擬定觀察計劃、創設觀察的環境條件。觀察開始時,要向幼兒提出觀察目的,引起觀察興趣,也可提出一定的思考問題來引起幼兒觀察。觀察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揮語言、手勢的指導作用,啟發幼兒從不同方面去感知觀察對象,並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用語言描述觀察的對象,允許幼兒相互交談,然後進行指導。在觀察結束時,要總結觀察的印象,讓幼兒將觀察到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條理化。也可運用文藝作品,如圖畫、兒歌等,教師也要引導、支持、鼓勵幼兒在發展的進程中一步一個台階,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教師在上課過程通過敏銳的觀察,一旦發現幼兒在某一方面的一點點進步馬上要給予鼓勵、表揚。我認為教師這種外在的鼓勵可以轉化為幼兒內在的需要,使幼兒在體驗到成功喜悅後萌發不斷攀登的願望。因此能靈活地運用鼓勵的語言,調節好孩子的情緒,是教師的魅力所在。
(四)運用情感性語言上好語言課語言不僅傳遞著認知信息還伴隨著情感交流,情感因素對認知效果有增強或減弱的作用。情感恰似潤滑劑,缺乏情感就會缺乏生命力。幼兒情感比較直接、外露,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將自己的情緒充分表現在幼兒面前,將情感滲透在每一句話中,貫穿在各類活動中。切不可忽冷忽熱,變幻無常,更不能讓幼兒覺得老師捉摸不透、無法接近。如:我班的劉子豪小朋友剛來園時,膽子特別小,她媽媽說:「這孩子剛從河北來,才來了幾天,不喜歡跟生人交往,也不願來幼兒園,哪怕是老師看他一眼也低著頭,想要和他說兩句話眼淚就稀里嘩啦地下來了。」我想:只有當我們和他建立了感情,我們才有機會了解他,幫助他。於是,每天早上豪豪一來,我就高興地抱抱他:「豪豪來了,王老師好喜歡你。」中午飯快吃完了,我就對他說:「今天這么快呀,比老師還快!明天老師和你比賽哦!」午睡醒來,我說:「今天豪豪好乖哦!自己睡得好香!不要老師陪了耶!」逐漸逐漸地他不再怕我們老師了,下課常常走到我的身邊說說話,游戲中也和大家一起玩。豪豪的爸爸還感嘆說:「豪豪真的變了,變得開朗了,也喜歡上幼兒園了,整天都是樂呵呵的!」
(五)課堂語言要突出重點教師的語言要重點突出,適時適當地運用,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只有一段時間,過了這段時間,再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就很困難了。過多的話只會讓孩子覺得沒勁,從而失去興趣,而太過簡單的語言會讓孩子覺得雲里霧里,一時摸不到頭腦,不知道教師在說些什麼,同樣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的語言要有詳略,生動有趣,才會對孩子產生較強的吸引力,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帶的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沒有用枯燥的說教,而是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哥哥,右邊的鞋是鞋弟弟,哥哥和弟弟一對雙胞胎,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小小扣子找扣眼,小小袖子找袖子,我的衣服彎彎腰,我的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六)課堂小結的重要性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實際水平適當選擇靈活運用。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作用和創造性。由於上課的過程是一個有情感參與的認知過程,教師在運用各種方法時,對幼兒的關心愛護和以身作則是教師對幼兒配合默契的一種潛力,是運用各種方法取得成功的源泉。在課堂中教師應使幼兒的學習處於愉快之中,以便幼兒更有效地學習。一節課能否吸引幼兒,取決於它的設計是否新穎。該怎樣結束一堂課也是值得重視的,很多教師不注重結課,上課講到哪就算哪,匆匆收場,虎頭蛇尾,影響教學效果。平時,我們結課常用小結,活動和作業布置等。上課要有良好的開端,也要有完美的結束,要善始善終。完美的結束不僅保證課堂教學結構的完整。同時,也能令人回味無窮,留戀往返。

