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實記錄思想品德學習傳統文化怎麼寫
思路:歌唱傳統文化,呼籲人們保護傳統文化。
正文: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盪氣回腸的歷史。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燦爛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四川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其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名人巨匠更是燦若星辰。他們承載著中華民族優秀的精神品格,延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巴蜀脈絡。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魯迅先生說過:「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在實現中國夢的新征途上,我們離不開凝心聚力的中國精神、中華文化。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文化競爭正成為決定企業、民族和國家命運最根本和最後的競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我們要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將瀘州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為中華文化踵事增華,讓中華優秀傳統永垂不朽!
B. 爺爺對傳統文化頗有研究 ,他總是用什麼來教育我們既要養成良好的品德,還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
你爺爺對傳統文化頗有研究,他總是用過去的道德經五經四書來說教,希望我們既要養成良好的品德,還要發揚我國5000年,豐富的文化知識。
C. 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我注重培養孩子什麼優秀品德
勤儉自強、尊老愛幼、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敬業奉獻
D. 如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
人教版新教材抄課標明確要求了解中襲華民族的傳 統文化,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材編寫過程中也浸 潤著濃厚的優秀傳統文精神內涵,而且特別注意選用優秀的傳 統文化資源,體現了鮮明的人文精神.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想 品德教育的基礎,如果沒有優秀傳統文化做為基礎,思想品德 教育將流於形式。正確的傳統文化教育對於青少年從小樹立民 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大的意義。
E.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如何在思想抄品德教學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F. 如何在品德課堂滲透傳統文化教學
幾千年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質的力量源泉之一,是我們寶貴的財富。當前中學生中仍然存著道德觀念淡薄、思想行為失控,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足等問題。傳統文化的缺失,使學生很容易受到外來不良文化的侵襲。在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強調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將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學思想品德教學,豐富教學資源,符合新課程基本理念,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探索素質教育都起到較大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學滲透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紮根於學生的心靈,可以激發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有利於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對中學生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啟迪作用。如何進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德育中的滲透,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的實效性,是擺在所有思想品德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下面我從思想品德的教學中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利用我國的傳統文化節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恰當地運用古詩,並配優美的音樂引入新課,能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同時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茂,能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要善於分析、挖掘教材中我國傳統文化的教學資源,做到心中有數
黃宗羲曾經說過:「聞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下能解,則非師矣。」雖然傳統文化教育被列為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目標,但其內容卻散在於教材具體的章節中,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粒粒皆辛苦》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熟悉掌握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注意搜集和積累傳統文化的研究資料,做教學的有心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人。「問渠哪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言傳身教,積極閱讀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典籍和蒙學讀物,對傳統文化進行鑽研和消化,力求融會貫通,這樣才能與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自覺的滲透到教學中,從而啟發學生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教師只有以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武裝自己,才能厚積薄發,旁徵博引,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胸有成竹,因而也容易使學生產生信服感和敬重感,親師信道,自覺接受老師的指導與教育 。
三、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1.運用成語故事,使學生輕松學習
成語來自寓言故事、歷史典故和人們的經典語言,內涵豐富、語言精煉,積淀了祖先的聰明才智。運用成語素材既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吸引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又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
2.利用名言警句、典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課堂教學富有智慧
