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科學課必須要先設計實驗方案再進行實驗操作嗎
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那種意識,有計劃後再行動,不是盲目的。
如果你要課堂開放版點,可以花點時間權讓學生自己發表想法。但是對於小學生要求就不能太高了。太高了對雙方都不好。
最後還是還是教師自己講准備好的實驗方案講述於學生,再進行實驗。
② 小學科學實驗設計方案
研究風的方向好了,製作一個風向雞,好做吧,利用一天時間,大概2小時觀察一次風向. 猜測一天的風向變化趨勢
③ 小學科學教師創新實驗設計方案
你可以把自己曾經做過的一次感覺良好的實驗過程再加已修改、補充,相信那應該不錯!
④ 小學科學實驗設計方案
會跳遠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腳杯中,你怎樣吹氣,球才會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腳杯2個、乒乓球1個
操作:
1 把兩個高腳杯並排放置
2 將乒乓球放在第一個杯子中。
3 從不同角度吹氣,看看乒乓球有什麼狀況:對著球的側面吹氣;對著球的上方吹氣
講解:
1、向球的側面吹氣,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個杯子里去(或跳出來)
2、向球的上方吹氣,上方壓力變小,乒乓球會浮起來,繼續吹,就跳入第二個杯子去了
創造:換個新方法也能讓乒乓球跳到下一個杯子里
會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樣吹泡泡的嗎?
材料:飲料瓶1個、冷熱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盤子1個、橡皮泥1塊、吸管若干
操作:
1 將吸管逐一連接,形成長管(連介面用膠帶封好)。
2 將吸管放入瓶中,並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後把瓶子放置在盤子中。
3 彎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進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澆熱水,杯子中的吸管會排放大量氣泡。
5 向瓶子壁上澆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會經過吸管流入瓶中。
講解:
1 因為塑料瓶很薄,於是熱可以穿過瓶壁,進入瓶子中的空氣里。
2 瓶子中的空氣受熱後會膨脹。
3 水中的氣泡就是空氣膨脹時,被擠出瓶子的空氣。
4 瓶子中的空氣遇冷時收縮。
5 瓶子中的空氣收縮時,水便占據了剩餘的空間。
創造:瓶子蓋太緊時,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開它嗎?
自己會走路的杯子
思考:杯子沒有腿,它是怎樣從上面走下來的
材料:杯子一個、蠟燭、火柴、玻璃、兩本書、水
操作:
1、用一塊玻璃板,放在水裡浸一下
2、玻璃一頭放在桌子上,另一頭用幾本書墊起來(高度約5厘米)
3、拿一個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點燃的蠟燭去燒杯子的底部,玻璃杯會自己緩緩地向下走去。
講解:
當燭火燒杯底時,杯內的空氣漸漸變熱膨脹,要往外擠,但是,杯口是倒扣著的,又有一層水將杯口封閉,熱空氣
跑不出來,只能把杯子頂起一點兒,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紙杯旋轉燈
思考:蠟燭紙杯燈為什麼會轉動?
材料:紙杯2個、牙簽1支、蠟燭1支、膠帶1卷、繩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紙杯,在杯身對稱處各剪開一個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蠟燭,作為燈的底座。
2、另一個紙杯則在杯身約等距離位置剪出三四個長方形的扇葉,在杯底中央處穿上繩子,並用牙簽棒固定,作為燈的上座。
3、將兩個紙杯上下對口用膠帶貼好固定。
4、點上蠟燭,拉起繩子,看看有什麼現象產生。
講解:
1、蠟燭燃燒的時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氣受熱會上升,然後沿著上方紙杯的扇葉口流動,因而造成旋轉的現象。
創造:
你能讓蠟燭紙杯燈向相反的方向轉動嗎?
注意:
注意蠟燭燃燒時的安全!
⑤ 小學科學教材中有哪些實驗有待改進包括實驗材料啊~實驗方式啊~實驗方案~等等方面的...