❸ 為什麼將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論文

為什麼將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我會

❹ 幼兒園如何實現游戲為基本活動相關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應讓幼兒自主地游戲 某幼兒園中兩班分組做讓手指動動更聰明,游戲一內:「聽聽是幾」。(容過程)訓練幼兒靈敏的反應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注意力;游戲二:「小鳥」。(過程)讓孩子一邊游戲,一邊鞏固空間方位概念。 進一步闡述自主游戲的重要性及培養孩子的目的(自己發揮) 讓孩子們從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出發自主地進行游戲的可靠性及所發揮的作用(自己編)。 只是給你提供一個思路。還需要你自己成文。

❺ 游戲對幼兒教育的作用論文

游戲的話對幼兒來說可以適當的玩一下。但是不要帶著他玩手機上的游戲。可以適當的帶他去操場玩一下運動游戲啊或者什麼的,對他的嗯成長啊,生活啊這些很有幫助。會讓他變得很開心。

❻ 如何讓幼兒園語言課堂游戲化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學的基本形式與中、小學上課不同,因受課對象是3-6歲的幼兒,這時期的幼兒求知慾旺盛,對周圍的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好奇、好問、好動、好模仿、好游戲是他們的特點。另外幼兒年齡小,活動能力有限,還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為。他們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只是憑興趣,覺得有味就聽,沒味道就不聽也不看。所以很多教師都會覺得幼兒園的課不好上。針對這些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我給幼兒上課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運用比喻、擬人的生動語言就是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的生動語言將每一項活動內容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就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幼兒園里我們老師跟幼兒上課,老師和孩子們的關系是最親密、最特殊的,教師是幼兒心目中絕對的權威。我常常就聽到孩子們一本正經地跟家長及小夥伴說:「這是我們王老師說的!」可見,孩子心中的老師是神聖而偉大的,老師的話會被他們全盤接受。那麼,老師只有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的生動語言,才能讓他們喜歡你,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自然而然地參與並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和我們的教學活動融為一體,此時的教學活動效果才是最佳的。因為這時孩子是「我要做」而不是「我不想做和我不願意做」的態度,主動性、積極性自然而然地被我調動起來了。 (二)運用游戲教學游戲是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候,可是我們幼兒園由於場地有限每天的戶外游戲時間很少,這是老師們最頭痛的事。只有想法在教室里做游戲,因為游戲使幼兒輕松愉快、毫無負擔,很容易被幼兒接受,所以上課時,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任務、內容選擇不同游戲。不是枯燥的教他們學兒歌,可以讓幼兒邊做律動邊學兒歌,還可以邊講故事邊做些肢體動作,如:老虎走路的摸樣、小花貓走路的摸樣、青蛙蹦跳的摸樣還有大灰狼惡狠狠的摸樣等等,使幼兒學會各種動物的行走方式,在講完故事後,可以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來理解,加深故事內容。游戲化的語言使幼兒容易理解、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 (三)及時觀察並鼓勵幼兒上好語言課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觀察,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擴大眼界,發展幼兒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幼兒的認識是從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的,觀察法是幼兒園上課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兒園上課的常用方法。