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內容是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教材內容理論知識有難度,學生學起來感覺比較難,如果採用「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名言警句蘊含智慧,發人深省。人教版教材將恰當的名言、諺語等列出時,特別注意使用了中華傳統的格言和古代思想家的名言。據筆者統計,在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共收錄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諺語約90多條,其中,關於我國傳統文化優秀倫理精神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約40多條,例如在七年級《日新又新我嘗新》一課中就列出了5條。名言警句淺顯易懂,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光芒。教師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利用一些學生熟悉的名言,警句典故等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動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創造性思考,能使課堂教學耳目一新,啟迪學生的思維。
3.巧用詩詞,使教學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利於學生知識的鞏固和發展
思想品德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比較強,如果能用詩詞為載體設計一些練習,既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又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和璀璨明珠。許多古詩詞里所蘊含的憂國憂民、樂觀豁達、追求向上的人生哲理與思想品德、人文精神都是一脈相承的。中學生已學過不少的名人佳作,教師應善於挖掘詩詞的思想內涵,使課堂教學充滿激情和活力。例如,講到維護人格最重要時,可引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講七年級堅強意志是事業成功的保證時,可引用鄭板橋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G.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明確要求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內 精神。人教版新教材也浸容潤著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涵,而且特別注意選用我國優秀的 傳統文化資源,體現了鮮明的人文精神。
1 教師要善於分析、挖掘教材中我國傳統文化的教學資源,做到心中有數
2 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3 舉辦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將傳統文化的觸角滲透到學習、生活各方面
H.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版生,引導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參與式、體驗式的活動中體驗、比較優秀傳統文化,感悟、認同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I. 如何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品行教育結合起來,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 建立合理的期望
當今社會更開放、經濟更富裕、政治更民主、文化更多元、科技更發達、思想更自由。因此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單親家庭、離婚家庭、再婚家庭的增多;子女多數為獨生子女,有人形象他們這輩人是一代「草莓」,外表光艷,內心脆弱,卻經不起風吹雨打。影視、網路、書報等媒體的泛濫,助長了他們的病態享樂,好逸惡勞、自以為是、行為怪異、目無尊長、胸無大志等;這給我們教師的教育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學業成績又是學校評價一個教師的唯一標准,盡管一天到晚都在叫嚷素質教育,淡化考試,但實際上還沒有哪所學校放棄分數來評價老師和學生的。就連教育十分發達的美國,現在也開始用考試分數來評價老師和學生,並把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教師的獎金掛在一起。教師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職業,一個群體謀生的手段,考試成績影響著教師的穿衣吃飯,於是,教師們想盡千方百計提高學生成績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在一個班級里,學生們的興趣愛好不同,智力水平有異,必然會出現不同層次的學生,而成績差、表現差的學生和老師關系緊張的又最多。因此,我們教師的心態要平和,要明白教育不是萬能的,學校不是工廠,不是標准化的生產流水線,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群有眾多個性的生命,他們不可能個個都是學習優,品德好。自己每天從事的也只是社會中一份極普通的工作,世人羨慕的權利、財富註定和我們是無緣的。教師對自己、和所教的學生都應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工作盡職盡責,因材施教,安於平凡,要學會記忘記學生的錯誤,手拿放大鏡去發現學生們身上最美的東西。很多教師都有同感,在畢業的學生中,對教師的最親近是往往是那些自己以前忽視了的差生、調皮鬼,而很多優秀的學生往往認為是自己學懂的。因此,我們在喜歡優生的同時,更要關愛差生,優生給我們帶來了榮譽;我們眼裡的差生則給班級帶來了穩定。可見合理的期望是我們工作中能否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的關鍵。心態好了,工作就順利了,自己的火氣小了,師生關系自然就更融洽了,工作樂趣也就找到了,何樂而不為呢?
二、 力求良好的教學態度
其實師生關系的緊張,很多是由於學生成績差引起的。每一個教師都有這樣經歷,學生成績如果優秀的話,就是其犯點錯,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原諒他們。那些成績差的學生,若是犯了錯誤,教師一想起他們成績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了麻煩,現在又添亂,無名之火,一下子就燃起來,自製力差的教師,難免不在語言上,處理方式上和學生發生沖突。而學生成績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智力,有的根本就對學習不感興趣,而非智力因素占的比例最大。求知是學生的天性,而學習興趣的喪失,是學生成績低下、干擾教學、違規違紀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學生興趣培養是教師教學技藝之一。教材是死的,教學是活的,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者,教師的學識、閱歷、責任迫使我們教師要對教學態度、教學技藝進行反思、修正。
一個教師具有的良好的教學態度,來自於他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傾注的教學情感,也就是對本質工作的熱愛。有了對教學工作的無限熱愛,教師的專業技能自然就會提高,工作就會充滿激情,教師在課堂上就會精力充沛,激情飛揚;教學活動一定會幽默而變化,生動而有趣,這些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同時,教師的敬業精神,工作熱情也就會以教學行為中的口語表達、手勢、眼神、具體地感染學生、鼓勵學生。因此,教師對教學情感的投入是提高專業技能,培養教育學生學習興趣;建立和諧師生的因素之一。它體現了教師的責任心,這樣的老師必然迎得學生的愛戴,這對樹立教師的權威、增進師生情感是很有幫助的。一個對工作充滿情感的教師,在班級教學管理中,教師也就會耐心得多、寬容得多,師生之間沖突的可能性也就小得多。
三、 實行恰當的專業領導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執行者,要熟知教師行業規范,明確自己的責任和權利,不要把自己簡單地看作是一個「教書匠」。盡管自己每天從事只不過是普通的教學活動,但不同於在工廠里製造產品,而是在將一個個懵懂無知的學生,轉化為一個個對社會有用之人。要知道我們自己僅僅是他們的老師,不是警察、法官,更不是家長,我們沒有任何權利和理由剝脫他們應該享有的一切權利。因此,在維持教學和常規管理、改正學生不良行為的過程中,一定不要濫用教師權威,切忌在語言上亂出口,行為上亂出手,而是要特別注意保護他們的心理、身體不受傷害。這要求我們在批評教育時要講究方式、方法,因為往往批評處罰不當是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的重要因素。