四年級 空氣 單元中有一個實驗:空氣是否有重量。
試驗中要求用透明膠貼在內充氣的氣球上容,永貞扎貼有透明膠的部分,氣球會緩慢放氣而不會爆裂。實際操作時很難做到,氣球會突然爆裂,杠桿搖晃不止,實驗效果差。
改進方法:不用透明膠,用剪刀或針在氣球皮膜鬆弛的地方開口,比如氣球的扎口出或頂端,氣球就不會爆裂,而是會緩慢放氣,這一端杠桿慢慢下降。
⑥ 小學科學實驗方案都有哪些內容
有:目的、重難點、教案、教法(包括探究實驗)、實驗報告、拓展小結等.
⑦ 饅頭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發霉,請寫出實驗猜想與實驗方案小學科學
實驗器材:四塊饅頭,用牙簽在每塊饅頭上放一些黴菌;四個干凈的塑料袋;細線。
我的猜測:可以根據生活經驗猜測,比如:在潮濕的條件下,在溫度高等情況下。
設計對比實驗證明。
1、使第一塊饅頭保持乾燥,在第二塊饅頭上滴10滴水,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裡,用線扎緊袋口後放在桌上
2、在第三塊饅頭和第四塊饅頭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裡,並扎緊袋口。然後,把第三塊饅頭放進冰箱,第四塊饅頭放到溫度較高的地方。
觀察到的現象:饅頭發嘛了。
3、觀察填表
結論:我認為食品或物品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霉。(約7天可以觀察到現象)
⑧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操作的有效性研究方案求答案
一、課題的提出科學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需要做大量的演示實驗和指導學生進行一些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活動,而科學?有效地進行實驗操作是打好科學探究的基礎和提高科學課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科學實驗是研究自然科學規律、本質的基礎,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科學素養的主要手段,是學生科學探究的主要載體,是科學教學成功的根本保證。以往的實驗課,學生吵鬧、不講究秩序,不能按時完成,結合學生特點,特提出「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操作的有效性」這一課題。二、研究目標通過研究如何提高學生實驗的有效性,希望學生能夠像科學家那樣,親歷科學實驗的過程,而不僅僅重視實驗的結果;能夠提高實驗的規范性、有序性,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實驗體驗科學學習和成功的樂趣,為今後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三、研究方法調查法——對現行實驗操作、科學教育教學體系進行調查分析歸因。經驗總結法——根據制定的標准進行設計和驗證,不斷總結經驗,積累成果。案例法——不斷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驗證和思考設計的可行性。比較法——通過平行班的比較,得出實驗的效果。三、研究周期一學年四、研究對象小學四年級學生五、具體研究措施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由於實驗教學具有開放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徵,在實驗課上很容易出現許多因教師引領不當而實際教學效果低迷的問題。所以在科學課中如何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志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我們每位科學教師非常注重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中為了讓實驗探究過程真正達到科學探究的目的,增強實驗探究過程的有效性,科學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課前老師要先熟練實驗的操作。教師在課前一定要熟練操作實驗,並充分考慮到實驗過程中的生成性問題,提出應對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這樣當課堂上出現突發事件時,老師及時處理解決可以大大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2、實驗材料的有效性。實驗材料准備是否充分,是上好實驗課的關鍵。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也說明了實驗材料准備的重要性。「材料要發揮最大的效益」。一套好的材料,會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會促成一節好課。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最優的材料,保證實驗教學高效完成。3、設法提高學生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有興趣的實驗,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效率也比較高。如果學生對活動缺乏興趣,就會對探究活動失去熱情,活動只能停留於表面,雖然有時探究活動顯得熱鬧,但學生一陣忙亂後,活動就成過眼雲煙,這樣的活動就成為一個無效探究活動。因此老師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將實驗進行小的改動提高趣味性,教師在實驗中幫助他們體驗實驗的樂趣,改變評價方式,等等。4、明確任務和目標。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採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每一次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提高實驗的效率。5、教師的有效指導。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並且愛動,經常實驗做到一半就分心去做別的事情了,因此在學生實驗時,老師要及時指導,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提醒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專心實驗的好習慣,實驗效率也會大大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