因此,在上課前,根據教學要求,做好觀察前准備,包括:確定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擬定觀察計劃、創設觀察的環境條件。觀察開始時,要向幼兒提出觀察目的,引起觀察興趣,也可提出一定的思考問題來引起幼兒觀察。觀察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揮語言、手勢的指導作用,啟發幼兒從不同方面去感知觀察對象,並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用語言描述觀察的對象,允許幼兒相互交談,然後進行指導。在觀察結束時,要總結觀察的印象,讓幼兒將觀察到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條理化。也可運用文藝作品,如圖畫、兒歌等,教師也要引導、支持、鼓勵幼兒在發展的進程中一步一個台階,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教師在上課過程通過敏銳的觀察,一旦發現幼兒在某一方面的一點點進步馬上要給予鼓勵、表揚。我認為教師這種外在的鼓勵可以轉化為幼兒內在的需要,使幼兒在體驗到成功喜悅後萌發不斷攀登的願望。因此能靈活地運用鼓勵的語言,調節好孩子的情緒,是教師的魅力所在。 (四)運用情感性語言上好語言課語言不僅傳遞著認知信息還伴隨著情感交流,情感因素對認知效果有增強或減弱的作用。情感恰似潤滑劑,缺乏情感就會缺乏生命力。幼兒情感比較直接、外露,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將自己的情緒充分表現在幼兒面前,將情感滲透在每一句話中,貫穿在各類活動中。切不可忽冷忽熱,變幻無常,更不能讓幼兒覺得老師捉摸不透、無法接近。如:我班的劉子豪小朋友剛來園時,膽子特別小,她媽媽說:「這孩子剛從河北來,才來了幾天,不喜歡跟生人交往,也不願來幼兒園,哪怕是老師看他一眼也低著頭,想要和他說兩句話眼淚就稀里嘩啦地下來了。」我想:只有當我們和他建立了感情,我們才有機會了解他,幫助他。於是,每天早上豪豪一來,我就高興地抱抱他:「豪豪來了,王老師好喜歡你。」中午飯快吃完了,我就對他說:「今天這么快呀,比老師還快!明天老師和你比賽哦!」午睡醒來,我說:「今天豪豪好乖哦!自己睡得好香!不要老師陪了耶!」逐漸逐漸地他不再怕我們老師了,下課常常走到我的身邊說說話,游戲中也和大家一起玩。豪豪的爸爸還感嘆說:「豪豪真的變了,變得開朗了,也喜歡上幼兒園了,整天都是樂呵呵的!」(五)課堂語言要突出重點教師的語言要重點突出,適時適當地運用,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只有一段時間,過了這段時間,再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就很困難了。過多的話只會讓孩子覺得沒勁,從而失去興趣,而太過簡單的語言會讓孩子覺得雲里霧里,一時摸不到頭腦,不知道教師在說些什麼,同樣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的語言要有詳略,生動有趣,才會對孩子產生較強的吸引力,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帶的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沒有用枯燥的說教,而是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哥哥,右邊的鞋是鞋弟弟,哥哥和弟弟一對雙胞胎,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小小扣子找扣眼,小小袖子找袖子,我的衣服彎彎腰,我的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六)課堂小結的重要性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實際水平適當選擇靈活運用。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作用和創造性。由於上課的過程是一個有情感參與的認知過程,教師在運用各種方法時,對幼兒的關心愛護和以身作則是教師對幼兒配合默契的一種潛力,是運用各種方法取得成功的源泉。在課堂中教師應使幼兒的學習處於愉快之中,以便幼兒更有效地學習。一節課能否吸引幼兒,取決於它的設計是否新穎。該怎樣結束一堂課也是值得重視的,很多教師不注重結課,上課講到哪就算哪,匆匆收場,虎頭蛇尾,影響教學效果。平時,我們結課常用小結,活動和作業布置等。上課要有良好的開端,也要有完美的結束,要善始善終。完美的結束不僅保證課堂教學結構的完整。同時,也能令人回味無窮,留戀往返。

❼ 幼教論文:談談如何使幼兒園體育活動游戲化

淺談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的研究

對幼兒來說,體育游戲活動首先是自我表現的方式和途徑。幼兒進行體育游戲活動,可有效的促進孩子學語、走路、認字及活動能力的提高,為以後童年,少年期學習生活奠定基礎,並符合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對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還可完整教育體系,建立新的幼兒教育理念,促進教育科學飛速發展。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體育游戲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幼兒園的體育是通過早操(間操)、體育課和戶外體育活動等組織形式來實現的。1996年6月1日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情況下,每天不得少於二小時,每日戶外體育活動不得少於一小時。而我班先從體育活動、晨間鍛煉這兩方面著手讓我班體育活動的發揮其教育價值,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一、平日的集體體育活動
1、激勵幼兒主動、自信地參與活動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活動中,總有一部分幼兒當演員,一部分幼兒老當觀眾。那些天賦好的幼兒經常有機會表現,而那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卻因自卑而不敢表現。如果我們任其自然,這部分幼兒不僅失去了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機會,還可能導致一定的心理缺損。我們應將體育活動作為手段,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需要。基於這一思考,我設計了小步遞進的「階梯」,一些起步較低,由易到難的系列體育活動。活動中提出合適的要求,盡可能使教育個別化,使每個幼兒都能按各自的步調發展。如:肩上揮臂投擲,我們將這一活動三個不同高度,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高度。這組活動的技能要求並不高,目的是讓幼兒輕松自然地進行體育活動,在難度不高的自我表現中體驗成功。
另外,在體育活動中,盡可能給每個人幼兒當領頭人的機會,如讓幼兒擔任裁判、排頭、主角等,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滿足自我表現的需要,樹立自信心。
注重幼兒的探索發展
布魯納認為發現法能激發智慧潛力,培養內在動機,有利於學會發現的技巧以及記憶的保持。由於幼兒年齡小,堅持性與忍耐性較差,他們不能長時間在看不到進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們應有目的創設有利於幼兒探索發現和積極操作的環境,以激發其探究內驅力。如在體育游戲「貼著報紙走」中,我們和幼兒一同探索報紙貼在胸前不用手扶怎樣才不讓它掉下來,問題提出後,幼兒自由自主探索,有的快走、有的快跑、有的仰起身子等,想盡各種辦法不讓報紙掉下。在這過程中,表現出幼兒專注的學習態度;幼兒的獨立性、自控能力和責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質也得到培養;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探索精神。
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
在體育游戲活動中,不能只強調體育游戲規則和方法,還應引導幼兒去開發游戲、創造游戲。因為體育游戲活動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創造等思維階段,它對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及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
當然,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體育游戲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一分階段進入探索期,引導幼兒大膽創新、獨立思考,發現自己的獨特見解。如在游戲小魚中孩子把「小雨」改成「蟲兒蟲兒草中爬,小雞小雞來吃蟲,蟲兒蟲兒快快爬」等等面對這些稚嫩的創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勵,並引導他們當眾表現。游戲《老鼠籠》中引導幼兒將游戲增加難度。扮演「老鼠籠」的幼兒邊念兒歌邊在圓圈上順時針走動,增加「老鼠」鑽出的難度等。在此基礎上,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的環境,由淺入深地引導創造,展示自己的才能。只有讓幼兒按自己的條件、方式、願意去做,他們才能學得主動,才能發揮想像力和獨創性。盡管幼兒的表現還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體現了他們獨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強調活動中的交往合作
許多體育游戲活動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賽跑、接力、游戲等,因此我們應把個體創造和群眾的合作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既要尊重個體發展,又要注重群體的交往合作。如為了在接力賽跑中讓自己所在的那組獲勝,每個人都要參與,一會是吶喊助威者,一會又變成參賽者,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人人有任務,個個有責任,每個幼兒都是團體中的重要角色,他們在堅守自己「崗位」的同時,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悅。
二、晨間體育鍛煉
晨間體育鍛煉是幼兒體育活動的一種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幼兒每日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晨的空氣涼爽、清新,在此時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既可以提高幼兒肌體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又可以激發和恢復幼兒肌體主要器官的機能,使幼兒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地開始一天的生活,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可是以往的晨間活動,常常是形式上熱熱鬧鬧,實際上質量不高。幼兒對晨間活動的興趣不大,起不到積極作用。為此,我們也進行了一些有關的討論及調整。
首先,要了解晨間體育鍛煉它具有那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教學游戲方面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